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季征  冷青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60-60,76
目的观察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例难治复发性髓系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FLAG方案治疗,包括氟达拉滨(Flud)30mg/m^2,第1~5天;阿糖胞苷(Ara-C)0.5~2g/d,第1~5天;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300ug/d,第0天至中性粒细胞≥0.5×10^9/L。疗效评价标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结果11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例,治疗总有效率(CR+PR)63.6%,完全缓解率(CR)为54.5%。毒副反应为明显的骨髓抑制,表现有发热、贫血、出血症状。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肝损害、及药物引起发热睑结膜充血等,未见心脏、肾脏及神经系统毒性。结论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一定疗效,血液学毒性明显,非血液学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计数分离出的白细胞和原始幼稚细胞,观察其近期疗效、1a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率等。结果:2 6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经1次~4次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中位数由14 8.6×10 9/ L下降至32×10 9/ L ,分离出的白细胞中位数为14 .3×10 9/ L (8.0×10 9/ L~31.3×10 9/ L )。治疗组2 6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15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73.1% ,未缓解(NC) 5例,死亡2例。对照组2 4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9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5 9.1% ,未缓解(NC) 5例,死亡6例。结论:采用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既降低了早期死亡率,又提高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1例难治复发性髓系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FLAG方案治疗,包括氟达拉滨(Flud)30mg/m2,第1~5天;阿糖胞苷(Ara-C)0.5~2g/d,第1~5天;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300ug/d,第0天至中性粒细胞≥0.5×109/L.疗效评价标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结果 11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例,治疗总有效率(CR+PR)63.6%,完全缓解率(CR)为54.5%.毒副反应为明显的骨髓抑制,表现有发热、贫血、出血症状.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肝损害、及药物引起发热睑结膜充血等,未见心脏、肾脏及神经系统毒性.结论 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一定疗效,血液学毒性明显,非血液学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并评价预激方案(CAG)对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6例难治及复发AML采用CAG方案化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当白细胞总数达20×109/L时停用G-CSF,白细胞数降至10×109/L后继续使用.如1个疗程未获缓解,可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结果 7例(438%)获完全缓解(CR),6例(37.5%)获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81.3%,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及发热等骨髓抑制的表现,大多患者可耐受.结论 CAG方案对难治复发性AML疗效肯定,其对正常造血抑制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六项参数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传才 《当代医学》2011,17(3):12-14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六项血常规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拜耳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并追踪32例初诊AL患者血常规四疗程以上,其中25例完全缓解(CR),7例未缓解(NR)。首疗程化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分别测初诊时、首疗程化疗后骨髓抑制最重时、第一次骨髓缓解时的PLT、PCT、MPV、PDW、WBC及Hb的数值,同时也观察首次化疗后血小板最高值及最低值。结果 25例CR组中初诊时(观察组1)及CR组中骨髓抑制最重时(观察组2)PLT、PCT、MPV、Hb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7例NR组中初诊时(观察组3)PLT、PCT、Hb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观察组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NR组中骨髓抑制最重时(观察组4)患者的PLT、PCT、WBC及Hb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但与观察组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32例AL患者中首次化疗后PLT最高值≥100×109/L的CR率明显高于PLT最高值〈100×109/L(P〈0.05),PLT最高值/最低值(PLTH/L)≥10者CR率明显高于PLTH/L〈10(P〈0.001)。结论血常规多项参数的测定可以早期预测AL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采用HAG方案治疗老年人ANLl5例。结果CR8例(53%),PR5例,NR2例,总有效率86.7%(13/15)。11例出现Ⅲ~Ⅳ度血液学毒性。结论HAG方案治疗老年人AML总体疗效较为满意,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于老年人AML是一个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MA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结红  林东军 《广东医学》2002,23(6):650-651
目的:探讨难治性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应用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治疗12例难治性复 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CR)5例(42%),部分缓解(PR)3例(25%),总有效率67%。结论:MA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DCAG)治疗高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80岁初诊AML患者接受DC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d),第1~5天;阿克拉霉素 10 mg/d,第3~6天;Ara-C 10 mg/m2,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第3~9天;G-CSF 300 μg/d,皮下注射,第0~9天。观察患者疗效和耐受性。结果: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1%,部分缓解(PR)率为9.5%。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中等组CR率为 81.8%;预后差组CR率为62.5%。患者中位总生存率(OS) 10个月(1~61个月),CR者的中位无病生存(DFS)达 14个月,血液学毒性为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个/L的中位时间为14 d,血小板恢复至20×109个/L的中位时间为12 d,3例(12.5%)早期死亡。但13例患者缺乏后续规范性治疗。结论:DCAG治疗≥80岁初诊AML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住院患者,采用阿糖胞苷和阿克拉霉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随访其疗效。结果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总有效率为75%,完全缓解(CR)率50%,部分缓解(PR)率25%,达CR者中中位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为13个月和8个月,PR和未缓解(NR)者中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和4个月。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其他非血液学毒性表现轻微。结论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DCAG)治疗高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80岁初诊AML患者接受DCAG方案:地西他滨15mg/m2/d,d1-5,阿克拉霉素 10 mg/d,第3-6天;Ara-C 10 mg/m2,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第3-9天;G-CSF 300 μg/d, 皮下注射, d0-9。观察患者疗效和耐受性。结果:男12例,女13例,中位年龄82岁(80~87岁),10例ECOG 1~2级,15例ECOG为3~4级。一个疗程后CR率为71%,PR率为9.5%。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中等组完全缓解(CR)为 81.8%;预后差组CR率为62.5%。患者中位总生存率(OS) 10个月(1~61个月),CR者的中位无病生存(DFS)达 14个月,血液学毒性为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d,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2d,3例(12.5%)早期死亡。但13例患者缺乏后续规范性治疗。结论:DCAG治疗≥80岁初诊AML患者,疗效好,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含去甲氧柔红霉素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8月我科收治的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1例,按照诱导方案分成去甲氧柔红霉素IOLP组及柔红霉素DOLP组。比较两组CR率及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IOLP组及DOLP组CR率为(94.44%&76.9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类似,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10LP组低于DOLP组。IOLP组骨髓抑制时间较DOLP组长。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治疗ALL能达到较好的缓解率,骨髓抑制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达万明  王存邦 《甘肃医药》1994,13(3):126-127
报告了用VDD(P)+M强化诱导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的结果。完全缓解(CR)13例(72%),接受CR后强化巩固和高(中)剂量Ara-C或MTX者,中位持续CR期5.5月,中位生存期21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造血严重受抑,半数患者并发感染,强调同时强力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159例初治ALL患者资料,中位年龄26 (14 ~ 76) 岁?根据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MyAg+ALL 73例和阴性表达MyAg- ALL 86例?分析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59例AL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占45.9%,以CD13?CD33为主,分别为34.2%和21.4%;CD34在MyAg+ALL中表达阳性率高于MyAg-ALL组(75.3% vs 60.5%,P = 0.046);T-AL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于B-ALL(66.7% vs 42.8%,P = 0.04);MyAg+ALL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相符率(12.3%)明显高于MyAg-ALL(0%)?VDLP?VDCP?MA不同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4.2%?75%及62.5%,三组间CR率无显著差别?MyAg+ALL组CR率低于MyAg-ALL组 (74.5% vs 88%,P = 0.047),但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 vs 25.8%,P = 0.803)?【结论】 成人ALL髓系抗原表达与大多数临床特征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采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MA)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CR率并不高于VDLP?VDCP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提高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RRAL)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威猛(VM26)联合三尖杉酯硷和阿糖胞苷组成HAV方案及威猛联合米托蒽琨组成MV方案治疗21例RRAL。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57.1%(12/21),总有效率为85.7%(18/21)。其中难治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R率为50%,总有效率为75%;难治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CR率58.8%,总有效率88.2%。其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但绝大部分病例经过间歇期后均能恢复。结论威猛联合化疗对难治复发ALL和ANLL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隆治泉  何通  王先毅  张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96-2897
目的评价TP方案(紫杉醇+顺铂)在食管癌术前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9例患者在食管切除术前采用顺铂75 mg/m2,d1;紫杉醇60 mg/m2d1,8,15,22化疗。在第50天行食管癌切除术。结果在行TP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完全缓解38例(55%),部分缓解29例(42%),无效2例(3%)。其中只有13%的患者出现3级或4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17%的患者需要管饲支持。约90%的患者在手术后肿瘤组织得到完全切除,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50%和34%。结论 TP方案用于局部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治疗非常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CH(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方案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Her-2阳性乳腺癌(ⅡB期~ⅢC期)术前行TCH方案的新辅助治疗4~6个周期,评价临床疗效,并中位随访2年观察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21例患者中CR 16例(76.19%),其中达到PCR 13例(61.90%),PR 3例(14.29%),SD 2例(9.52%)。总有效率(CR+PR)达:90.48%,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95.23%,总生存率为100%。结论应用TCH方案行新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使一部分患者获得保乳手术的机会,提高手术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thalidomide,vincristine,THP-adriamycin and decaesadril(T-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临床分析反应停(T)、长春新碱(V)、吡喃阿霉素(T)和地塞米松(D)联合治疗8例初治和20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初治多发性骨髓瘤8例中4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例进步(Ⅰ).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20例中4例CR,5例PR,7例Ⅰ,4例无效.副反应100%有乏力、嗜睡、腹胀、便秘,46%有皮肤干燥、下肢水肿,18%心动过缓,18%恶心与食欲减退.结论 T-VTD是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好而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CAG方案对初治、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1例AML患者(其中初治27例,复发16例,难治18例)和9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和骨髓检查,观察CAG方案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评价近期疗效;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评判CAG方案的长期疗效。运用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1%,其中34例(49%)达到完全缓解。本组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DFS为23个月。年龄、初发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是否达缓解或是否采用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均是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 d,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9/L)中位持续时间9 d。结论 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治、难治、复发AML和高危MDS患者,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较好。发病年龄、发病时LDH水平、是否一个疗程缓解及是否予以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日的:回顾性分析氟达拉滨(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 米托蒽醌(MIT)的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替尼泊苷(100 mg/d,5~7 d) MIT(10 mg/d,2 d)的方案和Flu为主的方案[Flu 30 mg/(m2·d),3~5 d,阿糖胞苷(Ara-c)1~2g/(m2·d),5 d;及Flu(50 mg/d,5 d),Ara-c(200 mg/d,5 d),MIT(4 mg/d,4 d)]治疗42例难治复发成人ALL.WBC<1.0×109/L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直至WBC>1.0×109/L.结果:以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 MIT方案(VM)相比: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5%和31.8%,P>0.05;中性粒细胞最低的中位时间均为第6天,WBC<1.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0 d和7.5 d,P>0.05;血小板最低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第10天和第6.5天,P<0.05;PLT<20.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第6天和第10天,P>0.05.Flu组非血液学毒副作用显著少于VM组.结论:两组方案对难治复发ALL均有效,Flu方案毒副作用小,骨髓抑制略轻,缓解率较高,尤其对Ph ALL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预激方案在治疗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3例初治AML患者予以含G-CSF、低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阿克拉霉素(ACR)的CAG方案。以U937细胞株为体外实验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标记Annexin V以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一疗程完全缓解率为46.2%(6/13),部分缓解率为38.5%(5/13),总有效率84.7%(11/13);二疗程完全缓解率为76.9%(10/13)。体外实验中,经CAG处理后,早期凋亡标记Annexin V明显升高(P<0.01)。细胞周期检测显示,CAG处理24 h后,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G-CSF可增加化疗药物对AML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G-CSF促使G0期白血病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增加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诱导细胞凋亡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