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现场急救及转运。结果:患者安全运回医院,成功救治21例,猝死3例,转运途中死亡1例。结论:加强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能力,掌握各种急救措施及对策,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和措施。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和跟踪调查。结果:58例患者有50例抢救获得成功(86.2%),8例因现场心脏骤停而死亡(13.8%)。结论:对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处理及快速转运,有效提高院前医护人员救治能力及降低患者死亡率。方法:对123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现场急救处理及院前转运途中救治措施及护理。结果:123例病人,安全送入医院116例,死亡7例,其中3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4例转运途中因循环衰竭死亡。死亡原因均为多发性创伤导致失血过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结论:重视现场急救,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提高创伤性休克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现场急救及转运护理。结果成功救治11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流程与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院前接诊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建立有效的整体急救流程,一般急救护理包括评估患者病情,吸氧,镇静止痛,建立静脉通路用药,控制出入水量,监测病情等。结果:院前接诊救治45例病人,成功抢救40例,抢救成功率88.9%。结论:重视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循证护理,实施有效抢救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多发性损伤起到的作用.方法:对70例多发性损伤患者院前采取CRAMS评分法评估、检伤、正确急救措施、安全转运,并注意院前急救中的护理方法.结果:70例患者中除到达现场已死亡的3例外,其余67例安全转运回院,其中手术治疗50例,非手术治疗17例.痊愈出院59例,2例在手术中死亡,6例部分功能恢复,有后遗症.结论:正确、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能使多发性损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为手术彻底治疗赢得时间,从而提高痊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整理37例我院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总结出急救的要点及护理体会。结果院前死亡3例,送院后死亡2例,急救成功率为86.49%。结论应大力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成功率。护理中应注意对患者的监控及饮食生活的护理,避免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66例急性心肌予以急救治疗和护理处置。结果现场救护,抢救成功56例,抢救无效死亡10例。结论院前急救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院中"流程管理法急救模式的效果。方法:将47例由我院急诊科行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另45例自行来我院急诊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果:研究组出诊反应、院前急救及住院所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院中"流程管理急救模式,在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有效的、安全的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2010年完成院前急救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3例心跳骤停者经抢救后,有3例抢救不效死亡,剩余66例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并被及时转送入院。66例患者入院后,对没有溶栓禁忌证的43例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剩余23例行常规急救处理后及时送上级医院行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1例患者死于反复室颤,余65例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关键在于一个“早”字,患者要做到早呼救,医护人员要及时赶到、尽快进行诊断,并早治疗、早溶栓和早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这样才能为患者进一步住院治疗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改善预后,大大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和护理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水平。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院前救护的脑卒中患者110例,建立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制度,对现场急救与处理,迅速转运,及转运途中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8例患者均在最短时间内安全转运入院继续治疗,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8.18%。结论: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病急且重,迅速正确判断病情并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院内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行院前急救的患者390例,对其I瞄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90例患者中,因病情危重院前急救无效死亡13例,因经济困难,患者高龄等原因拒绝到院或转运继续治疗15例,经现扬急救并送至医院患者362例,无因转运造成的病情加重或死亡。结论:对全社会行院前急救的培训和急救技术知识的普及,在现场急救、转运中进行监护,可使急救时间明显缩短,达到降低伤残和死亡率,抢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特点,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提高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74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外急救与转运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结果:746例中5例现场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18例病情较危重但家属拒绝转运,723例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安全转运至医院。结论:①医务人员要树立急性脑血管意外应急转诊的意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降低急性脑血管意外病死率和致残率;②做好现场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及早干预、严密监护;③普及公众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教育,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有效的、安全的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2010年完成院前急救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3例心跳骤停者经抢救后,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剩余66例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并被及时转送入院.66例患者入院后,对没有溶栓禁忌证的43例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剩余23例行常规急救处理后及时送上级医院行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1例患者死于反复室颤,余65例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关键在于一个"早" 字,患者要做到早呼救,医护人员要及时赶到、尽快进行诊断,并早治疗、早溶栓和早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这样才能为患者进一步住院治疗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改善预后,大大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让大家熟悉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流程,实施专业、有效的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建立一条急救流程:包括一般急救护理、院前溶栓、院前PTCA\PCI准备,送介入中心或安全护送病人入院治疗等。结果:院前接诊救治87例病人,82例成功救治,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4.3%。结论:重视心肌梗死流程,询证护理,可快速有效实施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病人的院前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其余患者经有效的院前急救均安全转入医院接受治疗。结论:掌握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的院前护理,可显著提高救治率,并减少致残率,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使其预后得到一定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院前救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急性左心衰患者47例,本组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同时给予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现场急救护理、搬运和运送中护理、入院交接护理、做好院前急救记录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7例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无1例途中死亡,均顺利入院及时实施院内救治。结论现场急救护理、搬运和运送中护理、入院交接护理、做好院前急救记录等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救治至关重要,能够提高患者救治效果,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沼气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对16例沼气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院前紧急救护后,除1例是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已死亡外,其余15例患者均安全转送人院。结论:在沼气中毒患者的救治中,要有规范的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并加强院前救护能力,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较为合理的救护,为院内救护创造条件,对提高沼气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范益芹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74-17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院前转运和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9~2012年对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从县市级医院转入上一级医院进行的途中监护急救和护理。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在转运途中经院前积极给予急救和护理,成功转运9例,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院前转运主动脉夹层患者时,急救护理应做到及时、认真、细心并熟练掌握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抢救流程和护理程序,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患者,安全转运患者,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采用院前早期溶栓救治。对象: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西安市内拨打“120”呼救的胸痛病人。方法:西安急救中心与西京医院心内科联合设计了120-CCU模式,由急救医生在现场对诊断为可疑AMI无溶栓禁忌症且预计进入CCu时间大于30分钟者,按患者意愿实施现场溶栓治疗后送至西京医5ZCCU。结果:66例患者中有60例确诊AMI(90.9%),对56例AMI患者进行了再灌注治疗(93.3%),院前溶栓14例,院内溶栓23例,急诊PTCA19例。院前无1例死亡,住院期间死亡率为6.7%。结论:早期采用120-CCu模式对AMI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AMI的再灌注治疗率,和2010/E际复苏《指南》冠脉综合症的处理方案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