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8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倡议行动启动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2012年,全球报告脊灰223例,较2011年减少〉60%,本土脊灰流行国家减少为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数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但WPV传播仍未被阻断,无脊灰国家/地区仍面临输入WPV的风险。同时,有些国家正面临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所致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风险。目前,不同国家/地区评估各自的脊灰发病风险,依据OPV、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的风险和收益,不同国家/地区采用不同的免疫策略:仅使用IPV、序贯使用IPV/OPV和仅使用OPV。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中提出,2014年全球阻断WPV传播,2015年所有国家应至少使用1剂IPV,停用OPV中的Ⅱ型组分;2018年完成消灭WPV证实后,停用OPV。现对OPV和IPV的应用现状以及免疫策略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
3.
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日活动(NIDs)已在全国持续推行6年,有关分析报告很多,充分肯定了NIDs在“阻断脊灰野病毒在本土的传播”中的作用,但对这一活动日渐明显的问题探讨很少.本文拟通过对脊灰疫苗“零剂次”免疫儿童数的消长,疫苗相关病例的发生及实施NIDs的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分析,对NIDs的利弊进行粗浅评估. 相似文献
4.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几十年来,世界各国为预防和消灭脊灰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自1995年以来已经没有本土的脊灰野病毒感染病例.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巩固成绩,评价和使用不同脊灰疫苗,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科学卫生工作者面临的急迫问题.为此,2006年1月1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及灭活脊灰疫苗(IPV)在中国的应用策略高层专家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主持,国内相关专家对我国消灭脊灰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为今后消灭脊灰的免疫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 198 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于 2 0 0 0年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后 ,世界各国大力开展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的计划免疫工作 ,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 1994年美洲地区正式宣布该地区已消灭本土脊髓灰质炎。 2 0 0 0年 10月 2 9日西太平洋地区宣布该地区无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至今欧洲已有 2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 ,预计于 2 0 0 2年该地区将宣布无本土脊髓灰质炎。但目前世界上仍有 3个地区 2 0个国家有脊髓灰质炎流行。因此 ,世界卫生组织将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推迟至 2 0 0 5年。1.脊髓灰…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目的了解中国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强化免疫策略实施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3-2007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国OPV强化免疫策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79篇有关OPV强化免疫策略的文献,15年间国内刊物上该领域发表的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研究领域拥有一支较广泛的作者队伍,主要的科研力量分布在北京、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直辖市。收录文献较多的期刊是《中国计划免疫》(现刊名《中国疫苗和免疫》)、《中国公共卫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研究主要集中在OPV强化免疫后的效果评价、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的监测以及维持无脊灰状态进展等方面。结论OPV强化免疫实施策略的研究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研究机构局限、整体研究水平不高、研究内容单一等现象,建议拓宽机构间的合作,加大OPV强化免疫策略实施效果绩效评价、效果评价方法学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保山市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中的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管理,调整相应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保山市所辖5个县区2004~2008年OPV强化免疫活动中流动儿童的监护人进行调查,在保山市隆阳区和腾冲县于规定服苗时间结束后1周内,在流动人口较多的车站、农贸市场、街道和集镇进行接种率快速评估。[结果]2004~2008年的7轮OPV强化免疫活动中,合计调查0~4岁流动儿童22111人次,其中,持有儿童免疫接种证的占41.04%,OPV"零"剂次的占7.48%,由家长主动携带到固定接种点服苗的占4.14%;在调查地居住不足90d的占16.89%,居住时间≥90d的占83.11%,38.47%的人已在调查地公安机关登记。强化免疫快速评估合计抽查0~4岁儿童630人次,平均服苗率为91.75%,其中,流动儿童为68.97%,常住儿童为94.06%(P0.01)。[结论]保山市流动儿童OPV强化免疫接种率不高,儿童到公安机关登记者所占比例偏低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潘先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3):131-133
笔者根据海南省脊髓灰质炎历年的发病情况,以常规免疫和省内及全国强化免疫资料,对该省消灭脊髓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3、1994年两年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日的效果显著,海南省从1994年以来无脊灰野毒感染病例发生。实验室资料也证实,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日,起到了阻断Ⅰ型野毒株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省1989~1994年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特征和防制策略进行了分析。1989~1994年全省脊髓灰质炎年平均发病率为0.19/十万,流行强度明显减少,发病季节高峰渐消失,1994年无脊灰野毒株引起的麻痹病例等特点,表明我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与近几年来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应急、强化免疫和加强监测工作等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1993年以来开展的全省范围的强化免疫,对消除免疫空白、阻断野毒株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我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并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局部强化免疫和全面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口服液体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保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口服液体型脊髓灰质炎 (脊灰 )减毒活疫苗感染性滴度的稳定性 ,将疫苗分别置 - 2 0℃ 36个月、2~ 8℃ 2 4个月、18~ 2 2℃ 1~ 6周、37℃ 1~ 5d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疫苗的感染性滴度 ,Reed Muench法计算CCID50 。结果显示 :保存于 - 2 0℃ 30个月、2~ 8℃ 18个月、18~ 2 2℃ 2周、37℃ 3d ,疫苗的感染性滴度平均下降了 0 2 9、0 2 1、0 33、0 38LgCCID50 。表明被检测的口服液体型脊灰减毒活疫苗稳定性较好 ,不同条件下疫苗的感染性滴度下降的程度均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2 0 0 0版 )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AEFI)分为感染型和非感染型两类 ,评定AEFI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应按照二者的一致性、程度性、独异性、时间性和合理性来判断。应根据AEFI发生的原因 ,开发和采用安全疫苗接种技术 ,建立免疫程序安全注射网络。必须加强AEFI预防和处理措施 ,制定新型疫苗质量标准和规范 ,加强疫苗质量控制和管理 ,开展技术培训和监测 ,建立正常的疫苗、注射器材供应渠道和扩大预防接种的社会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儿童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比较5周岁儿童加强乙肝免疫对乙肝疫苗初免人群抗-HBs水平和HBsAg携带率的影响,评价5周岁儿童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采用ELISA检测HBsAg、抗-HBc,RIA定量检测抗-HBs,比较观察5周岁儿童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组和未加强免疫组乙肝免疫水平。结果:初免5周岁儿童普遍进行加强免疫,可使人群抗体水平超时间(3年)明显提高,使抗-HBs阳性率及滴度水平持续时间延长,但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6年观察期内与未加强免疫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在基础免疫5年后普遍实施加强乙肝免疫未能进一步降低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回顾及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省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省份之一。消灭脊灰工作经历了(1)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前(1956~1960年),(2)开始使用OPV(1961~1969年),(3)广泛使用OPV(1970~1978年),(4)实施计划免疫(1979~1989年),(5)消灭脊灰(1990~1999年)五个时期。回顾消灭脊灰工作的进程和所采取的策略,应该强调两点(1)不断提高OPV免疫覆盖率。江苏省在开展计划免疫后,加强冷链和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提高和保证服苗质量;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后,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2)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江苏省于1991年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实行报病奖励制度,定期进行主动搜索,不断加强AFP病例报告和监测,如今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无脊灰证实的要求。自1993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总结评价所采取的策略,对巩固消灭脊灰工作的成果,为其它疾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