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例(44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经睑缘皮肤切口,在眼轮匝肌与提上睑肌之间钝性分离,尽可能向上暴露上睑提肌,以1/0丝线将提上睑肌缝合于睑板中上1/3或睑板中部,共三针。结果术后矫正满意37眼(84.09%),较好7眼(15.91%),近期无效1眼(2.27%)。未发生伤口感染、眼眶血肿、泪腺下垂及暴露性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方法简便、安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膨体聚四氟乙烯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78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膨体聚四氟乙烯额肌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睑状况(睑缘至角膜光反射点距离、睑裂高度)、眼表状态(泪膜破裂时间、术眼泪河线高度)、患侧额肌力(手法肌力检查)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睑缘至角膜光反射点距离均较术前升高,睑裂高度较术前下降(P0.05);但术前、术后6个月睑缘至角膜光反射点距离、睑裂高度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术眼泪河线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侧额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膨体聚四氟乙额肌悬吊术能改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眼睑状态,对患儿额肌力损伤较小,且眼表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对8例老年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距睑缘5~6mm作重睑标记线。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并去除多余皮肤。分离切口上下沿轮匝肌。暴露睑板及提上睑肌腱膜,术中见睑板前表面光滑,腱膜与睑板断离,切开眶膈。暴露腱膜前脂肪垫,在此眶脂肪后为提上睑肌腱膜。眶隔与提上睑肌汇合的下方有一明显白线,证明了腱膜未附着,于睑板上1/3的半层经眶膈缘、提上睑肌缘、眶膈缘作3~4针缝线,并调整缝线高度,使上睑缘达角膜上缘、睑缘弧度满意后结扎缝线。问断缝合上睑皮肤及睑板形成双重睑。结果:8例中。12眼老年性上睑下垂均得以矫正。眼睑闭合功能正常。无眼睑畸形发生,也无复发病例。结论:此方法使老年性上睑下垂病理改变得到解剐复位。维持了眼睑的正常结构,从而使提上睑肌生理功能能得以恢复,上眶区凹陷畸形得以矫正。  相似文献   

4.
陈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6):1329-1329,1331
目的探讨外路法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36例(38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采用外路皮肤面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 38眼中有35眼效果满意;2眼矫正不足,二次术后效果满意;1眼过矫,按摩及加强闭目运动后1个月正常。术后随访1年,双重睑形成自然美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外路皮肤面切口提上睑肌缩短手术方法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成功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额肌瓣悬吊术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术后上睑回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上睑回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正矫率、上睑回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上睑下垂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将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5例分为两组,分别用额肌瓣悬吊术(A组)及上睑提肌缩短术(B组)治疗,术后随访,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儿中,矫正满意20例,矫正不足5例,无过度矫正病例。A组发生睑缘弧度不自然2例,重睑线变宽2例;B组发生结膜脱垂2例,睑缘弧度不自然2例,轻度上睑内翻倒睫1例。结论儿童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法中,上睑提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均是优良的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筋膜鞘悬吊 + 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 年 1 月 至 2022 年 6 月 安 阳 市 眼 科 医 院 诊 治 的 80 例 重 度 上 睑 下 垂 患 者 ( 136 只 患 眼 ),按 随 机 对 照 原 则 分 为 A组与 B 组。 A 组 40 例( 66 只患眼)行筋膜鞘悬吊 + 上睑提肌复合体缩短矫正术治疗, B 组 40 例( 70 只患眼)行筋膜鞘悬吊 + 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 对比两组术后 1 周、 3 个月及 6 个月时矫正效果、并发症。 结果:术后 1 周 、 3 个 月 及 6 个 月 时 两 组 矫 正 效 果 相 比 ,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5 ); 术 后 1 周 时 B 组 并 发 症 总 发 生 率( 35.71% )较 A 组 ( 75.76% ) 明 显 更 低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5 ); 术 后 3 个 月 、 6 个 月 时 B 组 并 发 症 总 发 生 率( 22.86% 、 8.57% )较 A 组( 33.33% 、 16.67% )均略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筋膜鞘悬吊 + 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早期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仍需加以改良以获得更好、更持久的疗效及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重睑成形术在上睑松弛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睑松弛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重睑成形术矫正上睑松弛,观察组应用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正上睑松弛。患者术后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于术前、术后6个月使用智能面部拍照仪拍摄患者面部照片并对照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组多处睑缘与重睑褶皱[瞳孔中点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MPMFD)、角膜内侧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MCMFD)、外眦处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LCMFD)]的改善距离;由未参与手术治疗的专科医师参考上睑皱纹Lemperle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面部照片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MPMFD改善量、MCMFD改善量、LCMFD改善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睑皱纹Lemperl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睑松弛患者实施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重睑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减少上睑皱纹,改善上睑老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和方式方法。方法采用提上睑肌缩每术治疗轻、中度的上睑下垂患者21例24眼,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24眼经3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上睑下垂全部矫正,均获得良好效果,基本满意率达100%,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是矫正轻、中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提上睑肌的生理解剖,掌握有关注意事项才能在恢复上睑功能的同时达到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超常量提上睑肌缩短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志刚 《临床医学》2001,21(8):46-47
有人认为重度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效果不好。我院自1986年~1998年超常量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10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先天性上睑下垂108例,138眼,男70例,女38例,年龄4~18岁。提上睑肌肌力均小于2mm,Bell征阳性。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 2 手术方法 2.1 标志线:取医用高猛酸钾颗粒5粒,滴入5滴蒸馏水,临时配制高浓度液。麻醉前,自然光线下,患者坐位,双眼平视前方,用5号针头蘸高猛酸钾液画标志线。单眼下垂者,以健眼上睑缘最高点水平切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悬吊组,接受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提肌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状况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上睑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上睑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儿童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9例.研究组采用CFS悬吊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对矫正效果满意度、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7月进行治疗的乳房下垂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42例。给予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双环形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乳房形态情况、对乳房形态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乳房下皱襞中点至乳头距离、胸骨上凹至乳头距离、过乳头胸围及乳晕直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乳房下皱襞中点至乳头距离、胸骨上凹至乳头距离、过乳头胸围及乳晕直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乳房形态满意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对称性、乳房形态、乳房大小及松弛状态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血肿、皮瓣坏死、伤口愈合不良、血压波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26.19%(P<0.05)。结论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的乳房形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Park)重睑成形术+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8例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2018年10月~2020年5月),依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Park重睑成形术治疗,同时,对照组接受Z成形术,观察组接受V-Y内眦赘皮矫正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疗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眼裂变化、内眦间距: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眼裂长度较长,倾斜度、眼裂角、内眦间距较小(P<0.05);(3)瘢痕变化:术后1个月,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较术后1周均有所降低,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两组瘢痕程度均有所减少,且观察组V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4)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Park重睑成形术+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能有效恢复眼裂、内眦间距,减少并发症,且瘢痕小、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腱膜眶筋膜瓣与额肌瓣吻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术中切开眶隔,制做带蒂“舌形”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腱膜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间向眉区分离隧道,制作一宽15mm片状肌瓣,将眶隔膜瓣向上,额肌瓣向下,提上睑肌腱膜瓣向上牵引,三者重叠缝合,上睑缘重度以位于上角膜缘1~2mm为度。结果对23例27只眼采用此法治疗,随访2周-5年。其中24只眼良好,3只眼满意,重睑弧度自然美观,无一例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该手术结合了提上睑肌缩短及额肌瓣悬吊两者功能并加以优化,上睑悬吊固定牢固,不易复发,同时保留并加强提上睑肌的部分功能及运动方向,保持了提上睑肌原有附着结构和完整性,使得上睑弧度自然,外观美观满意,畸形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朱志高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32-1033,1035
目的观察并分析口腔前庭沟切口联合下睑缘外眦小切口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口腔前庭沟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口腔前庭沟切口联合下睑缘外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4.88%,观察组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472,P<0.05)。结论口腔前庭沟切口联合下睑缘外眦小切口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口腔前庭沟切口治疗,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骨骼的愈合,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多切口的实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技术辅助皮下内固定法(眼轮匝肌-提肌腱膜/睑板固定)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显微技术辅助皮下内固定法行切开重睑成形术388例(男性21例,女性367例),其中伴轻度上睑下垂者76例。术后进行随访,评估伤口愈合情况及美学效果(重睑稳定性和重睑对称性)。 结果38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淤血、肿胀。160例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9.6个月。大部分受术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闭眼上睑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瘢痕及肉条现象,上睑下垂完全矫正。单侧重睑变浅3例,均二次手术修复。重睑不对称相对明显3例,其中2例再次手术修复。重睑线较窄4例。重睑稳定性评价:好97.5%(156/160),中1.9%(3/160),差0.6%(1/160);重睑对称性评价:好96.3%(154/160),中2.5%(4/160),差1.2%(2/160)。 结论该方法可形成稳定的重睑皱襞,且避免了术后手术区域的凹陷、不平整及肉条现象,因其保留了较完整的眼轮匝肌,形成的重睑可呈现自然、动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提肛肌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   总被引:92,自引:4,他引:92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术前提肛肌训练对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择 88例前列腺增生行TURP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43例术前给予严格的提肛肌训练 ,对照组 45例按护理常规实施。观察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失禁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 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 93 .3 % ,P <0 .0 5 ;实验组发生尿失禁持续 2± 0 .5天 ,明显少于对照组 1 3± 3 .0天 ,P <0 .0 5。结论 :TURP患者术前行提肛肌训练有助于降低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对缩短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矫正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整形美容中心采用微创小切口上睑提肌联合Müller's肌缩短术矫正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共76例,单眼32例,双眼44例。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经6个月至12个月随访,大部分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重睑弧度流畅,闭眼切口线无明显凹陷或瘢痕,上睑下垂有效改善,术后效果满意率高。手术效果评价:有效矫正率93.3%(完全矫正90只,改善22只),患者满意度85.5%(65/76)。 结论微创上睑下垂矫正术在临床上疗效肯定,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该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内囊鼻腔吻合术(EES-DCR)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拟接手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组。观察组采用EES-DCR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对照组采用EES-DCR联合美乐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临床效果评价、手术时间、下睑缘上方泪液弧高度、溢泪程度、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患眼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术后3月评价,观察组的治愈率91.67%、好转率8.33%,对照组治愈率86.67%、好转率11.67%、无效率1.67%,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评价,观察组的治愈率88.33%、好转率11.67%,对照组治愈率73.33%、好转率25.00%、无效率1.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月评价,观察组的下睑缘上方泪液弧高度正常率88.33%、偏高率8.33%、较高率3.33%,对照组下睑缘上方泪液弧高度正常率76.67%、偏高率15.00%、较高率8.33%,两组的下睑缘上方泪液弧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溢泪程度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观察组的溢泪程度、泪液分泌实验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EES-DCR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术后效果优于EES-DCR联合美乐胶,值得临床开展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