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过敏样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临床使用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过敏样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患者群中,接受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血管内注射后1小时之内发生的过敏样反应病例,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度三型;针对性别、年龄、冠脉病变程度、造影剂品种等变量因素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17033例患者中计有217例发生过敏样反应(发生率1.28%),轻、中、重度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22%、0.80%和0.26%,死亡3例(死亡率0.018%);男性患者的过敏样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1.37%vs0.98%,P<0.05),在冠脉病变程度、不同造影剂品种等因素的分析中未检出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过敏样反应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经多元回归分析呈线性关系,男性患者尤为明显;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与冠脉病变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年龄、不同造影剂品种对于过敏样反应的三型构成比无显著影响,在女性患者、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尤其是病变累及左主干的患者人群中发生重度过敏样反应的比例较高。结论: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良好,过敏样反应发生率为1.28%,男性患者的过敏样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过敏样反应发生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女性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尤其是病变累及左主干的患者人群中发生重度过敏样反应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45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留取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清晨空腹血常规及生化,记录术前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基础肌酐值以及hsCRP等资料;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留取血样,测定血肌酐值.术后即刻记录手术所用对比剂剂量.结果:①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0.3%,其中53.3%发生于术后24 h,26.7%发生于术后48 h,20.0%发生于术后72 h;②单因素分析发现有对比剂肾病的患者对比剂剂量及hsCRP明显高于无对比剂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6.1%,术前hsCRP在对比剂肾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hsCRP水平对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对比剂剂量是影响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使用含碘对比剂[1,2],然而,少数患者使用含碘对比剂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长期以来,造影剂过敏一直是介入治疗的"绝对禁区"。基于此,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国内首先提出"零对比剂"介入治疗的新方法,即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不使用造影剂,我们同时克服了无造影指引导管置放、  相似文献   

4.
非离子型造影剂代替泛影葡胺行碘过敏试验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能否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代替泛影葡胺作碘过敏试验来预测临床反应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 观察了 850例接受冠脉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 ,以泛影葡胺及非离子显影剂欧乃派克 /碘必乐两种剂型行碘过敏试验 ,检验其试验结果与临床反应的符合率。结果 以泛影葡胺为试剂的碘过敏试验预测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临床反应 ,阳性预测值为 4 7% ,敏感性为 2 5% ,特异性 97% ,而以非离子型造影剂行碘过敏试验 ,阳性预测值为 1 0 0 % ,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 1 0 0 %。结论 以非离子型造影剂取代泛影葡胺可准确的预测相应剂型的临床反应 ,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心脏骤停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冠脉造影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发生心脏骤停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冠脉介入诊疗术中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例。结果:4312例冠脉介入诊疗术中发生心脏骤停40例,发生率为0.93%,其中心室颤动34例,发生率为0.79%。31例发生于右冠脉介入诊疗术中。使用离子型造影剂的患者较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患者有较高的心脏骤停发生率(3.4%∶0.5%,P<0.01)。由于抢救及时全部患者均转危为安。结论:心脏骤停易发生于右冠脉介入诊疗术中,与导管进入冠脉口过深阻碍冠脉血流或引起冠脉痉挛、急性心肌缺血等多种因素有关。离子型造影剂可促使心脏骤停的发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骤停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渗对比剂碘帕醇和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诊疗后急性对比剂肾损害(CI-AKI)发生率的差异和CI-AKI早期识别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u KIM-1)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320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同意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脉介入(PCI)诊疗,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特性对比剂: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组(n=160)或低渗对比剂碘帕醇组(n=160),术后充分水化记录尿量,每日检测u KIM-1水平,第1、2、3、5、7天检测血肌酐(SCr)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CI-AKI的发生率。结果行直接CAG和(或)PCI 105例患者术后发生CI-AKI 14例(13.33%),其中碘帕醇组8例(5.0%),碘克沙醇组6例(3.75%)(P>0.05);择期CAG和(或)PCI 215例术后发生CI-AKI 9例(4.18%),其中碘帕醇组5例(3.12%),碘克沙醇组4例(2.50%)(P>0.05);低渗组与等渗组比较χ2=0.421(P=0.55);直接CAG和(或)PCI与择期比较χ2=8.848(P=0.003),提示直接PCI的患者更易发生CI-AKI;亚组分析显示:无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患者无CI-AKI发生,合并DN患者180例CI-AKI发病率分别为碘帕醇组13例(14.13%)和碘克沙醇组10例(11.36%),二者比较χ2=0.308(P=0.62)。两组Scr均在使用对比剂后第2天较术前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两组e GFR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第2天达谷值;u KIM-1水平在第1天即开始升高,48 h达高峰(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u KIM-1与e GFR呈负相关(r=-0.485,P<0.05),与SCr呈正相关(r=0.593,P<0.05)。结论直接PCI及有DN的患者需更严格水化减少CI-AKI的发生;u KIM-1可以作为CI-AKI的早期标志物进行检测,提前识别CI-AKI,以便更早采取措施降低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免过敏试验的安全性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观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于2005年7月开始按卫生部的精神(凡药物说明书无要求做过敏试验的取消过敏试验)取消碘过敏试验的12426例患者,在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后到离开导管室期间的临床反应。结果在12426例患者中有51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无1例出现严重反应,31例出现发冷、寒战,20例出现皮肤荨麻疹,不良反应率为0.41%,低于其他文献报道。结论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前认真做好预防和抢救准备工作,免过敏试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零对比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于大庆油田总医院和天津第四中心医院住院的8例冠心病患者中,在冠状动脉造影或前1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发生对比剂过敏,无法再次应用对比剂进行介入诊断和治疗者,在IVUS指导下零对比剂完成介入治疗。结果8例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未使用对比剂,参考前1次造影结果,零对比剂导引导管、导丝到位,在IVUS指导下完成病变评估、确定介入治疗部位、支架尺寸选择、置入支架后效果评估。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结论适当选择的对比剂过敏和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在IVUS指导下零对比剂完成PC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液在神经介入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非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11家研究中心应用碘克沙醇注射液行全脑DSA检查或介入治疗的442例患者。记录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用药后不良反应,用药前后肌酐、尿素氮指标的变化,DSA机型,DSA图像质量和对比剂使用剂量等。统计分析肾功能损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像质量。结果入组442例均完成检查或治疗。(1)术中造影质量评价均达到优良,其中优98.2%(434例),良1.8%(8例);4种不同DSA机型(SIEMENS、PHILIPS、GE、TOSHIBA)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18,P0.01)。(2)仅1例血肌酐浓度较注射对比剂前升高44.2μmol/L,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异常,无一例出现肾功能不全。(3)术中有3例(0.7%)发生轻度药物不良反应,其中2例皮肤出现变态反应,1例为短暂性视物不清。结论国产碘克沙醇注射液在神经介入领域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不同DSA机型可能对造影图像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红霞 《山东医药》2008,48(22):5-5
目前,国内进行冠脉造影常用的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碘必乐和优维显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易引发过敏。但术前碘过敏试验阴性,而造影过程中或造影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抢救1例造影剂重度过敏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两种造影剂的有效性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2例符合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双盲分配在两种碘对比剂组中:其中试验组(R组)95例,使用进口碘普罗胺;对照组(T组)97例,使用国产碘海醇。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血管影像质量(以卫生部制定的X射线影片质量作为参照标准,把影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通过测量术前及术后72 h患者的肌酐、尿素氮以及尿酸水平的变化,分析两组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害(CIAKI)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造影剂的血管影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R组中尿素氮(P=0.0013)以及T组中尿素氮(P=0.026)、尿酸(P=0.0492)在造影术后的测定值与术前比有统计学差异,R组中有1例出现肌酐升高基础值的25%,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害(CIAKI)发生率为1.05%,T组中无CIAKI发生。结论国产碘海醇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在血管影像质量方面与进口碘普罗胺一样有效,并且和进口碘普罗胺比较并不多引起CIAKI,可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低渗性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对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672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根据对比剂用量分为2组:A组剂量< 200 ml,435例;B组剂量为200~ 400 ml,237例.以术后48 h血肌酐(SCr)较术前升高25%或升高44.2 μmol/L(0.5 mg/dl)作为对比剂肾病(CIN)的诊断标准,观察不同剂量碘海醇对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 672例患者中55例发生CIN,发生率为8.2%,其中A组26例(6.0%),B组29例(12.2%),2组间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比剂碘海醇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肾功能有影响,对比剂用量≥200 ml患者CIN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正碘造影剂是应用于血管成像与疾病诊断的对比剂,包括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包括碘佛醇、碘海醇、碘普罗胺,其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碘海醇。注射造影剂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已经被广泛关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严重的有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过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较罕见的有凝血功能障碍,正确及时的识别其不良反应极其重要。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碘造影剂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疑诊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害(CI-AKI)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15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三分位数进行分组:T1组≤0.95 mg/L,共362例;T2组0.95~1.08mg/L,共363例;T3组≥1.08 mg/L,共427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T1组共362例,平均年龄(61.9±7.2)岁,男性137例(37.8%);T2组共363例,平均年龄(62.3±7.3)岁,男性152例(41.9%);T3组共427例,平均年龄(63.1±7.2)岁,男性190例(44.5%)。纳入研究人群中发生CI-AKI的患者共73例(6.3%),CIAKI患者的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24±0.29)mg/L,显著高于非CI-AKI患者的(1.06±0.37)mg/L(P0.001)。T3组共48例(11.2%)发生CI-AKI,显著高于T1组7例(1.9%)、T2组8例(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肌酐、尿酸、对比剂用量等因素后,与T1组相比,T2组术后发生CI-AKI的风险未见明显升高(P=0.178),T3组术后发生CI-AKI的风险增加2.89倍(P=0.017)。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较高的基础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增加CI-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12例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3例行介入治疗 ,6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瘘修复术。结果 :12例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中 ,发生于右冠状动脉者 5例 (41 7% ) ,发生于左冠状动脉者 7例(5 8 3% ) ,其中前降支 3例 ,左回旋支 3例 ,同时源于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者 1例。在这 12例中 ,发生冠状动脉 肺动脉瘘者 6例 (5 0 % ) ,瘘入右房者 3例 (2 5 % ) ,瘘入左房者 2例 (16 7% ) ,瘘入右室 1例(8 3% )。 3例行介入治疗患者 ,经 6个月随访观察 ,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的最佳方法。在治疗方面 ,目前除手术治疗外 ,介入治疗亦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于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和非左卡尼汀组,每组69例。两组在水化治疗基础上,左卡尼汀组在术前24 h,术后每日1次静脉输注左卡尼汀2 g,共使用4天。然后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后24 h、72 h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CIN的发生率。对比剂全部使用非离子型低渗对比剂碘普罗胺(优维显),记录术中使用剂量。结果:左卡尼汀组术后24 h、72 h BUN及Scr明显低于非左卡尼汀组(P均0.05),Ccr术后24 h、72 h高于非左卡尼汀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IN的发生率左卡尼汀组(5.80%vs 15.94%)明显低于非左卡尼汀组(P0.05)。结论:应用左卡尼汀对于PCI患者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间断胸闷7年"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否认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常规术前碘过敏试验阴性,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商品名威视派克)。术前血压100/80 mmHg(1mm Hg=0.133 kPa)。冠脉造影示:前降支(LAD)近段90%狭窄,第一对角支(D1)和D2从病变起始部和中间发出;右冠  相似文献   

18.
自1924年美国用50%的碘化钠成功地做了第一例股动脉造影以来,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一样造影剂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发展类别从离子型、非离子型至高渗、等渗及低渗,应用范围从普通的增强CT发展到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对比剂的应用已不局限于诊断领域,正在逐步向治疗领域发展。使用对比剂在帮助诊断治疗疾病的同时,其副作用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增加医疗费用。目前,对比剂肾病(CIN)已成为医源性肾损害的第3大主要因素,仅次于肾缺血损伤和肾毒性药物所致的肾病。尤其是对于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糖尿病(DM)等高危因素的人群,CIN的发生率更是明显增加。为此,了解CIN的发生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CIN的发生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旨在论述CIN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干预后造影剂脑病(CIE)的发病率、疾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14-01-2016-07进行冠状动脉介入干预的1 554例患者中出现的CIE进行分析。结果:1 554例中8例(0.51%)患者出现CIE,1例表现为左、右侧交替肢体无力及意识障碍(1年前应用相同造影剂无不适),7例表现为视物模糊。8例CIE患者均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其中5例应用低渗造影剂碘帕醇370,2例应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320,1例应用低渗造影剂碘普罗胺370。8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快,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CIE发生率低,非离子型的等渗和低渗造影剂均可诱发CIE,视物模糊多发,经支持治疗后预后好。对于出现CIE的患者,在需要重复应用造影剂时可慎重使用。CIE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病例的临床情况,探讨药物支架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机制及远期预后。方法:支架置入后5~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对比药物支架与普通支架术后冠状动脉瘤发生情况;并对发生动脉瘤的患者进行长期临床随访。结果:457例患者于支架术后5~12个月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有5例随访时发现了支架部位冠状动脉瘤(4例药物支架,1例裸支架);Cypher支架、Taxus支架和裸支架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比例分别为2.13%(3/141)、0.90%(1/111)和0.49%(1/205),P>0.05;药物支架术后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瘤分别有2.05%(3/146)、2.08%(1/48)和0%(0/48),P>0.05。这些患者平均19个月的临床随访中没有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药物支架和裸支架在不同部位发生动脉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