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IWC)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HPC患者的MRI资料,总结其MRI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MRI检查采用GE signal 1.5T超导磁共振仪,均行平扫及钆增强扫描;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1例行磁共振波谱(MILS)分析.结果 7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实质外不同部位.MRI平扫:3例T1WI呈等信号,3例旱等、低信号,1例合并出血肿块内夹杂高信号灶;T2WI2例肿块旱等信号,4例肿块旱等、高混杂信号,1例肿块呈混杂高信号;其中2例显示扩张迂曲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扫描:7例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显示"脑膜尾征".结论 颅内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但应与脑膜瘤、桥小脑角区神经源性肿瘤、垂体瘤、脊素瘤及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7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CT、MRI平扫,其中2例行CT增强,7例均经MR增强扫描。结果7例均呈不规则形分叶状或类圆形,6例居颅内脑外,1例脑内,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易出血、囊变及坏死,无钙化,侵袭性生长,水肿明显,密度混杂,MRI扫描T1WI5例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呈等信号,内见流空血管征象6例,增强均明显强化。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1例进行上腹部CT及MRI扫描;5例行MRI扫描,并回顾性分析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血管外皮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 4例血管外皮瘤位于颅内,1例发生于颈椎椎管,1例发生于肝脏。CT及MRI表现: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CT平扫为类圆形稍低密度,其MR平扫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均显示均匀显著强化;4例颅内脑外血管外皮瘤及1例颈椎椎间孔血管外皮瘤MRI表现:与脑灰质比较,病灶均呈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均显著均匀强化。结论 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CT和MRI增强后显著强化,强化时间持续7分钟以上是肝血管外皮瘤较典型的影像表现,颈部及颅内血管外皮瘤MRI平扫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持续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4.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检查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右小腿、颈椎、左上纵隔各1例,颅内4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无钙化;颅外病变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颅内病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占位像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可见多发囊变区;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显著强化,肿瘤内无明显血管流空现象.结论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检查有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MRI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桥脑小脑区占位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听神经瘤CT平扫为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内见囊变区,囊变部分无强化,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MR平扫T1WI为等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脑膜瘤CT平扫为等或高密度,部分见沙砾状钙化,明显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部分见细血管流空信号,明显均匀强化。胆脂瘤的CT平扫低于脑脊液密度,均无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内见比脑脊液高的信号,无强化。三叉神经瘤跨越后、中颅窝生长,呈哑铃状,为等密度,有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明显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膜瘤及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影像表现并进行对照。方法:选择3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同时选取同期接收的颅内脑膜瘤220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并经MR检查,对两组患者MR影像表现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形态、肿瘤内坏死囊变信号、T1WI、T2WI信号强度、肿瘤内血管留空信号、肿瘤附着硬膜类型、肿瘤增强均匀性等9个因素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量肿瘤形态、T2WI信号强度、硬膜尾征在Logistic回归方程中P值均<0.05。结论:在诊断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困难时,MR影像肿瘤呈"无硬膜尾征"、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影、形态呈分叶状时,可初步诊断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否则为脑膜瘤。  相似文献   

7.
王新辉  李原 《大家健康》2014,(9):154-154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8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资料,总结MRI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siemens AVANTO 1.5T MRI,均行平扫、增强及DWI检查。结果:8例均位于颅内脑外不同位置,平扫T1W等低信号,T2W等高信号,1例合并出血2例合并坏死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具侵袭性,DWI高信号。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序列综合检查,可提示诊断,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MRI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均单侧发病,3例位于右侧腮腺,2例位于左侧腮腺;3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2例形态不规则;4例边界清楚,另外1例边界模糊;病变最大径约23- 51mm,平均34mm。MRI表现:平扫3例病变信号较均匀,其中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1例T1WI、T2WI均呈等信号;其余2例信号不均匀,1例伴钙化,1例伴出血坏死及囊变;1例病变周围可见增粗流空血管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呈明显持续性强化,2例强化均匀,3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MRI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明显均匀/不均匀持续强化是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较典型的影像表现,同时MRI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并结合文献分析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MRI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例恶性血管外皮瘤主要位于颈后肌群深部,呈类圆形较大肿块,最大径为63-114 mm,界限欠清晰,边缘呈分叶状。肿瘤包膜不完整,T1WI、T2WI均呈低信号,包膜向内延伸为低信号纤维分隔。肿瘤实质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瘤内信号不均匀,4例病灶内见"蚯蚓"状血管流空无信号影;增强扫描4例病灶实质显著强化,信号欠均匀,病灶内的出血、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肿瘤侵及多组深部肌群,沿肌间隙生长,并侵及邻近颈椎棘突、椎板等致使骨皮质变薄、部分不连续,骨质内呈现斑片状中度强化信号改变。1例出现肺内多发转移瘤,余3例未见远处淋巴结或器官转移。结论 MRI检查是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MRI表现。结果:15例CA共检出19个病灶。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多见(13例)。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9个,高信号7个,混杂信号3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6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无占位效应;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15例CA行3D-TOF MRA均未见异常血管影。结论:CA的MRI表现有特征性,MRI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肿瘤均位于幕下小脑,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病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而水肿轻;增强扫描肿瘤较均匀,显著强化。结论髓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有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CT与MRI对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MRI对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的CT、MRI表现,15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19例中单发者9例,多发者3例,弥漫性7例。15例CT平扫为单发或多发肿块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增强后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大病灶从周边向中心强化,延时后均匀强化,11例见粗大供血动脉进入肿块内。6例MRI平扫肿块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内见流空血管。结论: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增强后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多可与肝脏其他实性肿块鉴别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MRI的应用对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分析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桥小脑角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方法选取42例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行MRI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对该组病变的MRI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42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听神经瘤22例,其中1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6例为囊实性病变,瘤体在T1WI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脑膜瘤7例,其中6例表现典型,瘤体在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肿瘤明显均匀强化,5例可见脑膜尾征;蛛网膜囊肿2例,表现为水样信号,病变不强化;表皮样囊肿5例也表现为水样信号,但在D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其他病变如髓母细胞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内淋巴囊乳头状肿瘤各1例,MRI表现各有特点。MRI的定位准确率95.2%,正确诊断率为88%。结论MRI对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但对该部位不典型病变存在误诊现象,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创新》2015,(26):54-58
目的:探讨上颌窦占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病理证实的上颌窦肿块的CT及MRI表现。结果:内翻乳头状瘤25例均与鼻腔内肿块相连。CT:72.7%表现为中等软组织密度,13.6%可见钙化,邻近骨质72.7%受压变形,45.5%骨质吸收,18.2%骨质破坏。MRI: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信号较混杂,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3.3%呈"脑回状"强化。出血坏死性息肉6例,均位于上颌窦囟门部,呈分叶状。CT:密度不均匀。MRI: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中央区呈高信号,周围呈环形低信号影。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鳞状细胞癌23例,表现为上颌窦内肿块沿窦壁向外浸润性增厚或形成不规则肿块。CT:52.4%密度不均匀,4.8%可见钙化,均伴有窦壁骨质破坏,其中82.4%可见内壁骨质破坏。MRI: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多不均匀强化。腺样囊性癌9例,CT:57.1%密度不均匀,MRI:T1WI呈低、等或稍高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他少见肿块亦各有特点。结论:CT能够显示骨质改变,对判断良恶性有重要价值;MRI能够显示肿块的病理特征及其周围受累结构的改变,对其定性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指导意义;二者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病灶均位于幕上脑深部白质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边缘模糊.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边界较清晰,信号多均匀,多数病灶周围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团块样强化,边界光滑或轻,分叶状,部分病灶见缺口征象,坏死囊变少见.结论 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通过认真的影像分析,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以搏动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颞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自2006-2011年32例有搏动性耳鸣症状并经病理证实的颞骨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根据病变否累及颈静脉孔区可分成两组.(1)累及颈静脉孔区组包括:颈静脉球瘤5例,强化显著,2例典型者MRI表现为“盐和胡椒”征象;中耳癌5例,均见鼓室鼓窦区、外耳道深部软组织肿块及咽鼓管骨性段骨质破坏;内淋巴囊肿瘤3例,均见不规则针状骨结构,T1WI肿块周边后缘呈高信号;转移瘤1例,颞枕骨大范围骨质破坏,累及颈静脉孔区,T1WI呈等信号,T2 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轻中度强化.(2)未累及颈静脉孔区组包括:鼓室球瘤15例,鼓室及听小骨等均未见骨质破坏,7例仅局限于鼓岬,7例充满鼓室鼓窦且有5例涉及外耳道深部,1例向颞骨乳突蔓延,12例行MRI增强扫描均强化显著;中耳胆固醇肉芽肿2例,表现为鼓室鼓窦区软组织灶,T1WI和T2 WI均呈高信号;面神经血管瘤1例,表现为面神经膝状窝的扩大和软组织肿块,累及面神经鼓室段,伴听小骨移位和骨质吸收,增强MRI表现为显著强化.结论 表现为搏动性耳鸣的颞骨占位性病变中,副神经节瘤(包括鼓室球瘤、颈静脉球瘤)较多见且其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易作出诊断;其他占位性病变虽少见,但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也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朱秀益  陈新龙  何平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60+100-60,100
目的分析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MRI影像表现。结果肿瘤形态呈圆形、卵巢形9例,不规则、生姜分叶状4例。肿瘤直径范围3—15cm,平均8.5cm,边缘清晰者11例。肿块蒂扭转致边缘模糊者2例。密度或信号平均者9例,囊实性混杂不均匀4例。5例MRI检查,3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1例呈为高低混杂信号。CT、MRI增强病例均为轻度强化。结论CT、MRI能很好的屁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占位的形态特征,增强后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特征,提高对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结果:11例患者肿瘤大小不等,呈实质性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者5例(额叶3例,顶叶1例,颞叶1例),位于后颅窝者6例(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1例,延髓背侧1例,桥小脑角区1例)。CT平扫肿瘤呈稍低或等密度;MRI 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9例瘤内或瘤周可见多发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结论: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MRI检查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患者的MRI资料。结果病变位于皮层或累及皮层下,均单发,边界清楚。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钙化或出血信号混杂;4例病灶囊性变;T2FLAIR上6例病灶均为低信号,1例边缘见片状高信号环影;增强后病灶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6例病灶无或轻度占位效应,无瘤周水肿。结论 DNET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认识这些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33例,分析肿瘤的MRI表现.在本组33个病例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 扫描序列:SET1WI,FSET2WI,FLAIR,DWI,28例增强扫描. 结果 25例T1WI呈低信号,1例呈低等混杂信号,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28例呈高信号,5例呈高低混杂信号,FLAIR均为略高或低高混杂信号.DWI均成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28例做增强检查,6例边缘轻度强化,1例实质中度不均匀强化. 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