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通心络组(30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监测治疗前后血清sICAM-1和血浆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2组甘油三酯(TG)治疗后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后均升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通心络组血清sICAM-1水平由治疗前的(129.37±32.29)ng/ml下降到治疗后的(78.42±26.42)ng/ml,常规治疗组血清sICAM-1水平由治疗前的(122.32±36.12)ng/ml下降到治疗后的(89.24±21.25)ng/ml,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后通心络组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具有抑制动脉血管壁炎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加丹参舒心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阿魏酸钠加丹参舒心胶囊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14天,记录两组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段改变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作为新的非肽类内皮素拮抗剂能保护内皮,丹参舒心胶囊可改善内皮功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心绞痛病患173例,其中有6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连续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且后遗症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他汀类药物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6例UAP患者治疗前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清中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UAP患者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血清中sVCAM-1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sVCAM-1的水平,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UAP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比较肝素与LMWH治疗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配伍组设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56例应用LMWH0.4-0.6ml,腹壁皮下注射,观察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等,59例患者应用普通肝素作为对照,结果:LMWH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6.
7.
李洁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3,17(6):644-64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试验 ,选择因UAP而入院的患者 63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观察 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LMWH(治疗组 ) ,疗程为 7d。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78% ,对照组有效率为 5 2 % (P <0 0 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LMWH是治疗UAP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硝酸酯类、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凝)0.4ml皮下注射q12h,共用10d.10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13(1):13-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UAP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为治疗组和安慰剂加阿司匹林为对照组。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 0 .4m1皮下注射 2次 /d× 7d。对照组生理盐水 (NS) 0 .4m1皮下注射 2次 /d× 7d。两组病人每天均服用 10 0mg阿司匹林以及接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结果 :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安慰剂加阿司匹林 (P <0 .0 1) ,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P<0 .0 5 )。结论 :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更有效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方润权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6):343-344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6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葛根素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6和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6和sICAM-1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01)。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01)。结论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而降低s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IL-6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后1天、3天、7天及14天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siCAM-1、IL-6浓度。结果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天血清siCAM-1、IL-6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梗死灶患者组血清siCAM-1,IL-6浓度显著高于中梗死灶患者组和小梗死灶患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者血清siCAM-1,IL-6浓度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清siCAM-1、IL-6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ICAM-1、血清IL-6的浓度与脑梗死的体积呈正相关;sICAM-1及IL-6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M -CSF、IL - 2、IL - 6和sICAM - 1在脐血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妇女血和脐血中GM -CSF、IL - 2、IL - 6和sICMA - 1的含量。结果 :脐血中GM -CSF、IL - 2和IL- 6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妇女血中含量 (P <0 .0 1) ,sICMA - 1则低于健康妇女 (P <0 .0 1)。结论 :脐血中有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 ,可用于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实践工作。方法1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应用西咪替丁,观察组(75例)应用泮托拉唑,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血清中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ELISA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IL-6和sICAM-1均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泮托拉唑对急性胰腺炎疗效明显,并明显降低血清IL-6和sICAM-1,临床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脑缺血炎性病理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发病3 d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32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30例,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和sICAM-1浓度。其中11例发病24 h内入院的患者进行血清IL-6和sICAM-1水平动态观察(发病第1 d,第3 d和第6 d)。所有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后48~72 h的CT检查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发病3 d内[测定时间距发病时间平均为 (47.4±5.6) h] 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浓度和sICAM-1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52.1±31.7) pg/ml vs. (135.4±18.3) pg/ml 和 (363.6±48.4) ng/ml vs. (227.2±30.1) ng/ml, P<0.01]。IL-6和 sICAM-1浓度随发病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IL-6浓度在发病第1 d [(364.5±29.7) pg/ml] 与第3 d[[(345.7±28.9) pg/ml]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6 d[(308.3±26.8) pg/ml]较第3 d明显降低 ( P<0.01);sICAM-1浓度在发病第1 d[(383.9±56.1) ng/ml], 第3 d[(354.6±40.8) ng/ml]和第6 d [(316.7±32.3) ng/ml] 三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IL-6和sICAM-1浓度至第6 d时仍高于对照组 (P<0.01)。发病3 d内血清IL-6及sICAM-1水平均和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r=0.368, P<0.05和 r=0.594,P<0.01),血清 IL-6浓度和sICAM-1浓度呈正相关 (r=0.45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水平升高,二者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炎性病理损伤,sICAM-1的升高可能与IL-6升高有关,二者血清水平值可能能够反映脑缺血后炎性病理损伤的程度和脑梗死体积大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桑叶汤治疗夏令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IL-4的影响。方法将80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桑叶汤及皿治林片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含量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叶汤治疗夏令皮炎的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运动功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的表达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8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44例)采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和金纳多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42例)仅采用金纳多等常规治疗.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外周血sICAM-1的表达和IL-6的含量,并选择30例健康者作对照.分别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评定表(MESSS)、Fugle-Meyer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BI)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ACI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时sICAM-1的表达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综合治疗组治疗1、2周时sICAM-1的表达和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治疗2周时综合治疗组MESS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4周时FMA、BI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MESS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ICAM-1的表达和IL-6水平有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HF疫苗接种机体后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EHF双价灭活疫苗接种健康志愿者,采集接种前后静脉血分离血清和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免疫前后血清中IL-12、sICAM-1表达水平;IFA测定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上CD28的表达;PCR-SSP检测免疫前淋巴细胞的B7-2基因.结果免疫后血清IL-12、sICAM-1表达水平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上CD28表达,x2检验示有显著性差异;PCR-SSP方法检测免疫前淋巴细胞B7-2基因阳性5人,其中汉族3人,侗族1人和布依族1人.结论EHF灭活疫苗接种健康志愿者后,显示机体产生了Th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及的动态变化。sICAM-1IL-12方法:动态观察例Ⅱ型呼吸衰31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及例哮喘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变化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0sICAM-1IL-12ELISA结果: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及哮喘发作期患者治疗前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sICAM-1p<),治疗后均较0.01前有所下降,但均高于正常,变化无显著性。IL-12结论:血清及变化对判断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sICAM-1IL-12轻重、估计预后及了解机体免疫病理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通腑化瘀汤对术后肠梗阻(POI)模型大鼠小肠动力及血清白介素(IL)-6、IL-10的影响,探讨中药对促进POI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药物组,手术建立大鼠POI模型。药物组给予通腑化瘀汤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空白组不予干预。术后24 h测定各指标。[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血清IL-10也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L-10显著升高(P<0.05);且小肠推进率与血清IL-6浓度呈负相关,与血清IL-10浓度呈正相关。药物组肠黏膜的病理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腑化瘀汤可改善小肠动力,降低促炎因子IL-6同时提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缓解POI,保护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