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韩凤华 《工企医刊》1996,9(3):130-131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可从婴幼儿时期开始。诱发因素诸多,如上呼吸道感染、药物、过敏、饮食、气侯等均可引起发作。自1994年以来.我科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3例,年龄在3至12岁,男8例,女5例,病程2至5年。本病特点是夜间哮喘加重,白天症状减轻。1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宏力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依从性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速和用力肺活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33-1535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延边地区4家医院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8例(79.00%)患者ACT评分<20分,说明哮喘没有得到控制;哮喘药物知识及哮喘控制目标错误率较高,分别为103例(51.50%)及128例(64.00%);患者对延续性护理各项目的护理需求均超过60.00%,其中需求排名前5位的为: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哮喘发作前症状及处理、过敏原存在的环境、吸入型药物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患者认为实施延续护理最好的时间依次为出院后2周内90例(45.00%)、1周内63例(31.50%),希望采取的延续性护理方式依次为电话随访173例(86.50%)、门诊复诊96例(48.00%)。结论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内容要既能满足大众需求,同时也要注意提供个体化方案,要将延续性护理的重心放在用药管理和自我监测管理上,以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水平;宜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以电话随访为主要手段的延伸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哮喘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哮喘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科从1998年6月至1999年10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哮喘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现总结如下。 1 估计阶段对急性发作者,先简明扼要地询问病史,分析发病原因。通过观察呼吸变化及喘憋情况了解病情,此时不可过多地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雾化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干预后的护理依从性及干预前后气道通气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2组患儿干预前潮气量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潮气量大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止喘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雾化护理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2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25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护理有效率为80%,研究组为96%,常规组比研究组低1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可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护理后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BI指数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I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3个月、护理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I指数评分分别为(76.13±16.95)分,(85.64±25.13)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当中,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哮喘的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均有39例患儿.给予甲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给予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甲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干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长于乙组患儿,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且效果较为显著,推广使用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有 1亿多人患有哮喘 ,我国发病率为 0 5%~ 1 % ,其中儿童患病率约为0 5%~ 2 % ,个别地区则高达 5%。针对这种状况 ,1 999年 3月解放军空军桂林疗养院东湖分院护理人员在给予患儿以常规护理的同时 ,还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  法1 对学龄前患儿的健康教育 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采用图片、幻灯、录像等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通过启发式提问等方式来活跃儿童的思维活动 ,还需要经常性地提醒、督促、检查和指导。2 对学龄期患儿的健康教育 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20mgQ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mgQ8h静脉滴注,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连续用药4。6d,对比分析地塞米松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率、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57.14%,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8.5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各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缓解率高,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结合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使用一氧化氮测定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水平,结合临床症状和舒张实验为标准,绘制ROC曲线,鉴别老年支气管哮喘疾病。结果在鉴定的60例患者中,36例患者诊断结果为老年支气管哮喘。其余的24例患者临床激发试验为阴性,确定为非哮喘患者。结论一氧化氮检测老年支气管哮喘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哮喘患者吸入干粉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中的错误,进一步指导正确用药。方法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4月对98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98例患者在实际操作观察及问答调查中,正确使用率为16.2%而错误使用率为83.8%。结论正确使用率低,错误使用率高,复诊患者正确使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存在情况,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择处于哮喘缓解期的72名6~12岁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行为问题的检测。【结果】哮喘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3%,对照组为12.5%,差异有显著性(χ2=8.845,P<0.01)。哮喘组男童在分裂性、交往不良、多动、违纪、强迫性和攻击性等6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女童在活动能力和体诉、抑郁、社交退缩等3个因子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病程≥3年以及中重度哮喘的儿童其行为问题显著增高。【结论】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病程和疾病的程度是哮喘儿童其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哮喘及支气管哮喘的遗传方式, 观察两者的遗传相关性, 为哮喘的三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Falconer回归法估计婴幼儿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遗传度, 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两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S-N-K法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哮喘的遗传度为(80.53±7.85)%, 支气管哮喘的遗传度为(78.87±6.99)%, 两者危险因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其他危险因素起协同作用, 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预防婴幼儿哮喘, 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由于疾病影响和长期治疗,哮喘儿童较健康的同龄儿童易产生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这些心理行为因素又可诱发并加重哮喘的发作,影响哮喘患儿的治疗与康复,现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生机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其受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50例(COPD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50例(哮喘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IL-8、IL-10的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OPD组和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4、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后,IL-4、IL-8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COPD组IL-4明显低于哮喘组IL-4水平(p<0.01),IL-8明显高于哮喘组IL-8水平(p<0.01)。(2)COPD组和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后,IL-10水平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COPD组IL-10明显高于哮喘组IL-10水平(p<0.01)。结论 (1)IL-4、IL-8、IL-10是参与COPD和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2)IL-4、IL-8是促炎因子,而IL-10是抑炎因子。(3)糖皮质激素可以下调COPD和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8水平,而促进IL-10水平的升高,进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更快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现状.方法:通过对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情况调查,了解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在本地的执行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平均确诊时间3.3月,肺功能检查使用率低占8.33%,使用峰速仪占12.3%,按要求分级治疗为8.33%,急性发作抗生素使用率92.3%(48/52),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占71.1%(37/52).控制症状药物使用有待改善,患者依从性较差.结论: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治疗部分患者明显受益,大部分患者的诊治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Inhalative methacholine challenge (MC) was performed in 229 subjects presumed to suffer from occupational asthma due to exposure to airborne latex allergens (n = 62), flour (n = 28), isocyanates (n = 114), or irritants in hairdressers' salons (n = 25). They were also subjected to specific challenges with the occupational agents they were exposed to,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using an abbreviated version of the ATS-DLD, and were interviewed by an experienced physician.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in MC was defined by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a previous study with 81 healthy volunteers. The threshold in these controls was set at a cumulative MC dose of 0.3 mg, corresponding to a sensitivity of 95%.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MC and/or the occupational asthma case history are reliable predictors of the specific challenge test outcomes. In 40–72% of examined subjects, workplace-related asthma complaints occurred, with bronchial hyperreactivity in the MC ranging from 48% to 61%. However, only 12–25%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bronchoconstructive reaction in the specific challenge test. MC results are only moderately associated with workplace-related asthma case histories. Positive outcomes of challenges with occupational agents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MC results plus occupational asthma case histories. The combination of MC and occupational asthma case history shows a relatively high specifity (62%, 86%, 80%), but the sensitivity was moderately low (83%, 71%, 52%). MC sensitivities were 92%, 71%, and 62% (case histories of hairdressers were not available). We conclude that in most cases, occupational asthma (as defined by a specific challenge test response) is combined with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and workplace-related asthmatic symptoms. However, subjects of each exposure group demonstrated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and complained of workplace-related asthmatic symptoms, but occupational asthma could not be proved in the specific challenge test. In subjects with a positive occupational asthma case history, a negative MC test result can almost rule out a positive specific challenge test result. Hence, the MC test can reduce performance of the laborious specific challenge test. Am. J. Ind. Med. 33:114–122, 1998. © 1998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型支气管哮喘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以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3例婴儿短暂的喘息患儿、23例非特应性喘息患儿、41例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CD4+、CD4+/CD8+值高于婴儿短暂的喘息和非特应性喘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3、2.873,均P〈0.05);与FEV1/FVC和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4、-0.676;-0.067、-0.675,均P〈0.01),且与嗜酸性细胞计数和IgE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632;0.453、0.676,均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儿童发生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因素,并且与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