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昭通市近年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情持续上升,已排到昭通市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1],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了解昭通市乙肝流行的规律及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0-2010年昭通市乙肝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5-2012年南昌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特征,为当地乙肝防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2005-2012年南昌市乙肝疫情报告数据,以疫情信息中的现住详细地址和诊断日期分别作为地理和时间变量,建立具有时空属性的数据库,通过SaTScan 9.1.1软件分析南昌市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05-2012年南昌市乙肝的发病不是随机的,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特征.研究期间,进贤县均属于一类聚集区;西湖区在2006、2011、2012三个年度均为二类聚集区,其他区县在个别年度也有时空聚集现象.结论 南昌市2005-2012年乙肝的发病分布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当地卫生机构应给予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扬中市2004-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探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2009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通过发病率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6年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中甲型、乙型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均有P〈0.05),APC分别为-61.902%、-61.864%和-57.216%。病毒性肝炎以30~5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60.77%),男、女性别比为2.75∶1,各型肝炎均以农民和工人发病为主(74.26%),存在季节和地区分布差异。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同时戊肝已成为扬中市重点预防控制传染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4年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广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和评价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全市按行政区域水平分三层,每层随机抽1个区(县、市),每个区(县、市)随机抽2条街(镇),每条街(镇)抽1个(居委)村,按0~5、6~10、11~17、18岁及以上4个年龄段分组,每个年龄组约调查30人。结果共调查1~59岁人群400人,HBsAg总携带率为3.0%,其中0~5、6~10、11~17、18~59岁年龄组的携带率分别为0、0.9%、6.3%和4.5%,不同年龄组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总阳性率为70.8%,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1.5%、63.0%、69.4%和70.8%。不同地区HBsAg总携带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地区总体抗-HBs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郊区和农村均比市区高,而郊区和农村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自应用乙肝疫苗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以来,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病毒在母婴间的垂直传播以及在人群中的水平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全市乙型肝炎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陈秋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35-36
目的分析某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以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1997-200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55 982例,占全部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60.75%,其中报告甲型肝炎10 635例(19.00%),乙型肝炎40 933例(73.12%),丙型肝炎3 351例(5.99%),未分型肝炎1 063例(1.90%)。人群分布中,年龄构成以21~40岁为主,性别以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学生。结论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在该市居各种传染病报告数首位,其流行趋势主导该市传染病流行态势,应加强医疗卫生常识宣教,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东省2004--2010年甲肝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广东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2116例,甲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从2004年的2.3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29/10万。全年均有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2004--2010年报告病例总数居前5位的市分别是广州、佛山、深圳、江门和东莞,合计报告6181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51.02%。男性报告8367例.女性报告4045例,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2.07:1。30~34岁午龄组病例数最多,报告1436例,占11.85%。2004—2010牟甲肝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是农民、工人、家政人员,分别报告3474例(占28.67%)、l863例(占15.38%)和1225例(占10.11%)。结论广东省甲肝进入低流行状态,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平泉县2004—2008年乙肝流行趋势,为进一步控制乙肝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8年平泉县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平泉县共报告乙肝1463例,其中当年新发病例是1014例,占报告乙肝病例的69.31%,新发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35/10万。发病率有下降趋势,最高年发病率是最低年的4.7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1.37:1。高发年龄在20~49岁组。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为主,发病率分别为24.8/10万、6.11/10万。地区分布以平泉镇最多,发病率为9.92/10万。结论平泉县乙肝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还未稳定控制,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农民及学生为主,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的城镇,还应加大预防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了解和掌握石首市2004-2010年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的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石首市累计报告乙型肝炎3 410例,乙型肝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2.07/10万.2005 -2009年报告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有所下降.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65.07%;年龄分布以15 ~44岁年龄组为主,占59.82%,15岁以下占4.75%,发病率为3.90/10万;城乡发病差异明显;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4.93%.结论 乙型肝炎仍然是严重危害石首市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加强乙型肝炎监测,开展宣传教育,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台山市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及发病率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乙肝病例的报告准确性,评估台山市乙肝的实际发病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台山市的报告发病率资料,对台山市报告的本辖区乙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后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使用雅培试剂进行HBsAg、抗-HBeIgM和抗-HAVIgM检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卫生部发布的《乙肝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复核分类,根据复核分类结果对台山市实际发病率进行估算。结果2010年台山市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乙肝病例659例,其中急性、慢性和未分类病例分别为7、327、325例,报告年发病率为31.21/10万。共报告474例本辖区病例,其中急性、慢性和未分类分别为5、193、276例,其中已检测HBsAg、抗-HBeIgM、抗-HAVIgM、HBV—DNA的病例分别占97.89%(464/474)、26.37%(125/474)、17.93%(85/474)、4.64%(22/474)。69.201(328/474)的病例有肝炎症状或体征,69.83%(331/474)的病例肝功能异常,2种合并的病例有235例(49.58%)。403例病例采血经实验室检测复核分类,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其他病例分别为26、341、28和8例,分别占6.46%、84.62%、6.95%和1.99%,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报告诊断和复核诊断一致的分别为2例(40.00%)和142例(89.31%)。根据复核分类结果估算2010年台山市实际发病率为3.95/10万。结论2010年台山市报告乙肝发病率可能高于实际发病水平,报告病例中实验室特异性诊断的比例较低。提示应在各级医院推广开展抗-HBeIgM等实验室特异性诊断项目,统一和修订乙肝报告标准,以保证病例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通过对深圳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深圳市居民乙肝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控制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7~8月抽取深圳流动人口和户籍居民3 771人(流动人口1 873人,本地户籍居民1 898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深圳市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为7.05%,略高于户籍居民(6.32%);抗-HBs阳性率为67.16%,低于户籍居民(76.61%);深圳市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HBsAg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 =0.79,P=0.373);深圳流动人口中低文化水平人群(初中及以下)HBsAg阳性率高于高文化水平人群(高中及以上)(x2=7.01,P=0.008);出生在深圳的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远低于出生地在其他省市的流动人口.结论 深圳流动人口乙肝感染情况比深圳户籍居民严重,因此加强深圳流动人口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对控制深圳乙肝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宁德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全市共报告乙肝26 67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4.8/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发病年龄组为15~64岁,占总病例数的92.75%;14岁以下儿童发病占2.32%;发病最少的年龄组为0~4岁,占0.36%。2006年血清监测结果显示,该市人群HBsAg阳性率为7.27%,抗-HBs阳性率为59.24%,0~4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0.60%。结论宁德市乙肝人群分布不均,乙肝流行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大规模推广和加强重点人群、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仍是当前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6年9月在广州市越秀区、云浮市云城区、汕尾市城区、肇庆四会市、韶关南雄县、梅州五华县等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抽取1~14岁儿童进行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与1992年同年龄段儿童的HBV流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调查1951名1~14岁儿童,其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9.7%(1165/1951),其中1~4岁为88.8%(649/731),5 ̄14岁为42.3%(516/1220);1 ̄14岁儿童中免疫组HBsAg阳性率(2.3%,28/1211)低于未免疫组(10.8%,18/167)和免疫史不详组(7.5%,43/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疫苗首针在出生后当天或第2天接种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4%(10/734),低于第3天以后才接种者(3.8%,18/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4.6%(89/1951),其中1 ̄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9%(14/731),与1992年比较分别下降了76.9%、88.6%(P<0.01)。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取得良好免疫效果,出生后及时接种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密市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密市2004—2010年乙类法定传染病中的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高密市共计报告乙型肝炎1 199例,发病率为19.82/10万,死亡0例。2004—2010年发病率(1/10万)分别为28.09、28.73、35.93、19.10、12.56、8.04、6.75。男女发病比例为2.87∶1;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20~29岁年龄段,低年龄组儿童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10岁年龄段发病占0.08%。结论高密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乙型肝炎防治工作,预防乙型肝炎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