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通市港闸区居民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状况。方法利用港闸区2007-2011年Death Reg 2002死因系统数据库,分析居民死亡和中毒的死亡率、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南通市港闸区居民损伤和中毒年均死亡率为39.17/10万(男45.85/10万,女32.7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8.06/10万(男34.09/10万,女22.37/10万),前3位死因分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占全部损伤和中毒的72.80%,其中溺水为≤14岁组的首要死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15~64岁组的首要死因,意外跌落为≥65岁组的首要死因。损伤和中毒累计PYLL损失5 236人年,PYLL率为6.17‰,PYLL前3位分别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溺水、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AYLL前3位分别为溺水、火灾、意外中毒。结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溺水是港闸区居民损伤和中毒的主要死因,居民的生命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伤害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等指标,并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93/10万。总体伤害死亡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为-6.20%。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24 826人年,PYLL率为5.38‰。前5位伤害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跌落(13.37/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11.21/10万)、自杀(5.03/10万)、淹死(2.78/10万)和机动车以外交通事故(1.75/10万);其中男性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位,女性以意外跌落为首位。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构成不同,14岁及以下以淹死为主,15~64岁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为主,65岁及以上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伤害死因构成不同,应针对不同重点人群进行相应的伤害干预措施,各部门应通力合作降低伤害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居民伤害死亡现状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张家港市2011—2015年伤害死亡资料,分析伤害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结果 2011—2015年,张家港市因伤害引起的死亡3 268例,平均死亡率为71.56/10万,标化死亡率42.49/10万,居全死因顺位的第3位。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75.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12/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67.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97/10万。伤害的潜在减寿率(PYLLR)4.59‰。前5位伤害死因分别为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自杀、意外中毒,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8.15%。首位伤害死因,男性为道路交通事故(占36.40%),女性为意外跌落(占38.34%)。75岁以上人群意外伤害死亡率最高,为569.04/10万,意外跌落为首位死因。结论伤害已成为张家港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意外跌落和道路交通事故尤为突出,应制定相应的伤害防治策略,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谱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指标, 分析广西居民伤害死亡谱及所致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4年广西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5.58/10 万、标化死亡率46.45/10 万,男性伤害死亡率为女性的2.36 倍。居民伤害死因前5 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伤害首位死因0~14岁组为溺水、15~64岁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年龄组为意外跌落。伤害死亡前5位YPLL为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因伤害“早死”导致的YPLL为269 651.9人年、28.59年/人。结论 伤害给广西居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同性别及城乡之间伤害谱不尽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朱晓云  陶莉  乔国良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29-1032
目的了解1990—2010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伤害致死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寿命损失,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对1990—2010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中伤害死因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计算各类伤害死因别死亡率、年龄组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PYL)和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R)等指标。结果 1990—2010年,金山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51.28/10万,占总死亡的7.58%,位居全死因顺位的第4位。金山区居民前4位死因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和溺水,死因别死亡率在6.19/10万~22.25/10万之间。男性和女性前4位伤害死因与全人群相同,死因别死亡率分别在7.28/10万~31.13/10万和5.11/10万~13.48/10万之间。0~14岁组前4位伤害死因为溺水、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15~44岁和45~64岁组前4位伤害死因均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和溺水,65岁及以上组前4位伤害死因分别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溺水和自杀。按寿命损失率排序,前4位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溺水和意外跌落,潜在寿命损失率在1.16‰~7.26‰之间。结论伤害已成为严重威胁金山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宜按具体工作目标来确定各类伤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和防治的优先顺序,以期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伤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江阴市2010—2018年居民伤害死亡趋势和寿命损失,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2018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该数据为覆盖江阴市所有乡镇(街道)的户籍人口死亡数据。采用Excel 2010计算粗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平均寿命损失年(AYLL)和PYLL率。结果 2010—2018年江阴市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82.67/10万,随年份增加呈现上升趋势(APC=7.18%,t=13.40,P0.05)。意外跌落、交通事故、溺水、自杀、意外中毒为江阴市居民伤害的前5位死因,其中,意外跌落和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15.11%和7.0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8年江阴市伤害导致的PYLL为86 981.65人年,PYLL率为7.87‰,AYLL为19.98年,寿命损失前3位的伤害死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PYLL分别为30 726.50、11 208.00和11 018.50人年。结论伤害是威胁江阴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建议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邹威    胡松波  李中坚  颜玮  赵军  陈小娜 《现代预防医学》2022,(12):2126-2130
目的 了解江西省居民伤害死亡流行情况及其疾病负担,为科学制定本省伤害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14—2019年江西死因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描述,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江西报告伤害死亡25 638人,年均粗死亡率为 50.81/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 49.55/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事故、跌落、溺水、自杀和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跌落分别是0~14岁、15~44和45~64岁、≥65岁的首位伤害死因。2014—2019年江西省前5位伤害死因中,跌落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 = 8.22%),中毒粗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14—2019年伤害PYLL为692 196.73人年,PYLLR为14.24‰,AYLL 为 33.77年。PYLL及PYLLR 交通事故最高,AYLL最高的为溺水。15~44岁年龄组PYLL最高。结论 江西省伤害死亡负担较重,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岱山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开展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为62.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5/10万,居全死因第5位;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意外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潜在减寿率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结论意外伤害是岱山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伤害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特征及其规律,为制定防治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通市2004~2006年的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确定编码,用SPSS 13.0、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率为44.412/10万(标化后为35.139/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意外跌落和机动车以外的交通事故,占全部意外伤害死亡的67.12%;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大,死亡率逐渐上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意外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前5位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机动车以外的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前5位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自杀、机动车以外的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结论 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是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相关伤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安县2011—2015年居民伤害死亡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海安县死亡登记报告数据库及人口资料,进行伤害死亡率分析;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评价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1—2015年共报告伤害死亡3 172例,粗死亡率为67.48/10万,标化率为34.41/10万,占全死因的7.72%,居全县死因第5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4岁组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15组均以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为主,不同年龄组人群伤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EAPC值为20.50%(P<0.05);顺位排前5位的死因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砸死,EAPC分别为1.66%、38.99%、0.69%、5.44%、-3.17%。结论海安县伤害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交通事故是伤害的首位死因,应重点加强对居民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其他如意外跌落、溺水、自杀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伤害死因的分布,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和公安、民政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对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因伤害死亡680人,占死亡总数的11.87%,居全死因第三位,年平均死亡率为59.91/10万;其中男性伤害死亡462人,年平均死亡率为77.77/10万;女性死亡218人,年平均死亡率为40.3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10位伤害死亡原因分别是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被杀、触电。伤害的减寿年数为16189人·年,减寿率为14.26‰。结论伤害是危害该市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居第一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2010年温州市伤害死亡率为46.30/10万,校正死亡率37.51/10万,在减寿顺位中居于第2位。伤害死亡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2.81%。[结论]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是温州市城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年龄、性别等),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伤害死亡模式,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2个市县作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2004-2005年调查点户籍人口中的所有伤害死亡病例。使用伤害死亡率描述不同类别伤害的死亡水平,估计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占总死亡的比例。结果2004-2005年12个调查点共有7721例伤害死亡病例,其中男性4950例,女性2771例,城市1795例,农村5926例。全人群伤害死亡率为50.8/10万(标化率为47.8/10万),其中农村为55.2/10万(标化率为52.7/10万),城市为40.0/10万(标化率为37.9/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64.0/10万,标化率为61.6/10万)高于女性(37.0/10万,标化率为33.5/10万)(P〈0.01)。伤害是居民死亡的第4位原因,占全部死亡的7.7%(7721,,99919);无论城乡、男女,5~39岁人群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最高,伤害是该年龄组的第1位死因。有意伤害和无意伤害死亡的比例分别为20.0%(1544/7721)和78.6%(6072/7721),农村15~59岁女性有意伤害死亡的比例最高,达到31.9%(408/1280)。死亡率位于前5位的伤害分别是交通伤害(21.3/10万)、自杀(8.8/10万)、意外跌倒(6.5/10万)、意外溺水(5.6/10万)、意外中毒(2.6/10万);0—14岁人群导致死亡的主要伤害是意外溺水占伤害死亡的54.7%(350/640),15—59岁人群导致死亡的伤害主要是意外交通事故占伤害死亡的51.3%(2308/450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导致死亡的伤害主要是意外交通事故、意外跌倒、自杀,分别占伤害死亡的31.0%(796/2576)、28.7%(746/2576)、21.2%(545/2576)。全省每年伤害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估计为116万人年,占全死因YPLL的35.6%,去除伤害死因后,期望寿命将增加1.28岁。结论交通伤害是广东省人群伤害的首位死因,伤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较严重。必须加强广东省居民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2002~2005年杭州市西湖区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苡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06-3308
[目的]研究杭州市西湖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杭州市西湖区2002~2005年的死亡资料根据ICD-10编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杭州市西湖区2002~2005年居民伤害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20.56/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分布呈现两头高中间低趋势。前4位意外伤害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意外跌落和自杀。[结论]应根据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555例,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3.41/10万。死因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意外跌倒(占25.79%)、自杀(占21.29%)、交通事故(占18.14%)、其他(占16.46%)、意外中毒(占11.25%)、被杀(占3.28%)、溺水(占2.64%)、火灾(占1.16%)。0~14岁年龄组死亡以意外跌倒(占16.28%)和溺水(占16.28%)为主,15~59岁年龄组以自杀(占23.97%)和交通事故(占20.22%)为主,360岁年龄组以意外跌倒(占40.23%)和自杀(占18.95%)为主。各类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除了溺水和火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或P〈0.05)。结论应针对意外伤害的死因谱、年龄结构、性别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生存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 利用2015年株洲市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率38.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0.86/10万和44.70/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44.51,P=0.000)。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30 058人年,导致的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26.65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和意外中毒是伤害的主要死因。0~岁年龄段以溺水为主,15~岁、45~岁年龄段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 65~岁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 结论 伤害是2015年株洲市居民最主要死亡原因,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洪军  蒋洪梅  孙培峰  杨全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1-1622
目的对诸城市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科学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诸城市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性别比。结果 2011年诸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39.45/10万,占死亡总数的5.88%;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值为2.74。意外伤害死亡的前3位是运输事故(62.94%)、故意自害(13.29%)、意外淹溺和沉没(7.46%),占83.68%。40~49岁组死亡人数最多,占24.48%。结论意外伤害是诸城市居民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运输事故是首位原因,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伤害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推荐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居全死因的第4位,死亡率62.53/10万,标化死亡率59.30/10万,占全死因的9.54%。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淹死,占伤害死亡的84.02%。婴儿主要死因为机械性窒息;幼儿主要死因为淹死;青少年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0.00%,第2位为淹死,占30.00%;青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2.94%,第2位为自杀,占9.66%;中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3.21%,第2位为意外跌落,占14.44%;老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6.67%,第2位为自杀,占16.92%,第3位为意外跌落,占14.87%。结论伤害严重威胁新安县居民的生命健康,特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和死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状况及其疾病负担情况。方法以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登记系统数据和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广东省抽取12个调查点,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居民交通伤害死亡情况,通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评价交通伤害死亡的疾病负担。结果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3237例,交通伤害死亡率为2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1/10万,占伤害死亡的41.9%(3237/7721),占总死亡的3.2%(3237/99919)。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农村(21.9/10万)高于城市(16.3/10万),男性(29.2/10万)高于女性(11.0/10万)(均P〈0.01);交通伤害死亡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段,占全部交通伤害死亡的71.3%(2308/3237)。交通伤害死亡的主要人群是行人、骑摩托车者、骑自行车者,分别占交通伤害死亡的41.9%、20.1%、3.2%。12、1、2月的交通伤害死亡人数较多,分别为292、317和281例,占全年交通伤害死亡的9.0%、9.8%、8.7%;另一个高峰是夏季的6、7、8月,死亡人数分别为266、293和284例.占全年交通伤害死亡的8.2%、9.0%和8.8%。2004-2005年广东省因交通伤害死亡造成的YPLL为10.2万人年,YPLLR为674.2/10万,交通伤害死亡YPLL占伤害死亡YPLL的44.3%;其中农村和城市分别为7.7万人年和2.5万人年;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4万人年和2.7万人年;15—29岁年龄组损失最高(3.8万人年),占该年龄组伤害YPLL的55.9%;30—44岁年龄组次之(3.4万人年),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YPLL的49.3%。结论交通伤害死亡是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仅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