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功能异常的意义。方法运用动态心电图(DCG)对168例起搏患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68例患者六种起搏方式的24h心搏均数在89.117~96.239次之间,每种起搏方式的心搏总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VVI起搏者房颤检出率为26.1%(29/111),而AAI者仅2.3%(1/43)。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起搏器埋置后,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监测时间较长,发现起搏功能异常的机率较多,特别是带有脉冲标记的DCG更具有其特殊意义。有条件者DCG可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合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的检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34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的一般资料、植入起搏器类型及动态心电图对其术后合并PMT的检测资料,筛选出频率大于100次·min-1、连续3次以上的快速性心房感知-心室起搏(AS-VP)事件,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观察发现狭义的PMT发生率26.0%(6/23)比广义的PMT发生率74.0%(17/23)低;动态心电图对PMT的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观察PMT发生并明确其原因的重要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我科232例体外循环术后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及管理。方法:应用MEDTRONIC5348型起搏器,心脏复跳后常规放置临时起搏导线于右室心外膜表面,按需调整起搏频率、起搏器输出电流及心室感知灵敏度。术后注意观察起搏效果及防治并发症,做好起搏器携带期间的护理。结果:起搏器工作正常,能够维持适宜的心率和有效起搏。全组232例患者,222例术后成功脱离起搏器康复出院。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常规放置心外膜起搏导线,必要时进行临时起搏,做好起搏器携带期间的调试及护理,可明显缓解各种缓慢型心律失常带给患者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永久性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和健康宣教。方法:对155例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的老年病人术后严密的监测,预防囊袋出血感染,观察起搏功能与感知功能,进行健康宣教。结果:152例病人的手术荻成功,无并发症的发生,3例病人出现并发症。结论:严格的术后护理,完善的健康指导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腔起搏器睡眠频率开放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成功置入永久性单腔起搏器的患者48例,根据单腔起搏器睡眠频率开放情况分为2组,单腔起搏器睡眠频率关闭患者24例为对照组,单腔起搏器睡眠频率开放患者24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2 a,比较2组患者的右心室起搏比率、心房颤动发生情况、24 h总心搏数、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出院后,2组患者的右心室起搏比率、24 h总心搏数、射血分数均有所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有所升高。2组出院前、随访1 a、随访2 a时右心室起搏比率及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随访1 a、随访2 a 24 h总心搏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2 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随访2 a时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大于出院前。结论单腔起搏器睡眠频率开放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右心室起搏数,延缓左心房扩大和心功能下降进程,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俞剑东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60-161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要点。方法: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伤口渗血感染的预防,起搏功能与感知功能的观察和健康指导。结果:5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缜密的术后观察及护理、适当的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心脏起搏技术近年来日趋普及并不断提高,起搏工程学(起搏器及电极导管)也有显著发展。我科自1996年11月以来予27例患者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均获成功,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7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4例,年龄33~90岁。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13例,心肌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心力衰竭3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及双束支传导阻滞3例。上述病例过缓性心律失常均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结合食道调搏证实,DCM心力衰竭按NYHA分级均Ⅲ级以上,且经药物治疗后病情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仪(DCG)对诊断SSS作一初步评估,DCG采用美高仪公司生产ECGLAB12型。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31例,占31%;其中,检出SSS19例,占31%。发现窦性静止9例,窦房阻滞7例,交接性逸搏及交接性逸搏心律11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例及房室传导阻滞10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既简便又可行的检查手段,记录时间长可检出更多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心律失常,对于诊治SSS具有独特优势,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手术前后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组),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和间隔部起搏各2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起搏器组在植入起搏器前及植入后7d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起搏器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术后7d 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P〈0.05),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7d 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起搏器手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应加强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并发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曹爱琴  杨广 《中医杂志》2008,49(9):806-808
目的 探讨起搏器不同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及其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 7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证候症状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查,比较不同起搏模式间证候症状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起搏器植入术后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AAI起搏及DDD起搏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射血量(SV)、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的改善与VVI起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I起搏对CO、CI及LVEDV的改善与DDD起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起搏器植入可改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中医证候,而不同的起搏模式中,AAI起搏优于DDD起搏优于,VVI起搏,提示起搏治疗可通过血流动力学因素中CO、CI、LVEDV从而影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心腔(CRT)脉冲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NYHA)的患者16例,起搏前心电图QRS平均时限140 ms。行CRT起搏器植入。术后1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CRT起搏器植入前后患者心功能及病情的变化。结果CRT起搏器起搏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充盈增加,二尖瓣反流量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提高到Ⅰ~Ⅱ级,起搏后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三心腔起搏器治疗DCM伴CHF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行床边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床边临时起搏安装术后患者23例,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起搏器的工作情况等方面加强护理。结果:23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起搏器工作均正常。结论:认为严密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尤其心率、心律的变化,观察临时起搏器工作情况,做好穿刺口的护理等是保证起搏成功的关键,也是挽救病人的有效措施,确保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退休职工心电图异常情况以便临床工作者针对各种情况予以及时治疗及干预措施,提高退休职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分析3462例退休职工心电图体检结果,对异常的予以分类比较统计.结果:退休职工心电图异常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女不同年龄段的异常率均有统计学差异,60~69年龄段异常率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异常率多于女性,其余年龄段男女发异常率无明显差异.心电图异常改变以ST-T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为多见,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硬化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纤维化脂肪变性等,心血管系统病变体现在体表心电图的一些改变可以较为方便及时的发现,为临床及时提供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2月无胸闷胸痛动态心电图检测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门诊及住院患者42例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共检出缺血发作252次,每例发作1~31次,平均6次。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最简单、无创性检测方法之一,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则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率,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及预防猝死、指导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肠起搏器治疗胆汁返流胜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多潘立酮口服,治疗组加用胃肠起搏器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胃肠起搏治疗可有效改善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总结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保护性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在心脏介入治疗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患者介入术中、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起搏,手术顺利,感知功能均正常,未发生心律减慢等心血管意外事件。[结论]对介入治疗前已确诊窦房结或心脏传导异常的患者,手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做好预见性护理,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发生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6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2005年间中医辨证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16例,评价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转归、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患者1~5年心律、心率、用药和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情况.结果116例患者在3个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1~5年随访,除6例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外,其余患者病情稳定,且长期中药治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而巩固.  相似文献   

19.
袁丹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73-1474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家庭保健。方法对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术后易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恰当的护理及家庭保健。结果所有患者心律失常所致症状明显缓解,起搏完全成功;有5例出现并发症,经及时治疗护理均治愈。结论做好起搏器并发症的术后护理及家庭保健,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9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55例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占84.21%,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占15.78%,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栓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昼夜比较发现,以06:00~12:00频率最高,OO:OO~06:00频率最低,夜间心肌缺血发作的起始心率低,持续时间长,ST段下移明显(P〈0.05)。69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40例,占57.97%,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29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1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