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DAI患者致伤因素、临床症状、CT影像等临床资料。结果均见弥漫性脑肿胀,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大片状低密度区,皮髓质界线不清,呈弥漫性脑肿胀改变。实质出血病灶68例,其中胼胝体区46例,基底节区11例,皮髓质交界处7例,脑干4例,形态呈类圆形及斑点状;中线结构无移位36例,均伴有颅内脑外血肿,移位5 mm以下31例;移位5 mm以上5例;发现合并硬膜外血肿15例,颅骨折14例,硬膜下血肿6例;通过手术和保守治疗恢复良好20例,占24.39%;中残32例,占39.02%;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13例,占15.85%;死亡17例,占20.73%。结论 DAI发生后要及时CT诊断,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顾强 《海南医学》2008,19(2):29-3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5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治疗结果死亡28例(43.1%),植物生存10例(15.4%),重度残疾17例(26.2%),轻度残疾5例(10.8%),恢复良好3例(4.6%),伴随挫裂伤者43例(66.2%),cr发现出血灶者42例(64.6%).结论 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两者结合可以诊断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彪  郑志新 《安徽医学》2006,27(4):327-32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的DAI26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死亡14例(占54%),植物生存3例(占11.5%),重残5例(占19.2%),良好4例(占15.3%)。结论DAI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目前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作出正确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及亚低温治疗,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以相对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DAI最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伤(91.2%,62/68).本组68例经治疗:良好18例,中残13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2例.结论 DAI死残率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和CT、MRI表现,目前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采取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可提高DAI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樊洪  陈治强  易勇 《重庆医学》2005,34(12):1869-1870
目的为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及残废率,改善预后。方法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资料,总结其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总结治疗手段。结果37例系车祸伤,占71.5%;原发性昏迷及早期无颅内高压是其临床特点,但部分病人可无原发性昏迷;头颅MRI、CT检查阳性率71.7%;多采用多措施综合治疗。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机制系头部发生成角和/或旋转加(减)速运动所致,多发生于车祸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DAI的诊断不能完全依靠影像学检查,头颅MRI诊断价值优于头颅CT;早期运用亚低温、镁离子、尼莫同、神经节苷脂等药物和方法及多措施综合治疗能降低病死及残废率。  相似文献   

6.
田转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1):130-130
目的:结合临床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诊断及价值,探讨DAI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旨在提高对DAI的认识。方法:对86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脑肿胀36例;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节和胼胝体斑点状、小片状出血灶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脑挫裂伤25例、硬膜外/硬膜下血肿6例。结论:CT检查对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DAI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80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80例DAI患者中恢复良好13例(16.3%),中残15例(18.8%),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18例(22.5%),死亡34例(42.5%)。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的最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证实为DAI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以及MRI和CT检查资料.结果 对34例DAI患者行头颅CT检查和早期MRI检查,临床表现为池受压变小或者闭塞,弥漫性脑肿胀、脑实质出血灶25例;直径<2.0cm,呈现斑点状,位于基底节区与皮髓质交界以及脑干、小脑等主要部位有18例;出现硬膜外出血并发症患者5例,出现颅骨骨折3例,硬膜下血肿4例.6个月后,良好15例(44.12%),中残11例(32.35%),重残5例(14.71%),植物生存2例(5.88%),死亡1例(2.94%).结论 CT诊断具有局限性,应用MRI进行准确、合理的诊断对DAI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于临床治疗的定位,可提高DAI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纪宇明  战丽美 《河北医学》2007,13(5):523-52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诊断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病人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94.4%.治疗显效33例,占46.8 %;有效率30例,占42.3 %;无效8例,占10.9%.结论:显微手术以其损伤小,适应症宽,全切除率高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损伤机制、病理与MRI与临床表现.方法 分析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中,大脑皮质髓质交界处病灶27处,胼胝体18处,脑干8处,小脑6处,延髓3处;10例局部脑回肿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伴有斑脑挫裂伤.结论 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医学》2017,(8):744-745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12间收治的8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均行CT、MRI扫描与保守综合治疗,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存活56例(70.00%),其中恢复良好8例(14.29%),轻残10例(17.86%),重残20例(35.71%),植物生存18例(32.14%),死亡24例(30.0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AI,其致残率较高;临床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且MRI诊断效果优于CT检查;临床治疗DAI时应准确认识其临床表现,把握诊断要点,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率。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1例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病人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92.2%.治疗显效24例,占47.1%;有效23例,占45.1 %;无效4例,占7.8%.结论 显微手术以其损伤小、适应证宽、全切除率高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杨心伟  张辉  徐锦锋  全世杰 《吉林医学》2012,33(19):4074-4076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e,DAI)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临床证实为DAI病例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36例,其中弥漫性脑肿胀31例,脑室及脑沟、裂、池均受压变小或闭塞;脑实质出血29例,其中胼胝体区出血8例,基底节区5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2例,皮髓质交界区18例,15例为上述两个或多个部位合并受累;蛛膜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6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3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为临床诊断DAI提供较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DA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27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结果27例DM病人死亡6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6例,轻残7例,良好4例。结论DM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头CT显示基底池、四叠体池及环池结构不清也应是DM的诊断标准,DM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及实施综合治疗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MRI诊断。方法:分析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资料,其中24例还先后做过CT检查,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GCS评分。结果:DAI的MRI征象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双侧脑白质水肿,脑室、脑池、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无中线移位。脑实质出血20例,呈斑点状,直径大多小于2.0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交界处,蛛网下腔出血和/或脑室出血12例;合并硬膜外血肿5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DAI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CT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飞  杜向阳  陈亮  桂明  代金龙 《安徽医学》2010,31(10):1189-119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的DAI36例的相关临床资料,CT影像及治疗方法。结果良好18例(占50%),重残11例(占30%),植物生存5例(占14%),死亡2例(占6%)。结论 DAI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在文献中极高,目前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正确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必要的呼吸机辅助呼吸,大剂量盐酸纳络酮、神经节苷脂GM-1、Ca2+拮抗剂使用,早期营养支持,高压氧治疗等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CT特征,探讨DAI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5例脑弥漫性损伤的早期临床资料和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病人均有昏迷深、时间长、定位体征不明显,35例病人CT均有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脑实质中有片状或点状出血者30例,其中大脑白质内出血15例,脑干点状出血2例,胼胝体或四叠体部位出血3例,脑室系统出血4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情况者6例,5例患者并发少量的挫裂伤,4例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有颅底骨折并脑脊液耳漏,并发颅内小血肿者有2例.结论 DAI是剪力作用引起脑白质轴索广泛性损伤,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合对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仲涛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06-1007
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72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53例,呈斑点状,直径多<20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37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28例。67例累及中线部位。本组中恢复良好23例(23%),中残21例(21%),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22例(22%),死亡34例(34%)。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评分较低。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CT特征,探讨DAI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5例脑弥漫性损伤的早期临床资料和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病人均有昏迷深、时间长、定位体征不明显,35例病人CT均有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脑实质中有片状或点状出血者30例,其中大脑白质内出血15例,脑干点状出血2例,胼胝体或四叠体部位出血3例,脑室系统出血4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情况者6例,5例患者并发少量的挫裂伤,4例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患者有颅底骨折并脑脊液耳漏,并发颅内小血肿者有2例.结论 DAI是剪力作用引起脑白质轴索广泛性损伤,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合对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标准、治疗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31例临床病例资料的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31例DAI伤者中90.3%为交通事故致伤,坠落伤占9.7%;DAI的死亡率32.25%,治愈率为29%。结论DAI的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及脑CT多能明确诊断,除目前的诊断标准外,基底池、四叠体池和环池结构不清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应成为DAI的影像诊断标准之一,预后与人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年龄及脑出血灶等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