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胶原酶溶解术三种不同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47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突出节段的多少、突出物的大小及突出类型分为ABC三种不同 的穿刺进路:A组2619例,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置管术;B组1504例,采用小关节间隙或小关节 外侧缘穿刺术;C组613例,采用骶裂孔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治 疗前症状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远期疗效比较,优良率及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种不 同注射方法,均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远期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T引导下臭氧椎间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与单纯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行单纯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术(A组)及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B组),比较两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3 d、7 dVAS评分高于A组,而6个月时则低于A组(P〈0.05)。治疗后6个月A组优良率为77.5%(31/40),B组优良率为95.0%(38/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臭氧椎间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较单纯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侧隐窝进路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经侧隐窝进路穿刺,观察组采用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对照组采用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术后3、7 d、1、3、6、12月随访,记录患者的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溶盘术后1、3月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12月观察组疗效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激光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纯应用靶点注射胶原酶及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胶原酶组(A组n=30例)和联合组(B组n=30)。A组在CT引导穿刺成功确认无"脊麻"体征后注射胶原酶。B组在患者在激光汽化减压完成后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3、7、30、90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手术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B组术后3个月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病人的VAS评分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7、30、60、90天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VAS评分组内比较A组术后1、3天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但高于其余各时点(P〈0.05);B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靶点注射胶原酶适用于纤维环破损较重,间盘内压力低,突出物较大且无钙化的患者。联合应用PLDD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盘内注射胶原酶结合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05—2011-05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结合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观察组),并与同期单纯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2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术后3、4、5周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40例术后均获得平均6.5(5~10)个月随访。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为10个月,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为5个月,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4、5周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结合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臭氧、及胶原酶臭氧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分为二组,治疗组采用胶原酶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置管盘外注射加臭氧盘内注射;对照组单纯臭氧盘内注射。结果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方法,随访3~12个月二组疗效进行评定:治疗组246例,优良率90.65%;对照组58例,优良率75.85%。二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较大,根性症状较重者采用胶原酶臭氧联合注射,疗效肯定,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显微腰椎间盘切除系统(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中的技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对本院4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分别采用MED手术和常规开放手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访6~18个月,按照Macnab标准:MED手术组23例,优17例,良4例,优良率91.3%;常规开放手术组22例,优15例,良5例,优良率90.9%,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ED适用于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病人,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宋建民  王钦  李妍 《颈腰痛杂志》2021,42(4):478-480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BEIS与TESSYS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本院疼痛科住院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BEIS入路治疗,而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TESSYS入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的组间、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根痛、椎间盘炎、硬膜囊损伤、复发率等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椎间高度变化值、住院时间等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6.67%略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BEIS与TESSYS入路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但BEIS入路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ED组(48例,采用MED治疗)和PTED组(48例,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PTED组长(多)于MED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MED组2例、PTED组3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VAS评分:两组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MED组优良率为87.50%,PTED组优良率为89.5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良好的效果,MED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但PTED更微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及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分组的方法,对29例接受内窥镜下手术和29例接受开放手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在突出水平、方向、纤维环的完整性、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花费及随访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内窥镜下手术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5ml,而开放手术组为101ml,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d和7.4d(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5d和13.6d(P<0.001),内窥镜下手术组均比开放手术组明显缩短。术后两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34.6d和307.6d,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4.4%和1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和开放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能够明显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并显著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日,是一种符合微创原则且行之有效的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行PELD和MED手术的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其中PELD 30例,MED 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费用。采用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LD组出血量较MED组少,切口长度较MED组短,而透视次数较ME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3 d时PELD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优于MED组(P<0.05),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PELD组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MED组优2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地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早期缓解患者腰痛方面具有优势,MED术中透视次数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8年6月,使用椎间盘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治疗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一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tomy,MED)手术组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及住院费进行术后短期项目比较。结果术后短期疗效评价依照Nakai分级,优良率91.7%。治疗组有2例脑脊液漏,其中1例转为开放手术,余无严重并发症。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比较除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值0.05,后者P值0.01)外,其余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对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类型进行分类,术前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技巧是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8):1633-1636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探讨如何使HIV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HIV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单纯髓核摘除术患者6例,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术患者9例。选取同一时期与试验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5例HIV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单纯髓核摘除术患者8例,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术患者7例。术前、术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JOA评分15分法)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患者病情改善率和优良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末次JOA评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善率为93.8%,优良率为96.49%,对照组改善率为94.5%,优良率为97.1%,两组间改善率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发生,切口均正常愈合,无切口愈合不良及切口感染发生。[结论]HIV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一类特殊的患者,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同样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正常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选择确定手术方式,MED组65例,传统手术组60例。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按JOA腰痛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段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出现3例脑脊液漏、传统手术组2例脑脊液漏。MED组出现3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传统手术组1例复发。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3):1164-1167
[目的]比较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52例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其中微创组24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术,传统组28例行椎板开窗减压术,记录分析围手术期参数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分析术前术后访视记录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1.67%(22/24)、89.29%(25/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2/24)和7.14%(2/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容易误诊,神经根阻滞可以有效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相似的效果,但前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微创介入疗法的操作特点,适应症,并发症及临床效果,旨在正确认识这一技术,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415例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证状和体征及影像检查,采用不同的注射方式;(1)单纯性硬膜外腔胶原酶注射术(盘外注射术)322例.(2)椎间盘内外胶原酶注射术58例.(3)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溶解切吸(APLD)+胶原酶注射治疗患者35例.结果 415例获随访的病例.时间最长10年,最短6个月.平均48个月,其中,优171良198可45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 ①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公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②选择不同的注射胶原酶方式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③正确的穿刺方式,严格的药物存放方式与注射时间的限制,以及并发证的预防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除术(MED)及MED与胶原酶溶核术(CCNL)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0例单纯行MED治疗(MED组),另60例在行MED的基础上向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600U(MED CCNL组)。术后观察并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按照MacNab标准评定,MED组有效率为83.3%,MED CCNL组为95%,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MED与CCNL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MED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discectomy,PTED)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探讨辅以硬膜外注射的可行性。方法自2014-08-2015-08行PTED手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37例术中辅以硬膜外注射药物(2 ml甲钴胺+1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利多卡因),作为A组;另43例仅予以PTED手术治疗,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术后均获随访20-29个月,平均25.1个月,腰腿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有显著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术后1 d、7 d和1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上述指标和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硬膜外注射药物用于辅助PTED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其术后早期疼痛,促进功能障碍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非包容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1—2017-01诊治的60例非包容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采用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观察组)。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腰痛及腿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1例出现出口根感觉异常症状,经2周中频脉冲电疗后好转;2组各有1例复发,行开放手术治疗。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非包容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佳,患者腰痛缓解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椎板开窗手术37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椎间盘镜组和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优良率93.7%和91.9%,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常规椎板开窗组。[结论]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