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广州空港口岸入境的非洲直航航班输入性病例重点航班、重点来源地、重点人群等流行病学要素,研究其罹患因素,探讨如何完善防控措施。方法对2010—2014年期间非洲直航航班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要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广州空港口岸在非洲直航航班入境人员中共检出121例输入性病例,其中蚊媒传染病病例94例;病例来华前主要生活在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等国家;ET606航班共输入68例输入性病例,为携带病例最多的航班;中国籍赴非劳务人员和境外来华商务人士为主要的职业构成;病例以20~49岁之间的男性青壮年为主;主要罹患因素包括广泛存在的传染病疫情、恶劣的环境、蚊虫叮咬、患者缺乏自我防护常识等。结论非洲地区高发的传染病疫情尤其是蚊媒传染病疫情通过非洲直航航班进入我国并导致本地传播暴发的威胁巨大。检验检疫、卫生、劳务等部门应通力合作,采取积极主动的境外干预、口岸控制和境内监管措施,以达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阻断疫情跨境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广东口岸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疟疾的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经广东口岸入境疑似疟疾的旅行者和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2010年8月间对226份血样进行检查,共检出疟疾32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感染者主要是中青年、劳务工人,多数来自非洲地区,发病季节以6-8月份居多。结论广东口岸地区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境口岸归国劳务人员疟疾检疫防控方法,优化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模式,提高口岸截获输入性疟疾的能力。方法通过医学巡查手段在皇岗口岸从入境归国劳务人员中筛查疟疾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并采集血液样本送检。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1例归国劳务人员为恶性疟疾病例,3例为既往曾患疟疾病例。结论口岸应加强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医学巡查等主动性工作手段,达到快速、准确、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的目的,为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归国劳务人员疟疾筛查,探讨输入性疟疾传播规律,提出口岸疟疾防控工作措施。方法选择泰州市某劳务公司23名赤道几内亚归国人员,通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医学检查等方法,筛查疟疾感染情况。结果 23名归国人员中,18人曾在国外感染疟疾,占筛查总人数的78.2%,其中出境1个月内发病15人,占总病例数的83.3%,归国后有1人被确诊为恶性疟疾。结论口岸疟疾防控工作应关注归国劳务人员群体,加强出国前健康宣教,坚决取缔"黑中介",加大归国后疟疾筛查力度,建立部门间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防止输入性疟疾的传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口岸2010-2014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河北口岸2010-2014年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疟疾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检出疟疾22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24.83/10万。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恶性疟为主,其中15例患者有疟疾史。发病人群以青、中、壮年男性为主,主要是境外务工人员,感染地均为非洲国家。结论根据河北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在疟疾防控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赴非洲劳务输出群体,加强疟疾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大口岸卫生检疫查验力度,有效阻止输入性疟疾的传入。  相似文献   

6.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输入性新冠肺炎一直是口岸疫情防控的重点。随着我国防疫政策的调整,入境航班逐渐增多,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也随之增多,这些传染病均以发热为表现,若不及时诊治不仅可能危及感染者生命,还可能造成继发本地传播。针对入境的发热患者,海关不仅要继续完善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防控筛查,还要统筹考虑其他输入性传染病,做好多病同防。本文从福州长乐机场口岸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的排查处置入手,探讨口岸综合性疫情防控的应对措施,为口岸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从公共卫生风险监测角度,讨论消除疟疾输入引起继发传播的流行病学风险及相关因素,并提出我国疟疾消除后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对策。方法 通过梳理《2022年全球疟疾报告》中全球疟疾疫情流行动态以及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口岸疟疾疫情监测报告,总结疟疾消除后口岸输入性疟疾风险监测现状。结果 口岸输入性疟疾风险监测中存在口岸风险监测不及时、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结论 通过以科技化手段提升口岸风险监测能力,探索建立入境人员健康长效监测机制加大国际旅行重点人群防治宣传力度优化口岸输入性疟疾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确认的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从国家战略探索输入性疫情防控。当前,国境卫生检疫的主要形式及局限:国境口岸对前往黄热病疫区人员的查验规定;疫区国家口岸对入境未预防接种者查验存在疏漏;疫区国家口岸对出境归国者未预防接种者查验存在疏漏;中国口岸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查验存在疏漏。我国应采用主动干预的防控战略:必须明确外派劳务承包商和其管理部门主体责任义务;建立国家层面的境外疫情防控机制;政府主导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需要加强;提升易感人群和黄热病媒介伊蚊的检疫防控等级;深化入出境人员传染病预防教育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回国劳务人员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回国劳务人员疟疾病例输入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回国劳务人员不明原因发热者自愿到新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9-2011年自愿检查17人中,共检出疟疾13例,恶性疟12例,间日疟1例.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疟疾疫情监测及口岸检疫查验,及时掌握内外疫情信息,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口岸2005—201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结果2005—2012年共检出疟疾19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3.60/10万。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间日疟为主,其中11例患者有疟疾史。19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主要是中青年,多为劳务人员和船员,多数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结论根据辽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广东口岸发现并有效控制输入性基孔肯亚热病例的经验,完善国境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新模式。〔方法〕2008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境口岸实施检疫查验制度改革的要求,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广东口岸探索建立了“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新模式。〔结果〕2008年3月4日、10月3日、10月10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运用新模式,在国境口岸发现并成功处置3起5例中国内地输入性基孔肯亚热病例。〔结论〕3起基孔肯亚热病例的成功处置对在口岸阻断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有着现实的示范作用,填补了我国在基孔肯亚热的预防控制、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空白,充分体现了广东口岸卫生主管当局核心能力建设取得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吸血蠓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鉴定采自黑龙江省逊克口岸的吸血蠓标本期间,发现库蠓属一新种,逊克库蠓Culicoides xunkeensis sp.nov.。该新种的翅斑与Culicoides corniculus Liu et Chu,1981和Culicoides koreensis Arnaud,1956相近似,但二者雄虫尾器阳茎中叶和阳基侧突的形状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标本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介绍日本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向其出国公民宣传国外传染病风险信息的具体做法,提出值得我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借鉴的建议。方法分析近年来在日本收集到的口岸现场传染病风险信息宣传资料和照片,通过因特网访问"厚生劳动省检疫所"网站查看有关资料。结果日本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非常重视利用口岸现场和因特网,提供静态和动态的某一传染病、某一区域的国外传染病风险信息。结论我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借鉴日本的做法,利用口岸现场和因特网做好出国人群的传染病风险信息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从来自德国的邮寄物中截获100余只活体蜚蠊,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该文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宠物蜚蠊饲养的现状及传入风险,列举了一些国家对邮寄或饲养宠物蜚蠊的事例,并对防止宠物蜚蠊入境的检疫监管提出建议,为国境口岸更好地防止医学媒介生物传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连续截获铅蓝丽蝇Calliphora livida Hall,1948。该种类分布于北美,是一种重要丽蝇种类。本文描述了该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并提供了根据截获标本所绘制的雄性尾器及雌性产卵器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国境口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方法对北京检验检疫局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经验进行总结,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指挥动员、工作流程、联防联控及信息报送机制等组织制度,明确应如何开展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建设。结果完善的组织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效率,控制疫情蔓延。结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权责明确的分级管理体系、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灵活的联防联控机制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检验检疫防控组织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应予以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深圳口岸中国籍出入境人员疟疾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出入境人员疟疾相关健康教育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前往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及医学咨询的中国籍人员选取出入疟疾疫区者,对其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695份,其中男性594名,占85.47%,主要为商务人员(83.17%)。能正确了解自己的目的地为疟疾疫区、疟疾的主要症状及传播方式的比例分别为67.48%、40.58%及78.71%;境外发热及时就医率为58.42%;归国人员中,在疟疾疫区坚持防蚊者占67.79%。在疟疾知识的知晓率方面,女性(37.62%)低于男性(52.19%);各年龄组中,18~30岁组最低(46.03%);旅游探亲(41.30%)及劳务人员(21.05%)低于商务人员(52.4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8.00%)低于其他组;前往不同目的地者知晓率为非洲最高(55.76%),亚洲其次(43.27%),美洲最低(24.29%)。自疟疾疫区归国人员中,在疫区居留6个月以上人员知晓率(59.77%)高于3个月以下者(41.45%);有疟疾患者接触史者知晓率(58.73%)高于无接触史者(41.28%)。结论调查对象对疟疾及个人防护认知度不高,对疟疾发病的主要症状的识别水平较低,出现发热等疟疾症状时主动就医行为率不高。低收入、低学历群体、劳务人员及长期旅行者感染疟疾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19日凌晨,由猪流感疫情国美国引进的1000头种猪直达西安空港(期间有9头种猪自然死亡)。鉴于美国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陕西局)临危受命,负责该批种猪紧急猪流感检疫工作。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截至5月3日,陕西局成功地完成了991头种猪的隔离、鼻拭子采集及猪流感实验室检验和确诊工作,最终证实了该批种猪未感染和携带猪流感病毒,为陕西局今后应对重大检疫任务提供了经验的同时,在防止甲型H1N1流感经种猪传入,保障农业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