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分析朝鲜族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韧性和前瞻适应现状及其关系,为朝鲜族留守初中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初中生前瞻适应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吉林省629名朝鲜族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的主要生活事件来源于健康成长、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与前瞻适应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居住地、父亲学历、与父母联系频率、监护人学历、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对朝鲜族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父母外出类型、与父母联系频率、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地、母亲学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对其前瞻适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前瞻适应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4,-0.197,P值均<0.01),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前瞻适应呈正相关((r=0.632,P<0.01).结论 应注重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应对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从而促进留守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405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的调查分析。结果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为26.33%。生活事件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F=447.624,P=0.000);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且主效应显著(F=263.669,P=0.000);积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显著的主效应(F=2.436,P=0.119);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3.173,P=0.000)。结论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影响,而负性生活事件的控制及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留守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405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的调查分析。结果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为26.33%。生活事件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F=447.624,P=0.000);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且主效应显著(F=263.669,P=0.000);积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显著的主效应(F=2.436,P=0.119);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3.173,P=0.000)。结论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影响,而负性生活事件的控制及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留守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编制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为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适宜的研究工具。方法结合文献综述、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编制问卷,在某市3 732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中应用,同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综合运用t检验、相关系数等8种统计学方法及专家评议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同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经过项目分析,最终形成5个维度43个条目的问卷。该问卷的重测信度、Cronbachα系数、分半信度分别为0.891,0.923和0.880;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与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5和0.512(P值均0.01);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模式与理论构想一致。结论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可作为评价中学生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但仍需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侨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应激、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ALSEC)和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I)对715名华侨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与安全感呈负相关;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作用于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华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生活事件,保护因素是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the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the 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y Behavior Inventory, AHRBI)对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32名农村非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事件(F=12.695, P<0.001)、惩罚事件(F=8.306, P<0.01)、丧失事件(F=19.256, P<0.001)和健康事件(F=9.138, P<0.01)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2)负性生活事件能够预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24%的变异, 因果结构模型的适配指标为RMSEA=0.067, GFI=0.936, IFI=0.965, PGFI=0.579。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是负性生活事件的易感人群;而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改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相关策略。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区3所中小学1119名学生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同时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检测细则》要求采集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能素质数据;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评定超重和肥胖。结果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在自我满意、运动能力、其他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肥胖男、女生自我概念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中学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小学生,在亲子关系等8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常模的超重肥胖学生与生活质量正常的学生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超重肥胖对中小学生、男女生生活质量的某些维度有一定的影响。干预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探究初中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实证效度,为问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抑郁症状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绍兴市2所初中的3 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绍兴市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481,-0.468(P值均<0.01).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评分和阳性检出率均表现为应激水平高风险组高于低风险组,而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和检出率则是相反(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抑郁、焦虑和学校生活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3.258(2.738~ 3.876),5.352(4.400~6.511),3.414(2.851~4.088).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可作为评价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况间的差异,为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提高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中学生,分析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情况间差异.结果 生活中前4位负性生活事件,留守儿童依次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被人误会或错怪、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学习负担重;非留守儿童依次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被人误会或错怪、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留守儿童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中人际关系、丧失、健康适应3个方面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社会支持量表中主观支持分及总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事件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间呈现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波动在-0.019~-0.296(P<0.05).结论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更易发生负性生活事件,而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指导,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王世景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8):1244-1247
了解广西玉林壮族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留守初中生健康干预提供工作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广西玉林地区4所乡村中学1 422名壮族初中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11.5%,20.5%,43.6%,24.4%;评价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均低于非留守学生,一般和较差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6,P<0.05);女生留守与非留守评价等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1,P<0.05).乡村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男生,并且在营养行为、人际关系、身体运动和健康责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2.45,2.26,2.41,P值均<0.05).壮族留守女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女生,在自我实现和身体运动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51,2.146,P值均<0.05).乡村学生对学校教育总体评价均在3分以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因素对留守壮族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程度较大,依次为监护方式(β=0.398)、家庭月人均收入(β=0.264)、母亲学历层次(β=0.204)等;学校因素对乡村留守初中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次之,依次为健康教育活动(β=0.449)、校园健康文化( β=0.365)、健康教育制度(β=0.307)等.结论 广西玉林地区乡村壮族留守初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不容乐观,尤其在健康危险行为方面较为凸显,学校和家庭方面影响较为显著.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甘肃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1 484名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占到总体留守儿童的84.9%;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留守儿童在性别、是否住宿、学习成绩、家庭收入等变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比较吉林省留守学生前瞻适应及心理韧性现状,探讨留守学生前瞻适应的影响因素及两者的关系,为制定留守学生心理干预、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前瞻适应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吉林省四县市1 4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学生占调查对象的55.6%;留守学生前瞻适应得分为(58.80±6.51)分,心理韧性得分为(99.59±17.65)分,前瞻适应与心理韧性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留守与非留守学生的前瞻适应与心理韧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留守学生前瞻适应的因素有居住地、父母学历、父母外出类型、亲子联系频率、监护人类型、监护人学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成绩;留守学生前瞻性适应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506,P<0.01);留守学生学习前瞻与心理韧性(r=0.494)、发展前瞻与心理韧性(r=0.432)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 结论 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提高他们应对各种生活应激的能力,从而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9月抽取本地区某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20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评价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PedsQL4.0量表结果总分为(80.52±9.58)分,MHT测验结果显示总分为(8.27±0.99)分。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总分的因素有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有无兴趣爱好、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务工时间(β=3.122、4.057、2.524、-2.018,P<0.05)。结论 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有无兴趣爱好、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以及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与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为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1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湖南、河南、辽宁、广西四省6所农村学校共抽取605名小学5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273名,非留守儿童332名,采用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自尊量表、校园欺凌问卷进行测量。结果 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遭受了更多的校园欺凌行为(t=2.90,P<0.01);校园欺凌行为和受欺凌行为均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296,-0.219,P<0.01);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1);自尊在学校生活满意度与校园受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5,P<0.05)。结论 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遭受更多的校园欺凌行为,学校方面应尽量为儿童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同时通过开展心理活动健康教育,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姚恩菊  陈旭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59-561,564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社会自我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社会自我问卷、亲子亲合问卷、亲子冲突问卷、同伴友谊质量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重庆市4所乡镇中学1 43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的人际敏感性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角色调节、父子亲合、冲突背叛、冲突性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P值均<0.05);社会自我与父子亲合、帮助陪伴、亲密交流、肯定价值、信任尊重、亲密性、反应性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帮助陪伴、亲密性和亲密交流对社会自我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伴关系的帮助陪伴、亲密交流的预测力分别为8.5%,0.4%.师生关系的亲密性的预测力为4.5%.结论 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社会自我均存在相关性.应发挥教师、同伴的积极作用,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夏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状况,寻找制约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因,为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公平性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固原市2 017名儿童和其中1 47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儿童卫生服务需要、需求等信息。结果留守儿童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少于非留守儿童父母,家庭人均年收入比非留守儿童家庭低约1/4;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调查前4周内的患病率分别为34.9%和30.6%,4周内患病儿童的就诊率分别为65.4%和80.3%,调查前1年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分别为38.8%和26.2%。结论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要程度高,但需要转化成需求的比例低,家庭经济困难和社会支持较少是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学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经历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校500名大学生,调查工具采用SCL-90量表,运用SPSS17.0、SAS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情感与社会支持度较低;“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与“其他”3个因子最高),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这5个因子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均小于0.05),不同生源地间没有差异,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个别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经历是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该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为未来的“留守儿童”培养与教育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及相关行为, 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在山东省内随机抽取2个县(高唐、长青)8个乡(镇)幼儿园的0~7岁的735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并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36.6%的留守儿童中, 不同看护类型的儿童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都能在生病时到医院看病或请医生上门治疗(P<0.05)。结论 父亲看护的留守儿童两周患病率是最高的, 建议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改善他们的卫生及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膳食现状,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膳食现状的建议,并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2个市2个县区7个乡镇735名农村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735名农村学龄前0~5岁幼儿中,269(36.6%)名为留守幼儿。分析显示:留守儿童能量摄入量、脂肪摄入量、维生素C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是否注重孩子饮食搭配以及监护人是否接受过育儿教育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膳食状况的显著因素。结论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膳食现状有待提高,建议从儿童养护人、监护人、社会保障体制各个方面,改善留守儿童的膳食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的特点及其与多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青少年寻求各领域生活满意度的保护性因素。方法 对分层随机抽取的300名青少年学生施测了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与基本情况调查表。结果 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总体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理论中值(P<0.001),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的年级、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生活满意度总体的预测力为24.6%,其对生活满意度各维度的预测力在10.5%到19.9%之间。 结论 核心自我评价是青少年各领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