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婴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手术中氨甲环酸(TA)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10月682例心内直视CPB手术低龄患儿抗纤溶药物TA的应用情况与术后出血情况,其中采用TA治疗的TA组353例和不采用TA治疗的空白对照组329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CPB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CICU停留时间,术后24h胸腔(或心包纵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和输血率,二次开胸止血例数及术后近期死亡例数.结果 两组患儿围术期一般情况及构成比例、手术并发症和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引流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婴儿心脏CPB手术中应用TA,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与体外循环(CPB)下微创心外科手术红细胞输注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安贞医院行单一体外循环下,经胸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511例患者,回顾患者术前、围术期输血量等数据。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患者术中术后输红细胞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并得出预测评分。结果:在511例患者中,术后患者以血红蛋白(HGB)<7.0给与悬浮红细胞,而血栓弹力图R值>9分钟时,给予新鲜冰冻血浆为标准。其中224例患者(输血患者)有输注血液制品,287例患者未输注血液制品。BMI、术前纤维蛋白原定量、术前总胆红素、术前氧饱和度(Sa O2)为红细胞输注的术前独立因素,并计算每一参数针对输血的ROC曲线。根据此类参数建立围术期输血前预测的数学模型。当数学模型得分>0.61时预测围手术期输血的敏感度为85%,特异性为67%。结论:根据此模型在患者术前BMI、术前纤维蛋白原定量、术前总胆红素、术前Sa O2为血液制品输注的术前独立预测因素,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输血策略,减少用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初步评估新型动脉微栓滤器一体化氧合器(ALF-MO)在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CPB)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共有44名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试验组(n=22)患儿采用含ALF-MO的CPB管路;对照组(n=22)患儿采用常规独立动脉微栓滤器(ALF)的CPB管路。对比研究两组患儿在围CPB期的悬浮红细胞(PRBC)用量、血气变化和术后早期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CPB中的预充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预充量(P0.05)。试验组总PRBC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在CPB30min时的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缓冲碱BE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点的各项血气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无死亡,无中枢视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ALF-MO在先心病患儿CPB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同时为实施节约用血和改善患儿预后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CPB)的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11至2016-11收治的先心病528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情况。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选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减少预充量,依据患儿术前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选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技术,使用血液回收机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减少血液丢失,依据体外循环情况行常规超滤、平衡超滤及改良超滤,实现无血体外循环。结果:528例不同体重患儿的预充量:5 kg(160~180)ml,5~12 kg(220~250) ml,12~28 kg(300~350 ml),28kg(600~650)ml;入室后的平均HCT(36.1±5.9)%,实施无血预充,体外循环5 min时HCT(24.3±3.1)%,停机前HCT(24.8±3.0)%,出室前HCT(32.1±3.8)%。其中有43例(8.1%)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输注库存血,停机后有25例(4.8%)患儿输注库血。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的患儿共72例(13.6%),共放血15 520 ml。术中195例复杂先心病患儿中有189例(96.9%)使用血液回收机,333例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中,仅有3例(9.0%)使用血液回收,且均为稀有血型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使用常规超滤223例(42.2%),平衡超滤211例(40.0%)及改良超滤247例(46.8%)。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的无血体外循环有其复杂性及特殊性。对于体重和HCT水平合适的患儿,使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结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超滤技术,无血预充能够安全地在儿童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中实施,从而实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7):659-66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201例,比较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按术后48 h内的最低血清ALB浓度分为低白蛋白血症组(≤35 g/L)和非低白蛋白血症组(35 g/L),并对两组围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201例心脏病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55例,发生率为27.36%,无院内死亡。CPB术后低蛋白血症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脂肪肝、术前ALB水平、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有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52,95%CI:1.013~1.093,P=0.008)、CPB时间(OR=1.025,95%CI:1.003~1.048,P=0.029)是CPB心脏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组术后气管带管时间(P=0.025)、术后住院时间(P=0.049)明显延长,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1)。结论:年龄、CPB时间是CPB心脏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后气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术中的监护经验与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121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行导管介入术的监护资料,分析术中的并发症。结果术中出现并发症16例(13%,16/121),其中15例经及时处理症状消失,1例因心脏停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术中进行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病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41例CPB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各种类型的精神障碍31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PB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83%(31/641),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14例(45.16%)。谵妄状态11例(35.48%)。经过治疗26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CPB导致的脑损害是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预防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神经智力发育状况及影响神经智力发育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对8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门诊复查患儿及90例相同年龄段无心脏疾病正常儿童进行神经智力发育评估。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RACHS-1评分≤2级)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RACHS-1评分≥3级),分组进行儿心量表各项目评估分析,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患儿围术期参数与神经智力发育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儿童神经智力发育情况优于整体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5)。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发育商优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5),与正常儿童发育商分布类似(P=0.420)。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发育商值处于中等程度以下的比例高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32)和正常儿童(P0.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时低月龄与神经智力发育落后相关性显著(P0.05)。术前血浆尿素氮(BUN)降低、肌酐(Cr)升高以及术中体外循环(CPB)时间延长与神经智力发育落后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存在明显神经智力发育落后。手术治疗时月龄、术前BUN值、术前Cr值以及术中CPB时间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远期神经智力发育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144例患者。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和预后情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PB心脏手术后ARDS患者144例平均年龄55.3岁,其中男性98例,占68.1%。CPB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27.8%(40/144)。CPB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主要手术类型是大血管手术,占28.5%,其次是CABG联合瓣膜手术占18.8%,多瓣膜手术占17.3%。不同手术类型对于ARDS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和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BMI、术后应用ECMO和CRRT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CPB心脏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高,低BMI、术后应用ECMO或CRRT的ARDS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探讨复杂先心婴幼儿临床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的对策、安全性。 方法 观察从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56例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在围手术期临床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的临床分析,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1天~180天,平均年龄90天,体重2.2kg~9.2kg,平均体重(5.7±3.5kg)。病种包括: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弓中断,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等。术中及术后早期输入的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一律应用血液回收机(CS)祛除添加剂及有害物质,经过体外循环及术后经静脉输入。 结果 经过预处理库存血、减少输注库存血的量,明显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56例患儿恢复满意,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循环衰竭死亡,3例较长时间应用呼吸机,56例患儿术中及术后早期均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 结论 临床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均有影响,经过预处理的库存血和减少输血量会明显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预充液中补充镁剂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修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的预防性作用.方法:99例CPB下实施先心病心内直视修补手术的患儿被随机双盲地分成两组,实验组(即预充液补镁,n=49)和对照组(预充液补充生理盐水,n=50).在7个检测点即术前1天、停CPB时、术后0 h(入重症监护室(ICU)即刻]和ICU内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测量血清镁浓度.术后48 h内实施持续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在5个检测点(从停CPB时到术后24 h)对照组血清镁浓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术后24 h内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3).在ICU最初的24 h内对照组有6例(12.0%)发生异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JET),实验组没有观察到异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低镁血症与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并提高异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的发生率.CPB预充液中补充镁剂可以预防儿童先心病CPB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分析38例儿童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的体外循环(CPB)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患儿CPB时间(108.9±23.5)rain,主动脉阻断时间(68.6±23.6)min.主动脉开放后36例(95%)心脏自动复跳.常规应用多巴胺支持撤机,停机顺利.36例采用中低温中低流量灌注,2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CPB中尿量(324.7±268.9)ml.全部应用改良超滤(MUF)共(12.2±2.5)min,滤出液(451.4±90.3)ml,超滤后红细胞压积(HCT)升至35%~40%.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25.5±12.5)h,ICU停留时间(2.7±0.6 d),无死亡病例.认为采用适当的血液稀释和胶体液预充、选择与外科手术相配合的灌注方式、应用MUF、注意术中心肌保护是儿童TOF根治术体外循环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心脏跳动心内直视手术在婴幼儿中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20例婴幼儿手术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均采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置左心房引流管,降温至(32±1)℃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维持灌注压在60mmHg(1mmHg=0133kPa),心脏跳动下进行心内畸形矫正,方法同停跳下手术。结果早期手术死亡20例(死亡率48%),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13例,右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严重低氧血症死亡1例,心律紊乱死亡2例,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死亡各1例。术后残余室间隔微量分流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恢复良好。结论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应用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的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并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的患者预后因素。 方法 筛选2015年4月 ~ 2018年3月西京医院收治A型主动脉夹层心脏手术后出现AKI并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按患者是否存活分为2组:存活组(n = 32)和死亡组(n = 34)。 结果 最终纳入66例患者,年龄(49 ± 9)岁,男性占91%,术前血肌酐(144 ± 77)μmol/L。其中,34例患者死亡(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中红细胞输注的量(HR = 3.169, 95% CI 1.180 -8.513;P < 0.05)和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HR = 3.575, 95% CI 1.196 -10.687;P < 0.05)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AKI并接受CRRT的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需要CRRT治疗的AKI患者,术中输注红细胞量越多以及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探讨其LCOS的管理策略。方法:连续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476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2例,女性214例;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畸形矫正术,按照术后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分别记录2组患儿术前、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术后LCOS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儿童CHD术后LCOS发生率约为9.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5,95%CI:1.019~3.254,P=0.024)、心室水平双向分流(OR=2.174,95%CI:1.251~6.812,P=0.021)、再次心脏手术(OR=2.015,95%CI:0.995~3.191,P=0.036)、主动脉阻断时间(OR=3.141,95%CI:1.579~5.454,P=0.010)、术后残余分流(OR=1.957,95%CI:1.102~3.836,P=0.017)是儿童CHD术后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LCOS组患儿术后急性肝损伤(6.7%∶0.7%,P=0.001)、急性肾损伤(13.3%∶3.5%,P=0.011)、急性肺损伤(3.7%∶1.2%,P=0.006)、肺部感染(31.1%∶6.5%,P0.001)发生率明显增高,机械通气时间[(32.1±36.8) h∶(9.9±11.3) h,P0.001]、ICU停留时间[(116.2±57.6) h∶(41.6±22.4) h,P0.001]、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16.5±8.3) d∶(9.6±7.5) d,P0.001],围手术期病死率(17.8%∶1.4%,P0.001)明显增加。结论:年龄、心室水平双向分流、再次心脏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残余分流是儿童CHD术后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LCOS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增加及住院时间延长显著相关。因此,应更加注重儿童CHD术后LCOS的危险因素,尽可能减少LCOS的发生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5岁以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体外循环的特点,探讨最佳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01月- 2016年0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5岁以下61例行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性22例,年龄1-15岁。病因中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3例,瓣膜成形术后3例;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采用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全组病人术中使用常规超滤,部分患儿术后使用改良超滤。结果 患者CPB时间(115.5±57.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5±39.4) min。术中灌注压30-60mmHg,转流过程平稳,尿量满意,心脏自动复跳率96%,全部顺利脱机。全组院内死亡1例(1.6%),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9.8% )。结论 儿童瓣膜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良好的心肌保护,充分的组织灌注;超滤技术的应用等是降低儿童瓣膜手术后并发症,提高体外循环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心脏手术中血液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3-03-2015-06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以采用自体输血的患者86例作为自体输血组,以采用库血输注的患者70例作为库血输注组。记录2组患者失血量、库血输注量以及自体输血组术前预存血量和术中回收血量。观察2组手术前后RBC、Hb、HCT、WBC、PLT、PT、APTT等血液指标变化情况。观察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1自体输血组共有71例依靠术前预存血和术中回收血渡过围手术期,15例因术中出血或术后引流血过多输注了库存血,而库血输注组70例患者中有68例输注了库存血。自体输血组平均库血输注量为(1.79±1.16)U,明显低于库血输注组(5.69±1.60)U(P0.05)。2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RBC、Hb、HCT、WBC、PLT、PT、APTT等血液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间手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自体输血组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库血输注组发生发热反应2例和过敏反应1例。结论:在心脏手术联合应用术前稀释式和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明显减少输注异体血量和输血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CPB心脏瓣膜手术的1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按照术后48 h内的最低血清PA水平分为低蛋白血症组(<150 mg/L)和非低蛋白血症组(≥150 mg/L),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资料,并对两组围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7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48例,发病率为27.74%,无院内死亡。成人心脏瓣膜术后低蛋白血症单因素分析提示体重(P=0.04)、术前血红蛋白(HGB)水平(P=0.001)、术前胆碱酯酶(ChE)水平(P=0.039)、术前PA水平(P<0.001)、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P=0.017),经统计学分析,与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有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低PA水平(OR=0.985,95%CI:0.977~0.993,P<0.001)、术前低LVEF(OR=0.945,95%CI: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合适治疗方法。方法对1992年12月-2002年3月共617例婴幼儿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死亡39例,死亡6.32%,术后发生并发症99例,发生率为16.0%。结论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围手术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输液成分和量的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先天性心脏术后实施ECMO支持的11例患儿临床资料,包含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实验室指标、ECMO持续时间、ECMO支持过程中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11例患儿中成功脱机9例,脱机率81.8%,存活6例,存活率54.6%。11例患儿患儿ECMO辅助时间为4~192(89.00±58.27)h,住院时间为10~49(30.09±12.75)d。两组患儿组间比较:ECMO撤离时死亡患儿的Lac显著高于存活患儿(P<0.05),存活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死亡患儿(P<0.05);两组患儿组内比较:ECMO撤离时死亡患儿的Lac较ECMO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撤离时正性肌力药物评分较ECMO前显著性降低(P<0.05);ECMO撤离时存活患儿的正性肌力药物评分、Lac均较ECMO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ECMO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救治是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措施,存在多种并发症发生风险,出血和肾功能不全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提高ECMO期间抗凝管理水平以及及时CRRT或腹膜透析治疗,可提高患儿的撤机率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