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探讨延边地区汉族和朝鲜族小学生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体质量指数(BMI)对代谢综合征(MS)患病危险的关联性,为早期筛选儿童青少年MS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2年7月15-18日和2013年7月16-21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选择5所小学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5 747名小学生(汉族3 736名,朝鲜族2 011名)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并检测清晨空腹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FFA.结果 调整年龄和性别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学生MS组和正常组FFA平均水平分别为(22.72±2.72)和(21.09±2,60) μmol/L,朝鲜族学生分别为(23.49± 1.64)和(21.95± 1.63)μmol/L;汉族学生MS组和正常组BMI平均水平分别为(25.68±3.58)和(16.98±2.89) kg/m2,朝鲜族学生分别为(23.11±3.63)和(17.86±3.05) kg/m2,汉族和朝鲜族学生MS组FFA和BMI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学生(P值均<0.01),且不同民族学生MS患病水平均随着FFA和BMI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值均<0.01).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学生FFA水平第四分位组MS患病危险是第一分位组的2,693倍,朝鲜族学生为12.132倍;汉族学生超重组和肥胖组的MS患病危险是正常组的19.646和223.666倍,朝鲜族学生分别为4.860和19.204倍.FFA>P75且BMI超重及肥胖组的汉族(OR=172.524,95%CI=60.288~493.705)和朝鲜族(OR=79.188,95%CI=35.728~ 175.513)学生MS患病危险升高,且均高于单纯FFA>P75组和BMI超重及肥胖组.结论 延边地区学生FFA和BMI均与MS患病密切相关,FFA升高合并超重及肥胖学生MS患病危险性较高.FFA水平升高可以预测MS的患病危险,并且对于朝鲜族学生的预测作用强于汉族学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延边农村地区汉族和朝鲜族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状况。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内常驻人群447人,其年龄在50~60岁之间。采用面对面询问法收集有关研究变量资料。结果(1)无论男女朝鲜族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2)女性组汉族的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汉族和朝鲜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存在差异,应及早对代谢综合征采取多因素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学生脂肪细胞因子和不同代谢指标水平及两者的关联性,为早期防控儿童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于2011年7月15-18日和2013年7月16-21日,共抽取5 747名延边地区小学生(朝鲜族2 011名,汉族3 736名)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调查对象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并测量清晨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FBG)、胰岛素(INS)、脂联素、瘦素和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结果 调整年龄和性别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延边地区朝鲜族学生脂联素、瘦素和A-FABP平均水平分别为(1.84±0.71)(1.23±0.27)和(4.39±0.67) ng/mL,汉族学生分别为(2.02±0.44) (1.15±0.18)和(4.25±0.96)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延边地区朝鲜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血糖(FBG)和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平均水平均高于汉族学生,而HDL-C平均水平低于汉族学生(PP值均<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脂联素、瘦素和A-FABP水平朝鲜族和汉族学生代谢指标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脂联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WC和HOMA-IR均密切相关,瘦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WC,SBP,DBP,TG,HDL-C和HOMA-IR均密切相关(P值均<0.05);A-FABP与民族、BMI,WC,TG和HOMA-IR均密切相关(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脂肪细胞因子和不同代谢指标的分布存在差异;脂肪细胞因子与不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程度有所不同,且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不同民族女性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率与其部分危险因素(吸烟、饮酒、肥胖类型、血脂水平及高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1859例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女性居民,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糖(GLU)水平。结果:①朝鲜族女性与汉族女性不同类型高血压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汉族女性周围型肥胖患病率高于朝鲜族女性(P<0.05),而朝鲜族女性中心型肥胖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P<0.001);汉族女性的吸烟率显著高于朝鲜族女性(P<0.001)。朝鲜族女性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女性(P<0.01)。结论:本地区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与民族、年龄、是否吸烟、肥胖类型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延边农村社区汉族和朝鲜族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状况。方法于2004年8月~9月期间,随机选择447名50~60岁汉族和朝鲜族居民,测量其血压、血糖、血脂及体格指标。结果(1)无论男女朝鲜族的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汉族(P<0.01)。(2)汉族女性的中心肥胖率(腰围>0.80)高于朝鲜族(P<0.05)。(3)朝鲜族男女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是36.2%和44.8%,汉族分别是7.3%和12.2%,且朝鲜族均显著高于汉族(P<0.01)。结论延边农村社区汉族和朝鲜族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吉林省延边地区不同指标肥胖汉族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特点。方法于2008-2009年在延边地区安图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所学校高三汉族学生1 785人,于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测量全部学生身高、体重、腰围(WC)及血压,分别以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作为评价肥胖的指标。结果在BMI正常、超重和肥胖男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5%、39.1%和56.0%,女生分别为6.7%、14.3%和33.3%,不同体重男女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男2=37.8,χ女2=17.9,均P<0.00);在腰围正常和异常男生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8%和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学生高血压患病危险性明显升高,其OR值分别为6.008和2.668;BMI和WC均异常组、单纯BMI异常组及单纯WC异常组的高血压患病危险性(OR值)依次为3.586、2.777和0.500。结论青少年BMI对血压升高的影响可能大于WC,且具有计量反应关系;BMI合并WC明显升高高血压患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延边农村地区汉族和朝鲜族肥胖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关系。方法:对随机抽取的447名50~60岁农村社区内常驻人群,采用面对面询问法收集有关研究变量的资料,观察不同民族体质指数(BMI)、腰围(WC)水平与慢性病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糖(FBG)的关系。结果:不同民族居民WC、SBP、DBP、FBG及HDL-C分布特征存在差异。不同民族BMI、WC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结论:制定延边地区高血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时应考虑民族与肥胖种类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亚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以该地区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3011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血压亚型在本地区不同民族及年龄间的分布状况及特征.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46.5%和34.0%,年龄调整后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7.2%和31.4%,且朝鲜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在朝鲜族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的患病率分别为5.7%,14.3%和26.4%;汉族人群的患病率分别5.0%,11.4%和17.6%,均以SDH最多见.在高血压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ISH和SDH的比例显著增高、IDH的比例显著降低.结论 延边地区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及亚型患病率明显不同,而且在高血压人群中的不同亚型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在高血压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ISH和SDH的比例显著增高和IDH的比例显著降低,且以SDH最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学生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脂肪细胞因子,分析肥胖和IR与不同脂肪细胞因子的关联程度。方法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选择4所小学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879例小学生(朝鲜族2011例和汉族18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式,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测定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空腹血糖(FBG)、胰岛素、脂联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估测人体IR(HOMA-IR)。结果 (1)朝鲜族学生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汉族学生,朝鲜族学生的瘦素、HOMA-IR、WC和BMI的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学生,不同民族学生上述指标平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BMI、WC和HOMA-IR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178、-0.172和-0.137),其与瘦素(r=0.572、0.535和0.265)和TNF-α(r=0.110、0.119和0.691)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朝鲜族和汉族学生肥胖和HOMA-IR与不同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程度有所不同。(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WC和HOMA-IR与不同脂肪细胞因子间均有显著的线性依存关系,且与脂联素(Beta=-0.022、-0.019和-0.042)、瘦素(Beta=0.154、0.069和0.039)和TNF-α(Beta=-0.082、0.018和0.654)的关联程度有所不同。结论延边地区小学生不同肥胖指标、HOMA-IR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分布特征出现明显的民族差异;BMI、WC和HOMA-IR与不同脂肪细胞因子的关联程度有所不同,BMI和WC与瘦素的关联程度大于HOMA-IR,HOMA-IR与脂联素和TNF-α的关联程度大于BMI和W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朝鲜族和汉族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与中学生的不同肥胖类型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延边地区朝、汉族初中、高中1697名学生的体格指标,比较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学生不同肥胖类型的分布。[结果]男性组朝鲜族和汉族学生体块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9.78、19.73,女性组分别为20.27、20.09,不同民族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男性组朝鲜族和汉族学生Ponderal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2.03、11.83,女性组分别为13.10、12.73,男性组不同民族间差异无显著性,女性组朝鲜族学生明显高于汉族学生;男性组朝鲜族和汉族学生腰围/臀围均值分别为0.82、0.77,女性组分别为0.75、0.73,朝鲜族学生均高于汉族学生。[结论]对因由于体内脂肪过多及脂肪分布异常成为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的筛选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农村居民的肥胖现状及不同类型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延边农村地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先抽取3个镇,然后在各镇内分别抽取2个村作为研究社区,最后在研究社区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5838人,其中朝鲜族2852人(占48.9%),汉族2986人(占51.1%),其平均年龄分别为(53.4±10.8)岁和(47.5±11.4)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血压等指标,分析不同类型肥胖指标对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肥胖组的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体质指数和不同类型腹型肥胖指标均异常组高血压患病危险性高于任何一种肥胖指标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年龄、性别、学历、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朝鲜族人群的超重、周身型肥胖和以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判断标准的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其OR(95%CI)分别为1.736(1.400~2.152)、3.320(2.373~4.647)、1.425(1.161~1.749);汉族人群的超重、周身型肥胖和分别以WC和腰围臀围比值(WHR)作为判断标准的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其OR(95%CI)分别为1.591(1.286~1.969)、2.364(1.758~3.179)、1.396(1.120~1.740)、1.227(0.999~1.634);汉族和朝鲜族合并人群的超重、整体型肥胖和分别以WHR和WHtR作为判断标准的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其OR(95%CI)分别为1.680(1.444~1.955)、2.77(2.230~3.457)、1.268(1.096~1.466)和1.263(1.069~1.492),且均随着体质指数水平的增高,高血压患病危险性增高。结论不同类型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周身型肥胖合并不同类型腹型肥胖均使高血压患病危险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某社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甲状腺结节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某社区2 080例社区居民进行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选取资料完整的2 068例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指标测量和甲状腺超声检测。结果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27.6%,维(27.4%)、汉(27.8%)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69);肥胖的检出率为30.0%,维族中的检出率(38.9%)高于汉族(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18,P<0.001);腹型肥胖的检出率为66.6%,维族中的检出率(70.2%)高于汉族(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4,P<0.001)。肥胖者与腹型肥胖者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均高于非肥胖者与非腹型肥胖者(均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人群中高龄、女性、超重及肥胖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P<0.05);在男性及女性中分别显示,高龄、腹型肥胖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 本研究人群甲状腺结节、肥胖及腹型肥胖检出率偏高。高龄、女性、超重及肥胖、腹型肥胖人群是甲状腺结节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levels of body mass index (BMI, kg/m2) and to evaluat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male youth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China. In total, 60,773 male youths, aged 18-20 year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were categorized into underweight, normal-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adult BMI cut-offs. Different levels of nutritional status and BMI of male youth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were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areas. The mean BMI for the whole country was 20.6 in urban areas and 20.0 in rural areas. BMI increased from 20.1 among 18-year old youths to 20.5 among 20-year old youths. The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among the male youths was 21.6%, while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4.6% and 0.6% respectively. For urban youths, the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21.0%, 6.8%, and 1.1% respectively, while these were, respectively, 21.9%, 3.3%, and 0.3% for rural youths.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male youths in North-China was at the highest level (21.1) among the six areas, and the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14.3%, 9.1%, and 1.4%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underweight was 29.8%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and the lowest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was 2.2% in the South-Middle region, while the lowest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0.2%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male youth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areas. Underweight was still prevalent in all male youth groups. Nonetheless, overweight was more prevalent among urban youths than among rural youths and was more prevalent in the North region than in the South reg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肥胖和高血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人群中的分布,分析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3个社区的5 927位居民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指标的测量.结果 社区人群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34.9%、11.1%、43.7%和22.2%,其中男性分别为37.1%、10.9%、45.4%和22.4%,女性分别为33.1%、11.2%、42.3%和22.0%.社区人群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超重与肥胖、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显著相关,控制年龄和性别后,BMI、腰围与高血压的关联强度(OR)分别为1.142(1.109,1.176)和1.014(1.003,1.02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超重与肥胖、腹型肥胖和高血压患病显著相关,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于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在延边农村地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人群3011人,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同时取清晨空腹(禁食12 h)静脉血,并准确测定血脂指标.结果 朝鲜族男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值分别为(1.04±0.45)、(1.07±0.43)mmol/L,汉族男女的测定值分别为(1.16±0.52)、(1.19±0.56)mmol/L.朝鲜族男性的甘油三酯测定值[(2.10±2.08)mmol/L]显著高于汉族男性的测定值[(1.72±1.73)mmol/L](F=13.543;P<0.001).朝鲜族男性的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23%)显著低于汉族(5.2%)(χ2=6.639;P<0.01),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23.3%)却显著高于汉族(15.0%)(χ2=12.720;P<0.001).朝鲜族女性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6.7%)高于汉族(4.1%)(χ2=6.394;P<0.05).朝鲜族和汉族男性血脂异常粗患病率分别为31.5%和24.4%,其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28.7%和23.0%;女性朝鲜族和汉族血脂异常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8.9%和21.7%,其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21.5%和2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人群的性别、年龄、腰围臀围比值、腰围身高比值和民族(朝鲜族)与血脂异常患病呈正相关.结论 朝鲜族和汉族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差异.民族(朝鲜族)、性别、年龄、腰围臀围比值、腰围身高比值是本地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新疆监测点居民高血压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新疆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血压情况、高血压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掌握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新疆5个监测点共299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采取集中和入户相结合调查的方式获得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新疆监测点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3.34%,高血压知晓率为39.40%,高血压治疗率为31.20%,血压控制率为10.80%。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0.639,95%CI:0.598~0.682)、文化水平低(OR=1.165,95%CI:1.078~1.258)、汉族(OR=1.296,95%CI:1.167~1.439)、超重/肥胖(OR=0.506,95%CI:0.453~0.565)、食用水果不足(OR=1.286,95%CI:1.020~1.620)、食用蔬菜不足(OR=1.420,95%CI:1.183~1.705)、食用盐过量(OR=1.416,95%CI:1.120~1.790)、食用油过量(OR=1.532,95%CI:1.193~1.966)等患高血压的风险高。结论新疆监测点高血压患病率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均低,高血压危害严重,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管理要加强;肥胖、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过量摄入食用油盐、低水平的身体活动等高血压危险因素居高不下,需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和健康管理来逐步降低高血压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成年人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9月—2009年7月抽取天津市内18岁及以上23 533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有随BMI增高而增高的趋势,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1%,37.5%和52.2%,青年人中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风险更大(男性OR值分别为2.737和5.236;女性OR值分别为3.744和7.360),大于中年组(男性OR值分别为1.913和4.090;女性OR值分别为2.099和3.942)和老年组(男性OR值分别为1.671和2.848;女性OR值分别为1.674和2.685)。结论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危险增加。控制青年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对于降低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东莞市麻涌镇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现状,探讨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农村老年人群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11月--2011年1月,以在东莞市麻涌镇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血压、身高和体质量的测量。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004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检查,其中男性827人(41.26%),女性1177人(58.74%),男女性别比1暶1.42;平均年龄72.44暲6.06岁;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4.36%,标化患病率为44.62%,男性粗患病率为44.26%,女性为44.44%,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4);超重率为32.09%,肥胖率为11.73%,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33.56%,13.26%)均高于男性(29.99%,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超重组高血压患病率为52.10%,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为56.60%,均显著高于 BMI 正常组(37.61%);多因素结果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 BMI 正常组的1.83和2.16倍。结论东莞市麻涌镇农村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南京市部分社区居民,分析居民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某区18周岁以上居民812名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体质指数及腰围身高比,计算超重及肥胖率与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共调查居民812名,超重率为39.4%,肥胖率为17.6%,中心肥胖率为62.9%,高血压患病率为36.8%,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8.3%,糖尿病患病率为13.6%。高年龄组超重肥胖率、中心肥胖率、血脂异常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低年龄组。超重肥胖组(或中心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酯异常及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显示南京市某区超重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