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9 -2010年上报的219例ADR报表,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年龄,以31~60岁年龄段发生ADR比例最高(48.86%);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比例最高(88.58%);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52.97%);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48.86%).结论 医院应重视和加强ADR 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定期收集整理ADR资料,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ADR发生.现对我院2010年度收集的1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分析、评价,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和减少ADR发生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上报的15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4例ADR报告中,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6%(118例);不同种类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49.4%(76例),中成药占10.4%(1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0.0%(77例).结论 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代大顺  吴桂月  李瑜 《重庆医学》2011,40(23):2346-2348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河南省中医院2009年收集的23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中,多为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76.62%;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位居第1、2位。结论医生、护士、药师三方协作,能够及时监测临床发生的ADR,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院113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  许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47-48,5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113例ADR报道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ADR报道中涉及的药品共有48种(包含不同规格和剂型),其中抗感染药物位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类药物(中成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107例,94.6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胡思星  刘冬 《甘肃医药》2021,40(1):67-69,89
目的: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录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ADR报告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729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319例(43.75%)、女性4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的206例ADR报告,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报告中,男性(120例)多于女性(86例),涉及药品116种,青壮年患者ADR发生率最多占34.9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90.29%,抗微生物药致ADR发生率最多占56.80%,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8.16%,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5.71%。【结论】临床应重视抗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的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静脉注射液使用中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0~2013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上报的29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高,占84.83%,其次是口服给药,占9.66%,经眼用药占3.79%,经耳给药占0.69%,经鼻腔给药占1.03%。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主要为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发生例数为72例(占24.83%),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发生例数为52例(占17.93%),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大,占12.41%。结论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南京某三甲医院2013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对该院2013年104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43.27%;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84.61%;抗微生物类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53.33%;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损害多见,占43.94%。结论加强对ADR的监测有助于患者合理、安全的使用药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对该院2002年1月~2004年4月自愿上报的20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S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及药物制造工艺有关。结论 提高认识,注意老年人和儿童的合理用药,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中药制剂的使用监测,有助于减少ADR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2010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的63例 ADR 报告分析.结果63例不良反应中,50~60岁患者 ADR 发生率最高占(36.5%);静脉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占(60.3%);由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中最多占(39.6%),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占(49.2%),结论 临床应加强重视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视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2014—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总结规律,借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2017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7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750例ADR中,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 213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诱发的ADR居多(33.73%),静脉滴注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 (77.33%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和反应,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赵义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72-217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规律及特点,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ADR病例8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例,占34.48%,其中抗感染药最多为37例,占42.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8例,占20.69%。使用注射给药途径引发ADR病例为58例,占66.67%。联合给药方式引起ADR病例61例,占70.10%。结论:强化医务人员防范意识,临床医生诊疗过程中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及有关用药情况,加强我院ADR监测,减少联合用药,降低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靳蓉  赵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70-5171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上报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纳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17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79种药物,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1.41%);其次为妇产科用药(占14.65%).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为107例,占61.1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其附件损害(67例,占总数的36.6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4例,占34.97%).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便保障妇女儿童的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近两年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ADR)进行分析,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防范临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37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年龄以>45岁患者发生率较高,占比75%,其中男女发生比例约为1∶1,女性191例(占比51.06%),男性183例(占比48.94%);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方式为主,其次是静脉滴注给药,两者占比>90%;发生SADR的前三名药品种类分别是内分泌系统用药(占比23.26%)、抗感染药(占比22.46%)和抗肿瘤药(占比19.52%)。SADR所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为主,分别占比30.08%和占比16.71%。结论 为了预防和避免SADR的发生,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个体情况,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也要考虑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医院应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集到的43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430例ADR报告中,涉及抗微生药238例(54.46%);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有155 例(36.05%);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 311例(72.3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74例(34.3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08-2009年收集的127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2.13%(117例);其次是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70.87%(90例);引起ADR比例较高的是喹诺酮类、硝咪唑类、林可霉素类,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60.63%(77例)。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检测,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宇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8):739-740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某院收到的195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用药方式、ADR的分布与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5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制剂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越容易发生ADR。共发生4例严重ADR,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检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评价ADR报告表的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4年7月至2006年5月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114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14例ADR报告中男性略多于女性;1〉60岁共39例(34.21%);涉及抗感染药物51例(55.43%),中药注射剂28例(30.43%);静脉注射引起的ADR有89例(78、0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52例(45.61%);数据完整的报告11例(9.65%);缺项共293项,平均每例报告表2.57次;填写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的共64次,平均每例报告表0.56次,ADR报告数量少、质量差。结论:应重视ADR知识的宣传,对人员的培训,采取各项措施提高ADR报告质量,加强对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的127例ADR报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7例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49︰1,>60岁的ADR占29.13%(37/127);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66.14%(84/127);其次口服给药占28.35%(36/127);共涉及86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占38.37%(33/86),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6.28%)和循环系统用药(占11.63%),而抗菌药物中排名前两位的为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上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35.43%(45/127),其次为消化系统、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减少不合理用药,尽可能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