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外伤后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与常规组各34例。2组均接受常规营养脑血管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同时增加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高压氧组汉密尔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及听觉0ddball刺激序列P3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压氧可改善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情感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贾晓玲 《中国康复》2013,28(2):136-137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突聋患者86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采用常规血管扩张剂、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20d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高压氧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压氧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对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刘娉琼  肖平田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86-2089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频率及时机的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TB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TBI患者276例,随机分为每日2次高压氧治疗组(A组)132例和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组(B组)144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不同治疗频率和治疗时机(〈7 d、7~30 d和〉30 d)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A、B组GC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A组显著高于B组( P 〈0.05),两组治疗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 〈0.05).伤后3个月GOS分级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 P 〈0.05).按不同伤情、治疗时机对患者进行综合比较:轻度脑外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重度脑外伤患者治愈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 P 〈0.01).治疗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 P 〈0.01).[结论]脑外伤患者的早期高压氧治疗以每日2次的疗效优于每日1次,脑外伤后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延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臧贺川  陈浩  伊红丽  师亮  张宇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86-88,i0002
目的:观察高压氧和氯化血红素联合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海马内凋亡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应用高压氧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1/05在华北煤炭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完成。取2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各50只:①模型组:大鼠放入染毒罐,然后向罐内注入体积分数为0.998一氧化碳气体,60min后取出。②高压氧组:造模同模型组,造模后立即进行高压氧治疗,0,2MPa,升压30min,稳压给氧60min,减压40min。1次/d。③高压氧+氯化血红素组:除给予高压氧组同样的处理外,于一氧化碳中毒后立即腹腔注射氯化血红素30mol/kg,3次/d。④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4组均于造模后1,3,5,7和14d各处死10只大鼠,分别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脑海马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和灰度值的变化。结果:20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各个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毒后5d达高峰[(87.9&;#177;1.4)个/视野,P〈0.05];高压氧组和高压氧+氯化血红素组各个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高压氧+氯化血红素组低于高压氧组(P〈0.05)。②脑海马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灰度值:模型组各个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毒后5d达高峰(89.1&;#177;1.4);高压氧组和高压氧+氯化血红素组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高压氧+氯化血红素组低于高压氧组(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脑海马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升高,高压氧和氯化血红素联合治疗显著降低其表达,效果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5.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神经外科常规处理和治疗。rTms组加用低频rTms刺激双侧前额叶,30次为1个序列。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精神状态量表(MMsE)、Riverrnead行为记忆(RBMT)及符号划消测验评分。结果:治疗20d后,2组MMSE及RBM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1或0.05);2组间差值比较,rTm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符号划消测验评分rTms组的错划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漏划率治疗前后2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低频rTms对促进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有更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和对照组,HBO组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HBO组中重度患儿一疗程后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复查头颅CT,HBO组低密度病灶消失情况良好,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进行精神运动发育商(DQ)检测,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3年后HBO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薛加记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316-1317
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196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3~8分,高压氧治疗组(10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92例),两组常规治疗药物相同,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和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问。结果意识恢复程度高压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意识好转时间高压氧治疗组也短于对照组(P〈O.05)。高压氧治疗组104例中功能障碍恢复有效率76.4%,优于对照组的57.8%(P〈0.05);伤后1~30d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100例中基本痊愈72例(69.92%),显效16例(15.38%),而脑外伤30d后行高压氧治疗的4例中仅显效2例(14.3%)。结论应用高压氧救治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早期促醒及恢复功能,减少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均有肯定的疗效;病程越短、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时间越早,起效越快,效果越理想。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治疗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东  朱崇田  石娜 《中国康复》2009,24(2):126-126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58例PVS患者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各29例,均采用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HBO组配合HBO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PVS疗效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HBO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HBO对于促进PVS患者意识恢复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春景  秦杰  黄杰  秦开容  陆敏 《中国康复》2005,20(6):323-325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模,随机分为脑外伤组(A组)、脑外伤加高压氧治疗组(B组)和假手术对照组(C组)各10只,于造模24d后同时在水迷宫内进行定位航行和空间搜索实验。结果:在相同时间点寻找水下平台的潜伏期,B组大鼠均少于A组;在空间搜索实验中,跨越水下平台位置的次数B组明显高于A组(均P〈0.01)。结论:高压氧能够改善颅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泰美尼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泰美尼克治疗组与法莫替丁对照组。分别用0.9%生理盐水100ml、泰美尼克40mg,2次/d静点,0.9%生理盐水100ml、法莫替丁20mg,2次/d静点。结果:泰美尼克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内24hpH值〉2、4、6三个水平总时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泰美尼克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压氧加常规治疗对62例PVS患者进行治疗。(1)高压氧治疗:采用高压氧气舱,空气加压0.18~0.20MPa。用面罩接氧气呼吸器后吸氧30rain、共2次,中间休息1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平均4~6疗程。(2)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均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止血、脱水、抗感染、神经细胞营养剂、促醒剂及对症支持疗法。按病程长短分为A组(26~59d)26例、B组(60~119d)24例和C组(120—268d)12例共3组,观察分析不同病程与高压氧疗效的关系。结果经高压氧加常规治疗后,PVS患者基本痊愈27例(43.5%),明显好转18例(29.0%),好转8例(12.9%),无效9例(14.5%),总有效率达85.5%(53/62)。高压氧加常规治疗的疗效与患者的病程长短有关,3组不同病程患者疗效(A组96.2%,B组为62.5%,C组41.7%)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4.83,P〈0.01),PVS患者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结论高压氧加常规治疗能促进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苏醒和生命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合性治疗能有效地使外伤性、非外伤性植物状态患者的病情恢复和改善,是一项较好的手段。方法 采用以高压氧舱治疗为主,配合药物及运动疗法、针灸和理疗。结果 综合性治疗使VS(植物状态)及PVS(持续性植物状态)得到临床满意效果,总有效率59.2%,以外伤性植物状态疗效为佳。结论 通过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细胞及组织细胞供氧,并可使处于可逆状态的脑细胞恢复功能以及代偿、营养和修复,从而使VS得到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不同剂量(频率)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梗死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A组:一天高压氧治疗两次,10d一疗程;B组(对照组):一天治疗一次,10d一疗程,经两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评价不同剂量(频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川占床治愈率25%,显效率32.5%,有效率40%,总有效率97.5%;B组:治愈率12.5%,显效率24.74%,有效率48.75%,总有效率85%,A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B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一天治疗两次的疗效优于一天一次。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综合疗法对持续植物状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李璋  郭昆华 《中国康复》2003,18(1):33-34
目的 :观察高压氧 (HBO)综合疗法对持续植物状态 (PVS)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6 4例PVS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 (HBO)组和对照组各 32例 ,前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 ,后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 4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HBO组意识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介入HBO治疗越早 ,PVS疗效越好。结论 :高压氧综合疗法是治疗PVS的一种重要手段 ,并且应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治疗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维脑路通及美多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高压氧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而精心、细致的护理则是保证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应用高压氧疗法及临床常规治疗对60例PVS患者进行综合康复。高压氧治疗压力0.23MPa,间断吸纯氧80分钟,每天1~2次,10天为1疗程。结果:基本痊愈37例占62%,明显好转10例占17%,好转5例占8%,总有效率为87%。PVS病程越短、高压氧开始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对PVS患者不失为一项有效的康复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瑾  邓卫玲  周光辉  陆琼妹  吴玉  钟秋生 《护理研究》2012,26(23):2139-2141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运动想象和舱内运动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高压氧治疗稳压阶段联合运动想象和舱内运动治疗;对照组30例,行常规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MT肌力分极、Brunnstrom功能分期、改良巴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运动想象和舱内运动治疗脑梗死偏瘫,可让病人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接受治疗,并明显增加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患者高压氧介入时间对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的影响,为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最佳介入时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30例,根据受伤时间分为对照组25例,综合康复1组(TBI〈15d)与综合康复2组(15d≤TBI≤30d)各40例,综合康复3组(TBI〉30d)25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措施,综合康复各组在前述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共40次,以治疗前和治疗第30天、60天的FI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资料完整、实际纳入组TBI患者共123例,各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各组内TBI患者在治疗第30天、60天的FI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BI患者第1天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综合康复1、2组在第30天、6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TBI患者2个月内FIM评分改善呈匀速好转趋势,30d内的高压氧综合康复1、2组对认知与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优于综合康复3组患者。  相似文献   

19.
背景既往认为高压氧可以防治脑梗死,但有报道高压氧也可诱发其发生,其发生原因尚不甚清楚.目的探讨高压氧诱发脑梗死的原因.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高压氧科.对象选择1996-12/1998-03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高压氧科行高压氧治疗的192例住院患者.男127例,女65例,年龄9~78岁.纳入标准①因缺氧、缺血性疾病,或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且无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在高压氧科住院治疗的患者.②年龄、性别不限.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不符合上述标准或虽符合上述标准但未做高压氧治疗的住院患者为排除标准.脑梗死诊断及治愈标准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疗中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共6例,男女各3例,年龄51~76岁.方法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 MPa(2.0ATA),面罩吸纯氧40 min 2次,中间间歇吸空气10 min,1次/d,每10次为1个疗程.对6例发生脑梗死患者、18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背景因素及其危险因子水平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高压氧治疗诱发脑梗死患者危险因子分布及未发生脑梗死患者危险因子水平分析.结果①6例患者均有高脂血症,5例有高血压,5例原有脑梗死或脑出血,4例年龄≥60岁或有高黏血症,有糖尿病者1例.6例患者的危险因子数在4个以上,存在危险因子簇集性.②6例发生脑梗死患者中含4个危险因子的有5例,含5个危险因子的1例.186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中含4个危险因子的有25例,含5个危险因子的0例,其危险因子蔟集性相对较小(x2=54.37,P<0.005).结论发生脑梗死患者均存在危险因子簇集性,危险因子的簇集性水平与高压氧诱发脑梗死概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夏月莲 《护理研究》2004,18(8):706-707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和运动干预在脑性瘫痪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住院的脑性瘫痪患儿 15 0名 ,分为 3组 ,每组各 5 0名。一般治疗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性瘫痪 ;高压氧治疗组即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 ;干预治疗组即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及异常姿势纠正训练。 [结果 ]治疗后 3组疗效对比 ,干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 ,且年龄越小、干预治疗越早病残率就越低。 [结论 ]早期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和高压氧治疗是治疗脑性瘫痪的较好方法 ,且干预愈早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