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生理情况下,由于复杂的多因素调节机制的协同作用,脑血流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但在病理情况下,脑血流可能偏离正常而发生较大变化。近年来,由于脑血流测定技术的进步,对脑血流的调节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阐明某些脑疾患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和研究不同培养天数类脑移植治疗脑创伤的效果。方法 (1)比较85 d类脑和55 d类脑的细胞数目和数量。(2)使用活检穿孔器在大鼠右侧感觉运动皮质造成机械性损伤,使其出现运动功能障碍。随即在大鼠皮质损伤区域移植55 d类脑和85 d类脑,分为55 d类脑移植组、85 d类脑移植组、创伤组和假手术组。(3)分别在大鼠术后的第7,14,28和56天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染色比较各组间神经再生、炎症反应等情况。(4)在手术后的第2,5,7,11,14,21,28,35和42天分别对55 d类脑移植组、创伤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进行m NSS(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计算各组大鼠的得分情况,评估大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 55 d类脑包含更多的神经干细胞,85 d类脑包含更多的成熟神经元,同时具有更多的细胞量。(2)类脑移植可以促进脑创伤大鼠神经再生且不加重炎症反应,55 d类脑移植效果更佳。(3)类脑可以在宿主脑内进一步生长分化,同时上调神经连接蛋白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4)类脑移植可以促进脑创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结论类脑移植可以促进脑创伤大鼠神经再生,上调脑创伤大鼠脑内神经连接蛋白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改善脑创伤大鼠神经功能,其中55 d类脑移植有更高的细胞存活率和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移植的类脑可以在大鼠脑内存活分化成多种运动皮质区的神经细胞,同时还能进行细胞迁移和与大脑皮质形成血管连接。  相似文献   

3.
脑素和脑素软膏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Von Fuler 1931年发现P物质,但未能搞清其结构,经历40年的漫长岁月,直到1970年Chang和Leeman采用了各种纯化手段,成功地获得P物质纯品。并测定其一级结构为11肽,以后又发现在不同动物和不同组织中提取的P物质均为同一结构。一、P物质提取、纯化工艺本文简略的介绍Chang等人提取,纯化P物质的工艺路线,以便了解其所采用的方法和新技术,Chang以牛下丘脑为原料,经过8步操作,最后获得第8组份(F_8)是均一的P物质纯品,并测定其结构,下面简述其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4.
脑复苏     
心肺复苏已有卅余年的历史,近廿余年来已基本上定型,进入普及阶段。但心肺复苏后而长期昏迷的病者约占40~50%,许多病人死于继发性脑死亡,在幸存者中有20%  相似文献   

5.
脑复新     
[化学名] 双[3-羟基-4-羟甲基-2-甲基吡啶-(5)-甲基]二硫二盐酸盐单水合物 [结构式]本品是维生素B。的衍生物,能促进脑内葡萄糖及氨基酸的代谢,增加颈动脉的血流量,加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减少磷酸盐通过血脑屏障而使钠的通透性增强,并使葡萄糖透过血脑屏障增多,其主要作用,在于调整脑血流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发生原因可分为外伤性、细菌性、梅毒性、动脉硬化性、先天性等原因。先天性囊状动脉瘤多见,多数囊状动脉瘤直径为3~6mm大小。最大者可见2.5cm以上的巨大动脉瘤。一、关于脑动脉瘤发生原因、年龄、性别、部位 1.原因:(一)先天说:(1)中膜欠损说:由于  相似文献   

7.
换脑     
艾叶 《中国药店》2008,(3):91-91
老张在药店工作了二十多年,当店长也快八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五十的老张说起话来,也开始倚老卖老,有句话时常从他嘴冒出来:姜是老的辣。  相似文献   

8.
脑复苏     
<正> 猝死复苏的成功,并非仅指心跳和呼吸的恢复,而必须能达到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至少能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为此,在有效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采取特殊的脑复苏治疗。而在进行复苏中,有必要作出脑死亡的判断,这样,既有助于我们在脑死亡阶段到来之前进行积极的抢救,对心跳呼吸停  相似文献   

9.
1 脑手术后CT表现脑手术后CT扫描对判断手术效果及手术后有否并发症意义重大。手术后常遇到的麻烦主要是出血和水肿,CT扫描应用以前,两者不易区别。由于CT扫描的非侵袭性及可反复检查,使外科医生最感烦恼的是否须再次手术问题得到了解决。 1.1 手术后CT扫描的特点:①手术后患者受全麻、意识障碍、伤口疼痛等影响,常不安静,易产生移动性伪影。脑内存留的银夹、颅内积气等也可使伪影加重。②手术后由于伤口包扎,外耳孔或眼裂常被纱布包盖,常使扫描线歪斜。另外带有多种导管,  相似文献   

10.
用RG-2B血流图仪无创性测定脑神散对大鼠脑血流的改善;整体常压和急性断头缺氧对小鼠存活时间;跳台法、水迷宫法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脑神散能调整、改善大鼠左、右脑血流分布,对小鼠急性脑缺氧亦具有显著性保护,且对40%乙醇干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糖原的含量远远小于肝糖原和肌糖原,但却是脑葡萄糖含量的几倍。脑糖原浓度可高达10μmol.g-1,大大超乎人们以往的认识。目前对于脑糖原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其含量受到神经递质、激素、神经元活动等因素影响。现阶段的研究表明,脑糖原是非常重要的脑能量储备和脑活动的物质基础。脑糖原主要储存于星形胶质细胞中,是神经元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在睡眠和麻醉时积累脑糖原,清醒时消耗脑糖原,特别是神经元轴突活动激烈时迅速消耗脑糖原。在胰岛素诱发低血糖或脑缺血时,血源性葡萄糖供应不足,星形胶质细胞中糖原源性乳酸为神经元的活动和生存提供能量。糖原异常还可引起抑郁症、糖原贮积病、阿尔采末病、癫痫和拉福拉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万照宇  李玲  万功华 《贵州医药》2013,37(3):251-252
自CT问世后已发现钙化灶见于人体多种组织,脑也是如此.作者收集4 700例头颅CT资料,其中脑钙化表现3 563例,现就其脑钙化概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4 700例为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自求检查者,其中男性2 105例,女性2 595例,城市2 259例,乡村2 441例,短期(10 d内)头痛、头昏1 283例,长期(1年以上)头痛、头昏1 321例,其它头部不适1 760例,无头部症状336例.  相似文献   

13.
龙斌  楚兰  严德凤 《贵州医药》2001,25(3):266-267
动脉粥样硬化斑好发于血管床的特定部位 ,造成动脉血管内膜增厚 ,管腔变硬[1] ,血管床的顺应性差 ,从而引起脑动脉血管弹性、阻力、血管压力和动态调节功能的改变。本研究采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对 79例脑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CVDI进行检测 ,以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CVDI变化规律 ,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定量诊断提供指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9例均为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元月在贵医附院住院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 1种和数种…  相似文献   

14.
脑活检证实脑弓形虫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弓形虫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致误诊而延误治疗.我科近期收治1例脑弓形虫病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心清片对脑动脉硬化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近十多年国内外对脑心清片防治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药理作用及其物质基础的广泛研究表明,脑心清片含有黄酮、有机酸和香豆素类等化学活性成分,脑心清片及其活性成分能降血压,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管内皮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淋巴细胞与神经细胞的粘附,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神经细胞氧化还原状态,上调抗氧化基因表达,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缺血脑组织自由基损伤;此外,还能调节钙离子稳态,抗兴奋性谷氨酸毒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脑水肿,保护缺血脑组织抗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组织并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等多方面、多层次、多靶点作用来阻断脑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从而发挥良好的防治脑动脉硬化症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与弥漫性脑肿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发生率逐渐增加,死亡率极高,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现一些文章将两者混淆一起,为说明两者的关系,综述如下: 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过去只能在尸检时作出病理诊断,由于CT与MRI的应用,使DAI有了临床诊断,1982年Adams等提出DAI病理学名词。他认为脑内各种组织的质量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脑血管造影条件不完善情况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9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与同期收治的1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从年龄、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后血压变化及应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几方面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平均年龄低,出血部位多在皮层下,形态不规则,呈弧形凹入或尖角形,出血后血压正常或一过性收缩压增高,用甘露醇后可下降。结论在基层医院,无脑血管造影条件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术前可根据患者年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以及出血后血压升高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做出初步判断,术中多数可确诊。治疗上需根据患者意识情况和血肿量多少选择是否保守或手术。手术治疗是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手术前无脑血管造影,术后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治疗脑腔梗与脑动脉硬化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一医院内科35例脑腔梗及脑动脉硬化病人用药情况。方法查阅患脑动脉硬化、脑腔梗住院病人病历,记录并分析有关病人病情以及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医师对35例病人都实施了静脉滴注与内服用药两种途径。28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50mg,其中11例单一用药,10例同服维脑路通片40mg,7例同服尼莫地平片40mg。23例静脉滴注采用二联方案。早期主要是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mg,配伍胞二磷胆碱注射液500mg;后期多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配伍维脑路通注射液0.4g,或配伍脑活素注射液20mL。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可作为治疗脑腔梗及脑动脉硬化病人的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19.
脑活素治疗脑性瘫痪18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京华 《医药导报》2000,19(3):233-234
目的:观察脑活素(丽珠赛乐)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从年龄、分型及胖随症状均相接近的患儿,分为脑活素治疗组和单纯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经6~10个疗程治疗后运动功能有85.0%的改善,异常反射及伴随症状消失,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脑性瘫痪如能得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减少儿童残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