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观察应用羟基喜树碱为主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均采用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治疗,配合输血、对症、支持治疗。结果15例患者化疗均有效,所有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较化疗前减少。15例患者经治疗后4例进步,11例明显进步。10例依赖输血者中8例脱离输血。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13例溶血指标明显好转。结论应用羟基喜树碱治疗难治复发性PNH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外周血检测粒细胞和红细胞CD55及CD59,并结合相关检查探讨单克隆抗体CD55及CD59在PNH等几种贫血患者中不同表达的意义,以便达到明确诊断PNH的目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11例PNH患者、2例PNH-AA患者、9例AA患者及7例自免溶贫患者外周血的CD55及CD59的表达量,并辅于Ham’s试验。结果 11例PNH患者红系及粒系的CD55及CD59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缺失,均大于20%,并且CD59的缺失均较CD55的缺失程度明显,Ham’s试验8例阳性;2例PNH-AA患者中1例红系CD55及CD59缺失大于10%,但粒系CD55及CD59缺失小于5%,另一例红系、粒系的CD55、CD59缺失均小于5%,Ham’s试验均阴性;9例AA患者中2例粒系CD59缺失大于10%,但CD55的缺失及红系CD55及CD59缺失小于5%,7例红系、粒系的CD55、CD59缺失均小于5%,Ham’s试验均阴性;7例自免溶贫患者有2例红系CD55和CD59的缺失大于10%,粒系CD55和CD59的缺失小于5%,其他5例红系和粒系CD55及CD59的缺失均小于5%或10%,Ham’s试验均阴性。结论 CD55及CD59的检测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均优于Ham’s试验,有利于PNH的早期诊断;同时检测红系和粒系CD55及CD59的表达有利于PNH和其他贫血的鉴别;PNH患者中红系及粒系CD59的缺失均比CD55的缺失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6岁,因“查体发现尿隐血6个月,发作性肉眼血尿20余天”人院。患者2叭2年12月查体发现尿隐血+,当时无发热,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未予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7.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来源定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鉴别血尿来源上的价值。方法:对200例血尿患者尿标本采用UF-50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进行红细胞检测。结果:肾活检确诊为肾小球疾病169例,尿红细胞检测300例次,其中239例次表现肾小球血尿79.7%;而确诊的非肾小球疾病31例,尿红细胞检测139例次,其中93例次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66.9%。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变异性红细胞作为肾小球病变的诊断依据,其敏感性较高,但它依然是一种过筛实验,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判断血尿来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血尿患者的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B)和尿液红细胞平均体积(MCVU)进行检测,以MCVB-MCVU值>16fl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16fl诊断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分析其可行性.结果:MCVB-MCVU值对44例肾小球性疾病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4.7%,对36例非肾小球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95.7%.肾小球性疾病病人MCVB-MCVU的平均值为(39.88±19.11)fl,非肾小球性疾病病人为(7.56±3.77)f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用同一病人的MCVB与MCVU之差作为标准可以区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很高,MCVB-MCVU值对于判断血尿来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