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都城乡地区中老年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本地区中老年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年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成都城乡地区40~79岁中老年人5205人,经统一培训的3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血压测量及资料收集。了解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分析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成都城乡地区中老年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16.64%,标化患病率为15.87%。城市居民患病率为17.18%,农村居民患病率为14.23%;城市高于农村(P0.01)。男性患病率为16.09%;女性患病率为16.99%(P=0.40)。随着年龄的增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偏咸膳食、腹型肥胖为男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年龄、绝经、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为女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及适度的运动为女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成都地区中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与增龄关系密切。控制腰围、体质量、钠盐摄入,适度运动对中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防治工作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中老年人是干眼的高发人群〔1〕。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人群中干眼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1对象及方法1.1调查对象2011年11月至2013年8月山西省汾阳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年龄42~86岁,平均(65.4±7.0)岁,共2 137人,其中男1 058人,女1 079人。1.2干眼相关检查方法调查者均为山西省汾阳医院院眼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都城乡地区中老年人群LDLC升高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本地区脂代谢异常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样本的获取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社区(村)为单位,抽取城乡社区40~79岁有代表性人群5 230人进行LDLC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LDLC升高的患病率2.18%。标化患病率为2.03%。40~74岁人群随年龄增大LDLC升高的患病率逐渐增高;75岁以后患病率略有下降。男女两性及城乡患病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成都地区中老年男性人群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糖尿病,适度饮酒为保护因素;中老年女性人群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分娩巨大儿、腹型肥胖、糖尿病,保护因素为适度饮酒、体力锻炼。结论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LDLC升高的患病率较低,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成都乃至四川地区冠心病的相对低发可能与人群高LDLC血症的低患病率有关。防治糖尿病、适度饮酒、合理体力锻炼对预防LDLC升高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在居民集中区普查的方法对4853例藏族中老年人群进行血压、血糖及体重指数等检查。结果 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0.68%,并且发现年龄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60岁以上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率及血糖异常率,高血压组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知晓率39.56%,治疗率29.64%,控制率9.68%。结论 西藏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过多脂肪和钠盐的摄入、运动量较少、低文化程度等有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必须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西黑衣壮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黑衣壮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657例≥40岁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520例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32.9%比24.6%,P<0.01),黑衣壮族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16.7%比5.2%,P<0.001).黑衣壮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受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年龄、性别、饮酒、民族和体重指数的影响.黑衣壮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7.9%比19.5%(P<0.01),治疗率4.2%比13.3%(P<0.01),控制率1.4%比9.4%(P<0.01).结论广西黑衣壮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而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则显著低于汉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构建浙江省丽水市冠心病的规范化防治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丽水市10个城镇社区中,抽取年龄在45岁~75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就诊病历、既往史信息、完善体格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本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在收缩压、BMI、独居、抗高血压药、抗血脂药和抗血糖药比例上都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而且在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学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P<0.05)。在冠心病组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肾功能不全和脂肪肝的比例较高(P<0.05),中等强度活动比例在两组中相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0,P<0.05)、血脂异常(OR=2.86,P<0.05)、高血压(OR=2.21,P<0.05)、糖尿病(OR=2.02,P<0.05)、独居(OR=2.05,P<0.05)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丽水市属于冠心病低发地区,建立精准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防控体系有利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年龄人群乙型肝炎患病率的差别,我们选择成都地区部队的干部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成都市驻军部队男性在职和离退休干部抽样调查2916人。年龄40~90岁,平均64.8岁。先分为2组,即老年前期组(45~59岁)832人,老年期组(60~95岁)2084人,再按不同年龄分为45岁、55岁、65岁、75岁、85岁5个组。 1.2 方法采用部队干部年度体检。乙型肝炎的诊断以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为依据,采用的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学标志(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HBV DNA使用上海科华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临床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山西省吕梁地区55岁以上人群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患病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进行横断面研究,于2012年8月—2012年12月对吕梁地区康城镇、蔡家崖乡55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第一阶段由调查人员根据入选标准进行初筛,第二阶段由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确诊。结果接受调查人数为3 765例,确诊ET120例,总患病率为3.19%,对年龄因素进行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27),对性别因素进行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784)。结论山西省吕梁地区ET的患病率为3.19%,随着年龄增加,ET患病率增加,且男女患病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粗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在居民集中区普查的方法对4851例藏族中老年人群进行饮食结构、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及空腹、餐后2h血糖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结果 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8%,糖耐量低减为11.6%,他们的体重指数超标、体力活动少和血压高者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肥胖、高血压、过多脂肪和蛋白的摄入、运动量减少和低文化程度是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于本院门诊连续就诊的10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31例,女495例,年龄15~87(51.6±12.5)岁]进行病史询问,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总异常率及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别为38.5%和30.5%.高血压患者中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受损组的性别构成比、收缩压、BMI、腰臀围比、血糖、TG、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性别、糖尿病家族史、TC及LDL-C.结论 门诊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高于健康人群,且可能与性别、糖尿病家族史、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荔波瑶族中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特点及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中老年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瑶族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3.37%,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上臂皮褶厚度、吸烟行为和饮酒行为是影响瑶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3.89%、19.44%、14.44%,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仅为5.33%。结论贵州黔南瑶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治疗率和控制率低,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很不乐观,应因地制宜地制定高血压防治策略和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高危人群的检查及干预,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微血管病变患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为了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微血管病变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325 例2 型糖尿病合并与不合并高血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病率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糖尿病肾病( D 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 R)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 P N) 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D A N) 的患病率分别为61 .32 % 、49 .06 % 、45 .28 % 和24 .53 % ,均高于血压正常组( 患病率分别为27 .85 % 、29 .68 % 、32 .42 % 和15 .53 % 。有关影响因素拟合 Logistic 逐步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是 D N、 D R、 D P N 和 D A N 患病的共同影响因素。高血压是 D N、 D P N 患病的危险因素( O R 值分别为2 .59 、2 .55 , P 值分别为< 0 .01 、< 0 .05) 。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将增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郑州市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市6个社区18岁以上成人共4800名社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压测量、生化检测等方法记录居民的基线情况。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结果郑州市成人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30.3%。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吸烟是高血压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已成为郑州市居民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工人医院179例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患病情况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与年龄、类风湿关节炎病程、内膜中膜厚度、DAS28评分、关节外脏器受累数、类风湿因子、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与DAS28病情活动性评分(OR=2.403)、关节外脏器受累数(OR=1.197)、类风湿因子(OR =2.510)、血小板计数(OR=1.166)、C反应蛋白(OR=1.700)和总胆固醇(OR=1.351)有关,与其他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无关.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为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老年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东南西北、咸阳东的5个行政村,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省内护理专业大三本科生所在的20个行政村,共有效调查老年人603人,包括5个行政村现场256人、护理专业大三本科生访谈347人。对603名老年人均进行问卷调查、简便体格检查及血压、血糖测量,收集并分析603名老年人的调查资料。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有效问卷603份,有效率为88.7%。603名老年人中血压正常110人(18.2%),高血压前期232人(38.5%),高血压261人(43.3%);高血压前期知晓率为10.8%,治疗率、控制率为0。不同地域、是否独居、有无慢性疾病、是否被动吸烟、是否饮酒、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否喜欢甜食及是否血糖高的老年人高血压前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60~74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有高血压家族史、喜欢咸食及超重的老年人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分别高于女性、年龄≥7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无高血压家族史、不喜欢咸食及非超重的老年人(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66,95%CI(2.600,9.198)〕、年龄〔OR=4.890,95%CI(1.123,3.442)〕、喜欢咸食〔OR=2.647,95%CI(1.518,4.615)〕及超重〔OR=6.636,95%CI(3.581,12.295)〕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205,95%CI(0.075,0.564)〕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陕西省农村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且男性、低龄、喜欢咸食及超重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方法收集年龄≥60岁、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入院空腹血糖(FPG)<7.0mmol/L的高血压患者388例,以空腹血糖受损(IFG)诊断标准为FPG≥5.6mmol/L,分为A组260例(FPG<5.6mmol/L)、B组65例(5.6mmol/L≤FPG<6.1mmol/L)及C组63例(6.1mmol/L≤FPG<7mmol/L),比较3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结果 338例患者中,IFG患病率33.0%。与A组比较,B组和C组高血压≥2级或高血压高危、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颈动脉增厚比例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尽管未发现IFG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但糖代谢异常在此类患者中的影响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军人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病分布存在城乡、职业、性别、地区、种族、年龄等差异,总体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往有关军队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很少,或因地理空间的差异,或因时间和方法的差异,很难反映军队总体患病率。我们采用统一行动和标准化方法,对海军某部队进行高血压横断面调查,以了解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由于海军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中美协作研究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7年9至10月期间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超声的横断面复查结果进行分析.参加调查人数共计2681名,年龄43~81岁.结果 (1)颈动脉内中膜36点厚度平均值为0.68 mm,最大值为1.07 mm.(2)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0.3%.男女两性颈动脉膨大部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2%和51.6%(x~2=23.44,P<0.01).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2.2%(x~2=69.57,P<0.01).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0.9%和13.8%(x~2=23.18,P<0.01).(3)多因素分析:男女两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和最大值随着收缩压、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无危险因素者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普遍存在,且与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中美协作研究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7年9至10月期间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超声的横断面复查结果进行分析.参加调查人数共计2681名,年龄43~81岁.结果 (1)颈动脉内中膜36点厚度平均值为0.68 mm,最大值为1.07 mm.(2)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0.3%.男女两性颈动脉膨大部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2%和51.6%(x~2=23.44,P<0.01).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2.2%(x~2=69.57,P<0.01).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0.9%和13.8%(x~2=23.18,P<0.01).(3)多因素分析:男女两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和最大值随着收缩压、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无危险因素者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普遍存在,且与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中美协作研究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7年9至10月期间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超声的横断面复查结果进行分析.参加调查人数共计2681名,年龄43~81岁.结果 (1)颈动脉内中膜36点厚度平均值为0.68 mm,最大值为1.07 mm.(2)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0.3%.男女两性颈动脉膨大部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2%和51.6%(x~2=23.44,P<0.01).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2.2%(x~2=69.57,P<0.01).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0.9%和13.8%(x~2=23.18,P<0.01).(3)多因素分析:男女两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和最大值随着收缩压、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无危险因素者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普遍存在,且与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