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峰 《中国药业》2006,15(3):55-56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于2001年设置专职人员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主要采取自愿呈报的方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重点药物进行集中监测,通过医院局域网定期检查病案以减少不良反应漏报的发生,从而发现了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监测与研究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医院顺利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需要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设置相关专职人员,同时也离不开热心于不良反应监测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脂肪乳注射液罕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劲 《广东药学》2003,13(5):53-54
为了对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本研究在一般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基础上,重点收集临床上罕见的、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初步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罕见不良反应,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8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凤 《首都医药》2009,(12):53-54
目的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北京市平谷区医院2006年~2007年上报的85例不良反应报告,从上报的科室分布、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分布及构成比例、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品种、构成比例以及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和上报情况。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儿科上报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临床医生要提高不良反应的上报意识,注意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勇  王永铭 《药学进展》1997,21(4):212-219
回顾了传统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及研究进展,介绍了较为先进的自动记录数据库在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计算机因果关系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的计算机监测等,展望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常见中药不良反应症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琴  李丽 《淮海医药》2008,26(3):254-255
多数人认为中草药及其制剂没有不良反应或很少,其实不然。近年来,关于中草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报道很多,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大量应用,发生了多起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逐渐引起了临床医护人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但中草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中药不良反应有其特殊性。我们收集了部分常见中药的不良反应症状及原因加以分析,以使临床医护人员能掌握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及时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6.
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茵栀黄注射液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菌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资料和北京地坛医院使用菌栀黄注射液而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对近年来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共130例进行分析,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临床特征.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索。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86.8%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有不良反应20种,以皮疹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67.69%(88/130),占不良反应的31.3%。重型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占不良反应患者的10.77%(14/130),占不良反应的5.0%。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的程度越重。中、重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有过敏史者为42.46%。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34.62%(35/130).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应用方式、患者的个体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志辉 《天津药学》2002,14(6):26-27
目的:介绍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内外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详述了左氧氟沙星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综合分析了左氧氟沙星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也较常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很少,只要注意合理应用,可避免或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临床用药中所致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苏州市吴江区各医疗机构上报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以及引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等。结果:本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为42.0%,不同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同时经研究总结发现,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发生时间、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以荨麻疹、瘙痒、皮疹与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为主,影响治疗效果,故临床应用本品时,需考虑患者一般资料、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15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华 《中国药物警戒》2006,3(4):236-238
目的 通过对2005年1月~12月上报的15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呈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15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儿童和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占43.14%。结论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依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药品在获准上市前的不良反应研究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依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尤其重要。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存在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的现状。为此,从及时报告更多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相关法规体系,发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相关信息反馈互动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个案,归纳其不良反应的表现,统计不良反应的系统分类,各制剂不良反应例数,以及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有51种,共有病例2600例。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占69.9%),其次为消化系统(占9.2%)、神经系统(占5.6%)、血液系统(占4.4%)等。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与个体的疾病情况差异、制剂中的绿原酸、异型蛋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发生的52例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52例患者中发生变态反应的有19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1例,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占9例,呼吸系统不良反应5例,泌尿系统不良反应3例,其他5例。结论临床上应了解头饱菌素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特点,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国内12年间氨茶碱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氨茶碱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4-2005年氨茶碱不良反应12年间的国内文献源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氨茶碱的不良反应大多在用药1d内发生。不良反应以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不良反应总例数的41.75%和33.98%,其次为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预后除两例未提及,其余101例有89.11%的惠者可痊愈或好转,1.98%的患者留有后遗症,但仍有8.91%的患者死亡。结论:氨茶碱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所以应合理应用氨茶碱,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监测,确保用药安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的一般特点、基本规律,并评价上报的不良反应表质量,进一步加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法 从长沙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应用抗肿瘤药物后196例严重不良反应报表,从年龄、性别、药物分类、给药途径、严重不良反应累及器官/ 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评价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的一般特点、基本规律,对不良反应报表的报告类型、不良反应过程描述、上报时间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评价不良反应表质量。结果 上报的不良反应中,患者平均年龄为48.05 岁,其中126 例为男性患者。196 例严重不良反应中,176 例为静脉滴注给药。涉及的药品分类中最多见的分别是其他类(包含铂类等)、植物类、抗代谢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的损害最为多见。上报的新的不良反应9 例,实际均为已知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过程描述中,明确具体地描述不良反应的表现和记录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最为欠缺。在不良\r\n反应发生或知晓后15 天以上上报的不良反应有32 例。结论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与年龄、给药途径相关。对不良反应过程的描述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对不良反应症状的描述和相关检验结果的描述不够明确和具体。对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存在上报不及时的情况,及时掌握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还需要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国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率约在10%~20%,其中有5%的患者因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本文通过对我院呈报的不良反应318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寻找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探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6.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12年来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该院1989-2001年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表。结果:喹诺桐类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加趋势,总数占全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表的32%,皮疹,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最多见,次为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疗程等,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随机抽取使用中草药发生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中草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增长趋势,值得注意。结论应该加强中草药不良反应监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维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是搞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监测网络,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体系。丹东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辽宁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支持下,开展了将农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纳入“两网建设”的调研,探索建立覆盖至村级卫生院(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以体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点、线、面相结合,最大程度广覆盖”的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锋  杨世民 《医药导报》2006,25(5):486-488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建设包括法律体系、技术体系、信息监测网络、信息评价和反馈机制、预警机制等的建设。但由于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立时间较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一等原因,导致我国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存在偏差,药物不良反应漏报率高,药物不良反应监管滞后且不到位。此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我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质量不高。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社会应该纠正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错误观念,国家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避免和和减少头孢拉定用药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994年-2003年头孢拉定用药不良反应国内部分医药文献,根据各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头孢拉定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尿,过敏性休克及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是与个体差异,药物浓度、剂量及滴注速度有关。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头孢拉定用药不良反应的监察,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