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惠成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5,26(2):131-133,141
目的分析2005-2013年新乡市梅毒和淋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13年新乡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和淋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新乡市共报告梅毒和淋病分别为7 609例和2 075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分别为3.52/10万~26.85/10万和2.67/10万~8.69/10万;2006年后梅毒发病上升趋势明显,梅毒报告发病例数超过淋病,其中隐性梅毒报告发病例数增长最快,2008年成为构成比最大的梅毒分型(55.15%);淋病发病率无明显的趋势性;梅毒男性病例多于女性,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人群和20~44岁年龄组,分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4.19%和72.14%,职业类型均以农民为主。结论新乡市梅毒和淋病流行趋势不同,梅毒为发病率最高的性病,隐性梅素所占比重较大,应加强梅毒等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以有效控制性传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9)
目的了解承德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3年承德市梅毒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承德市2008年-2013年共报告梅毒1 566例,年均发病率为6.98/10万;男性703例,年均发病率为3.19/10万;女性863例,年均发病率为36.87/10万;隐性梅毒所占比例最大,为46.49%。梅毒发病率由2008年的1.22/10万逐步上升到2013年的15.13/10万,流行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以20岁~39岁(51.72%)为主,职业以民工及农民为主,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病。结论承德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2012年北京市梅毒和淋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2004-2012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和淋病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梅毒33 363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2.26/10万~25.13/10万;淋病23 983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5.52/10万~35.5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48.53,P<0.01)。除隐性梅毒外,其他各期梅毒和淋病男性病例均多于女性。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性活跃年龄组,分别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4.59%和88.43%。梅毒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所有报告病例的53.76%。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较多的区县均为丰台区、海淀区和朝阳区,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结论梅毒已成为北京市发病率最高的性病,应重点针对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有效控制性传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衢州市2004-2009年梅毒和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梅毒和淋病发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衢州市梅毒和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衢州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以隐性梅毒年均增幅50.11%最大,淋病发病率近2年呈现上升趋势,梅毒和淋病各年度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174.307,242.218;P<0.01);梅毒和淋病年均发病率柯城区最高,分别为95.09/10万和75.49/10万,男女之比为1:1.33和3.23:1,发病均以青壮年为主。结论梅毒和淋病等性传播疾病已成为衢州市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要问题之一,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梅毒和淋病疫情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郑州市淋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2017 年郑州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淋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8-2017 年郑州市共报告淋病9890 例,年均发病率12.43/10 万;2008-2017 年淋病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淋病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集中在老城区,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等四个老城区的累计报告数和年均发病率位居前四位;男女发病率比为12.66[DK]∶1,淋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2.84 %;职业类型以商业服务(25.26%)、家务及待业(21.32%)、农民(20.26%)为主。 结论 近十年来郑州市淋病疫情较为稳定,建议加大防治知识的的宣传,以期有效降低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1):899-900
分析泉州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泉州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16.69/10万上升至2013年的50.93/10万,隐性梅毒增幅最大,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50~岁年龄组构成上升,成为主要发病人群。泉州市2004-2013年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应针对梅毒疫情新的特点采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及防制工作,遏制梅毒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7.
8.
摘要:目的 了解西安市2004-2013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西安市2004-2013年10年间的梅毒发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累计报告发病7 475例,近10年来西安市梅毒发病逐年上升,2013年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670.83%。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和农民为主,地区分布城区高于郊县。发病以20~44岁青壮年为主。结论 西安市近10年来梅毒发病逐年上升,且呈现继续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梅毒的筛查、开展宣传教育和倡导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方式,遏制蔓延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9.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8)
目的了解大理市2009-2013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大理市梅毒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大理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96例,年均发病率为9.69/10万,报告病例数居我市监测的5种性病的第二位。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性活跃人群和60~79岁老年人;报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0.9:1,其中50~79岁年龄段,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4:1。全市11个乡镇及1个开发区除双廊镇外,均有病例报告,下关镇报告人数居首,占总报告病例的55.4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报告病例的35.47%。报告病例分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总报告病例的89.53%。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传染为主,占总报告病例的51.02%;胎传梅毒报告7例,占总报告病例的2.36%。结论梅毒发病率逐年增加,流行特征与艾滋病一致,需结合艾滋病防控工作,加强对农民的行为干预,强化老年人防制工作,加强规范化性病门诊建设是我市下一步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无锡市惠山区2005—2013年度淋病、梅毒疫情,了解本地区淋病、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干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无锡市惠山区淋病、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18.0、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5—2013年全区累计发现淋病例数为8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54/10万;梅毒病例数为1 3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13/10万;淋病发病人数除2009年出现少量增长外,其余各年均减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0年梅毒发病率及发病人数逐年上升,至2010年到达高峰后出现下降,至2013年趋于平稳。淋病病例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共552例,占发病总数的64.64%。梅毒病例主要集中在20~54岁年龄组,共1 034例,占发病总数的77.57%;淋病病例中以工人所占比例最高为26.46%,梅毒病例中以家务及待业所占比例最高为21.38%。结论淋病、梅毒患者以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民工及家政、家务或待业的青壮年为主,根据淋病、梅毒发病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防治措施才能更有效的控制淋病、梅毒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东阳市2004-2008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与结核、麻风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梅毒传染性强,危害大,几乎可引起人体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导致功能障碍、组织破坏乃至死亡。为进一步掌握东阳市梅毒疫情及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现将东阳市2004—2008年梅毒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福鼎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鼎市2004-2008年梅毒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我市共报告梅毒519例,报告发病率为18.34/10万。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沿海发病率高于山区。发病年龄以20-39岁为主,男女之比为0.46:1;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近几年隐性和胎传梅毒增长迅速。结论梅毒报告数迅速增加,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对青壮年、农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性病防治知识教育,加强疾病监测、规范性病诊疗、开展高危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梅毒的发病及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普洱市梅毒、淋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普洱市2011-2012年梅毒、淋病疫情情况。[结果]两年间报告梅毒727例(男性267例、女性460例),报告淋病93例(男性69例、女性24例),梅毒占88.66%,淋病占11.34%。普洱市10县(区)均有报告,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85岁,20~40岁年龄组居多(占53.05%);职业以农民较多(占51.46%)。[结论]应当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教,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及规范性传播疾病诊治措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张积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0):89-90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甘肃省张掖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张掖市2005-2013年梅毒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 5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隐性梅毒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6.55%;6个县区中发病率较高的是甘州区21.54/10万、肃南县19.88/10万,较低的是山丹县6.07/10万、民乐县3.0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1:1; 70~79岁组、60 ~ 69岁组发病人数较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4.50%、21.69%;发病人数较少的是0~9岁组、10~19岁组,分别占发病总数的0.20%、0.65%.1月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12.18%,10月、11月最少,各占6.51%.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 张掖市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2011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要进一步规范诊断报告标准,开展高危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控制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市淋病、梅毒流行特征,对1990-2004年淋病和梅毒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赣榆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部分患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3年赣榆县手足口病发病率为111.44/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以≤5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普通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共同主导流行,重症和死亡病例以EV71为流行优势株。结论赣榆县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及地区性,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期降低≤2岁散居儿童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漯河市淋病与梅毒的流行特征,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漯河市历年来的淋病与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漯河市自1991年有淋病疫情报告以来,截至2012年底累计报告淋病2391例,淋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998年达到最高峰为13.01/10万,之后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12年降至最低,为0.55/10万,2005年之前梅毒发病率一直低于淋病,2005年疫情有所上升,自2008年以来呈快速上升势头,由1991年的0.08/10万上升到2012年发病率达35.30/10万,1991--2012年累计报告梅毒3566例,2004--2012年隐性梅毒(1699例)占总病例数(3293例)的51.59%。结论漯河市近年来梅毒发病率上升速度较快,隐性梅毒占比重较大,必须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临床医生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规范性病的报告,提高疫情报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两区梅毒和淋病疫情形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和崂山区的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崂山两区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4年的39.53/10万增长至2021年的47.89/10万,不同年度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2,P<0.000),但年份与发病率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χ2=1.098,P=0.259)。各期(类)梅毒发病趋势不同,隐性梅毒呈增长趋势,一期、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胎传梅毒发病率明显降低,2020-2022年连续3年病例报告数为0;两区淋病报告病例717例,由2014年的7.13/10万下降至2022年的3.87/10万。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份与发病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χ2=28.448,P<0.000)。梅毒发病以20~59岁为主,占全部梅毒病例数的72.56%,性别比为1.02∶1,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淋病发病以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厦门市淋病疫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2004—2013年厦门市淋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厦门市累计报告淋病病例11 527例,年均发病率为42.05/10万,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468.37,P0.01);淋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厦门市湖里区和思明区;病例男女性别比为5.87∶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0.44,P0.01);发病病例年龄主要集中于20~39岁年龄组,共报告8 714例(75.60%),各年龄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8,P0.01);工人,其他职业、不详职业和商务人员的发病病例数居前4位,不同职业人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91.24,P0.01)。结论厦门市淋病疫情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今后需继续扩大性病筛查范围,加大监测力度等防控策略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