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发现血压升高3年,血压控制差1个月于2012年6月25日就诊于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9月23日体检发现血压升高(152/110 mm Hg, 1 mm Hg=0.133 kPa),当时无头痛头晕,无心悸、胸闷,无手抖、多汗,无肢软乏力等症状,在某省级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查血压170/108 mm Hg, 心率88次/min, 化验示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与预后情况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3天(急性期)连续进行血压监测,并根据其血压水平划分为140 mm Hg组、40~160 mm Hg组、161~179 mm Hg组,180 mm Hg组,对四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统计其预后情况。结果 40~160 mm Hg组构成比最高。不同血压水平预后情况统计,在复发率方面,3个月和6个月时间段,140 mm Hg组最高,180 mm Hg组次之,两组均高于40~160 mm Hg组和161~179 mm 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疾率方面分布特征相同。140 mm Hg组和180 mm Hg组,3个月与6个月时间段比较,复发率及残疾率增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4组均无死亡;6个月,140 mm Hg和180 mm Hg死亡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残疾率、复发率、死亡率等存在密切的关系,应注意控制急性期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0岁,以“发现血压升高5年,反复头晕、肢体无力3个月”为主诉于2019-11-25入院。5年来多次体检发现血压均高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曾达220/110 mm Hg, 无明显不适,未诊治。3月前开始活动后反复出现头晕、双下肢乏力伴上肢及面部麻木、胸闷,就诊当地医院测血压最高220/130 mm Hg, 血钾2.21 mmol/L,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血压升高20年,肾功能异常2年,间断胸闷1个月"于2010年3月8日入院。患者20年前体检时测血压160/100 mm Hg,无不适症状,诊为"高血压",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 2次/d,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2年前体检时发现血肌酐(Scr)升高为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影响因素及动态血压特点。方法82例发病在7天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住院诊室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诊室血压升高;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 mm Hg、日间平均值≥135/85 mm Hg、夜间平均值≥125/75 mm Hg为动态血压升高。结果既往高血压病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室血压升高有影响(P<0.05)。有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46.02±18.89)/(86.36±11.52)mm Hg,无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36.22±14.63)/(82.61±11.86)mm Hg,二者收缩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夜间血压负荷增加,24 h平均血压于发病后4~5天明显升高,6~7天降低。诊室血压升高与诊室血压正常比较,血压形态均以非杓形和反杓形为主,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诊室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病史有关,急性脑卒中随发病时间延长,血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40年,控制不佳伴双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患者40年前在外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出现血压升高,为14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特殊不适,未服用任何药物,未规律监测血压。18年前患者开始先后服用利血平1片,1次/d,非洛地平5 mg,1次/d等药物降压,自诉血压可控制在140~160/60~70 mm Hg。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及双下肢乏力,无胸闷、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8岁,因阵发头晕、血压升高10年,全身严重水肿进行性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前10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劳累后乏力,易鼻衄,检查时发现低血钾和高血压160/100mm Hg(1mm Hg=O.133kPa)。间断服用硝苯地平和氯化钾后血压下降,乏力缓解。3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四肢乏力明显,血钾2.2mm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61岁。因反复心悸、胸闷 3个月 ,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 30年 ,血压多持续在 1 80~ 1 90 /80~ 95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收缩压最高达 2 4 0 mm Hg,但无头晕及晕厥 ,未作过系统检查及治疗。体检 :脉搏 46次 /min,血压 1 90 /90 mm Hg。体温、呼吸正常 ;胸廓正常 ,双肺( - )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47次 /min,心律不齐 ,心尖及主动脉瓣区均闻及 3级收缩期杂音 ;腹部、脊柱、四肢无异常。胸片 :双肺纹理增粗 ;心界向左扩大 ,心胸比率 0 .5 5 ,主动脉弓蛋壳样钙化。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电解质、酸碱度、心…  相似文献   

9.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67岁,以"头晕10年,加重3个月"为主诉入院。10年前无原因出现头晕,于当地诊所测血压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 Pa),诊断为高血压,给予珍菊降压片治疗,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 mm Hg。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晕加重,血压波动于140~160/90~100 mm Hg。8年前确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21岁,阵发性心悸6年,突发突止,发作时胸闷、心悸、出冷汗伴黑矇.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查体: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双肺(-).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1岁,阵发性心悸6年,突发突止,发作时胸闷、心悸、出冷汗伴黑矇.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查体: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双肺(-).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支架术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对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患有高血压的67例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术后行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长期随访.结果 患者67例植入77枚支架均获成功.所有患者均随访血压及肾功能,平均随访时间(18±6)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由(171±23)下降至(160±20)mm Hg,P<0.05,舒张压由(95±14)下降至(85±13)mm Hg,P<0.01;降压药物的种类显著减少[由(2.7±1.6)下降至(1.9±1.4)种,P<0.01].术前肾功能正常者(SCr<130μmol/L)术后血压下降最为显著[收缩压由(176±33)下降至(159±26)mm Hg,P<0.01,舒张压由(98±15)下降至(83±15)mm Hg,P<0.01].而术前肾功能受损者(130≤SCr≤350μmol/L)术后血压无明显改变.术后随访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 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有助于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1岁,阵发性心悸6年,突发突止,发作时胸闷、心悸、出冷汗伴黑矇.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查体: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双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RSD),观察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连续难治性老年高血压患者20例,行经皮RSD,观察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随访时的诊室血压变化;术前和术后动态血压、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SD前比较,患者RSD后1、3、6个月随访时诊室血压分别下降了16.9/11.9、24.8/17.1、29.1/20.5mm Hg(1mm Hg=0.133kPa,P<0.01),术后动态血压下降了24.2/17.2mm Hg(P<0.01),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变化(P>0.05),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显著下降(P<0.05);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血肿。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经皮RSD可能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性,14岁,学生,以"发现血压升高4个月"为主诉入院。现病史:4个月前在学校体检时测量血压达180/140mm Hg(1mm Hg=0.133kPa),无任何不适感,未引起重视,未告知家长。之后患者父亲偶然在家为其测量血压为170/140mm Hg,无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家长带患者就诊于当地乡镇医院,查血清钾为3.3(正常值3.5~5.5)mmol/L,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卢成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1):1088-1091
<正>患者,女,41岁,主因"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悸1年余"入院。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年发现血压升高,血压最高2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压升高时常伴心悸、大汗,无面色苍白、头晕、头痛、呕吐等不适,予以拉西地平降压,血压波动明显,测血压波动在180~200/130~140 mm Hg,上述症状多于上午发作,近4个月体质量减轻6 kg。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既往发现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第8期(截稿日期2017年7月1日)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双下肢无力伴血压升高2年"于2016年3月入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我院)心内科。入院2年前其体检发现血压150/95mm Hg(1mm Hg=0.133kPa),偶有头晕。1个月后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抬腿困难,但可自行缓解。自述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无呕吐腹泻,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5岁。因“发热伴胸痛气短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最高体温39℃,盗汗,无畏寒、寒战,伴剑突附近针刺样疼痛,疼痛缓解后气短渐加重。我院门诊查血WBC6.85×109/L,中性0.70,Hb110g/L,PLT269×109/L,血沉95mm/1h,PPD(++),肝肾功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X线胸片:纵隔增宽,心影增大(图1)。心脏彩超“升主动脉增宽,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大量心包积液”。既往高血压病史12年,控制不理想。冠心病病史8年。入院体检:体温39℃,脉搏115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右上肢125/75mm Hg(1mm Hg=0.133kPa),左上肢105/65mm Hg。…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51岁。饮酒后突感胸背腹部剧烈撕裂样疼痛 ,伴胸闷、心悸、大汗淋漓 ,手足湿冷 ,血压测不出 ,当即在外院抢救 ,发病 30 h“休克”纠正后转入我院。有“高血压”病史 1 0余年。体检 :左上肢血压 1 40 /8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右上肢血压 1 40 /70 mm Hg,左下肢血压 1 0 5/70 mm Hg,右下肢血压 1 50 /90 mm Hg。双侧肱动脉、桡动脉搏动一致 ,右侧股动脉、月国窝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均强于左下肢。双肺底可闻及干性及细湿性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76次 /min,律齐 ,心音正常 ,未闻及杂音。腹软 ,无压痛 ,未触及包块 …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性,14岁,学生,以"发现血压升高4个月"为主诉入院。现病史:4个月前在学校体检时测量血压达180/140mm Hg(1mm Hg=0.133kPa),无任何不适感,未引起重视,未告知家长。之后患者父亲偶然在家为其测量血压为170/140mm Hg,无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家长带患者就诊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