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感染性腹泻病的气象预报模式.[方法]收集上海市2002-2008年逐日感染性腹泻发病数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素与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关系,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建立感染性腹泻预测模型,利用2009-2010年逐日报告确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和逐日气象数据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根据验证结果,提出感染性腹泻病的预测预警应用. [结果]所建立的感染性腹泻预测模型对发病趋势拟合符合率为66.43%,对流行季节(5月至10月)拟合符合率为77.23%.形成腹泻指数并运用其开展相应的防病提示. [结论]感染性腹泻病的气象预报模式可较好地为上海市提供肠道传染病预警服务,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怀柔区2010-2013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对2010-2013年网络直报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及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怀柔区共报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4 668例,年发病率范围227.39/10万~337.1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怀柔镇、泉河街道和龙山街道.发病时间具有明显季节性,高峰时间为6-8和10-12月.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发病数,以0~2岁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监测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14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总数为1 324例,发病趋势较平稳.结论 怀柔区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病原学监测和疾病预警预测分析,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3.
探讨Bayes判别分析应用于巨大儿发生风险进行预测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69例巨大儿和169例正常足月儿按条件进行1:1配对,纳入可能与巨大儿出生有关的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有判别意义的指标,将有判别意义的指标带入Bayes判别模型中得到Bayes判别函数,并对判别函数进行回顾性考核和外部检验。  结果  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影响巨大儿出生的因素有产妇身高、孕早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妊娠期糖尿病、孕周、宫高+腹围。建立的Bayes判别函数:巨大儿y1=-27.802+8.420×产妇身高+8.719×孕早期BMI+10.485×孕周+3.375×妊娠期糖尿病+2.862×(宫高+腹围);正常足月儿y2=-17.477+7.161×产妇身高+7.217×孕早期BMI+7.862×孕周+2.036×妊娠期糖尿病-0.085×(宫高+腹围)。建立的判别函数其Wilks'Lambda(λ)=0.512,P < 0.001,因而判别函数有统计学意义。对判别函数进行考核,结果内外部符合率均达到80%以上。  结论  巨大儿的出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构建的Bayes判别模型对巨大儿有较好的判别作用,为今后更为准确的预测巨大儿的发生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感染性腹泻患者致病性弧菌菌群分布及病原学特征,为腹泻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文登市腹泻病监测点513例腹泻患者进行致病性弧菌分布、检测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从513例腹泻病例中检出91株弧菌科细菌,检出率为17.74%。其生化反应特征具有典型性,均为氧化酶阳性;大多数为嗜盐菌,少数为非嗜盐菌;对大多数抗菌素敏感,少数耐药。结论弧菌科细菌是沿海地区腹泻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生化反应特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沿海地区将其纳入腹泻病常规检验项目。同时筛选出对弧菌科细菌高度敏感的药物,用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张洁  张卫文  李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16-5418
目的 了解开封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开封市2005~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数据,对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 671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7.18/10万~13.9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1岁及以下婴幼儿占全部报告发病总数的74.50%.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26.17%和62.30%.结论 开封市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以1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各地报告病例严重不均,报告质量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6 - 2017年病毒性性腹泻的流行特征、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临床症状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哨点监测的方法收集2016 - 2017年腹泻病发病数据资料和粪便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用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结果 湖北省4个哨点地区共收集腹泻病例1 855例,其中病毒性腹泻病例572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发病以0~5岁的儿童为主,占所有发病人数的64.34%。572例病毒性腹泻病例中,5种病毒单病毒感染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31.99%、19.58%、16.78%、7.87%、7.69%,2种及以上病毒的混合感染占比为16.08%,不同年度病原学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毒性腹泻是近年来湖北省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的常见形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并呈一定的季节特点,应加强疾病常规监测与病原学检测工作,警惕暴发疫情,在高发季节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实行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判别分析法建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肠道病毒脑炎、腮腺炎脑炎3 种常见病毒性脑炎诊断模型,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制定统一的监测病例定义标准,在广西贵港市12 家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医院开展临床症状监测,收集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对病例进行乙脑等10 种常见病毒工IgM 抗体检测,应用Bayes 判别分析模型对各种病原学确诊病例的临床与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筛检诊断指标,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年龄、抽搐、颈项强直、血白细胞数(×109/L)、脑脊液白细胞定性是判断病毒性脑炎的主要指标,判别模型交互验证与自身验证判别总符合率为70%左右.结论 判别分析可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苏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2020年在苏州市某国家级哨点监测医院开展感染性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对病例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5种病毒和6类细菌检测和分型(群).结果 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99例,病原检出率为36.34%,病毒检出率为3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信息,为制定更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1年安徽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对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年安徽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58 483例,报告发病率为98.29/10万,与2010年比较呈上升趋势。全年均有发病,夏季高发。5岁以下儿童占报告发病数的34.00%。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报告总数的2.62%,其中病毒感染占98.37%,细菌性感染占1.63%。结论安徽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而且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应重点监测。应鼓励和促进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病原学诊断,以提高安徽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诊断率及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报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苍南地区儿童腹泻病的病原学分布、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及流行病学分析,为临床医师治疗儿童腹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地区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62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病原菌种类并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胶体金试纸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对腹泻发生的季节、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泻患儿粪便病原菌的检出率为58.72%,排名前三位的病原菌依次为沙门菌属(43.88%)、大肠埃希菌属(21.17%)和轮状病毒(13.78%)。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夏秋是儿童腹泻病的高发季节,且不同年龄段儿童引起腹泻的病原菌所占比例不同。结论:革兰阴性菌和轮状病毒是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菌,由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季节和年龄是儿童腹泻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对患儿进行病原学诊断,有助于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两种统计方法(Logistic模型联合ROC曲线法和Bayes判别函数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以期辅助临床对于患者分型早期诊断。  方法  收集538名确诊病例的人口学相关信息、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等,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法找到最佳临界值;采用Bayes判别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结果  Logistic模型联合ROC曲线法的总体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682,重症预测正确率为0.784,轻症预测正确率为0.662;Bayes判别法总体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703,重症预测正确率为0.705,轻症预测正确率为0.702。  结论  Logistic模型联合ROC曲线法与Bayes判别分析在鉴别COVID-19临床严重程度诊断中均有较高的正确率,且各有优势,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Bayes综合判别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型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构建普通型和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临床分型的Bayes判别函数,采用量化指标鉴别乙脑病例。方法 选取2005-2017年甘肃省CDC疫情监测系统报告的普通型和重型乙脑病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Bayes逐步判别分析筛选有意义的临床指标,构建Bayes判别函数并进行评价。结果 普通型病例256例;重型病例257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非条件logistic回归与Bayes逐步判别分析,再结合相关文献筛选11个临床指标建立Bayes判别函数,交互验证法显示普通型和重型乙脑病例的判别函数灵敏度为71.48%(95% CI:65.53%~76.93%)、特异度为73.93%(95% CI:68.11%~79.19%)、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95% CI:0.720~0.803),总体准确率为72.71%。结论 通过构建Bayes判别函数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普通型和重型乙脑病例,有利于病例合理救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烟台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烟台市168家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对临床诊断、暴露食品及实验室检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0年烟台市168家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04 516例,6-9月份最为高发(58.69%),发病年龄最多为55~64岁(18.30%)年龄组,其次为65~74岁(15.79%),职业以农民(60.38%)为主,暴露食品主要为水果类及其制品(30.79%)及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8.09%),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89.62%)。采集生物样本427份,检出各类病毒及致病菌81株(18.97%)。其中沙门氏菌35株,副溶血性弧菌20株,诺如病毒1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2株。结论 烟台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实现县乡村覆盖,监测数据能够更准确的反应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应根据本地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移动平均法对麻疹发病进行预测,为麻疹防控提供参考,为传染病预测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利用某部2005~2009年麻疹发病数据,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建立麻疹月发病预测模型,对2010年各月发病数进行预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麻疹月发病预测模型为:Yt+T=(8.048 6+0.869 9T)×1.045×8LT,2010年各月预测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的相对误差除2月和10月较大外,其余月份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5385。[结论]应用二次移动平均数法对麻疹月发病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麻疹提前防控提供依据。该预测法操作简单,预测效果好,并将季节因素考虑进去,是一种实用的传染病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SVM)在MSCT孤立肺小结节(SPN)诊断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方法观察2000例经病理证实的SPN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共17项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与SPN病理良恶性相关指标作为SVM分析参数,对1500例进行训练,另500例进行预测,对照病理结果分析。采用C/S(Client/Server)架构设计神经网络模型诊断系统。结果与病理对照,500例SVM的良性正确预测238例(98.5%),错误预测4例(1.5%);恶性正确预测250例(97%),错误预测8例(3%)。结论 SVM能有效地对SPN良恶性进行较精确的预测,该模型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可帮助医生提高SPN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ctivities at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Thailand's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has monitored trends for diarrheal diseases since 1970. Data for the 1978-83 period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system are reporte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largely through a passive surveillance network in each province of Thailand. After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tabulation at the local level, data were sent to the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for further analysis. Details on each case of diarrheal disease included the age, sex, place of residence, date of onset, and place of treatment. 5 categories of diarrheal diseases were distinguished: cholera, enteric fever, food poisoning, dysentery, and acute diarrhea. The causative agents of diarrheal diseases generally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n provincial hospital laboratories or at a government regional laboratory. During the 1978-83 period, 1,979,118 cases of diarrheal diseases were reported to the Thai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through the nat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 The annual number of cases increased from 175,411 in 1978 to 537,972 in 1983, and this is reflec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annual incidence from approximately 400/100,000 population in 1978 to over 1000/100,000 population in 1983.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of diarrheal diseases reported over this period was 694/100,000 or approximately 330,000 cases per annum. The number of cases of all categories of diarrheal disease increased, except cholera, which fluctuated from year to year. Acute diarrhea exhibited the highest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537/100,000), followed by that of dysentery (85), food poisoning (43), and enteric fever (25). Cholera had the lowest incidence (4/100,000). Over the 6-year study period, the majority of cases reported were acute diarrhea (77.4%), followed by dysentery (12.2%), food poisoning (6.3%), and enteric fever (3.5%). Cholera accounted for 0.6% of cases. A total of 3300 deaths from diarrheal diseases were reported over the study period. Deaths in each disease category, except cholera, decreased, and the annual number of deaths declined from 911 in 1978 to 370 in 1983. Acute diarrhea was the most common category leading to death. For acute diarrhea, the highest age-specific mortality rate was among children aged 0-4 years. Age-specific mortality rates for the remaining disease categories were much lower. The highest mean incidence rate for reported cases of acute diarrhea occurr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ailand (608/100,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首都空港口岸部分入境人员发热原因的分析,探讨入境人员发热原因构成及临床特点,为今后输入性传染病监测、诊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甲型H1N1流感期间,收集首都空港口岸筛查后转入北京地坛医院诊治的552例入境发热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诊疗结果等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2例发热病例中,上呼吸道感染者占87.9%,其中2.5%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感染性腹泻、疟疾、结核性胸膜炎、登革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水痘、淋巴瘤等共占4.9%;一过性生理发热占7.2%。〔结论〕入境人员发热原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应将来自于疫区的入境人员列为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另外,入境人员可因长途旅行出现生理性发热,应与病理性发热加以甄别,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应用Bayes判别分析进行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军  凌莉  隗伏冰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26-1828
目的应用妊娠患者的临床、生理、生化、形态学指标对输卵管妊娠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方法通过Bayes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筛选有意义的指标,建立输卵管妊娠的判别诊断模型与计量诊断表。结果年龄、体重、超声诊断、包块等指标对输卵管妊娠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判别诊断模型交互验证考核正确率达91.9%。结论用Bayes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妊娠患者的早期征象和指标并建立模型,对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行为干预控制小学生腹泻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 观察行为干预控制小学生腹泻病的效果 ,提供腹泻病预防控制科学依据。  [方法 ] 设立观察组与对照组 ,在观察期间 ,采取举办讲座、播放录像、发放资料措施对观察组小学生进行不良卫生行为干预 ,收集腹泻病人数、干预措施落实效果进行腹泻病控制效果评价。  [结果 ] 观察组腹泻病罹患率为 6.9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2 8‰ ;观察组实施干预前后腹泻病罹患率差异显著。  [结论 ] 通过健康教育 ,改变小学生不良卫生行为 ,可以控制腹泻病发病  相似文献   

20.
张玲  王涛  王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6,(14):2658-2662
目的 分析2004 - 2015年淄博市法定传染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更为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趋势性检验方法,对淄博市2004 - 201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淄博市2004 - 2015年报告法定传染病29种,180 726例,年均发病率为342.5819/10万,其中甲乙类20种92 771例,死亡132例,年均发病率为175.8574/10万;丙类传染病9种87 955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166.7264/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年间报告病例较多的是以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和以乙肝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虫媒自然疫源及其他传染病报告病例最少。 结论 要加强以乙肝、艾滋病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控制,重点加强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代表的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