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术后病人的护理进行总结。通过严密观察实施IABP过程中病人病情的变化,紧急处理随时发现的恶性心律失常,注重对IABP术后病人潜在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工作,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本组15例病人中,除1例病人因室颤致心脏骤停而死亡以外,其余14例病人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后病情平稳而转入普通病房或出院。  相似文献   

2.
张彩红 《全科护理》2013,(35):3309-331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监测、分析及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不同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抗恶性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1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病人14例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死亡1例.[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抢救及护理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心电监护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即时的心电监测.[结果]心电监护显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发在心肌梗死后3 d~5 d,以24 h内最多.持续的心电监护1周,尤其是发病24 h之内,密切观察病情、心率和心律变化,能及早发现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室颤动先兆.[结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能及时地发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指导治疗,随时准备抢救,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变化,并分析其与恶性心律失常(MA)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医院AMI患者160例,设为AMI组,另选取健康受试者160例,设为健康组.根据AMI患者是否发生MA分为MA组、NMA组.比较AMI组、健康组平面QRS-T夹角;比较MA...  相似文献   

5.
6.
7.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恶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并发症之一,后果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密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早期发现,早期救治,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我院急诊科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现将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我科于2010年9月成功救治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患者入院初期反复发作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经及时行心脏电复律和应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转危为安,其后患者住院期间成功接受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住院26天后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9岁,既往有高血压及心动过缓史,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患者,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后果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密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早期发现,早期救治,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我科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6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中缺血性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缺血性J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梗死后心电图检查是否记录到缺血性J波分为J波组37例与非J波组59例,比较2组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及梗死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 J波组2个及以上部位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J波组(51.3%比8.5%,χ2=10.978,P=0.027),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J波组(48.6%比6.8%,χ2=13.069,P=0.011)。结论心电图缺血性J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且可提示心肌梗死范围较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心脏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室颤动(Vf)。目前许多学研究认为QTd(QT间期离散度)延长与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一室性心动过速(VT)和Vf有关。本对64例AMI发病24h内首次心电图QTd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对AMI预后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谢丹 《全科护理》2009,7(32):2967-2968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2002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经积极救治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住院病死率极高,是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猝死的主要原因.监护室护士是主要观察和抢救措施实施者,需了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素和重点监护内容,以及早识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这对于成功抢救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2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6年1月~10月,我院收治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积极救治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2002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经积极救治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乌头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1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24例(73.8%)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69例(55.6%)为室性心律失常,7例(5.6%)发生室颤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6例(29%)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51例(41.1%)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且均发生在下/后壁梗死患者。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引起警惕。加速性室性自主 心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予示再灌注的较可靠的临床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23例临床治愈,13例明显好转,4例因大面积梗死抢救无效死亡.其中3例在入院72 h内死亡,有2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心源性体克,1例于入院18 d时合并肺部感染死亡.AMI并发心律失常与年龄并无明显相关性,AMI并发心律失常并不受年龄因素影响.结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监护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早期干预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是一常见现象 ,近有研究表明 ,白细胞变化与AMI的并发症有一定关系[1] 。本文观察 74例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变化 ,探讨其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4例均经WHD推荐的AMI诊断标准确诊 ,其中男 5 8例 ,女 16例 ,年龄 38~ 83岁 ,排除感染、血液病、使用类固醇激素与儿茶酚胺类药物者 ,但多数患者因防治室灶心律失常而使用利多卡因。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心电监护 72人时 ,每日查心电图 1~ 3次 ,于起病 2 4~ 48小时内采指端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