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在医疗工作中,医务工作者长期接触具有生物危险性的物质,为了自己及患者的健康,减少医源性感染,“安全第一”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在SARS以前,医院的检验科或其他临床实验室基本上没有生物安全防护这样一个概念,也没有什么防护措施。现在SARS已经过去了,我们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了哪些准备呢?回答是几乎没有。这说明检验人员对安全防护观念比较薄弱,我们一定吸取以往的教训,做好自身和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研究证实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大量的临床病例证明感染SARS主要取决于与病人接触机会和密切程度 ,由此可以推论 ,SARS病毒的活动特征 :病原体的附着力强。附着力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外形是冠状 ,触角多 ,易于粘附。这就决定了SARS病毒的冠状外形赋予它的活动特征 ,即提出SARS这种呼吸道感染病毒传播主要途径除空气、飞沫、尘埃外 ,是否还有从皮肤毛孔渗入的感染途径 ,假设有此可能 ,那么现有的防护用品 ,如口罩、眼罩、头罩就不能成为防止SARS感染的有效防护品 ,如同戴戒指一样 ,戴戒指的地方经常会红肿 ,因为病菌能在…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复用诊疗物品和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具,同样具有高风险。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区域工作性质做好隔离区域的划分,根据岗位性质落实各岗位工作人员防护用具的穿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人员防护,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血液透析中心(室)是利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对因相关疾病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场所。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纠正电解质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临床医生》2003,31(6):18-18
l 隔离 :减少感染者对易感染者的传染机会病房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 ,不得与其他病区交叉 ,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 ,限制活动范围 ,并随时密切观察、记录医护人员健康状况 ,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2 空气消毒2 .1 空气动态消毒处理方式(1 )开窗通风(2 )排风扇(3 )空气净化消毒器 (杀菌方式 )(4 )低臭氧紫外线灯反向安装 (折射照 )有人状态下消毒2 .2 空气静态消毒方式(1 )紫外线照射、1 .5W/m3 、照射 1~ 2小时。(2 )过氧乙酸(二元包装方式 ,应将A、B液混均静置 1 8小时以上 ,方可作为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 )、有效期 3个月 ,有效含量按 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使非典型肺炎患尽早康复,防止非典型肺炎的进一步蔓延。方法 按呼吸道隔离要求设置隔离单位;保持空气流通;定期、严格的空气消毒;正确、切实地做好消毒隔离及防护;保障工作人员良好的休息。结果 患顺利康复出院,参加救护的工作人员无一例被感染。结论 执行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保持隔离病房的良好通风,做好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及必要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加快患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11.
陈宏础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3,4(4):145-146
在这场与SARS斗争的人民战争中,我们看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坚持用科学方法防治SARS,为人类战胜瘟疫做出了新贡献。在这里我们首先应该向站在第一线的白衣战士致敬,向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舍小家顾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 相似文献
12.
13.
王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7,(7)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进展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王萍消毒与隔离技术,贯穿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始终,随着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病原菌的不断认识,对医院内感染的不断重视,消毒隔离技术也随之而发展。1隔离技术的进展11对隔离对象的认识在19世... 相似文献
14.
15.
SARS的传播 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 特点 家庭聚集性、医院聚集性和人群聚集性。 隔离目的 防止病原体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 隔离重点 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 医院防护 采取标准预防——认定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有传染性,接触时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依照江苏省卫生厅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病区消毒隔离工作指南,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对“非典”隔离病区的准备、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提示: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保证;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意识的强弱,制度、措施的执行、监督情况,是打好抗非战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