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常温组(IR组)和亚低温组(HIR组)。各组在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6h、12h、1d、3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变化和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检测c-Jun蛋白表达。结果(1)HE染色结果 IR组和HIR组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h,HE染色未见明显改变,IR组缺血再灌注1d时CA1区出现严重改变,3d时损伤最严重,出现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胞体缩小、胞核固缩深染,损伤严重,排列紊乱,核膜不清,核仁消失。而HIR组海马存活的锥体细胞数较之IR组12h、1d、3d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2)TUNEL标记IR组于缺血再灌注后6h在海马CA1区阳性细胞开始增多,缺血再灌注1 d时阳性细胞数最多。而HIR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均较IR组明显减少(P<0.01)。(3)免疫印迹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h c-Jun蛋白在IR组海马CA1区表达开始增加,12h达高峰,持续到3d;HIR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弱于IR组(P<0.01)。结论亚低温通过减少海马CA1区c-Jun的表达,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可能是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10)、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n=60)、缺血预处理组(BIP组,n=60),MCAO组和BIP组又分别分为再灌注2 h、6 h、12h、24 h、48 h、72 h 6个亚组,每亚组10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IP组在缺血前24h给予10 min的预缺血。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SO组比较,MCAO组和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在MCAO组和BIP组中,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在再灌注24 h时达到最高峰(均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存活素表达上调,这或许与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暗回避反应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区的bcl-2阳性细胞数、凋亡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与再灌注组相比,葛根素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2)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不同而变化,缺血20min后再灌注24h达高峰,葛根素组bcl2蛋白的表达于相应的时间点明显增多;(3)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损伤在再灌注72h损伤最重,葛根素组可减少相应时点神经细胞凋亡数。结论 葛根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从而抑制或延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NGF治疗组和缺血再灌组动物脑缺血 3 0min再灌注 2 4h和 72h时海马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在缺血 3 0min再灌注 2 4h和 72h时 ,NGF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结构损伤与缺血再灌组比较显著减轻 ;NGF可以减轻海马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 (DND)性损伤。结论 :NGF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在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15min。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pCREB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其在大鼠海马CA1区及齿状回的表达。结果Western印迹显示,缺血再灌注3h,pCREB的表达至高峰,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免疫组化显示缺血再灌注3h海马CA1区pCREB表达至高峰,并迅速下降,于24h降至假手术组水平;而在齿状回其表达较强且持久。结论脑缺血再灌注促进pCREB的表达,pCREB的表达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n=15)、硫酸镁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2)。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制模后分别给予缺血组和硫酸镁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d)及硫酸镁(90 mg/kg.d)。缺血再灌注第1、3、7 d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多,排列整齐。缺血再灌注1 d时,缺血组及硫酸镁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均未见明显死亡;3 d时,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可见少量死亡,残存神经细胞呈较严重缺血性改变,硫酸镁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无明显死亡;7 d时,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部分死亡,伴有小胶质细胞增生,硫酸镁组仅见部分神经元死亡。与缺血组相比,硫酸镁组神经元受损程度较轻,坏死区较小。硫酸镁组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Bcl-2阳性细胞较缺血组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硫酸镁能上调脑组织Bcl-2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10)、NBP大剂量组(80mg·kg-1,n=10)、NBP中剂量组(40mg·kg-1,n=10)和NBP小剂量组(20mg·kg-1,n=10),采用Zea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症状、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光镜下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梗死缺血灶,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3表达增强;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BP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少脑组织的梗死缺血损伤,降低caspase-3的表达,其中以NBP大剂量组的神经保护作用最为显著(P<0.001)。结论:NB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DNA损伤和修复的角度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 运用双肾双夹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采用四血管法制备高血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再灌注过程中鼠脑DNA损伤修复,蛋白XRCC1、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3h在缺血区皮质和海马CA1区XRCC1表达出现显著减低,这种减低一直持续到缺血再灌注24h(P<0.05);再灌注24h缺血区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发生了凋亡,神经细胞XRCC1的表达强度与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神经细胞XRCC1表达的减少可能导致机体对此时出现的DNA单链断裂修复的能力下降,造成了再灌注后期发生了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对成年大鼠海马CA1区GAD65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缺血-再灌注3d组(IR-3)及缺血-再灌注7d组(IR-7),每组8只。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同工酶GAD65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3组GAD65的表达明显增多,IR-7组恢复正常。结论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缺血相对耐受;全脑缺血-再灌注3dGAD65的表达增多可能是一种代偿性的机制,以减轻脑缺血后的高兴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预处理后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再灌注24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分别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观察caspase-3、p-Akt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出现脑组织梗死,梗死区细胞受损,caspase-3、p-Akt阳性细胞表达增加;丁苯酞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梗死灶体积减小,梗死区细胞损伤减轻,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减少,而p-Akt阳性细胞表达增加。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以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在海马CAI区的表达,探讨西洛他唑预处理能否通过PARP/AIF途径发挥脑保护作用. 方法 将13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洛他唑组,每组45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西洛他唑组造模前灌胃给予30 mg/kg剂量西洛他唑(2次).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6 h、24 h、72 h)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15只.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IF、腺苷二磷酸核糖(PAR)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RT-PCR法检测AIF 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AIF核移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AIF、PAR含量及AIF mRNA表达明显增加,24 h时最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组再灌注6h、24 h、72 h各亚组凋亡细胞数较模型组中各亚组明显减少,AIF、PAR含量较模型组各亚组明显降低,AIF mRNA表达亦明显减少,24h时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西洛他唑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抗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缺血损伤引起的PARP的过度活化及AIF的易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4血管闭塞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给予葛根素干预,于缺血再灌注后6、24、72 h、5、7 d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形态变化和bc1-2表达.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海马CA1区神经元未见明显死亡,再灌注后72 h、5、7 d葛根素组神经元存活数目显著高于无药物干预的再灌注组;(2)葛根素组与再灌注组比较各时间点bc1-2表达均明显增多;(3)葛根素组与再灌注组神经元存活数目与bc1-2阳性细胞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延缓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上调抗调亡基因bc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NOS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 4血管关闭方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缺血 10min组、再灌注 1、2、3d组 ,测定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NOS活性被激活上调。结论 :NO可能参与了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D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后海马CA1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放血的方法制成大鼠不完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以还原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细胞变化及GM1对其影响.结果: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受损,在缺血30 min时NOS阳性细胞数最高(44.5±7.4),为对照组的2倍,再灌注2 h,12 h,24 h,3 d后逐渐下降,5 d时恢复正常水平.而GM1能防止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受损和NOS阳性神经细胞变化.结论:GM1对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后海马CA1区NOS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并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对脑缺血后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记忆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大鼠学习记忆力改变的影响 ,探讨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利用 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造成脑缺血 15min后行再灌注 ,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 1U胰岛素 ,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标记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 1、3d观察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缺血后 8周 ,利用“Y”型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全脑缺血后 3d ,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的表达呈阴性 ,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14 3.5± 11.6。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呈阳性表达 ,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75 .6±6 .7。全脑缺血后 8周 ,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明显好于缺血组。结论 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素可促进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表达 ,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进而减轻脑缺血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力损害 ,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CA1及海马齿状核(DG)神经元内19S蛋白酶体的影响。方法采用20min全脑缺血的大鼠模型,20只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及按照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组,4h组,24h组,72h组,每组4只。采用含有4%多聚甲醛的PBS液体进行灌注,取出脑组织,放于多聚甲醛中固定24h后行冠状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抗19S蛋白酶体抗体,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大鼠海马区CA1神经元内19S蛋白酶体在缺血再灌注30min后开始减少,4h略增高,然后逐渐减少,直至72h细胞大部份死亡;DG神经元内的19S蛋白酶体也于再灌注30min后减少,4h略增高,然后逐渐减少,至24h程度最重,72h则有所恢复。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及DG神经元内19S蛋白酶体的变化影响了神经元内蛋白的降解,是导致缺血后神经元死亡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使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于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存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0min、30min、3h、6h、12h、24h、1d、3d,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个时阃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d,海马区Beclinl蛋白的表达最强(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l表达上调,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域的自噬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18.
全脑缺血后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表达并对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5-羟吲哚乙酸(5-H IA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TH及DβH呈阴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 d,3 d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TH及DβH表达阴性。5 d后神经元TH及DβH呈阳性表达;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NE、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HT分别为对照组的232.5%、347.3%、336.1%和210.1%,1 d后开始回落,3 d已明显低于对照组,5 d后又有回升并接近对照组;缺血组,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HVA、5-H IAA含量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 h开始上升,1 d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至3 d回落,5 d接近对照组。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上升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脑室直接注射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以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脑缺血20min后行再灌注,于再灌注即刻经脑室注入1U胰岛素,缺血再灌注后8周利用三等分Y型迷宫箱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经Y型迷宫测试,对照组、治疗组及缺血组大鼠达9/10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数分别为5.6±1.2,8.6±1.3,19.6±2.6;对照组、治疗组及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分别为176.5±10.6,112.4±11.7,10.5±0.4.结论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射胰岛素可明显减少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死亡,进而减轻大鼠学习记忆力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神经保护作用的最佳时间窗。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IP 15s组、IP 30s组和IP 1min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行单纯I/R;IP 15s组、IP 30s组和IP 1min组,反复3次缺血再灌注。除假手术组外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建立脑缺血SD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并应用组织原位标记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IP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再灌注24 h后,IP各组N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IP 15s组、IP 30s组NDS低于IP 1min组(P<0.05)。对照组海马CA1区TNF-α、凋亡细胞表达量明显增加,IP 15s组、IP 30s组海马CA1区TNF-α、凋亡细胞的表达量较IP 1min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IP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少海马CA1区炎性因子TNF-α及细胞凋亡的表达。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最佳时间窗为15s、3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