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住院的百草枯中毒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服毒剂量、首次呕吐时间、就诊时间、首次灌流时间及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并测定血液灌流前后百草枯的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结果】34例患者中10例生存(生存组),24例死亡(死亡组),病死率70.59%。血液灌流后患者血浆百草枯浓度明显降低而SOD活力明显增高,且与灌流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者服毒剂量明显多于、首次呕吐时间明显早于存活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就诊时间、首次灌流时间明显晚于存活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死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生存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要尽快地施行急救措施,多种因素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其中服毒剂量、SOD活力、百草枯的浓度、首次呕吐时间、就诊时间、首次灌流时间及并发症对预后影响非常关键。临床上应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早期全方位治疗。  相似文献   

2.
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方华 《上海护理》2003,3(2):31-32
百草枯系接触性除草剂 ,其化学成分为 1·1′二甲基 4·4′二氯二吡啶 ,是一种强烈的杀灭杂草药物 ,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其毒理属高毒类 ,经口中毒先出现消化道刺激腐蚀症状 ,继之出现肺水肿、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等症状 ,主要造成肺、肾、肝、心等多脏器损伤。大多认为与超氧阴离子的生成有关[1] 。人口服致死量为 14mg/kg[2 ] 。且病死率甚高 ,达 85 %~ 95 % [3] 。我院自 1996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 12例致死量中毒患者 ,现将急救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本组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17岁~ 6 0岁 ;均系口服…  相似文献   

3.
百草枯是一种高毒性吡啶类除草剂,属于有机氮杂环类化合物,百草枯对人畜有较强毒性,如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及误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人口服20%百草枯约5~15ml即可导致死亡。国内报道口服中毒,病死率为85%~95%。目前血液灌流(HP)仍是主要的救治方法,对早期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及防治中毒急性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后期的肺纤维化及呼吸衰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以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为临床急救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急诊2012年4-12月收治的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生存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2组患者服毒量、服毒至洗胃时间、首次血液净化时间、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服毒量、WBC、ALT、AST、TBIL、DBIL、PCO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早期进行全面抢救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同时密切关注上述血生化指标,能较好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救治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血液灌流前后服毒剂量多少、就诊时间早晚、首次HP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关键因素是服毒剂量、就诊时间、首次HP时间,因此百草枯中毒应提高认识,及早予以有效处置,以抢救生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影响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百草枯(parquat)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中毒病例时有发生,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解毒剂,百草枯中毒后病死率各地报道在25%~76%之间。本文分析影响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血药浓度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血药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百草枯中毒患者44例,入院后行常规治疗,其中24例行血液灌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灌流前及灌流后24、h测定血浆百草枯浓度。结果血液灌流2 h后血浆百草枯浓度与灌流前相比显著下降(由10.25±2.87 mg/L降至2.54±0.56 mg/L,P<0.01),但延长灌流时间并不能继续降低血浆百草枯浓度(P>0.05)。血液灌流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P<0.01),但不能降低总体死亡率。在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20 h.mg/L的患者中,血液灌流组死亡率下降比较明显。结论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百草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较低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能降低总体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毒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中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病死率。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给予常规中毒治疗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服毒-血液灌流(HP)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进行HP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服毒-HP时间<4h;B组:4h≤服毒-HP时间<8h;C组:8h≤服毒-HP时间<12h,比较各组患者的脏器损伤情况、病死率和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HP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30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17例,女186例,年龄15~72岁,(34.8±10.8)岁,口服20%百草枯农药剂量10 ~270 mL,50mL (45 mL) [M (IQR)].服毒24 h内接受HP 2 ~5次,(3.6±1.2)次.经随访28 d死亡208例,病死率68.6%.入选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1.4~11.5 h,6.6h (3.5h) [M (IQR)],其中死亡患者为3.1~11.5 h,7.2h (2.4h) [M (IQR)],存活患者为1.4~7.5 h,4.9 h(1.5 h)[M (IQR)],死亡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4,P=0.043).A组85例,B组141例,C组77例,三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P=0.009).三组中死亡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1,P=0.038),患者开始HP时间与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2 =0.421,P=0.045).三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代表肝、肾、胰腺、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如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时间和PaO2min出现时间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3.15,P=0.041、0.044).结论 口服百草枯农药中毒后4h之内进行HP能够减轻靶器官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刘颖  刘志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9):679-681
目的了解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过程,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于院内死亡,2例患者存活出院(平均17.0±1.41岁),经跟踪调查总死亡率达到100%。4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其循环衰竭的发生率为0,无血液净化治疗组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55.6%。9例患者给予抗氧化剂及激素治疗,其中8例(88.9%)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仍死于肺损伤。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中毒后3 d内可死于循环衰竭,经过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可以纠正循环及肾功能衰竭,早期存活,但多于中毒后5~7 d发生明显肺损伤,2~3周达到高峰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并发SIRS、MODS,尤其肺、肾、肝、胃肠道及心肌出现3个以上脏器损伤的死亡率高。应用抗氧化剂及激素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阻滞肺纤维化发生的作用不显著,仍不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emoperfusion,HP+ hemodiMysis,HD)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对2010年6月~2013年5月因口服百草枯就诊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HP+HD组、强化HP+HD组,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状况分析.生存率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3组患者30天的生存率分别为20.8%、30.2%、37.0%,3组生存率曲线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22,P=0.04);HP+HD强度、服毒量、治疗前血中百草枯浓度的册值分别为0.81、1.04、1.19,P值分别为0.00、0.01、0.00.结论 强化HP+HD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HP+HD强度、服毒量、治疗前血中百草枯浓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HP+HD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Inges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paraquat leads to irreversible, often fatal pulmonary fibrosis. Case presentation. A 50-year-old man (body weight of 78.6 kg) ingested 500 mL Gramoxone® containing 200 g/L of paraquat in a suicide attempt. The patient did not seek medical attention until 15 h after ingestion. Initial treatment consisted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250 mg once daily. Seventy-two hours after ingestion the patient was transferred to our tertiary care center. Paraquat concentration was 0.2 mg/L in the serum and urinary concentration was 4.42 mg/L. Antioxidative therapy includ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acetylcysteine and an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employing methylprednisolone (1 g/day) was started. Extended daily dialysis was initiated. As the high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paraquat indicated a 100% predicted mortality, we expanded treatment strategies by using the antiproliferative agent rapamycin. A dose of 8 mg/day was started 72 h after the intoxication. Maximum rapamycin concentrations amounted to 12.9 μg/L. Despite these efforts, the patient died on day 18 after intoxication from respiratory failure caused by severe pulmonary fibrosis. Conclusion. Despit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suggesting the use of rapamycin in paraquat poisoning, the substance failed to halt the progression of pulmonary fibrosis in this case.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对地高辛中毒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严重地高辛中毒患者6例,给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血液灌流对血中地高辛浓度和中毒症状的影响。结果经过一次或两次血液灌流治疗可消除地高辛的中毒症状,非常显著地降低血中地高辛的浓度。结论血液灌流能有效地清除血中的地高辛。  相似文献   

14.
百草枯中毒机制及临床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会芳  赵燕燕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42-1044
百草枯是毒性很强的除草剂之一,其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治疗的效果均不佳。本文对百草枯中毒机制和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救治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血必净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肺病理学改变的作用,探讨血必净对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中毒组、血必净组、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及血必净组用百草枯120mg/kg灌胃,一次性染毒;血必净组从染毒后2小时开始,腹腔内注射血必净10ml/kg,每日一次,至处死前;中毒组及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每日一次,至处死前。分3个不同时间点(6、24、72小时)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8只)并取肺组织。制备标本后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各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中毒组大鼠肺的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表现为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血必净组的病理学改变为局灶性肺泡隔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而Ⅰ型上皮细胞完整,Ⅱ型上皮细胞也无明显损伤,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从病理学角度观察,血必净对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救治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百草枯中毒病例6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死亡48例,存活18例;男26例,女40例。分析患者服药剂量、洗胃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清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酐、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与患者的预后关系,然后采用Logistic逐步向前回归筛选出有效指标,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在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口服剂量、血白细胞计数、肌酐、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向前逐步分析后,口服剂量、APACHEⅡ评分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口服剂量、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死亡风险评价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时间段的APACHEⅡ评分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价相关程度不同。对口服剂量、APACHEⅡ评分、口服剂量联合APACHEⅡ评分进行曲线下面积分析,其各自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0.945、0.957。结论中毒剂量、APACHEⅡ评分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口服剂量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预后评价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文鹏  马玉英  豆周林  王占青 《新医学》2011,42(1):29-31,F0003
目的:通过研究甲泼尼龙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病理学改变的作用,探讨甲泼尼龙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甲泼尼龙15 mg/kg组(C组)、甲泼尼龙5 mg/kg组(D组)。B、C、D组采用百草枯22 mg/kg腹腔注射一次性染毒,C、D组从染毒后2 h开始,分别予腹腔注射甲泼尼龙15 mg/kg和5 mg/kg,每日1次,同期A、B组用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至处死前。染毒后24、72、168 h分批处死大鼠,每组每时间点6只,摘取肺脏,制备肺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结果:光镜下C、D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比B组轻,其中以D组减轻最为明显。染毒后24 h C、D组的肺损伤评分明显低于B组(P均〈0.05);72 h D组的肺损伤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而B、C组的肺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8 h B、C、D组的肺损伤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C、D组的肺损伤评分明显低于B组(P均〈0.05),C、D组的肺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小剂量(5 mg/kg)甲泼尼龙优于常规剂量(15 mg/kg)。  相似文献   

18.
降钙素原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PQ)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毒后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中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中毒距就诊时间、中毒距血液灌流时间等一般资料.在患者入院第1,3,7天分别测其血清PCT等生化指标.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PCT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PCT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28例患者存活72例,死亡56例.其中,有90例患者入院第1天测得PCT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最后死亡48例.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PCT动态水平与生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d:(0.96±0.13)vs.(0.08±0.01),3d:(1.12±0.14)vs.(0.28±0.05),7d:(1.22±0.14)vs.(0.20±0.03),P<0.01];动态观察发现,死亡组PCT呈逐步上升趋势,生存组于第3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病程早期PCT水平与中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CRP、WBC、ALT、CR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4、0.724、0.723、0.332、0.700、0.414,P均<0.01).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早期PCT水平升高与中毒剂量及尿百草枯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发展、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早期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反复血液灌流(HP)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接受早期反复HP(服毒24h内接受HP≥2次)的8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7例患者(B组)进行对照研究,对早期反复HP的疗效进行分析.A组与B组除HP外接受统一的综合救治方案.应用SPSS 13.0软件包,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 168例患者均为口服百草枯农药急性中毒,A组81例,病死率64.2%,B组87例,病死率78.2%,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01,P=0.042).A组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3.6±3.3)h,服毒24h内平均接受HP(2.9±1.4)次.中毒后第2天开始,A组和B组患者SOFA评分均高于来诊时,中毒第3天、第4天A组患者的SOFA评分低于同日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患者比较,B组患者中ALT> 80 U/L和TBIL> 34.2 μmol/L的出现时间早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肌酐>177 μmol/L,PaO2<60mm Hg(1mm Hg=0.133 kPa)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A组,且出现时间早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ALT、TBIL、肌酐、AMY、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最高值比A组患者高,而B组患者PaO2最低值比A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反复HP可以延迟急性百草枯中毒后脏器损伤并减轻损伤程度,为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