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膀胱腔内灌注丝裂霉素C(MMC)致全尿道狭窄患者,报告如下。例1男,60岁。因无痛性血尿、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左侧壁占位性病变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级Ⅱ期。10d后开始灌注MMC,每次20mgMMC溶于50...  相似文献   

2.
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致尿道狭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瘤患者在经尿道直接灌注 裂霉素作中过程中均出现了尿道狭窄,分别施行尿道狭窄处冷刀切开,加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和尿道内切开术加TURBT均痊愈出院。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原因和机制,预措施和处理方法进行讨论,认为MMC反复直接接接触并刺激尿道粘膜是民致尿道狭窄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尿道内切开及汽化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窥视下尿道内切开及滚筒式汽化电刀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9例。其中前尿道狭窄2例,球膜部狭窄6例,膀胱颈部狭窄1例。狭窄长度<1.0cm者2例,1.0~2.0cm者6例,2.5cm者1例。术后全部病例排尿通畅,2例有轻度尿失禁。轻度尿道出血和肉眼血尿7例。结果显示尿道内切开及汽化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滚筒式汽化电刀切除尿道瘢痕比用电切袢电切更易掌握,可由浅入深地对尿道瘢痕作环状切除,创面几无出血,视野清晰。本组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等离子电切术,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的5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无膀胱穿孔,术后无尿失禁、膀胱颈口狭窄等并发症。51例随访平均1.8年,48例治愈,好转3例,无复发,无癌变。结论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等离子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腺性膀胱炎微创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率的有效方法。方法:1995年1月~2002年12月205例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膀胱灌注治疗预防复发。单纯以丝裂霉素30mg膀胱灌注(A组)120例;以丝裂霉素30mg膀胱灌注,联合肌注白介素-2和γ-干扰素(B组)85例。比较两组随访期内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A组膀胱癌的复发率为42.5%,B组复发率为25.9%(P<0.01)。结论: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联合肌注白介素-2和γ-干扰素能有效降低非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致尿道狭窄四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告对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于手术治疗后以丝裂霉素C(MMC)行膀胱腔内化疗,直接经尿道灌药的10例病人中4例发生了尿道狭窄。讨论了MMC引起尿道狭窄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镜电切除病变组织,3例开放手术电灼膀胱病变部位并同时去除合并的相关诱因,术后3~7天均用丝裂霉素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5例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8次.结果:随访6~36个月,63例患者中55例电切术后配合丝裂霉素灌注痊愈52例,好转2例;3例开放手术痊愈2例,好转1例;5例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痊愈3例,好转1例,其他转归2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或电灼病变组织,需去除导致腺性膀胱炎的相关诱因,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可缓解或治愈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8.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18例。结果:18例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中,16例随访6~40个月,治愈12例,明显好转4例。结论:分析讨论了本病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方法,并提出了电切的范围,电切深度及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重要性,认为该方法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膀胱内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5年1月至1992年11月,作者共收治膀胱癌441例,其中358例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术后321例分别用卡介苗、噻替哌、丝裂霉素C等作了预防性灌注治疗。318例随访了1-7年,全组总复发率为27.7%,其中卡介苗组18.1%,噻替哌组31.2%,丝裂霉素C组29.6%,对照组46.1%。已死亡32例,本组后一阶段病例肿瘤复发率明显增高,其原因与经尿道膀胱瘤切除术适应证掌握过宽,药物疗程方法欠规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提高腺性膀胱炎诊疗水平。方法 腺性膀胱炎患者32例,膀胱镜检膀胱黏膜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乳头样、慢性炎症改变。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规律治疗1年,方案为每周1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10次,定期做膀胱镜检查。结果 随访7-36个月,平均18个月。28例痊愈,4例复发,无恶变病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毒副作用低,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包内内板移植术治疗后尿道长段狭窄与闭锁(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82至1996年共收治后尿道狭窄病人36例,其中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10例,采用瘢痕切除包皮内板修补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年龄12~56岁,平均36岁。病程2~5年,均为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或闭锁。其中交通伤6例,挤压伤4例。除3例因急性损伤时病情危重仅作膀胱造瘘外,7例行尿道会师或后尿道修补,次数最多者4次。10例均行膀胱尿道造影确诊为尿道狭窄或闭锁,狭窄缺损段均>5cm。2例有假道形成,1例有尿道直肠瘘。4例成人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手术方法 膀胱截石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科收治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照组30例患者在电切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观察组38例患者在电切术后采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分析对比两组化疗药物灌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膀胱癌的复发情况.结果 通过12~30个月的临床随访,在灌注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丝裂霉素组在尿路刺激征和肝功能损害方面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而两组治疗药物在血尿、白细胞降低、肾损害、皮疹以及尿道狭窄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柔比星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89%,显著低于丝裂霉素组26.67%的复发率,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表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均可有效的预防术后肿瘤复发,表柔比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卡介苗和丝裂霉素C交替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施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术后应用BCG和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灌注防止复发。全部患者随访12~94个月,仅3例复发,复发率5.8%。认为:BCG和丝裂霉素C交替灌注可增强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尿道拖入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附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4年3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尿道拖入术治疗12例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年龄21~58岁。病程5个月至7年,均系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引起的复杂性狭窄或闭锁。其中车祸致伤7例,煤矿蹋方砸伤5例。伤后行膀胱造瘘2例,尿道会师术10例。所有病人均经尿道扩张、内腔镜治疗或狭窄段切除后尿道吻合、尿瘘修补等手术多次,其中1例经4次手术均失败。经尿道造影和尿道镜检查均系球膜部尿道狭窄或闭锁,病变长度3~5cm,其中1例因尿道扩张不当致阴茎海绵体假道,悬垂部尿道…  相似文献   

15.
尿道内切中瘢民切术后腔内放疗治疗复发性尿道狭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尿道内切开或瘢痕电切术后腔内放疗治疗复发性悄道狭窄的按期疗效。方法 采用尿道内切开或瘢痕电切术后腔内放疗治疗复发性尿道狭窄17例,尿道狭窄长度0.8~1.5cm,术后以^192Ir(铱)行腔内放疗,剂量为1000~1500cGy。结果 17例平均随访15个月。2例于拔除导尿管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管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排尿不畅,其中1例经尿动力学检查后提示为膀胱逼尿肌无力及副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发病原肉,探讨治疗措施。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246例存在膀胱刺激症、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反复尿路感染的女性患者施行膀胱镜检查,5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占被检人数的21%,其中32例仔在尿道外口畸形(尿道处女膜融合症20例,尿道外口处女膜伞6例,尿道外口肉阜6例),尿道外口炎性狭窄16例,膀胱结石2例,膀胱内异物2例。行经尿道电切、电灼术,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12个月。结果52例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治愈43例,好转6例,复发3例(再次行经尿道电切、电灼术)。结论腺性膀胱炎是女性常见疾病,在充分解除梗阻因素的前提下,经尿道电切及电灼术,膀胱内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11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加汽化、膀胱药物灌注等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98例行经尿道电切加电汽化治疗,对其中21例合并膀胱颈肥厚或下唇抬高者同时行膀胱颈部电切;2例疑有恶变者行膀胱切开电切加汽化治疗;16例拒绝手术者和17例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行全身抗炎及膀胱灌注丝裂霉素等治疗。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9~54个月。经尿道电切加汽化治疗者98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者68例,治愈率69%;2例疑有恶变者行膀胱切开电切加汽化治疗者,术后未见复发;行全身抗炎及丝裂霉素等灌注治疗者33例,18例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54.5%。结论 下尿路梗阻可能是引起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经尿道电切加汽化治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同时治疗下尿路梗阻是十分必要的,全身抗炎、膀胱三角区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MMC和BCG交替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8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MMC20mg和BCG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藻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间隔3个月灌注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记2.4-8年,平均4.84年,肿瘤复发率为8.1%,结论:MMC和BCG交替膀胱灌注可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浅表性膀胱肿瘤再次经尿道切除术的意义[KohrmanK,U,etal.AktUrol,1994,25:208(德文)]1987~1990年对159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切除术(TUR),术后用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复发,并于术后4~7周常规再次...  相似文献   

20.
膀胱粘膜移植尿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尿道狭窄罗洪,孙重光我院自1983年1月以来采用膀胱粘膜移植尿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尿道狭窄10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18~52岁,平均37.6岁。8例为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断裂,2例骑跨伤致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