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的作用和成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1日-2014年7月30日入住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集束干预策略,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率。结果常规组VAP发病率为15.8‰,干预组为8.6‰,干预前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抬高床头、氯己定口腔护理、加强手卫生、声门下持续分泌物吸引以及每日进行拔评估,能有效降低VAP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住ICU的机械通气病人共286例进行集束化治疗与护理。所有病人采取抬高床头、每天"唤醒计划"、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等集束化干预策略。通过对体温、痰量和性状、血象、胸部X线片及下呼吸道细菌学检查监测,观察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取本院ICU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机械通气病人26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机械通气病人集束化干预后,病人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1),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的集束干预策略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ICU入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ICU期间住院费用、护理人员依从性差异。结果实验组洗手、抬高床头依从性(96.7%,100%)显著高于对照组(57.2%,44.7%);实验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科学构建的集束干预策略预防VAP效果较好,提高了护士依从性,能有效落实指南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新生儿有创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集束干预护理实施前后将80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方法外,成立干预小组,对患儿进行科学循证,制订实用而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实施。[结果]观察组患儿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新生儿VAP方面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集束化消毒干预措施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VAP病例监测方法,对集束化消毒干预措施降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住院患者VAP发病率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集束化消毒干预措施实施后,呼吸机进气口、呼气盒内表面、模拟肺使用后接口处、模拟肺使用前(消毒后)内表面、模拟肺使用后内表面的带菌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消毒干预措施组患者的VAP发病率为7.2%,略低于实施单一措施的对照组(10.4%)。结论 采用基于“预防外源性交叉感染”的集束化消毒干预,可以减少交叉感染,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探讨实施干预组合措施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6月1日-2012年5月31日ICU使用呼吸机患者478例为监测对象并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按规范方法进行干预,试验组在规范干预基础上再采取组合干预措施,包括:每日评估患者、用一次性呼吸机螺纹管、用床角量角标识抬高床头、床尾设置黄色警示线、调查手卫生依从性等,统计分析两组VAP发病率。结果共监测ICU患者5 937个住院日,使用呼吸机1 510个机械通气日,呼吸机使用率25.43%,发生VAP 60例,VAP发病率为39.74例/1 000机械通气日,其中对照组发生VAP 21例,使用呼吸机343个机械通气日,VAP发病率为61.22例/1 000机械通气日;试验组发生VAP 39例,使用呼吸机1 167个机械通气日,VAP发病率为33.42例/1 000机械通气日,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2,P=0.000)。结论实施干预组合措施可使VAP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国内外大型医院,基层医院还需不断努力控制好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呼吸机集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吸机集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内最常用及主要的医疗监护设备。随着呼吸机的使用日渐普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VAP的出现会导致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长、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升高及医疗成本的增加。本文概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定义、病理、诊断及一般处理,同时介绍了如何采用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及相关措施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机管路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人住我院综合性ICU、急诊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2次组与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1次组;目标性监测记录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采集不同部位微生物标本送检,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2次组VAP的发生率为28.30%(15/53),每周更换1次组为35.84%(19/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2次组呼吸机管路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44.49%(271/609),每周更换1次组为48.16%(289/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的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占首位.结论 呼吸机管路更换频率不影响VAP的发病率,建议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每7天更换1次;同时应加强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培训,从多环节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 frequency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Methods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ICU,Department of Emergency, Respiratory Department and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rom March 2008 to September 2010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For these two groups ,the ventilator circuit was changed once or twice a week. The recorded parameters included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ventilated patients. Samples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were collected for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AP was 28. 30% ( 13/53 ) in twice-a-week group and 35.84%( 19/53 ) in once-a-week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ates for positive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in the circuit were 48. 16% and 44. 49% for once-a-week and twice-a-week group,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 P > 0.05 ). Moreo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microbiology positivity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P > 0. 05 ).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the main pathogen of VAP with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anking at the top. Conclusion Frequency of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incidence of VAP. We suggest that the frequency for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 should be once a week. At the same time, the nurse staff should be trained for specific technology an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multiple rings of the chain.  相似文献   

10.
11.
多准则决策分析构建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干预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科学的循证方法构建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集束干预策略,提高护理人员对临床指南的依从性。方法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由10名不同领域的专家给每个干预措施赋予相应的权重和得分,根据得分的高低确定集束干预策略的组成元素。结果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集束干预策略内容为:抬高床头30°~45°;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当教育与培训;按照要求严格洗手;冷凝水的定时倾倒;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冲洗;呼吸机管路可见污染时更换,不主张常规更换。结论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是构建集束干预策略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6入住我院ICU的机械通气患者89例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干预措施。将2012-06-2013-12未实行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机械通气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逐项填写统计表。观察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1.4±2.2)d vs.(16.3±3.1)d,(12.5±4.4)d vs.(17.8±5.2)d,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VAP发生率14.6%(13/89),VAP病死率30.8%(4/13),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36.8%(39/106),VAP病死率为43.6%(17/39)。干预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VAP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在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147例ICU的机械通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集束化干预策略,采取抬高头部≥30°角体位、每日唤醒并评估患者进行脱机实验,预防消化性溃疡以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等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结果 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患者VAP的发生率有所下降,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可预防恶性肿瘤患者VAP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媛  张晓华  郭丽珍 《护理研究》2013,27(21):2277-2278
机械通气是用于术后支持和抢救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与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常用的侵入性操作之一,由此而引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1,2]。因此,我院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使用呼吸机病人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对使用呼吸机病人进行干预,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新生儿VAP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0. 01,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可显著改善新生儿VAP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竹  黄琼华  安寒 《华西医学》2014,(3):449-451
目的观察集束干预措施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8月ICU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基线调查对象,2011年9月-2012年5月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后每3个月评估1次VAP发病率。结果呼吸机使用率由干预前的26.5%降至干预实施6个月后的24.6%和9个月后的22.6%,VAP发病率由61.2‰降至34.9‰、22.7‰,速干手消毒剂的用量由每床日32.6mL增至58.8、54.4mL。结论集束干预措施对于预防VAP效果明显,人员培训、床旁督导及监测反馈能有效促进干预措施执行。  相似文献   

17.
赵芹 《妇幼护理》2024,4(8):1899-1901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对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 50 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病症进行预防,能改善新生儿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VCB)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本院ICU患者按照进入科室顺序编号,奇数为实验组(n=60),按照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进行护理;偶数为对照组(n=60),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MV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并记录相关护理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患者MV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当患者胃液p H值4及胃残留量200 ml时,其发生VAP的可能性增加。结论:(VCB)比常规护理更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惠娴 《全科护理》2012,(33):3102-3103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VAP)的实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行辅助机械通气的128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病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P发生率为10.93%,病死率为14.29%(1/7),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6.56%,病死率为52.94%(9/17),研究组病人VAP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VAP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开始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据国外研究[2]报道,其发病率9%~70%,病死率可达50%~70%.国内研究[3]报道,VAP发生率70%,病死率5.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