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PTC)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内分泌肿瘤,1933年Sainton和Millot首次报道了1例功能性甲状旁腺腺癌,全球至今共报道大约700例[1]。本院2001年9月~2007年1月期间共收治3例PTC,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例1,男性,75岁。因发现右颈部肿块伴进行性吞咽困难、声音嘶哑1周入院。既往6年前患者腰椎脱位病史。体检:右颈前区可扪及一约7.0 cm×5.5cm质硬无压痛肿块,可随吞咽活动。喉镜检查:右声带旁中位固定,声门下前右隆起,表面充血,右梨状窝积液。MRI示右颈部可见一3.8 cm×1.9 cm×3.3 cm大小的团…  相似文献   

2.
汪春年  印洪林 《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38-103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4岁。因四肢关节反复疼痛、活动受限4年伴症状加重2周于2004年12月第1次入住我院。在外院多次行四肢关节X线检查示有骨质疏松,血钙4.0mmol/L,门诊甲状腺B超示右侧甲状腺实性包块。颈部及胸部CT提示:①右侧甲状旁腺腺瘤;②继发性右锁骨、右第6肋、左第3肋骨囊性纤维性骨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右上肺异位甲状腺癌的诊治经过,复习9例国内外文献关于肺异位甲状腺及肺异位甲状腺癌的诊治资料,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关于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的报道资料。结果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属临床少见病,其临床无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误治。10例患者中只有1例是术前诊断,其余均为手术切除病理明确,术前诊断率不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先治疗方式,术后辅助治疗不够统一规范。结论异位甲状腺及异位甲状腺癌的正确诊断需结合B型超声、MRI、核素扫描等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临床评价等综合资料。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再给予合理的治疗,如保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利益。提高异位甲状腺的术前诊断率,则能尽量避免误治。了解异位甲状腺癌的分期与预后,则能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女,48岁,双下肢疼痛5年。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为持续性,用止痛药后可缓解。曾先后去多家医院就诊,均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或坐骨神经痛。于2001年10月15日入我院,体检: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正常,行走困难。左侧甲状腺近下极见一1 cm×2 cm肿块,表面不光滑,质较硬,轻压  相似文献   

5.
甲状旁腺是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主要调节人体钙磷代谢[1],甲状旁腺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甲状旁腺的良性肿瘤,由甲状旁腺腺瘤引发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约占90%左右,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最主要原因[2]。近年来随着甲状腺体检普及而发病率略有提高,手术切除是甲状旁腺腺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3]。本研究对收治的1例甲状旁腺腺瘤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0 引言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PTC)是罕见疾病,发病率低,国内近几年仅有少量报道[1-3].由于甲状旁腺癌临床罕见,所以很多临床医师对其诊治缺乏经验与认识,极易误诊.现结合我院2例甲状旁腺癌探讨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rimary heparic angiosarcoma, PH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发生率为1.4-2.5/10^7,约占原发性肝肿瘤的0.4%,但却是肝肉瘤中最多见的,约占36%。我院2003年诊断1例,现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73岁。因1个月前发作无痛性肉眼血尿1次,经B超检查确诊为膀胱占位于2004年6月6日入院。吸烟史50年,每日10~20支,嫡系亲属无同类疾病记载。B超检查发现膀胱前壁低回声,大小1·9cm×1·6cm×1·8cm,CDFI检查未见明显血流显示;CT示膀胱前壁增厚,呈结节状突入腔内,内缘欠均匀,外缘见点状高密度钙化,最大截面积2cm×3cm,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IVP检查双侧上尿路未见占位及扩张;膀胱镜示膀胱顶部2cm×3cm×3cm赘生物,表面菜花状,基底约0·5cm,蒂粗短,未见明显浸润,双侧输尿管开口未见异常,前列腺不大,未见向膀胱内突入。咬检…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妇女,16岁,因痰血半个月于2004年3月2日入我院。胸CT显示右肺下叶基底股肿块,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于2004年3月1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胸(下引导经皮肺穿刺术,右下叶病灶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见异型细胞,倾向腺鳞混合癌。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瘤在临床中少见,它由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组成,分泌大量胰岛素使血胰岛素浓度升高,引起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候群。1998年1月我们收治1例位于胰头处的巨大胰岛素瘤,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住院号9978...  相似文献   

12.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网状器官,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淋巴瘤约1/2以上累及脾脏,而真正原发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却极为罕见,且易与其他的脾脏肿大性疾病混淆,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尤其早期不易发现。本研究对3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标志,并复习文献,以期对该肿瘤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甲状旁腺癌是一种少见而比较特殊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05%~5%,占甲状旁腺新生物的4%。从1938年首例报道至1995年共报道400余例[1]。作者结合我院发现的一例,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治进行文献复习。病 例患者男性,63岁,因胃部不适2月伴恶心?..  相似文献   

14.
报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例因慢性骨骼疼痛20余年,肾功能衰竭2年,发现颈部肿块1月余入院的女性患者,该患者既往曾因同一部位甲状旁腺腺瘤接受2次颈部肿块切除术,病情控制不佳。予施行颈部肿块及甲状旁腺全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颈部肿块及所有甲状旁腺均发生癌变。通过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并系统回顾甲状旁腺癌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甲状旁腺癌的现状及诊断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健  于洋  高明  魏松锋  郑向前  李亦工 《肿瘤》2014,(2):175-179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分析,提高对异位甲状旁腺肿瘤诊治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3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7~56岁;2例为甲状旁腺腺瘤,1例为甲状旁腺癌;3例患者均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表现。结论: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肿瘤罕见,临床易误诊。准确的定位和定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附睾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多发生于颌面部大、小涎腺,其中腭部最为常见,现有文献中腮腺ACC双侧发病率极低,仅有1973年法国报道1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2013年7月因左耳后肿物8年余,发现右咽旁肿物半月入本院.无进食肿胀,无耳鸣、听力下降,无闭眼不全、口角歪斜.否认系统性疾病史、家族性疾病史及肿瘤性疾病史.查体见左乳突前下缘可及大小分别为1.0 cm ×1.0 cm、1.5 cm×1.7cm、2.0 cm ×2.0 cm的3个肿物,轻压痛、活动度尚可、界尚清、质地中等.右腮腺区未及明显肿块,咽腔右侧略饱满,软腭活动可,扁桃体无肿大.无面瘫症状,无声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了解Castleman病(CD)的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为其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报告1例多中心性CD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加以分析和讨论。结果 该患者诊断为多中心性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曾误诊为恶性淋巴瘤,行2次手术均复发。进行COP方案化疗2周期,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体温正常。结论 Castleman病需依靠病理学诊断确诊,多中心性CD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叶状肿瘤(P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例前列腺PT,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前列腺PT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上皮细胞增生,无异型性,由上皮细胞形成的囊腔被增多的间质成分挤压形成类似叶状的裂隙。例1,间质细胞轻-中度异型,核分裂1~2/10HPF,无坏死;例2,间质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5/10HPF,有坏死。免疫组化染色上皮细胞CK、EMA、PSA均(+),间质细胞Vim(+),PR(+),部分间质细胞SMA(+)。例1患者术后1年复发。结论前列腺PT罕见,可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三种类型。该肿瘤易复发和转移,恶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