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自拟行气化湿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都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联合自拟行气化湿方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Ⅱ和G-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行气化湿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46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呋喃唑酮和奥美拉唑四联治疗,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Gs)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3.15%,高于对照组的8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个月后,两组患者PGⅠ、PGⅡ、G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Hp根除率,以及降低血清PGⅠ、PGⅡ、Gs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单纯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37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GⅠ、PGⅡ水平和PG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5%(68/69),高于对照组的88.24%(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Hp根除率为94.20%(65/69),高于对照组的79.41%(5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可降低胃蛋白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液透析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8例血液透析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香砂六君子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治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根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Hp根治率,改善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培菲康配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16例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培菲康配合四联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Hp根除率和复发率,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菲康配合四联疗法有助于提高H...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益胃化瘀汤联合叶酸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二科接收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叶酸片+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常规西药+叶酸片+益胃化瘀汤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检测PG及胃肠道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AS-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胃化瘀汤联合叶酸片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有效改善胃蛋白酶原及胃肠道激素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布拉酵母菌散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Hp相关性胃炎初治患儿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个组,每组各45例。A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4天,B、C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分别从开始治疗的第1天起,加用布拉酵母菌散,疗程分别为2周和4周。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4周后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 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 PGⅡ)水平、临床疗效、Hp根除率。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B、C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低于C组(P<0.05)。B组(93.0%)、C组(90.4%)临床有效率均高于A组(62.5%)(P<0.05)。B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C组(P>0.05)。B组、C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瑞昌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与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Hp清除率、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变化[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Hp清除率为92.31%、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相比对照组的71.79、%79.49%均显著更高(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嗳气、上腹隐痛、上腹胀满)改善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短(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GAS、PGⅠ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EGF水平显著更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联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效果显著,不仅能促使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替普瑞酮改良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对胃功能与肠道菌群的影响,为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南昌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四联疗法,观察组则行替普瑞酮改良四联疗法,两组治疗时长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肠道菌群的变化,评估用药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Ⅱ(PGⅡ)低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比(PGR)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肠杆菌、葡萄球菌均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与对照组(1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改良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标准四联联合荆花胃康胶丸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荆花胃康胶丸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PGⅡ、CD4+、CD8+、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Hp清除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81.67%,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2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水平均明显上升,PG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清G-17、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CD4+和CD4+/CD8  相似文献   

11.
卢杰昌 《西部医学》2020,51(5):34-40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男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或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联合中药封包治疗,2组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PGⅠ/PGⅡ变化情况,并比较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PGⅠ、PGⅡ均明显降低(P<0.05),PGⅠ/PGⅡ明显提高(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能改善其中医症状,保护胃黏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辅助PPI四联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1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胶体果胶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藿朴夏苓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和Ⅱ(PGⅠ&P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G-17、PGⅠ、PGⅡ等水平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TNF-α、IL-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辅助PPI四联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提高Hp根除率,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吕斯琦 《当代医学》2021,27(5):128-129
目的 探讨健脾通络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通络汤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血清胃泌素17(G-17),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PGⅠ、PGⅡ、G-17水平均有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患者实施健脾通络汤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胃黏膜萎缩,提升患者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实施雷贝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胃蛋白酶原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I(PGⅠ)水平和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和反酸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改善胃蛋白酶原水平,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5.
金鑫  王建萍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50-4152
目的分析疏肝理气活血汤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Hp阳性肝胃不和型CAG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对A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活血汤。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纳差、反酸、饱胀感、脘腹痛)积分、胃黏膜功能[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29/31)]较A组[74.19%(23/31)]高(P<0.05)。治疗后,两组纳差积分、反酸积分、饱胀感积分及脘腹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B组纳差积分、反酸积分、饱胀感积分及脘腹痛积分均低于A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G-17、PGⅠ、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B组G-17、PGⅠ、PGⅡ水平均较A组高(均P<0.05)。结论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对Hp阳性肝胃不和型CAG患者加用疏肝理气活血汤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胃癌组)、萎缩性胃炎45例(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胃炎45例(慢性胃炎组)和同时期就诊健康人群4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水平,应用快速尿激酶法测定各组Hp感染情况,分析PGⅠ、PGⅡ水平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28/45)、66.67%(30/45)、70.00%(28/40)比17.50%(7/40),P<0.05],而胃癌组、慢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血清PGⅠ[(91.17±12.85)、(86.68±11.02)、(82.49±9.96)μg/L比(99.36±15.36)μg/L]、PGⅠ/PGⅡ[(5.92±1.78)、(5.67±0.85)、(5.38±0.78)μg/L比(14.48±2.63)μg/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显著低于Hp(-)者(P<0.05),而各组Hp(+)者血清PGⅡ水平与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及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慢性胃炎组及对照组(P<0.05),慢性胃炎Hp(+)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PG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血清PG水平可作为Hp阳性胃病患者癌前病变患者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胃癌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胃苏颗粒联合四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Hp(+)CAG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61)。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法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胃粘膜病理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32(IL-3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PGⅡ血清水平。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Hp清除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粘膜炎症、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病变活动度评分、血清IL-32、IL-6、HIF-1α、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GⅠ、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四联法可有效改善Hp(+)CAG患者胃粘膜病变程度以及胃肠功能,缓解机体炎症,降低血清中HIF-1α表达水平,促进CGRP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9例予以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8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观察2组间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胃泌素水平相关指标,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4.27%)显著低于研究组(9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胃胀胃痛、口干口苦、嗳气、吞酸、嘈杂症状评分较低,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较低,治疗后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9%)明显低于对照组(13.4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释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萎缩性胃窦炎及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82例患者,据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67例,萎缩性胃窦炎组66例,胃癌组4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计算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I/pepsinogen II,PGR)。结果: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萎缩性胃窦炎组血清G-17水平明显降低,胃癌组血清G-17水平明显升高,萎缩性胃窦炎组及胃癌组血清PGⅠ及PGR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萎缩性胃窦炎组比较,胃癌组血清PGⅠ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PGR降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G-17、PGⅠ、PGR在萎缩性胃窦炎及胃癌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萎缩性胃窦炎和胃癌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复康加味方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R)的影响.[方法]将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标准抗Hp四联治疗,在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