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破伤风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破伤风患者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4例破伤风患者全部救治成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到100%.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破伤风病人的护理进行一系例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利用护理工作中观察破伤风病人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药物的监测,生命体征的分析.结果:破伤风病人和一般病人在护理上有他们的相同与不相同的护理要求.结论:对于破伤风病人,在护理上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护理知识,特别在接触隔离护理上的要求性强,不能有半点疏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感染的疗效影响,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破伤风气管切开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9例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1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治疗的破伤风患者,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的急性疾病,病死率较高.我院2002年成功救治重症破伤风患者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2例新生儿破伤风安置在专护隔离病房,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痉挛、窒息,注重脐部、皮肤护理以及营养供给等综合护理.结果:治愈4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细致周密的综合护理,对降低破伤风的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破伤风是外伤伤口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其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道阻塞,特别是窒息、肺炎、心力衰竭。破伤风患者病情变化较为急骤,要求护理同志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理,稍有疏忽往往造成死亡。因此护理工作在治疗破伤风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以中药破伤风存命汤治疗为主27例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探讨。1.置患者于隔离明亮房间,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破伤风病人的护理进行一系例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利用护理工作中观察破伤风病人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药物的监测,生命体征的分析。结果:破伤风病人和一般病人在护理上有他们的相同与不相同的护理要求。结论:对于破伤风病人,在护理上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护理知识,特别在接触隔离护理上的要求性强,不能有半点疏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判读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对150例在门诊接受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分别记录其皮试后20分钟和皮试后25分钟的皮肤判读结果,然后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0例患者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后20分钟时观察判读结果,阴性45例,阳性105例,阴性率为30%,阳性上升至86%,阳性率为14%.经X2检验,皮试后25分钟阴性率与皮试后20分钟结果的阴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25分钟观察判读结果使其结果判读准确性提高,患者易于接受,护理人员工作量减轻,并可增进护患之间的合作与了解,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总结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提高破伤风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13例高齡破伤风的护理。结果:10例治愈出院,2例放弃出院,1例死亡。结论:对高龄破伤风病人制定严格的护理计划,给予细致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深入精心的专科护理,对降低病人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破伤风并发症及其病死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2010年间集中收治的20例破伤风病人的护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病人中痊愈18例,死亡2例,病死率10%.结论:在破伤风护理过程中,有效控制痉挛;注意肺内感染及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破伤风并发症及其病死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2010年间集中收治的20例破伤风病人的护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病人中痊愈18例,死亡2例,病死率10%.结论:在破伤风护理过程中,有效控制痉挛;注意肺内感染及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重症破伤风患者,采用气管切开、吸痰、吸氧和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等系统护理方法,可以防止呼吸道梗阻,提高了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这种急救护理方法为进一步救治重症破伤风争取了时间,提高了破伤风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在积极抗感染,护理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收治的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并与仅采用安定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占73.08%,有效6例,占23.07%,总有效率达96.15%;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住院(11.2±2.1)d,对照组平均住院(15.0±1.8)d,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使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快,病情缩短,明显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破伤风抗毒素系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经胃酶消化提纯制得的球蛋白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开放性外伤,特别是有感染破伤风危险的损伤后,临床常规用药.临床上注射治疗的病人很多,只有极少数过敏,与遗传,体质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TAT时,①不但要在皮试前详细询问既往有无过敏史,而且在皮试注射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根据病情立即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②本例患者于皮试后50分钟出现过敏反应,故应延长对过敏体质患者的观察时间,③对条件简陋的门诊部,应加强完善抢救措施,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5.
陈立莹 《四川中医》2001,19(8):29-30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5例破伤风患者疗效显著。对5例破伤风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出中医治疗特色:镇静熄风、清热解毒、采用重泻手法穴针刺和心理护理。无性任何并发症发生,病程缩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在积极抗感染,护理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收治的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并与仅采用安定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占73.08%,有效6例,占23.07%,总有效率达96.15%;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住院(11.2±2.1)d,对照组平均住院(15.0±1.8)d,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使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快,病情缩短,明显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局部和全身性僵直、痉挛状态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外伤,如锈钉、砍伤等。临床上由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病程长,因此,对护理要求也高。2010年9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了5例破伤风患者,均成功救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安定持续静脉泵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横纹肌痉挛的疾病,严重者可因喉肌痉挛而致死.安定是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首选药物,但是半衰期短,容易蓄积中毒,用传统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痉挛.如何有效控制痉挛,降低病死率,缩短疗程仍是一个医疗护理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对缓解复杂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的作用.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睡眠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的症状及睡眠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