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喆  张丽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28-2128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族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以皮肤上成簇性水泡 ,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伴刺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 ,好发于春秋季节 ,在临床中发病率很高。带状疱疹中医叫“缠腰火丹” ,亦称“蛇串疮” ,辨证有肝经湿热证 ,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等几个证型 ,但多数为肝经湿热证 ,治疗上以清泻肝胆湿热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柴胡、龙胆草等都有抗病毒的作用。外用百痛克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刚  张池金 《吉林中医药》2009,29(7):610-61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显著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春秋季节,一般愈后不再复发。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的“蛇串疮”“腰缠火丹”等范畴。中医一般将其分为3型:肝经湿热、脾胃湿热及气滞血瘀型。笔者以疏肝健脾、利湿解毒、行气活血为主,配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中药处方,总结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证型、中西药联用情况、中药处方用药频次和用药味数等临床资料。结果:454例患者主要证型为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湿热蕴结证和气滞血瘀证。所有患者都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有部分患者联合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平均每剂中药味数为13.5味,排名前30位的中药以止痛、清热、利湿、活血居多。结论: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以活血化瘀、燥湿健脾、解毒止痛为主,讲究辨证论治,以实现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周霁  陈可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2):56-5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以簇集状丘疱疹、局部刺痛为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认为本病因为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经郁热型、脾虚湿蕴型、气滞血瘀型。由于患处皮肤神经疼痛难忍,以夜间为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用药经验,分析银屑病湿热证用药规律,将中医理论与中药药理相结合,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方法:以“银屑病”为关键词,以“湿热证”为主题词,在1979-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1998年-2012年万方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资料内检索,重复文献除外。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搜集了用于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中草药和基本方。结果: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中草药共87味,基本方17首。土茯苓、白鲜皮、黄芩等23味中药治疗银屑病湿热证使用频率较高,属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主药。药物归经主要归肝经,在治疗银屑病湿热证应重点从肝经论治。结论: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主要方剂为: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黄连解毒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口服配合针刺夹脊穴及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肝经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带状疱疹肝经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针刺夹脊穴及局部围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甲钴胺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82.9%(P0.01)。结论 :本疗法对带状疱疹肝经湿热证的症状体征的改善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龙胆泻肝汤的应用现状,探讨其所治病症和用药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SinoMed、CNKI、VIP、WangFang Data、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近10年发表的龙胆泻肝汤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工具的方法对治疗疾病、治疗证型、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进行提取并统计分析。结果 龙胆泻肝汤多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突发性耳聋、急性湿疹等疾病;治疗证型更多为(肝经)湿热(下注)证;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证的药量要小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结论 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手段获得了龙胆泻肝汤的临床用药情况,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6,47(8):634-634
答:带状疱疹是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属中医“蛇串疮”、“蜘蛛疮”范畴,多为肝胆火盛、外受湿热毒邪所致,当以清热疏肝、泻火解毒为治。一些中成药,对带状疱疹有良好的外治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谢利梅 《北京中医》2005,24(3):166-167
本文运用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的分类方法,对白头翁汤近10年的临床应用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发现白头翁汤临床的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肠系病变方面;并且白头翁汤运用于中医辨证为肝经湿热之“湿热内蕴证”。因此,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均可以运用白头翁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进一步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毅 《中医药学刊》2004,22(6):1114
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因多缠腰而发,祖国医学称之为“腰缠火丹”,其发病多由湿热内蕴,郁滞肝经,经气不利所致。故主证除见簇集成群的带状疱性皮疹外,常伴有局部剧烈疼痛症状。若内蕴湿热不得彻底解除,往往在皮疹消失后,疼痛不消失,甚至留下后遗症。故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利湿,使局部经气得舒,血液畅通,疼痛方止。  相似文献   

11.
阳和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又名“缠火丹”、“火带疮”、“蛇丹疮”。病因多由肝气郁结,肝经火甚或湿热搏结而致。在治疗上多采用清肝火、利湿热的治法。但带状疱疹病在皮肤疱疹消失后,易遗留神经痛,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其疼痛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  相似文献   

12.
王国斌教授认为脾虚湿蕴、肝经湿热、邪郁肌表为带状疱疹的病机关键。解肌表、除湿热、止疼痛是治疗大法。用升麻葛根汤经验方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甚佳。本文对王师运用升麻葛根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带状疱疹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为毒、火、湿、热郁阻经络,外攻肌肤;肝气郁结,肝经火毒蕴积皮肤;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溢肌肤;老年体弱,经络失疏,致使气滞血瘀;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以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泄火利湿,疏肝健脾,通络止痛。结论:辨证论治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因其发病时疼痛剧烈及遗留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质量,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肝经郁热证在本病中具有普遍性,治疗以肝经郁热为主证,以脾虚湿蕴为兼证进行主证主方论治可以收获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使得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因其发病时疼痛剧烈及遗留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质量。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肝经郁热证在本病中具有普遍性,治疗以肝经郁热为主证,以脾虚湿蕴为兼证进行主证主方论治可以收获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使得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在辨治带状疱疹中具有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副作用小且能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影响的独特优势。国医大师刘志明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带状疱疹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带状疱疹乃本虚标实之病,主要病变脏腑在于心、肝、脾三脏,病机有正虚毒袭,肝经火郁,肝脾湿热,气滞血瘀,阴血暗耗、虚火上扰等,并围绕上述病机形成的相关证型辨治本病。文章从国医大师刘志明的相关认识出发,剖析刘老对带状疱疹的病机与证型分析,阐释相关遣方用药的应用特色,为整理总结国医大师辨治疑难病作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杨超平 《河北中医》2008,30(3):271-271
龙胆泻肝汤出自清代汪昂所撰<医方集解>,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的证候.近代常用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湿疹、带状疱疹、顽固性头痛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辨证属本方证者.临床只要抓住了证属肝胆实火或湿热的主要病机,就可运用龙胆泻肝汤而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梦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927-192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范畴。脏腑功能失调、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致使皮肤局部火毒、湿毒壅盛、气血壅滞不通为其主要病因病机特点。针灸治疗以引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利湿、助阳行气、活血祛瘀为法则,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方药特点苦寒清利,泻中寓补,降中寓升,以适肝性,为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之常用方,临床上肝火上炎常引起头痛胁痛、目赤耳聋,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小便淋漓及带下病,此文介绍的是龙胆泻肝汤治疗蛇串疮、痛风、癃闭等疾病证属肝经湿热的临床体会,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异病同治理论。  相似文献   

20.
黄开珍 《四川中医》2009,(10):124-125
龙胆泻肝汤是中医名方,传统以治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病症为主。本文所述耳鸣耳聋、不寐、黄汗、带状疱疹,虽则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均属肝胆湿热所致,皆用龙胆泻肝汤加味,而收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