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温泉县2009年10~12月44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防控经验,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结合疫情处置资料,分析疫情发展特点.结果 温泉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分为两个阶段:输入性阶段和散发阶段.44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7~18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共发病41例,占93.18%;疫情主要发生在10、11月;散发出现于各乡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较快控制,病人全部治愈.结论 学校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重点场所,必须对其加强监测,当疫情出现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年秋季我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高校制定防控甲流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况调查2009年10月至11月我校甲流隔离观察区收治的学生患者,将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3例收治患者中,甲型H1N1流感确定诊断10例,临床诊断198例,疑似病例285例;我校甲流呈流行态势,总体罹患率2.23%(确诊罹患率0.45‰),治愈率100%;我校甲流秋冬季高发,高发学区为一学区B院,生源地在外省市(特别是生源地为甲流疫区或途经疫区)的08~09年级理工类或音体美专业的20~22岁男生为相对易感人群。结论我校甲流疫情为输入性因素所致,且存在时间、地点、人群分布规律,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浙江省学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学生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浙江省学生甲流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总数的比例为44.20%(217/491)~78.70%(532/676)不等;高达91.23%(52/57)的聚集性甲流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甲流病例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1 188/7 402)和0.027%(2/7 402)。全省学生甲流于9月9-11日首次达到流行高峰,日发病数为67例;然后疫情逐步攀升并于11月21-23日达到一个新高峰,其流行强度约为首次高峰的2.91倍;随后疫情持续减弱。结论学生应成为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其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09年南昌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南昌市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甲型H1N1流感病例及暴发疫情相关资料,运用Excel录入、整理和分析数据。结果 2009年南昌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学生及幼托儿童占82.0%,已追踪学生病例占85.3%。病例来源以甲型H1N1流感疫情(68.8%)为主,而治疗方面以居家隔离治疗(88.3%)为主。学校内暴发疫情数与散发病例波及学校数量有关(r=0.95),每起暴发疫情平均波及3人。时间分布上,病例的报告呈现明显的周效应,周六、周日报告病例数显著少于周一至周五。发病高峰主要在43~48周,小学生发病高峰明显,其次为中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发病高峰不明显。结论学校疫情可能与病例未能及时流调并隔离治疗有关。新发传染病疫情处置期间,应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的晨检、年检和晚检工作,做好家长疏导工作,配合首诊医师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温泉县2009年10~12月44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防控经验,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结合疫情处置资料,分析疫情发展特点。结果温泉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分为两个阶段:输入性阶段和散发阶段。44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7~18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共发病41例,占93.18%;疫情主要发生在10、11月;散发出现于各乡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较快控制,病人全部治愈。结论学校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重点场所,必须对其加强监测,当疫情出现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来源,探索病例间传播方式,总结防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采用RT-PCR、Real-timePCR法进行核酸检测。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诊断、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结果此起疫情累计发生流感样病例326人,罹患率为17.9%,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病例31人,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此起疫情为监狱甲型H1N1流感暴发,经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停工、隔离治疗、预防服药、个人防护、通风消毒、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28日至9月8日,兰州市某民办中学发生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疫情波及该校初一~高三复读班共33个班3 453名学生.经各级卫生、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疾控中心详细地调查与科学地处置以及学校的积极配合,最终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本次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10~25日期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 567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血清抗凝实验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结果全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9.41%,未接种疫苗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3.94%;全人群中,省会城市抗体阳性率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农村;在全人群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6~岁和16~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高,60岁及以上组抗体阳性率最低,中小学生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幼托儿童和医护人员。结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免疫屏障尚未建立,目前仍需加强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10.
2009年9月17日,徐州市矿业大学附属中学发生了1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泉山区疾控中心在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和《江苏省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居家隔离治疗与管理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文件和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本次事件调查处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医务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因素.方法 搜集2009年8月30日至2010年1月31日北京市公立医院中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按1:4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医院内分别选择感染过和未感染过甲型H1N1流感的医务人员做为病例组(54例)和对照组(216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工作和家庭卫生信息.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医务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29.6±7.4)岁,其中男性占17.4%(47/270).病例组和对照组医务人员中,分别有3例(5.6%)和74名(34.3%)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10例(18.5%)和88名(40.1%)在甲流期间使用了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33例(61.1%)和161名(74.5%)延长了戴口罩的时间,13例(24.1%)和85名(39.4%)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24例(44.4%)和46名(21.3%)认为根据以往经验自己比他人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OR=0.15,95%CI=0.04~0.57)、延长戴口罩的时间(OR=0.43,95%CI=0.20~0.92)、使用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OR=0.26,95%CI=0.11~0.58)、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OR=0.04,95%CI=0.01~0.32)、据以往经验自己比别人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OR=2.85,95%CI=1.44~5.62)等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史(OR=0.18,95%CI=0.06~0.51)、使用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OR=0.05,95%CI=0.01~0.35)、据以往经验自己比别人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OR=3.69,95%CI=1.58~8.63)等3个因素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有关.结论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疾病流行期间使用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提高自身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措施是医务人员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北京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疫情特点,从而为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4月以来的经机场检验检疫、医院排查和筛查、健康监测发现的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咽拭子采样。根据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2版)进行诊断。对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自5月16日北京报告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截至8月16日,共确诊病例671名;(2)30岁以下的病例占总数的80.9%;(3)输人性病例占66.5%,但本地病例的比例在增加;(4)聚集性发病人数占总数的60.7%,并在不断增加。结论北京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后期应重点加强对聚集性病例的发现和管理,为秋冬季的大规模流行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北京市普通人群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的因素。方法按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65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病例和65例阴性对照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疫苗接种史,卫生习惯等信息。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疫苗接种史、旅游史、调查前曾出现流感样症状、周围有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调查前曾去医院发热门诊、勤洗手习惯等与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接种史(OR=4.82,95%CI:1.23-19.91)、调查前1月内曾出现过流感样症状(OR=2.53,95%CI:1.01-6.25),勤洗手习惯(OR=0.21,95%CI:0.06-0.74)等3个因素与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有关。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史、旅游史、曾出现流感样症状、曾与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接触、勤洗手习惯等与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有关。提示应当继续推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加强手卫生等一般措施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以245例经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程、抗病毒治疗后甲型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中的ANOVA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45例患者中男性130例,女性115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52.0%(127/245)的患者来源于澳大利亚;64.5%(158/245)的患者年龄分布在18~40岁之间.(2)临床表现以发热(98.4%,241/245)、咳嗽(80.8%,198/245)、咽部充血(95.9%,235/245),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分别为71.0%(174/245)和52.2%(128/245)]为特征.(3)血清前白蛋白(pre-A)水平女性明显低于男性[分别为(245.04±75.35)、(273.34±92.18)mg/L,F=5.55,P=0.019].(4)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为(4.06±3.47)mg/L,治疗前为(14.54±14.68)mg/L,F=6.18,P=0.016];CD3、CD4及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D3治疗后为(1451.23±443.97)个/μl、治疗前为(819.97±375.75)个/μl,F=32.61,P=0.000;CD4治疗后为(771.33±251.92)个/μl、治疗前为(435.36±215.35)个/μl,F=44.43,P=0.000;CD8治疗后为(593.16±237.19)个/μl、治疗前为(342.47±180.12)个/μl,F=28.518,P=0.000].(5)胸部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CT)发现异常者占30.6%(75/245),有明确肺炎表现者占22.0%(54/245).(6)甲型H1N1流感平均病程为(3.9±1.2)d,治疗后病毒mRNA转阴时间为(3.8±1.4)d,平均住院时间为(5.0±1. 4)d.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以及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并可影响肝脏合成pre-A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前后人群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部分疫苗接种人群为受试者,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实验检测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与免疫后3个月的血清抗体水平,计算抗体阳性率与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与3个月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64%(9.58%~18.61%)、83.63%(78.15%~88.20%)、77.06%(71.09%~82.32%),GMT分别为9.36(8.30~10.56)、122.53(100.29~149.70)、96.07(77.85~118.54)。免疫前与免疫后1个月、3个月后相比,抗体阳性率与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后1个月与免疫后3个月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所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明显升高,且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5月16日~9月15日在北京发现的7 099名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其中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者纳入病例组,未感染者纳入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流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50岁的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相比较,20~ 50岁(OR=3.57,95% CI:1.63~7.81)和<20岁(OR=8.29,95% CI:3.76 ~ 18.29)的密切接触者更有可能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与原发病例关系为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者(OR=4.87,95% CI:3.32 ~7.13)、暴露于症状期原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OR=1.87,95% CI:1.25~2.82)以及与原发病例暴露时间>12h的密切接触者(OR=1.81,95% CI:1.24~2.63)更易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结论 密切接触者年龄低、与原发病例关系密切、暴露于症状期的原发病例、长时间暴露于原发病例是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2009 seasonal trivalent inactivated vaccine in reducing hospitalizations due to the novel influenza A H1N1 virus among positive cases. Data collected from Argentina's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system were analyzed. All patients had a clinical diagnosis and underwent positive serological tests for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vaccine effectiveness to prevent severe cases of the disease, measured as hospitalizations. The adjusted effectiveness of the vaccine was 50% (95% CI: 40–59%). Vacc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izations in all age groups, and within groups that had and had not received antiviral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 might have conferred partial protection against severe cases due to the novel pandemic influenz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效果和影响因素,为流感疫苗接种规划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0年1月、4月、8月共抽取1 941名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血清抗凝实验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体阳性率为59.51%,0~岁和60岁及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较低,6~岁和16~岁人群抗体阳性率较高,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结论 流感疫苗是防止疫情最有效措施之一,在流感高峰期来临前,要加强疫苗接种、补种,特别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