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
张爱民  郭爱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81-1081,1083
目的探讨一步法快速诊断霍乱技术(快速检测卡)在临床用于霍乱弧菌感染患者的筛查作用。方法应用O1/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来沧州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6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同时作便常规镜检、动力试验和便培养与之对照。结果快速检测卡和对照试验均未呈现阳性结果。结论快速检测卡操作简单方便,报告结果迅速,无需任何仪器设备,适于在医院肠道门诊使用,具有实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5至2020年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道门诊食源性腹泻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给当地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4,171例腹泻患者的病例病例资料,并对细菌培养、鉴定进行分析,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 4,171份粪便标本共分离出阳性菌株853株,阳性率为20.45%,阳性菌株分别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嗜水/豚鼠气单胞菌、沙门菌、霍乱弧菌(非O1、非O139群)、河流弧菌。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8.75%)最高。腹泻患者的年龄、病原菌分布均存在差异,在每年的5月份检出率开始升高,7月至9月到达最高峰,12月至次年2月检出最少。结论 结合该地区腹泻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科学防控,有助于降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山西省霍乱样粪便中分离到拟态弧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患者家用自来水、金鱼和鱼缸水标本,按照WS289-2008和《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 ,对标本进行增菌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分离培养,疑似菌落以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并用API20E系统鉴定菌种。同时,疑似菌落用PCR检测O1、O139群特异性和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结果粪便标本经增菌后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在庆大琼脂和碱性琼脂上均有霍乱弧菌疑似菌落,但在TCBS琼脂上为绿色、透明、中等大小、光滑、湿润的菌落;血平板上可见灰白色、湿润菌落,有透明溶血环;染色镜检湿片暗视野下未见流星状运动细菌。氧化酶和粘丝实验阳性,霍乱弧菌O1、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菌株经API20E鉴定为拟态弧菌(93.5%可能性)。环境标本中未分离和检测到拟态弧菌。PCR检测该拟态弧菌中携带霍乱毒素基因,而O1、O139群特异性为阴性。结论从急性霍乱样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拟态弧菌,对于临床类似霍乱样症状的病例标本,当病原的霍乱弧菌血清凝集为阴性时,应进一步做霍乱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查明引发浙江省宁波市某服饰公司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方法 对采集到可疑食品和肛拭等标本参照GB/T4789-2003标准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参照霍乱防治手册检测菌株的CT毒力基因.结果 6份患者大便标本与14份轻微腹泻患者或腹部不适者大便标本中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9株,其中腹泻患者标本检出6株,轻微腹泻患者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45.0%.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剩余食物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所致.  相似文献   

6.
张世宏  王国荣 《疾病监测》2010,25(10):799-802
目的定期对腹泻病例、外环境及水产品进行霍乱病原体监测,以掌握其动态变化,为预测疫情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范围开展腹泻病例监测,选择历年霍乱高发的1个城区、1个渔农村为监测点,对外环境和水产品进行专项监测。结果开展监测的前12年(1986-1997年)共登记腹泻患者74 734例,检测霍乱弧菌63 544例,检测率为85.03%,检出阳性1807例,阳性率为2.84%,死亡6例,病死率为0.33%。年最高发病率为374.76/10万(1994年),年均发病率为45.48/10万,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带菌率为2.58%(151/5845),可能引起霍乱发病的可疑污染物检出率为3.94%(119/3018)。监测点专项监测各类样本6331份,检出霍乱弧菌48份,检出率为0.76%,其中水体检出率0.27%(6/2185),水产品检出率1.05%(19/1803),粪便检出率1.47%(23/1569),774份蝇类未检出。监测共检获菌株2125株,经鉴定除在冻虾仁中检出1株O139群霍乱弧菌外,其余2124株均为O1群霍乱弧菌。流行菌株20世纪90年代前以稻叶型1d占优势,90年代后转变为小川型1b为主,且监测点检测出的48份霍乱噬菌体生物型与当年的霍乱流行型完全一致。35株小川型1b菌株药敏试验显示氟哌酸为首选药物,强力霉素敏感,痢特灵中敏,青霉素耐药。开展监测后12年(1988-2009年),腹泻患者登记50 591例,检测43 798例,检测率为86.57%,监测点专项监测各类样本6192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结论开展监测的前12年普陀区霍乱疫情严重,而后12年霍乱疫情为零报告。长期对霍乱进行定期监测,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以治本为主是控制霍乱发生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霍乱暴发疫情进行霍乱弧菌菌型鉴定及药敏分析,为霍乱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外环境标本进行菌型鉴定,并对菌株进行临床常用的20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采集45份标本,其中9份患者肛拭子和1份外环境拭子检出O1群ElTor霍乱弧菌稻叶型1d,密切接触者标本中未检出霍乱弧菌;10株霍乱弧菌对20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100%耐药的抗生素只有复方新诺明1种,敏感的抗生素有菌必治、庆大霉素等11种,中敏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等8种。结论引起本次食源性霍乱暴发疫情的霍乱弧菌菌型是O1群ElTor霍乱弧菌稻叶型1d;菌必治、庆大霉素等可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而复方新诺明则不应被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外环境及食品中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为人间霍乱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2013年,每月均在全市的16个区(县)采集地表水、游泳池水、养殖池水、水产品、熟食、其他等6类样品,分别进行霍乱弧菌培养,对培养结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养殖池水和其他类别样品的霍乱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6%(44/3808)和1.48%(61/4135);游泳池水中未检出霍乱弧菌;外环境疫情在北京市集中在城近郊区,呈环形分布;牛蛙和甲鱼检测阳性率较高,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 CT)阳性疫情较少,占检测总起数的9.09%(5/55),且均为水产品涂抹疫情。2007年以来,霍乱外环境疫情较少,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呈下降趋势,O1群稻叶型则有所增多。结论 北京市霍乱弧菌污染较轻,且检出菌株也以CT阴性菌株为主,对人体威胁较小。  相似文献   

9.
1992年与1993年我院分离的抗0/129非01群霍乱孤菌特性的比较北京天坛医院(100050)赵惠敏继1992年我院肠道门诊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首次分离到6株抗0/129的非01群霍乱弧菌之后,又于1993年度再次分离到11株抗0/129的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5年北京友谊医院4-10月肠道门诊分离到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霍乱弧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结果 35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40.0%)最高,其次是氯霉素(28.5%)和磺胺异恶唑(22.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毒力基因检测显示所有菌株均携带hlyA和ompU,hapA(97.1%)、rtxA(91.4%)、Ⅵ型分泌系统T6SS(94.3%~97.1%)、Ⅲ型分泌系统T3SS(80.0%~85.7%)和nanH(62.9%)阳性率较高;主要的毒力基因型为hlyA-rtxA-hapA-ompU-nanH-vasA-vasK-vasH-vcsC-vcsV-vcsN-vspD(40.0%)。结论 临床分离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多样化,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需加强腹泻病例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毒力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霍乱主要是由 0 1群霍乱弧菌 (V .cholera ,Vc)引起的以短时间内因腹泻大量丢失体液及电解质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是发病急、传染快、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1] 。及时检测霍乱弧菌 ,报告疫情 ,对控制霍乱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自 1998年以来 ,采用金标一步法霍乱快速检测试纸条进行腹泻患者首次检验 ,阳性标本再进行细菌培养 ,现将 3 0 0例肠道感染性患者霍乱金标快检阳性粪标本培养分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为我院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者 3 0 0例 ,均为霍乱金标快检…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霍乱病例与环境来源霍乱弧菌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广东省霍乱病例及环境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抗生素敏感性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选取2006-2007年广东省霍乱病例及相关来源、环境(珠江水体和海水产品)来源的O1/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血清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在菌型分布、药物敏感性、毒素基因携带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2006-2007年,广东省共分离各类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170株。其中,病例及相关来源菌株37株,环境来源菌株133株(海水产品来源37株、珠江水体96株)。两种来源菌株的菌型构成均以O1群El Tor稻叶型为主;病例及相关来源菌株以产毒株为主,ctxA毒素基因携带率(83.8%)显著高于环境菌株(4.5%);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以产毒株为主的病例及相关来源菌株对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78.8%,78.8%)高于以非产毒株为主的环境来源菌株(50.6%,13.9%,P0.05)。环境来源菌株对多西环素的耐药率(17.7%)高于病例及相关来源菌株(0%,P0.05)。O139群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70%)高于稻叶型和小川型菌株(8.9%,0%,P0.01)。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聚类分析显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之间,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之间以及其他的O1/O139群霍乱弧菌之间,PFGE型别表现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广东省O1/O139群霍乱弧菌来源复杂多样,霍乱防控形势严峻,需要密切注意菌株型别变异情况及菌株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一起由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基础上开展了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采集聚餐者肛拭标本52份、外环境检索样本49份,其中10份肛拭标本和1份井水检出O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5f,毒力基因Ictx/I阳性。48份密切接触者标本中未检出霍乱弧菌。11株霍乱弧菌生化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氧化酶试验、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葡萄糖、蔗糖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阿拉伯糖阴性。药敏试验:对阿莫西林、利福平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先锋噻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萘啶酸敏感性较强。结论本次食源性霍乱暴发疫情的病原菌是O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15f,诺氟沙星、先锋噻肟等可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刘爱菊  张群先  黄秀荣 《检验医学》2014,(10):1076-1077
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目前有155个血清群.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 O1non O139 Vibriocholeraev,NOVC)虽尚未引起世界性流行,但也可引起人类腹泻及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国内、外已有关于从血液中分离出NOVC的报道.201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院从2例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检出3株NOVC.  相似文献   

15.
<正>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目前有155个血清群。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1]。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v,NOVC)虽尚未引起世界性流行,但也可引起人类腹泻及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国内、外已有关于从血液中分离出NOVC的报道。201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建立霍乱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源,控制霍乱发生和流行。 方法 选择30个监测点并进行分类管理,确定监测内容和任务量,并组织实施;统计分析8年监测结果并评价效果。 结果 8年间共检索标本561 147份,总检出率为0.051%,腹泻病例及疑似病例、重点人群、水体、食品及其他外环境标本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061%、0.032%、0.099%、0.055%和0.115%;1999-2001年疫情期间分离菌株均为流行株或产毒株,2002-2006年无疫情期间菌株均从外环境检出,92.31%为非流行株或非产毒株;三类地区检索总阳性率分别为0.061%、0.043%和0.134%;3个有疫情年份的首例病例均是通过监测系统的腹泻病门诊发现,8年间通过腹泻病门诊发现了93.23%的霍乱病例;阳性标本多出现在疫区,疫区检出阳性率0.378%高于非疫区0.005%,总阳性率与流行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流行情况相符。 结论 腹泻病门诊提高了发现病例的敏感性,监测系统掌握的数据真实反映了流行情况,能有效指导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亟待制定针对不同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的腹泻病门诊设置和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双重聚合酶链反应(Duplex Real-time PCR)方法快速检测珠江水的霍乱弧菌.方法:定期定点采集珠江河口水,用实时荧光PCR对样本进行筛查,结合常规分离培养,进行O1/O139群霍乱弧菌的检测.结果:共采集了610份标本,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171份,阳性率为28.03%;分离培养阳性菌57株,霍乱弧菌检出率9.34%,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常规分离培养的阳性率4.23% (2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1,P=0.001).结论: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霍乱弧菌既可提高样本的检出率,又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为迅速制定霍乱疫情处理方案、控制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霍乱弧菌,控制霍乱流行,研究建立了一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根据霍乱弧菌肠毒素CT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扩增片断为296bp,同时采用一种高效率、快速、简便的方法提取并纯化DNA,该法能成功地检测各种样品中的产CT肠毒素O1群霍乱弧菌。应用PCR技术和常规分离培养方法对909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和18份环境水样标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粪便标本阳性率为4.2%(38/909);水样标本为22.2%(4/18),其中1份粪便标本和1份水样标本,是经过第2次增菌培养后,检出用性,而PCR方法未见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表明PCR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并可在2、3小时内检测出含3个菌细胞的标本。因此,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检测各种临床、环境标本中的产CT肠毒素O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的实验室检测分析,讨论采样对实验室结果的影响。方法霍乱弧菌的培养、血清学鉴定、生化反应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进行。结果 7份肛拭子或粪便中1份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4份食品中1份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1份水标本未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由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采样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参加,应早期、无菌、适量、安全采集,由专门人员送到实验室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为现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肠道门诊病人标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征及其耐药性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肠道门诊采集的病人肠道标本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肠道门诊采集的528份腹泻病人肠道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2例,检出率为9.85%。52株副溶血弧菌含5个血清型,以O3血清学菌群为优势菌群,占总检出例数的71.15%。所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88.46%和82.70%,对头孢噻吩和阿米卡星不同程度耐药。结论该医院地处沿海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O3血清型为优势菌群,呈现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