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已被证买,但感染频率报道不一,本文报告本地区HBV宫内感染研究结果。材料与方法 1986年3月~1987年5月在苍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以及妊娠5个月以上自愿引产的孕妇,RPHA法检测HBsAg滴度在1:16以上者共61例。其中  相似文献   

2.
何建宇  杨静 《四川医学》1998,19(2):138-138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绵阳市中心医院(621000)何建宇杨静邓文斌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高达13.8%,HBV母婴传播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  相似文献   

3.
阎晋  许彬 《海南医学》2002,13(4):26-27
目的:重视对妊娠期间孕妇HBV的筛查,积极预防,控制宫内感染,方法:采用集孕静脉血,用ELISA法做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HbsAg,HbeAg,HbcAb检测,用PCR法做HBV-DNA检测,对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采集脐静脉血,做乙肝标志物及HBV-DNA检查,结果: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孕妇68例,所生新生儿脐静脉检测,54例(79.41%)为病毒携带者,其中HBV-DNA阳性42例(77.78%)。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发病率较高,母婴传播具有高度危险性,应注意孕期筛查,加强预防,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晋城市人民医院(048000)李安荣张卫玲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是指发生于受精卵形成至分娩发动前的子代HBV感染。其以新生儿外周血HBV抗原标志物阳性且不易被生后所采取的主、被动免疫措施所阻断为主要特征〔1〕。可...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门可  徐剑秋 《医学争鸣》1996,17(1):28-29
追踪随访8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为13.6%,对国产血源性疫苗阳性反应率为86.4%,通过分析母血HBV标志,发现;(1)母血中HBsAg高滴度,e抗原阳性是宫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2)宫内感染与婴儿免疫无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HBV的母婴传播率和宫内感染率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很高,大约为10%~15%,孕妇携带率与一般人群相近,HBsAg(+)和e抗原(HBeAg)(+)的母亲(称为双阳孕妇)是高危人群,其围生期传播率平均可达85%,这些婴儿如果不经免疫干预,大约有90%今后将成为HBsAg携带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儿有无免疫效果。方法:对39例宫内感染儿出生后按疗程给予主、被动联合免疫,于生后半年、1年、1年半、2年抽血化验。检测抗-HBs。若抗-HBs(+)、HBsAg(-)、HBeAg(-)、HBV·DNA(-),为免疫成功;抗-HBs(-)、且HBsAg、HBeAg、HBV·DNA任何-项阳性者为免疫失败。结果:39例宫内感染儿中有34例免疫成功,5例免疫失败。结论:联合免疫对大部分宫内感染儿有效,小部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仍是威胁人们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HBsAg携带者中大约有1/3~1/2是经母婴传播造成,其中约有5%~15%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V感染的发生最大可能是经宫内传播造成。国内外资料报道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宫内感染率高达13%~44%。活产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率为10%~16%。宫内感染HBV是导致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运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效果为70%~90%。现就国内外有关宫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有关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麦风和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88-1190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中,宫内感染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由于宫内感染的途径及影响因素不是十分明确,宫内感染的防治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HBV宫内感染率、宫内感染的途径、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的探讨,论述了HBV宫内感染的转归和诊断依据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出随着HBV宫内感染诊断技术和免疫治疗技术的进步,HBV宫内感染的防治措施将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机制和时间。方法 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测采用ELISA和PCR法,引产胎儿肝组织和胎盘的HBsAg,HBt HBVDNA检测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结果 母亲外周血HBV高浓度(≥0.02ug.L^-1)、先光早产和胎盘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V感染导致宫内感染发生的危险性比值比(OR)分别为7.06,13.08和16.15,胎盘HBV感染从孕早期、孕中期至足月分娩愈来愈严重且广泛,在足月分娩胎盘中,从母面蜕膜细胞至胎儿面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V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胎儿宫内感染的OR值却越来越大,1例孕19wk引产胎儿肝组织中检出HBVDNA和抗原。结论 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可经2条途径,即血源性和细胞性,宫内感染可发生孕9wk前,但主要时期是在孕晚期。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了解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婴儿的转归情况.方法:对402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的宫内感染等情况进行远期随访.所有随访到的母亲和孩子的血清检测肝功能和HBV标志物、结果:随访到59对母亲和孩子.59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出生时5例HBsAg阳性,其中3例HBsAg持续阳性,且这3例HBsAg持续阳性的儿童全部为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2例HBsAg阴转并产生抗-HBs;母亲HBV标志物血清学在分娩前后变化明显.结论:母亲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孕妇既往HBsAg携带分娩时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后形成乙肝病毒携带的危险因素;婴儿的免疫无应答应判定为宫内感染;HBsAg阳性母亲妊娠过程中乙肝加重,同时也增大了宫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广西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深入揭示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广西116例HBsAg阳性和52例HBsAg阴性孕妇外周血及其引产胎儿胎心血进行HBV血清学樗狐和HBV DNA检测。结果: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双阳性、HBV DNA阳性孕妇肺儿HBV DNA检出率(51.3%、90.2%、83.8%)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高变异率病毒,任何个体感染的HBV都以准种(quasispecies)形式存在HBV基因组具有异质性特点是其生存进化的必然结果,适应准种的组成和准种的进化情况,影响着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转归,并与抗病毒治疗反应及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机理进行了研究。24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中,5例脐血AntiHBc-IgM阳性,1例引产儿肝组织HBV-DNA阳性(斑点杂交法)。宫内感染率为6/24(25.0%)6例母亲全无先兆流产及/或先兆早产病史。斑点杂交法检测24例HBsAg阳性母亲胎盘组织HBV-DNA,阳性23例。实验结果表明宫内感染发生率较高。胎盘组织可受HBV感染。母血漏入并非宫内感染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高病毒载量是影响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对HCC的各种治疗均有激活HBV的可能性,治疗的同时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抑制病毒的再激活,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针对HCC的治疗后持续的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肿瘤复发与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的最基本病因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鲍筠 《中外医疗》2014,(3):71-7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对胎儿发育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为预防HBV感染,提高新生儿发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比某医院同一时期内的乙肝表面抗原分别为阳性和阴性的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HBV宫内感染对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结局以及围生儿发育指标。结果孕妇直接感染HBV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很明显的影响。但宫内感染就会给胎儿造成一定影响,使新生儿的体重相对较轻,胎盘体积相对较小。若新生儿乙肝e抗原为阳性,胎盘体积比阴性组小;若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胎盘体积比阴性组大。结论HBV宫内感染会影响到新生儿的正常发育,使胎盘体积缩小,新生儿体重降低。并且可以看出,新生儿的乙肝表面抗原可以对胎盘进行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应用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对HBsAg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阻断作用及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130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A,45例,于孕20、24、2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5次;治疗组B,45例,于孕2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3次;对照组(C组),40例,仅随访不用药。检测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HBVDNA阳性情况。结果孕期预防性应用HBIG被动免疫组孕妇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3.3%、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HBIG治疗可以减低孕妇血清HBVDNA含量,但A、B两组HBVDNA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母体HBVDNA含量分为5×103~4,5×105~6,5×107~8copies/ml三组,各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2.2%、13.7%、52.9%,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应用HBIG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宫内传播。孕妇血清中高HBVDNA含量是胎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保守估计全球有 3亿 5千万HBV携带者 ,约 2 5 %发展为严重的肝脏疾病 ,如肝硬化、肝癌等[1] 。HBV的传播在西欧和北美主要发生在青年人和成年人 ,生活方式、职业接触和地方性的HBV流行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而在亚洲和非洲则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 ,母婴传播是造成儿童HB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2 ] 。我国是乙型肝炎严重流行的地区 ,以HBV血清学指标计算人群总感染率为 5 7 6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平均为 9 8% ,即我国…  相似文献   

20.
卢向鹏 《医学综述》2011,17(3):395-397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HBV相关性肝衰竭/重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HBV相关性肝衰竭/重型肝炎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HBV复制、降低血清HBV载量,从而缓解肝脏过强的继发性免疫损伤,最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现就HBV相关性肝衰竭/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