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早产儿347例,选取发生早产儿贫血154例,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后2周内总抽血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8天,13.4天,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88.7g/L,90.2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10mL/Kg,贫血出现时间16.,Hb平均最低值为111.3g/L,较≥10ml/Kg组贫血出现晚,程度轻(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早产儿347例,选取发生早产儿贫血154例,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后2周内总抽血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8天,13.4天,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88.7g/L,90.2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10mL/Kg,贫血出现时间16.,Hb平均最低值为111.3g/L,较≥10ml/Kg组贫血出现晚,程度轻(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体重之间的相应性。方法 对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进行回顾性总结,运用x^2检验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体重、抽血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08例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做回顾性的总结,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而逐渐增加,不同胎龄之间、不同出生体重之间及不同抽血量之间的贫血发生率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其贫血的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和加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和早产儿贫血的护理措施. 方法: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抽血总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 结果: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8d、10.2d,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90.6g/L、87.8g/L,而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时间较晚,程度较轻(P均<0.01).住院期间抽血总量≤10ml/kg,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2.1d,Hb平均最低值为127.5g/L,均较抽血总量>10ml/kg组晚出现贫血,程度也较轻(P<0.01). 结论:胎龄、出生体重影响早产儿贫血,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6.
文秀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28-129
目的 观察对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及治疗后随访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治疗和出院后的随访追踪.结果 体重≤1500 g、1500 g<体重≤2000 g及体重>2000 g的ROP发生率分别为54.5%、16.8%和4.3%;胎龄≤28周和28周<胎龄≤32周的ROP发生率分别为60%和16.16%,提示胎龄越小和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出院后也存在发生ROP的风险.结论 要高度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及随访工作,且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胎龄、出生体重均影响早产儿贫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时间出现的越早,贫血程度越重.感染、医源性失血、机械通气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早产儿贫血发生及出现时间早晚与其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基础血红蛋白(Hb)及肺透明膜病、窒息、感染等临床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男、女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68.9%及68.6%;早、晚期贫血组出生基础Hb值分别为(161.1±7.5)及(166.4±8.9)g/L,两组分别有29及16例输血治疗(P<0.01);胎龄≤32周早产儿贫血发生率81.2%,~35周78.0%,~37周59.3%(P<0.05);出生体重≤1 500 g贫血发生率94.7%,~2 000 g 67.1%,>2 000 g 62.5%(P<0.05);本组23.9%合并肺透明膜病、20.2%存在窒息因素,34.4%合并感染(P<0.05)。结论: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出生基础Hb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发生率越高;早期贫血平均Hb较晚期低,输血概率高。合并肺透明膜病及窒息、感染的早产儿更易贫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产儿贫血输血治疗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11.1-2012.12月份诊断贫血的早产儿临床资料50例.调查研究病例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采血量、最低血红蛋白浓度、出现贫血时间、输血量等临床特征.以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抽血量10ml/kg为界分为两组.结果 患儿最低血红蛋白值为105±11g.出现贫血时间平均为生后10.5±9.1天.初次输血时间平均为生后13.2±8.8天.平均输血量为73.3±55.4ml.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抽血量越多,出现贫血的时间越短,最低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输血量越多.结论 要重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及时发现与输血治疗.临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采血,减少过多的医源性贫血.  相似文献   

10.
宋俊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55-1157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40例出现贫血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Hb)、有无机械通气等因素分组,比较各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及Hb最低值。结果:随着胎龄增大、出生体质量增加,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延迟,贫血程度减轻(P < 0.05~P < 0.01);与出生时Hb>145 g/L组相比,出生时Hb≤145g/L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明显提前,Hb最低值显著降低(P<0.01);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较早,Hb最低值较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出生时Hb值均是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而胎龄和出生时Hb值均是Hb最低值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生时Hb值越低,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产儿贫血,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蔡玲 《广西医学》2011,33(9):1156-1157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超声诊断,以及其发生率与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96例早产儿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脑室内出血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高危因素.结果 196例早产儿中发生IVH 121例,发病率61.7%,其中重度IVH发生率24.8%,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窒息程度越重,其发病率越高.结论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密切相关,血小板减低、机械通气治疗等亦可导致IVH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胡亚楠  梅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84-1485
目的 探讨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符合筛查标准(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出生后接受氧疗)的214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并定期随访.记录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情况及全身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ROP24例(38只眼),ROP患病率为11.2%,其中Ⅰ期17例,Ⅱ期5例,Ⅲ期2例.对ROP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率越高,另外,吸氧时间、吸氧浓度及呼吸暂停也是ROP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产、出生体重低、吸氧浓度高、吸氧时间长和呼吸暂停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金秀  蒋曙红  张一鸣 《上海医学》2004,27(12):932-934
早产儿贫血是临床常见疾病,所有早产儿出生后前几周均有血红蛋白下降,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者贫血趣严重。贫血对早产儿的智力、体格发育及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贫血严重时常需输血治疗。我院自2001年起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FO)防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秀桂 《中外医疗》2013,32(7):15-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科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74例发生贫血的早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选取同期无贫血症状的早产儿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早产儿平均血红蛋白值,评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及各相关因素与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早产儿发生失血22例(29.7%),感染性疾病21例(28.4%),血红蛋白病17例(23.0%);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母亲贫血、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平均血红蛋白值(Hb)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失血、血红蛋白病、母亲贫血是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出生时体重、胎龄、医源性失血量与早产儿贫血密切相关,应避免反复采血,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对早产儿贫血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并分析早产儿胎龄和体重对儿童糖尿病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早产儿的胎龄分为A1、A2、A3、A4组,根据出生体重分为B1、B2、B3、B4组,根据喂养方式分为C1、C2、C3组。跟踪随访15年后,记录早产儿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28~30周胎龄组早产儿儿童糖尿病发病率为80.0%,明显高于其他胎龄组;出生体重≤999 g早产儿发病率为80.0%,较其他组早产儿高;人工喂养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出生的早产儿364例,检测所有早产儿出生后7d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间接胆红素(IBIL)、AST、ALT,统计所有早产儿的胎龄、出身体重、28d体重增长,对比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贫血组早产儿与正常早产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胎龄、出生体重、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与28天体重增长比例。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溶血越重、体重增加越快,发生贫血的几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 将东莞市横沥医院2008~2012年269例住院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产儿FI的发病率为28.25%,胎龄、体重越小,开奶时间越迟,其发病率越高.胎龄、体重越小,FI时以腹胀和胃潴留多见,胎龄、体重越大,以呕吐多见.FI时早产儿低血糖的发病率增高.结论 胎龄、体重和开奶时间是早产儿FI的相关因素.对早产儿应严密监测FI的症状,并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 新生儿体液总量及生理性体重下降胎龄越小,体液所占比重越大,胎龄26、30、32及37周时,其体液各占体重的85%、82%、80%及75%。出生以后细胞外液逐渐减少,体重随之下降,每天约降低1%~5%,至生后5~6 d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上升,7~10 d后,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早产儿体重下降更明显,持续时间也更长(表1)。在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间,补充液体量按出生体重计算,体重恢复后则按实际体重计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在出生后3~7天内应用便携式B超诊断仪进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采用Papile分级颅内出血轻重程度。结果: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P0.05),且重度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阴道分娩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剖宫产早产儿(P0.05)。窒息与无窒息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与性别无明显差异。结论: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越易发生颅内出血;阴道分娩可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早产儿的发生率不一,早产在我国的发生率约为5.6%,死亡率12.7%~20.8%,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护理质量对存活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