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细胞动脉炎(GCA)为脑卒中的罕见原因,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该文报道GCA合并脑卒中病例1例。  相似文献   

2.
28例风湿性多肌痛和颞动脉炎随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28例风湿性多肌痛(PMR)和颞动脉炎(TA)患者治疗过程,分析影响激素治疗时间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1年本院诊治的28例PMR和TA患者,其中22例患单纯性PMR,3例PMR合并TA,3例单纯性TA,全部患者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中13例加用免疫抑制剂。平均治疗时间25.5±24.0个月。按患者对激素有无抵抗及治疗后有无复发分组,对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并分析影响PMR和TA治疗及预后的因素。结果激素抵抗组治疗前血沉和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较无抵抗组明显升高(P<0.01);复发组激素减量速度较无复发组快(P<0.05)。结论治疗前血沉快和外周血白细胞高者易发生激素抵抗。激素减量过快易复发。对激素治疗抵抗和复发者,或PMR合并TA者应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PMR)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临床综合征,在北欧与地中海地区的发病率较高,亚洲地区报道较少。PMR以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及颈部肌肉疼痛及僵直为特征,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风湿性多发性肌痛总是同巨细胞动脉炎(GCA)相关联,二者频繁发生于同一病人,但两者联系的机制还不明确。第1例PMR病人是Bruce在1888年首先描述的,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风湿性疾病,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小剂量激素治疗有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本文旨在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例PM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老年期结缔组织疾病,国内少见报导。本文报告1例,以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报告患者女,76岁,因进行性四肢肌无力、疼痛2年,加重2个月伴低热、晨僵现象于2005年12月4日入院。门诊曾以骨性关节炎给予理疗及解热镇痛类药物治疗疼痛无缓解。入院后查体:T37.6~38℃;全身多处肌肉压痛,以颈、肩、骨盆带肌及四肢关节周围压痛明显;双侧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受限;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低;双侧腱反射减低。实验室检查:ESR101mm/h、CRP72.5mg/L、HBG90.0g/L,肌酶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肌电图正常。肌肉活检:Ⅱ型肌纤维…  相似文献   

6.
7.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组表现为颈、肩胛带、骨盆带肌疼痛和僵硬的临床综合症。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尤以欧美白种老年人多见。我国最早在1992年报道8例PMR。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PMR在我国发病率有所增多,但因诊断无特异性方法,如认识不足,极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漏诊。现将本院所遇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多肌痛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福林  伍沪生 《北京医学》1997,19(3):139-141
分析11例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表现,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对于50岁以上,以肌痛为主要表现的老年人,肌酶谱正常,血沉持续在50mm/1h以上,在除外肿瘤、感染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后,且小剂量激素治疗获得良好疗效者,应高度疑似风湿性多肌痛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多肌痛症,又称为老年风湿性痛风,"senile rheumatic gout",Bruce在1888年首次记述,至1957年Barber详细记载了风湿性多肌痛症的临床现象。1960年Paulley开始注意到风湿性多肌痛症和巨细胞性颞动脉炎之间的联系。1971年Healey等给予风湿性多肌痛症的定义是“风湿性多肌痛症是老年病人的一个综合征,其特征为肩胛和骨盆带肌肉疼痛僵硬不灵,但无虚弱和萎缩,症状持续至少一个月伴有血沉增快,应用皮质激素可迅速改善症状”。近年来不断发现巨细胞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症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虽其性质尚未完全阐明,但两种疾病同时累及同一人群并常在同一个体发生。故目前认为风湿性多肌痛症是动脉炎的现象,但也有人认为是不同的疾病同时发病。 定义:风湿性多肌痛症为Barber所命名,其临床特征为晨起四肢近端和躯干僵硬不灵活伴有疼痛。定义是肩胛带、骨盆带和颈部三处中二处受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2007~2011年住院及门诊确诊为风湿性多肌痛的4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结果:①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5.43,女性发病年龄低于男性,病程长于男性。②临床以累及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痛多见,其次为发热和关节痛,乏力及体质量下降相对少见。③所有患者均有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轻中度贫血31例(68.89%),免疫球蛋白升高18例(40%),肝功能异常8例(17.78%),血小板异常5例(11.11%)。④41例(91.11%)患者需要泼尼松或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单纯非甾体抗炎药治疗4例(8.89%)。结论:PMR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肩胛带及骨盆带肌肉疼痛和晨僵多见,ESR≥50 mm/1 h伴CRP升高,小剂量激素治疗显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风湿性多肌痛病人的f临床资料.结果 ①女性多见,男:女=1:2.25.平均年龄(66.67±7.76)岁.病程1~24个月,平均病程(5.62±5.33)个月.②临床表现以颈肩痛、骨盆带肌痛者最多见,其次为关节肿痛、发热及贫血.③所有病人均有血沉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12.46±7.87)d;炎性指标改善、血沉恢复正常的时间为(36.59±20.96)d,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为(16.15±6.69)d.④多数病人需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单用泼尼松者15例.占28.8%;联合泼尼松和雷公藤或甲氨蝶呤22例,占42.3%;单用非甾体抗炎药13.5%,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甲氨蝶呤15.4%.结论 风湿性多肌痛以四肢近端肌肉倡痛为主要特征,对于以肌痛为主要表现的老年人,肌酶谱正常,血沉持续在40 mm·h-1以上,激素治疗有效者,应疑似风湿性多肌痛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多肌痛 (Polymyalgiarheumstica,PMR)是多见于老年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完全为一种临床诊断 ,无特异性实验室依据 ,且需与许多疾病相鉴别 ,临床上常被误诊。现将我院 1 999~ 2 0 0 1年间经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原发性PMR 1 1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 1例PMR ,住院 4例 ,门诊 7例 ;女 8例 ,男 3例 ;年龄 4 8~ 72岁 ,平均 ( 6 3.4± 7.3)岁。病程4~ 6个月 8例 ,6~ 1 2个月 2例 ,36个月 1例。来本科就诊前均被误诊或漏诊。临床表现 慢性隐匿起病 8例 ,有低热、咽痛等类似病毒性感冒…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多肌痛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萍  荣良群  刘斌  龚新石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31-1231,1286
目的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PMR)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本院确诊的PMR19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治进行讨论。结果19例中有15例曾误诊。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发热、晨僵、四肢肌肉僵痛,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颈部、肩胛带、骨盆带两或三处同时或先后受累,且血沉(ESR)明显增快,平均ESR 98mm/1h,泼尼松15~30mg/d口服,疗效明显。结论老年长期低热伴肌痛,肌无力,ESR持续大于50mm/1h,在排除肿瘤、感染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应考虑到PMR的可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常是诊断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症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间明确诊断的6例风湿性多肌痛症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①6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60岁,病程2~12个月;②6例中4例颈、肩胛带、骨盆带及四肢近端肌群疼痛,另2例仅骨盆和四肢近端肌群疼痛;③治疗前6例中位红细胞沉降率(ESR)77.5 mm/h,C反应蛋白(CRP)4例升高,2例正常,中位数61.31 mg/L,类风湿因子(RF)均正常,抗核抗体(ANA)5例阴性,1例阳性;6例肌酸激酶(CPK)均正常;④5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4例提示肌源性损害,1例正常,4例行肌肉活检,结果均无异常;⑤6例均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起始用量为泼尼松0.5 mg/(kg.d)),5例明显好转(疼痛缓解,ESR、CRP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无头痛、视力障碍等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依据。结论:风湿性多肌痛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肌电图可以有肌源性损害,国人并发巨细胞动脉炎少见,正确认识本病,减少误诊和漏诊,尽早给予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风湿性疾病。1957年由Barber首次提出本病为一种独立的风湿性疾病,并将其命名为风湿性多肌痛[1]。1典型病例某女,58岁。2004年2月受凉后出现颈部、肩部、上臂及大腿等处肌肉对称性疼痛及僵硬,颈部活动受限,梳头、下蹲和上下  相似文献   

16.
17.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PMR)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以近端肌群(颈肌、肩胛带肌、骨盆带肌)疼痛、晨僵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文献认为约15%~20%的患者伴有巨细胞动脉炎,出现头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失明三联征,约40%~50%的巨细胞动脉炎患者被发现有PMR的症状,自1992年我国陆续有此病报道,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较高,为提高对PMR认识,现将我院8年间收治的38例PMR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以颈、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并伴ESR增快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没有特异的检查指标,易误诊误治,需要临床医师临床医生定要细心采集病史、系统分析病情、严格掌握诊断标准,及时诊断治疗;西医治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中医辨证治疗联合激素可以缩短激素用量及疗程和副作用,配合外用针灸治疗也可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一种常发于老年人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及躯干部肌肉疼痛及晨僵,尤以肩胛带肌及骨盆带肌表现突出。由于该病尚无特  相似文献   

20.
雷枭  马喜桃 《当代医学》2013,(24):45-45
此文报道了1例误诊为肾盂肾炎的青年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对其治疗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提示临床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在诊治少见疾病及疑难疾病时要有宽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