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紧密型医联体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具体实践探索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结果经过3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留住基层人才、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赢得群众满意的初步成效。结论紧密型医联体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医保打包付费、优势资源下沉、绩效考核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联体医保总额付费基金的测算方法及可行性。方法:以某区域医联体为例,通过按人头、按服务单元(次均费用)以及按住院指数单价三种测算方法对区域医保总额进行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人头付费使得医联体医保总额增量最大,有利于调动医联体积极性;按服务单元(次均费用)和住院指数单价测算考虑到了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差异和历史水平因素,更利于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和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结论:单纯测算医保总额预付额度只是开展医联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在医联体内部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医联体整体效率和公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杠杆。文章通过对肥西县城乡居民住院患者流向及基本医保资金支出实证分析,认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过程中应避免补偿标准与付费政策的矛盾、实行精细化分级诊疗、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发挥医联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医联体模式下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改革的做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深圳罗湖、安徽天长、福建尤溪、浙江德清等地医保总额预付制的预付层次、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预付水平设定、结算机制和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做法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结果各地区域医联体以人群为总额预算管理单位,对单个供方实行按病种付费、DRG等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为医保基金支付费用总额,预付水平主要基于上年度医保基金支出增长、当年医保基金筹资水平或增长率和支出增长率等确定。结论以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对供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管理要素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协同作用,以区域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有助于实现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与国际上基于价值的医保支付制度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打包付费”存在的核心问题,以期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创新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通过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构建问题体系,运用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存在的核心问题。结果: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存在利益分配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Ci=1.000)、对医共体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Ci=0.732)、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受抑制(Ci=0.652),医疗信息化建设滞后(Ci=0.595)、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Ci=0.579)等问题。结论:可从以下3个方面优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1)应完善多层次协同激励机制,保证服务质量效率;(2)优化总额测算方法,完善配套措施细则;(3)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管考核管理。  相似文献   

6.
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作为一种预算控制方式,可与不同的支付单元付费方式结合,探究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下医疗机构“冲点”行为,有助于改善医保支付方式运行模式。本研究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下医疗机构“冲点”行为情况进行梳理,运用博弈论揭示DIP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的“冲点”行为选择。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均证明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会带来医疗机构“冲点”行为风险。通过博弈模型可知,DIP支付方式中医疗机构的严格优势策略包含不合理医疗的各类“冲点”行为。不合理“冲点”行为的惩罚金额、医保经办机构的监管成本、不合理“冲点”行为的额外收入金额大小对医疗机构不合理“冲点”行为和医保经办机构监管到位程度产生影响。医保部门需要从优化支付、监管机制等实施模式着手,减少不合理“冲点”行为。  相似文献   

7.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引领我国医疗保障进入2.0发展时期,并提出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本文基于全球医保改革的视角,运用卫生经济、结构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医保支付机制进行研究,描述了病组分值点数付费和结余留用机制抑制过度医疗、紧密型医共体人头加权总额付费和健康绩效评估促进转型的作用机理。管用机制重在管理和控制,高效机制重在调动当事人积极性与绩效考核,由此形成医保支付二元结构及其整体方案,以及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实施路径。同时,本文进一步描述了总额预算管理、病组分值点数付费、人头加权预算、健康绩效评估几个关键词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DIP的政策框架范围内,探索DIP支付方式与紧密型医共体总额付费政策融合模式,分析各模式对医共体服务行为影响。本研究应用博弈论从政府和医共体、医共体和医疗机构双层经济激励结构,即外部支付方式和内部分配模式两个层面,构建医共体打包付费三个组合模式下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当DIP支付方式既用于外部支付,又用于内部分配时,扩大服务量为最优策略,容易导致医共体内外竞争;当只用于外部支付,不用于内部分配,仍持续对外进行服务扩张,内部分配制度的设计空间不足;当不用于外部支付,只用于内部分配时,有助于通过按人头总额付费削弱医共体对外的无序竞争,同时通过DIP支付规则,应用区域内不同点值规范医疗机构恶意扩大服务量的不合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蔡春祥 《中国卫生》2014,(9):110-110
<正>目前全国所探索的医联体有两种模式:松散型的技术协作联盟和紧密型的医疗服务集团。不管是何形式,医联体这项改革措施,需要对医保、医疗、医药体制实施综合改革才能体现其实际价值。一、需要解决医保问题一是目前医保、新农合的总额预付制,实施对象是各级医疗机构。当医联体成立后,这样的总额预付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不同医保类型患者住院费用和补偿水平,为完善医保支付机制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提取A县2020—2022年住院患者费用明细数据193 418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居民住院医保基金主要流向医共体内(51.93%),职工住院医保基金主要流向医共体外(65.51%);职工医保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分别比居民医保患者高出1 552.28元、228.05元,政策内报销比例、实际报销比例高出12.62个和9.96个百分点。结论:建立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总额预算分级分类机制和费用审核监督机制,探索建立差异化医保支付机制,促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