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T5”H〗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下常用含氯消毒液的稳定性,为医疗机构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提供参考。 方法 采样理化分析法,对不同温度下含氯消毒液连续使用稳定性进行观察。 结果 将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1 000 mg/L和2 000 mg/L的消毒液分别置于4 ℃条件下,在1周内有效氯浓度下降率在0.3%~6.0%范围;置于20 ℃至第5 d可保持有效氯浓度下降率<15%;置于35 ℃至第3 d可保持有效氯浓度下降率<15%。 结论 使用浓度下含氯消毒液在常温下仅可保持3 d。  相似文献   

2.
临床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常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在对浸泡注射器消毒液的浓度化学监测中,常发现配制后不久的消毒液浓度下降,观察发现是由于注射器残留的药物直接影响含氯消毒剂浓度。为了减少残留药物对有效氯浓度影响,保证消毒效果,试验观察了30种药物对有效氯浓度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稳定剂对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稳定剂对临床使用中84消毒液有效氯的稳定效果,寻找有效的稳定剂。方法采用碘量法,对临床使用中84消毒液有效含氯量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碘酸钾对84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可起到稳定作用,在含有效氯1000 mg/L的84消毒液内加入碘酸钾15 mg/L,在室温下储存96 h仍可保持有效氯含量不下降。在含有效氯1000 mg/L的84消毒液内加入30 mg/L聚合氯化铝亦可以起到稳定作用,能保持在96 h有效氯不下降。在含有效氯1000 mg/L的84消毒液内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碘酸钾复合物,对有效含氯量明显增强并且能保持稳定;将十六脂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碘酸钾经复配后加入到使用中84消毒液内,其稳定性明显增强。结论临床使用中的84消毒液可以通过加入合适的稳定剂,以增强有效氯的稳定性;碘酸钾、聚合氯化铝等可增强84消毒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体温计消毒、冲洗与保存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改进前后对各科消毒后体温计采样做细菌培养。结果方法改进前共采集200份样本,合格率79.5%,方法改进后共采集265份样本,合格率96.2%。结论改进后方法,即体温计经有效氯1 000 mg/L含氯消毒液一道法消毒后自来水冲洗并盛放于灭菌容器中,有效、安全、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在低温下的杀菌效果,为探索冷链货物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及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对含氯消毒片和过氧乙酸在低温下杀菌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显示,温度为-20℃,有效氯为1 000 mg/L的含氯消毒片溶液和过氧乙酸作用10 min,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显示,温度为-20℃,有效氯为1 000 mg/L的含氯消毒片溶液和过氧乙酸作用10 min,对载体上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冷库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显示,有效氯3 000 mg/L的含防冻剂的消毒液作用30 min,对载体上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结论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在-20℃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杀灭细菌繁殖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在消毒医疗器械过程中有效氯含量变化情况,探讨其使用持续时间。方法用碘量法测定有效氯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优氯净消毒液密封存放于室温下2 h,含有效氯1000mg/L和500 mg/L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下降率分别为17.85%和19.59%。上述两组含量的消毒液在室温下放置12 h内,有效氯下降率分别为63.54%和61.67%。结论二氯异氰尿酸钠水溶液在室温下存放最初4h内有效氯含量下降速度最快,提示含氯消毒剂适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7.
王淑琼  李丽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172-2173
近年来,我们在含氯消毒液中加入碳酸氢钠作防锈剂,观察其对有效氯浓度的影响及防锈作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带盖容积125ml磨口瓶48个,1000ml加盖容器(简称容器)6个;含氯消毒泡腾片(500mg/片)12片;有效氯试纸(简称试纸),G-1型消毒液浓度试纸;……  相似文献   

8.
吕鑫 《天津护理》2012,(5):330-331
目的:分析水温对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的影响。方法:用10~50℃的蒸馏水做溶剂,每隔10℃为1组,采用塑料容器盛放,充分溶解5 min后,采用消毒液有效氯含量试纸对有效氯含量进行测试。结果:浓度为1:1000的配比下,水温≤20℃有效氯浓度能达到消毒的要求,随着温度的增加,有效氯浓度逐渐下降,当温度>30℃时,有效氯浓度<0.05%,低于消毒要求;当含氯消毒液剂量为1.5:1000和2:1000后,分别在30℃和50℃的水温下,有效氯浓度能达到消毒的要求。结论:配制含氯消毒液的水温过高可使有效氯含量降低,影响消毒效果;经常测定消毒液有效氯含量,是保持消毒液有效浓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种临床常用消毒剂对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3种常用的卤素类消毒剂杀灭龟分枝杆菌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常温下,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泡腾片溶液作用10 min;有效氯1 000 mg/L二氯海因消毒泡腾片作用2.5 min;有效碘1 000 mg/L的碘伏消毒液作用1 min;对悬液内龟分枝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3种消毒剂均随着有效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杀灭效果逐渐递增。结论 3种卤素类消毒剂均在较低浓度下,能有效杀灭悬液内龟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某新型雾化设备雾化常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为实际消毒应用提供科学参数。方法 通过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某雾化设备雾化消毒室内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雾化设备喷雾浓度为5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液,用量为20 mL/m3,作用30 min,对集装箱内空气自然菌杀灭率均>90%。该雾化消毒设备雾化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片溶液,对仓库内物体表面自然菌消除率均>90%,符合相关消毒技术标准要求。结论 该雾化设备雾化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对空气和物体表面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含氯消毒湿巾的杀菌性能和稳定性。方法 通过杀菌试验、杀菌稳定性试验和有机物干扰物试验对该消毒湿巾的杀菌效果和杀菌稳定性进行实验室评价。结果 稳定型含氯消毒湿巾的有效氯与氨基磺酸质量比为1∶〖KG-*2〗10,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经有效氯浓度为2 000或3 000 mg/L的消毒湿巾作用5 min,杀灭率分别达到91.96%、96.88%和95.97%、99.29%|经过杀菌稳定性试验后,该消毒湿巾杀菌性能保持不变。有机干扰物存在时,指示菌分别经有效氯浓度为2 000或3 000 mg/L稳定型含氯消毒湿巾作用10 min,杀灭率均>90%。结论 含氯消毒湿巾的有效氯与氨基磺酸质量比为1∶〖KG-*2〗10且有效氯浓度≥2 000 mg/L,作用时间>10 min时,杀菌效果优良,杀菌作用稳定,可作为日常清洁及疫情暴发时快捷有效地开展预防性消毒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冠肺炎患者所在负压病房的物体表面核酸检测实际价值及其消毒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评估某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入住的负压病房物体表面核酸检测及其消毒有效性。结果 消毒前住有新冠肺炎患者的负压病房内多处物体表面检出新冠病毒核酸,经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所在负压病房物体表面存在病毒污染,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可有效清除污染,提示消毒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剂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以便选择有效消毒方法。方法采用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含氯消毒剂和戊二醛消毒剂消毒消化内镜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含有效氯2 000 mg/L的次氯酸钠复方消毒液浸泡消毒6.5 min或用浓度为20 g/L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10.2 min,连续监测200条消化内镜,细菌总数均为0,达到了高水平消毒的要求。结论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消化内镜,不仅节省时间和经费,且达到消毒效果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种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嗜肺军团菌杀灭效果,为控制嗜肺军团菌感染传播提供消毒方法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常温条件下,用含有效碘100 mg/L的碘伏消毒液,或含有效氯50 mg/L的含氯泡腾片溶液作用10 min,对悬液内嗜肺军团菌杀灭对数值达到5.0以上。用含36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2.5 min,对悬液内嗜肺军团菌的杀灭对数值亦可达到5.0以上。在试验条件下,三种常用消毒剂均随着有效成分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杀菌效果逐渐递增。结论常用含碘和含氯消毒剂以及二氧化氯在较低浓度下,均可快速杀灭悬液内嗜肺军团菌,可在实际消毒中参考本研究参数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复方含氯泡腾消毒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复方含氯泡腾消毒片的消毒相关性能,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检验方法进行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观察。结果,以含有效氯300 mg/L的该消毒片水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 in,杀灭对数值>5.00;有效氯400 mg/L,对大肠杆菌作用5 m in,杀灭对数值>5.00。用有效氯2000 mg/L该消毒片水溶液作用30 m 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5.00。对大肠杆菌进行能量试验,最低合格浓度为有效氯800 mg/L。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中,以有效氯400 mg/L水溶液作擦拭消毒并作用10 m in,对物体表面上细菌繁殖体杀灭对数值>3.0;有效氯2000 mg/L水溶液浸泡处理医疗器械60 m in,对污染在器械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亦>3.0。含有效氯2000 mg/L的消毒液浸泡72h对金属有不同程度腐蚀性。结论,含氯复方消毒片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对金属有一定腐蚀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外环境消毒措施及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基因扩增(PCR)技术,对某地3处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外环境的疫源地消毒处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消毒前采集3处(含2处活禽销售摊主家庭和1处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44份,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8份。2处摊主家庭分别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 000 mg/L和5 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环境物体表面,另1处活禽市场物体表面用浓度10 g/L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物体表面,消毒后在3处疫源地现场采集各种标本34份,有10份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但人工污染的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则全部被杀灭。结论此次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疫源地现场消毒虽然检出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但仍可认为达到了有效消毒。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解TD消毒剂(加有表面活性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餐具消毒的效果,我站进行了实验室与现场测试。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含有效氯6 mg/L浓度的TD洗消剂溶液作用15分钟(用0.5%硫代硫酸钠中和)对大肠杆菌与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均可达100%。现场消毒以1%浓度的TD消毒液洗  相似文献   

18.
稳定型含氯消毒剂消毒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稳定型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及其有关性能。方法采用悬液定量、定性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该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原液有效氯含量为63 g/L,经37℃存放90 d,有效氯含量下降率为9.05%。用含有效氯1 200 mg/L的该稳定型含氯消毒剂作用40 m 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5.00。含有效氯600 mg/L的消毒剂作用5 m 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含有效氯300 mg/L的该消毒剂作用2.5 m 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5.00。该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小鼠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体重);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阴性。含有效氯1 200 mg/L该消毒剂溶液对家兔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结果为无刺激性。结论该稳定型含氯消毒剂性能稳定,对悬液内病毒、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杀灭效果较好,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国际航行船舶生活垃圾消毒与杀虫双重功效的处理方法,将消毒剂与杀虫剂复配,用双筒储压式喷雾器进行消毒处理,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试验进行了消毒效果评价。结果,以含有效氯300mg/L消毒液分别作用5min,对布片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均为100%;作用7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为100%。以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作用30min,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为100%,作用20min对不锈钢载体上HBsAg的抗原性破坏合格。以溴氰菊酯、氯菊酯、增效剂、乳化剂、乙醇、戊唑醇、阿维菌素、磷酸三丁酯与5000mg/L有效氯所组成的复方作用15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99.999%,其与900mg/L有效氯复配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杀灭率均达到99.999%以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所选消毒剂对普通船舶表面可以采用喷雾消毒,对于来自非疫区的生活垃圾、泔水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喷雾消毒作用30min;对来自疫区的生活垃圾和泔水只能采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断强化、深入和完善,含氯消毒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经过临床长期的观察,发现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康威达药片等)配制的消毒液,随时间的延长,所含有效氯成分有沉淀现象。对此,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