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5,(4):24-26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静脉全麻对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VLC)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或Ⅱ级拟行TVLC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BIS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B组根据BIS值调整麻醉深度,C组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麻醉医生经验调整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药与血管活性药用量和拔管后不良反应(呛咳、躁动、寒战、恶心呕吐、苏醒延迟、术中知晓)发生率及诱导前(T0)、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5 min(T2)、气腹后5min(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后5 min(T5)BP、HR、BIS值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B组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药与血管活性药用量以及拔管后不良反应(躁动、呛咳、寒战、恶心呕吐、苏醒延迟)明显减少(p<0.05);与T0比较,B组T1时,C组T1、T4、T5时BP、HR明显降低,C组T2、T3时BP、HR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B组术中各时点BP、HR、BIS值波动明显减小(p<0.05)。结论 BIS指导静脉全麻可有效减少高血压TVLC患者麻醉药用量和循环波动,改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老年患者静脉全身麻醉用药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需静脉全身麻醉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BIS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呼之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Ⅱ组(P〈0.05),而且其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Ⅱ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BIS监测可减少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并改善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胃肠道腹腔镜手术中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后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进行胃肠道腹腔镜手术的44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挂号先后顺序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参照组用常规麻醉监护,观察组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监护后,参照组的各项指标显著差于观察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中最佳的麻醉深度,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痉挛性脑瘫患者30例,年龄7—17岁。随机分为三组,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监测麻醉深度,A组10例,术中维持BIS为60—70;B组10例,BIS为50—59;C组10例,BIS为40-49。观察三组患者在电刺激腰2(L2)后根时运动阈值、体动反应;同期记录电刺激L2后根2min内BIS的最大值(BISmax)及肌电信号值(EMG);记录电刺激L2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肌松剂的停药时间和电刺激开始至缝硬膜的手术时间。结果(1)运动阈值:A、B两组分别为(0.17±0.05)mg、(0.21±0.14)mA均低于C组的(0.78±0.25)mA,P〈0.01。(2)MAP及HR:A组在电刺激后与刺激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并显著高于B、C两组。(3)体动反应:BIS在60—70时体动反应发生率为60%,BIS在40—59时水平体动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A组BISmax为76.29±8.46。三组患者术后24h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中麻醉深度在BIS50—59时,运动阈值适当,有利于后根神经的选择,体动反应发生率低,且能避免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监测下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BIS值分为2组:A组(40BIS值≤50)42例和B组(50BIS值≤60)38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认知功能,患者疼痛程度评价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A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4±0.9)min]明显短于B组[(5.2±1.6)min](P0.05)。A组麻醉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7.7±2.4)min、(8.6±2.3)min]与B组[(7.9±2.5)min、(8.4±2.7)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麻醉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结束拔管1、3 h后MMSE评分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拔管24 h后两组MMSE评分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其中麻醉结束拔管1 h后A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拔管3、24 h后两组的MM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七氟烷用量为(14.3±3.5)m L,显著低于B组的(18.5±4.8)m L(P0.05)。A组24 h后VAS评分为1.8±0.6,B组为1.7±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BIS值≤50组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较50BIS值≤60组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术中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联合监测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择期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老年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全部患者术中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术中给予对照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研究组则联合监测术中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相关药物使用剂量、麻醉苏醒情况;术后第1、2、3和4天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分别于麻醉前、术后1、2和24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认知状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丙泊酚、瑞芬使用量少于对照组,麻黄碱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组间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谵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和2 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降低,术后24 h回升,但研究组降低幅度不及对照组,各时点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联合监测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利于提高监测准确度,减少术中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较单用脑电双频指数更利于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且患者认知状态所受影响小,术后谵妄发生少,术后恢复质量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转出术后恢复室(PAICU)时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除神经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75例,测定患者转出PAICU时的BIS.结果 21例BIS为90~100;48例BIS为80~89,处于轻度镇静催眠;5例BIS为70~79;1例BIS为50~60.结论 在无BIS监测下大部分全身麻醉患者转出PAICU时均处于轻度镇静状态,较为安全.但仍有个别患者BIS较低,镇静过度,转回普通病房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BIS监测为指导患者转出PAICU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中最佳的麻醉深度,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痉挛性脑瘫患者30例,年龄7~17岁.随机分为三组,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监测麻醉深度,A组10例,术中维持BIS为60~70;B组10例,BIS为50~59;C组10例,BIS为40~49.观察三组患者在电刺激腰2(L2)后根时运动阈值、体动反应;同期记录电刺激L2后根2min内BIS的最大值(BIS max)及肌电信号值(EMG);记录电刺激L2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肌松剂的停药时间和电刺激开始至缝硬膜的手术时间.结果 (1)运动阈值:A、B两组分别为(0.17±0.05)mA、(0.21±0.14)mA均低于C组的(0.78±0.25)mA,JP<0.01.(2)MAP及HR:A组在电刺激后与刺激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并显著高于B、C两组.(3)体动反应:BIS在60~70时体动反应发生率为60%,BIS在40~59时水平体动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A组BIS max为76.29±8.46,三组患者术后24 h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中麻醉深度在BIS 50~59时,运动阈值适当,有利于后根神经的选择,体动反应发生率低,且能避免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对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门诊择期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门诊患者180例,随机分为BIS监测组(Ⅰ组,n=90)与常规监测组(Ⅱ组,n=9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静脉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5μg、丙泊酚1.0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维持量Ⅰ组根据脑电双频指数(40~55)调节,Ⅱ组仅根据患者临床体征调节。分别测定T0(注药时),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扩张宫颈时),T3(刮宫时),T4(退扩阴器完毕时)和T5(麻醉苏醒时)5个时点两组患者的平均气道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动脉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rk)和脑电双频指数。记录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手术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等。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及麻醉前平均气道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人工流产术中两组丙泊酚用量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比较,Ⅰ组明显少于或短于Ⅱ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T1和T2时点,两组患者平均气道压均下降,但Ⅰ组降幅大于Ⅱ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Ⅰ组明显少于Ⅱ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对预防麻醉药用量不足或逾量,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避免术中肢动与知晓,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周军  王健  罗林丽  石恒林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77-3978,3982
[目的]通过监测老年病人麻醉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探讨既能维持足够麻醉深度又能避免严重低血压的异丙酚诱导用量。[方法]40例ASA II~I级的老年病人(65~85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6 mg/kg;B组静脉注射异丙酚,其用量是使BIS下降到40~50时的用量。两组均复合维库溴铵0.1 mg/kg和瑞芬太尼1u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1 min、5 min和10 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诱导异丙酚用药量和BIS的变化。[结果]A组异丙酚诱导用药量(99.7±18.05)mg,平均(1.64±0.7)mg/kg,B组(82.9±12.5)mg,平均(1.35±0.5)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压(BP)和BIS比B组明显降低。[结论]老年病人异丙酚麻醉诱导的合适用量为(1.35±0.5)mg/kg;既能维持老年人足够的麻醉深度又能避免严重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利弊。方法:60例ASAⅠ-Ⅱ级,无禁忌症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30例)。观察两组诱导后(T0),置喉罩(导管)即刻(T1),置罩(管)后3min(T2),切皮时(T3),拔罩(管)即刻(T4)时的SBP、DBP、HR、SpO2、PETCO2,以及术后不良并发症(咽痛、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结果:喉罩组T0与T1无差异,且喉罩组T1、T4时SBP、DBP、HR、PETCO2较气管组降低,两组术后观察均未出现反流、误吸,喉罩组4例出现咽痛,气管组10例出现咽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双管喉罩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心血管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并对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30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62例)及腹腔镜手术组(168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肛管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共有13例(7.7%)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胆囊壁厚、白细胞计数、Calot三角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Calot三角粘连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Calot三角粘连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 C)监测在妇科腹腔镜靶控输注麻醉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靶控输注麻醉下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验判定麻醉深度,观察组采用Io C监测判定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插管后2 min(T3)、拔管时(T4)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Io C值,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苏醒各项指标以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T0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合作评分2分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以及出恢复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妇科腹腔镜靶控输注麻醉中采用Io C监测能准确指导麻醉深度的判断,并可有效减少术中丙泊酚的药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恢复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A组和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的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以及苏醒所需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将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与拔管前的SBP、DBP及HR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2A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所用时间明显少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良好,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吸氧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病人相关指标的监测,确定病人术后最适吸氧时间和吸氧浓度.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行LC术32例为实验组,全麻下胆囊切除术或胆总管探查术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清醒后回病房,持续吸氧2L/分,同一台无创生命监测仪监测在0h、2h、3h、4h、5h时患者的心率(HR)、呼吸(R)、血压(BP)、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吸氧一定时间后,HR在3h,R在2h,血压中收缩压在3h,结果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SPO2均无差异.结论:LC患者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4小时,流量2L/分,即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七氟醚全麻复合岁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时使用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52例ASAⅠ~Ⅱ级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硬膜外穿刺置管(T9~L2)成功后,给予0.5%罗哌卡因5ml,然后以8ml/h持续硬膜外注射,气管插管后以09%七氟醚(呼气未)维持麻醉,以气管插管后1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值为基础值,与麻醉前的血压比较,平均动脉压下降〈30%者分人对照组,下降≥30%者随机分人麻黄素组(0.1mg/kg)或去氧肾上腺素组(2μg/kg)。后二组给予缩血管药物后观察腑电双频指数变化10min,每2min记录一次。若腑电双频指数〉60,则增加七氟醚浓度0.25%,若腩电双频指数〈60则降低匕氟醚浓度0.25%。每隔2.5min测血压和心率、结果 脑电双频指数变化期间麻黄素组的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第10分钟时对照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腩电双频指数值碌著升高(P〈0.05),但均〈60;第2~10分钟麻黄素组腑电双频指数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有10个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值〉60,与对照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比较,第8分钟和第10分钟时麻黄素组脑电双频指数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麻黄素使七氟醚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时的BIS值升高,而去氧肾上腺素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及应激指标影响。方法:本院2018年1月30日—2019年5月30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麻醉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麻醉组(接受单纯静脉麻醉),每组50例。监测麻醉诱导前即刻(T0)、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T2)、术后24h(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观察并比较两组苏醒指标及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后24h后外周血SOD、MDA水平。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T0、T1、T2、T3时刻HR、MAP、CVP无差异,苏醒指标(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均P>0.05)。复合麻醉组术后24h SOD水平高于单纯麻醉组,MDA低于单纯麻醉组(P<0.05)。拔管后1h、6h,复合麻醉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单纯麻醉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无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改善腹腔镜老年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麻醉深度指数指导全麻手术麻药用量1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140例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期间麻醉深度指数的变化,评价其在指导麻醉维持用药方面的价值.方法 将ASA Ⅰ~Ⅱ级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根据麻醉深度指数来调整丙泊酚用药,B组凭借麻醉医生经验调整丙泊酚用量.记录患者入室10 min(T0)、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3 min(T2)、切皮时(T3)、手术刺激最强时(T4)、拔管前(T5)、出手术室(T6)等各时点的麻醉深度指数监测值,计算全麻药的用量.诱导期每20 s记录一次并进行OAA/S评分具有显著的等级相关性.结果 A组麻醉深度指数在各时点波动更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麻醉药等追加量更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麻醉深度指数监测全麻手术,指导麻醉医师调控用药,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质量,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