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儿母亲的抑郁状况及应付方式,为存在抑郁的母亲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6例出生缺陷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出生缺陷儿母亲SD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出生儿母亲(41.23±8.34 vs 34.99±10.27,P<0.05),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度抑郁比例最高。在应付方式方面,出生缺陷儿母亲更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结论:出生缺陷儿母亲普遍存在抑郁状态,且程度较重;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以自责和逃避为主,需要给予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2.
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克俭  李双  王莎 《中国校医》2005,19(4):398-399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4名高校教师进行测量并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3项因子得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躯体化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教师均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高立  关晶 《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1):948-950
目的 了解出生缺陷患儿对陪护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作为测量工具,对79名出生缺陷患儿的174名陪护人及87名正常儿童的181名陪护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结合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出生缺陷患儿陪护人在GQOLI-74量表的4个维度的评分均低于一般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在SCL-90量表的所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一般人群,且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患儿祖(外祖)父母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普遍高于患儿父母,且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出生缺陷患儿对其陪护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新  于海涛  陈丹 《中国校医》2011,25(2):91-92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对策。方法以5 750名3届高职高专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URL调查表,对不同年级、专业、学制的高职高专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1)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1、2类学生检出率为26.84%,高于国内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0%的水平。(2)不同专业学生心理状态不同,1类学生按照专业来看,医学、护理、药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人数检出率分别为6.64%、5.35%和10.37%,药学最高,高职学生1类检出率高于高专学生,2者差异有统计不意义(P<0.01)。结论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高职学生是重点保护群体,应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帮助高职高专学生建立稳定、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仍需要很多心理专业工作者和工作一线教师共同探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4 a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抓住大学新生的黄金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并建立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关注和咨询,帮助新生度过心理波动期,可有效保证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地进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本文对江苏师范大学2009-2012年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定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9名初中和高中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中学生明显差,总体上心理问题检出率接近30%,躯体化、强迫,偏执是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高中听力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初中听力残疾学生,不同性别听力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有特点。结论 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龙 《中国校医》2009,23(2):134-136
目的分析当前安徽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安徽省6088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安徽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各分量表阳性总检出率为总人数的68.1%,其中学习焦虑因子检出率为57.3%。各项检出率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②不同性别、生源、年级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徽省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心理问题还普遍存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正值一生中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这种变化使他们产生了许多困惑,更容易体验到个性心理上的冲突与挫折,出现心理问题[1]。为了解泰安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芬  吴磊  章军建 《中国校医》2005,19(3):264-266
目的评价新入学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某重点大学医学院2003级科研型硕士研究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约21.08%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强迫因子显著高于常模组,躯体化因子显著低于常模组,其余因子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不同性别比较:男性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女性,其中强迫、人际敏感、敌对、精神病性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院研究生,特别是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巢湖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很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一般都在10%~30%之间.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 47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是16.4%,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占4.2%;初中生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是14.2%,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2.9%;高中生中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14.8%.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2.5%[1].因此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要且紧迫,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民办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民办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和教育实验法。对石家庄市某民办学校初一、初二的学生459人进行为期半年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检验实验结果。结果经过一学期的心理辅导,民办学校初中生中的高焦虑组(>65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升高,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的健康水平也显著提高(P<0.05);焦虑偏高组(<65分且>50分)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的健康水平也显著提高(P<0.05);焦虑偏低组(<50分且>35分)、低焦虑组(<35分)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民办校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适应性问题,提高学生面对生活问题的应对能力,能促进民办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健康状况,为孕期身心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90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妊娠晚期孕妇进行测查。结果 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基本健康。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4个因子得分高于常模,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低于常模。N量表得分高于常模。SCL-90各因子与EPQ的N量表标准分呈正相关关系,r在0.30~0.55之间。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和-0.61。结论 要保证孕妇身心健康,不仅需要孕妇本人的努力,也需要医生、丈夫和朋友等全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广东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对1346名工科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神经症倾向检出率为10.5%;神经症分布以强迫症为多,其构成比为39.3%;男生神经衰弱倾向高于女生;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四、一年级.结论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对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陕西省出生缺陷患病水平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分析母亲围孕期患病及其心理状态与出生缺陷患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陕西省30个区(县)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怀孕且明确结局的育龄妇女及婴幼儿。采用多阶段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患病及心理状态和出生缺陷的关系。结果 陕西省出生缺陷患病率为195.04/万。在29 121例调查对象中,围孕期患病者占51.1%,围孕期发生心理状态改变者占6.8%。控制混杂后,围孕期患感冒(OR=1.33,95% CI:1.10~1.61)、发热(OR=1.54,95% CI:1.09~2.16)、肝内胆汁淤积症(OR=32.77,95% CI:4.08~263.04)等疾病及存在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焦虑等精神状态(OR=1.60,95% CI:1.19~2.15)及家庭关系不和(OR=2.07,95% CI:1.12~3.79)等心理因素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对各时期(孕前及孕早中晚期)患病分析发现:孕早期患感冒(OR=1.59,95% CI:1.28~1.98)、孕早期发热(OR=1.43,95% CI:1.48~4.00)、孕中期情绪不良(OR=1.52,95% CI:1.05~2.19)、孕晚期情绪不良(OR=1.63,95% CI:1.05~2.19)、孕晚期关系不和(OR=2.89,95% CI:1.16~7.20)与出生缺陷相关。对患病频率分析发现:4个时期只有1个时期患感冒(OR=1.24,95% CI:1.02~1.52)、有2个时期患感冒(OR=2.06,95% CI:1.30~3.26)、1个时期有发热(OR=1.49,95% CI:1.04~2.13)、1个时期存在情绪不良(OR=1.71,95% CI:1.19~2.45)、1个时期关系不和(OR=2.67,95% CI:1.32~5.39)与出生缺陷相关。结论 陕西省出生缺陷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围孕期感冒、发热、情绪问题及关系不和可能增加出生缺陷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和自编式调查问卷对322名妊娠青少年和295名未发生妊娠的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与对照组及全国青年组常模相比,妊娠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P〈0.05),而且15岁一组的妊娠青少年心理状康状况差于20~24岁(P〈0.05),北京地区妊娠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济南地区(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应注意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出生缺陷患儿保健状况及其家长对相关儿童保健的需求。 【方法】 对2007年7月—2008年9月分娩且家长均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的453例活产出生缺陷患儿,分娩6~8个月时通过电话调查方式询问出生缺陷患儿家长。 【结果】 315例在北京市生活的儿童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率94.00%、体检率93.40%;70.70%“到医院复诊过至少1次”,27.10%“未到医院复查”,2.20%“家长否认孩子有出生缺陷”。 【结论】 目前的医疗保健机构不能满足出生缺陷患儿医疗保健需求;建立有效的出生缺陷患儿信息登记系统对于患儿信息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完善出生缺陷患儿诊断、治疗、转诊网络,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后续服务。  相似文献   

18.
姚恩菊 《中国健康教育》2014,(12):1105-1107
目的了解三本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三本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5所三本院校大学生,对4481名有效被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15%的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大学生常模相比,三本院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性别比较在敌对(t=2.68,P=0.007)、偏执(t=2.05,P=0.041)、躯体化(t=-4.25,P=0.000)、抑郁(t=-3.83,P=0.000)、焦虑(t=-3.15,P=0.002)、恐怖(t=-8.83,P=0.000)6个因子上差异显著;专业比较在躯体化(F=13.64,P=0.000)、抑郁(F=5.50,P=0.004)、恐怖(F=22.38,P=0.000)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文化程度比较在躯体化(t=-2.22,P=0.027)、人际关系敏感(t=2.54,P=0.011)、敌对(t=-2.69,P=0.007)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年龄比较在强迫症状(F=2.64,P=0.015)、人际关系敏感(F=3.60,P=0.001)2个因子上差异显著。结论三本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明显好于全国大学生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的焦虑现状。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河南省3所普通高校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学生状态焦虑在年级和专业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高于全国常模;大学新生和毕业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较高;师范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较低。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年级和专业差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