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峰  林翔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48-4549
目的:了解儿童眼散光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视力矫正情况及影响弱视程度的因素。方法:对983例3~7岁视力低常儿童1767眼散瞳验光所得散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占64.35%,混合散光占15.90%,复性近视散光占9.39%,单纯远视散光占9.05%,单纯近视散光占1.30%。散光程度在0.5~1.00DC者占43.41%,1.25~2.00DC者占34.35%,2.25~3.00DC者占14.88%,3.00DC以上者占7.36%。双眼散光占79.76%,单眼散光占20.24%。矫正视力≥0.9者占44.93%,矫正视力(0.9者占55.07%,确诊弱视649眼,占36.73%。结论:儿童屈光不正以散瞳状态为主,复性远视散光是儿童眼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程度以轻度为主,中、重度散光是弱视形成的主要原因,应早期筛查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合理矫治儿童眼散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眼散光的分布规律、主要类型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及同视机检查4~7岁儿童496例533眼散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5.49%,其他依次为混合散光16.69%、单纯远视散光8.63%、复性近视散光7.32%、单纯近视散光1.88%。散光程度0.50DC~1.00DC者占42.95%,其次为1.25DC~2.00DC占33.77%、2.25DC~3.00DC占15.39%,>3.00DC占6.19%。在532散光眼中检出弱视298眼(55.90%)。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应合理矫正儿童散光。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散光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婷  张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51-325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眼散光的主要类型、特征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6年在我科散瞳验光的3~6岁学龄前儿童832例1487眼散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65.84%,其他依次为混合散光,占17.68%、单纯远视散光9.89%、复性近视散光5.85%、单纯近视散光0.75%。散光程度0.50~1.00DC占44.05%、1.25~2.00DC者占31.81%、2.25~3.00DC占13.72%、3.25~4.00DC占8.07%、>4.00DC者占2.35%。顺规散光占96.57%、逆规散光占2.22%、斜向散光占1.21%。双眼散光占78.73%、单眼散光占21.27%。矫正视力≤0.8者占63.35%。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的筛查,合理矫正儿童眼散光,提高散光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的散光状态,探索并掌握其基本规律,对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儿童视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10所幼儿园3~6岁儿童,应用美国伟伦 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分析儿童的散光度及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 【结果】 学龄前3~6岁儿童,远视是屈光状态的主要类型,59.86%为远视散光;不同类型散光眼的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 631.0,P<0.01);远视散光眼大多散光度数在0.50~1.00D范围,近视散光眼有近半数散光度数在1.25~2.00D范围,混合散光眼的散光度数相对较高(散光度≥3.25)。 【结论】 近视散光和混合散光儿童应作为防止学龄前弱视发生的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龄弱视儿童眼散光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与年龄、弱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6~12岁学龄弱视散光儿童1 102例(1 843眼),在睫状肌麻痹条件下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散光状态,描述弱视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与年龄、弱视类型的关系。结果:①1 843只散光眼中,散光度以0.50~2.00 D为主(66.9%),散光类型以远视性散光为主(62.6%),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88.8%);不同散光性质的散光度和散光轴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不同年龄的散光类型、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的散光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复合性远视散光所占比例呈增长趋势,单纯性远视散光呈减少趋势。③屈光不正性弱视占70.0%,屈光参差性弱视占24.2%,斜视性弱视占5.8%。不同类型弱视的弱视眼的散光度、散光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散光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性散光、低中度散光、顺规散光是学龄期弱视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年龄、弱视类型与散光关系密切,应及时矫正学龄期儿童眼散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散光的分布特征、主要类型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 对人群中4~7岁学龄前儿童986例(1 972眼)行1%阿托品眼膏常规散瞳后行屈光状态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986例儿童中,散光(≥0.5D)者435例(737眼),占44.12%;近视及远视散光组中,>2.0D比例分别为25.00%、26.19%,低于混合散光组(4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74,P<0.01);散光轴向分布以顺规散光为主(91.45%),其中散光程度0.50 ~ 1.00D占46.81%;在737只散光眼中,矫正视力≥0.9者516眼(70.01%),矫正视力≤0.8者221眼(29.99%);随着散光程度的增加,弱视发生率越大(x2=17.09,P<0.01).结论 散光在4~7岁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以顺规散光最多,散光程度以低中度散光多见.高度散光是合并弱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肖信  刘伟民  林泉  王英  张玉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195-196,199
目的了解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散光及弱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4~12岁弱视儿童2 057例(3 704眼),所有弱视散瞳后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散光状态,描述散光在不同年龄、性别、弱视程度的弱视儿童中的分布。结果在2 057例弱视儿童中,散光(≥0.50 D)检出率为94.02%,且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散光度以0.50~2.00 D(69.1%)为主,散光类型中的复性远视最多,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90.2%),各年龄组散光度、散光轴向和散光性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弱视程度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检出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儿童散光应尽早矫正,以防止弱视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眼屈光分布状况,为弱视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屈光状态为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弱视的学龄前儿童357例(男201例,女156例)631眼(男346眼,女285例)进行回顾性屈光分析。结果:综合男女性各年龄组学龄前弱视儿童单纯远视及远视散光眼屈光分布范围,数量最多的前五位是:0.00DS~+3.00DS联合+0.50DC~+2.00DC,占48.81%;+6.12DS~+9.00DS联合+0.50DC~+2.00DC,占12.04%;0.00DS~+3.00DS联合+2.12DC~+4.00DC,占8.88%;+3.12DS~+6.00DS联合+0.50 DC~+2.00DC,占8.72%;0.00DS~+3.00DS联合0.00 DC~+0.25DC,占8.06%。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屈光分布各有特点。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眼主要是远视散光。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儿童弱视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情况及特点,制定多学科的综合康复计划,促进患儿的视力能康复。方法对4~14岁的122例(244眼)脑瘫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眼位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并记录详细的既往病史。结果本组脑瘫患儿中屈光不正220眼,发生率90.2%,其中80%经屈光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并以复性远视散光、远视和混合散光为主。屈光不正状态在痉挛型和其他类型脑瘫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斜弱视发生率13.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50%,主要病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结论重视脑瘫患儿的屈光矫正,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痉挛型是斜弱视脑瘫患儿最主要的脑瘫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情况,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月学龄前弱视儿童420例(808眼)进行回顾性屈光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构成,远视散光(包括单纯远视散光和复合远视散光)、近视散光(包括单纯近视散光和复合近视散光)、混合散光、单纯远视、单纯近视分别占67.67%、10.40%、10.64%、10.40%和0.87%。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眼主要是远视散光,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弱视儿童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2014-2018年1 644名(3 288眼)3~6岁视力低常儿童,并进行视力检查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屈光状态、屈光参差分布、散光分布及弱视发生状况。结果各年龄组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类型均以远视为主,在远视类型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比例最高,为60.04%。随年龄增长远视比例降低,近视比例明显上升。屈光参差发生率为14.05%,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37.31,P<0.01)。屈光参差程度越高,高屈光参差患者发生率相对越低(χ^2=79.181,P<0.01)。各年龄组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19、150.79,P<0.01)。弱视的发生率为12.77%,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加而升高(χ^2=379.15,P<0.01)。结论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肖信  刘伟民  林泉  赵武校  王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46-1548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知觉学习疗法对169例(266眼)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治疗,双眼视力相差两行者辅以遮盖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对4~8岁儿童弱视的治愈率为67.7%,总有效率为87.6%;4~8岁各年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混合散光型弱视疗效最好,其次为远视性,而近视性弱视最差;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双眼性屈光参差弱视疗效优于单眼弱视型屈光参差患者。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好,治疗年龄、屈光类型、弱视程度、是否双眼弱视是视知觉学习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建议弱视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0~3岁儿童超声骨密度现状,为儿童骨强度不足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813名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3岁儿童,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左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骨强度不足。 【结果】 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童( 49.46%) 高于男童( 34.47%),不同性别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P<0.01),而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2 d(50.91%)、3月龄(62.50%)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月龄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36,P<0.01);不同地区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5),而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883,P>0.05);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2,P<0.01),以身高评价为上和中上,体重评价为上和中上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而不同体重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 【结论】 儿童骨强度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12月龄以下儿童骨强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托幼机构儿童贫血现状,为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制定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收集随机抽取的317所托幼机构儿童2013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深圳市托幼机构儿童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3.83±8.83)g/L。其贫血患病率为6.28%,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8.7%。2~6岁组儿童分别为4.16%、4.59%、3.88%、10.81%、8.50%,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贫血患病率不同(χ2=1 304.4,P<0.001)。男女童贫血患病率无明显差异(χ2=0.143,P=0.705)。2)中心区托幼机构儿童贫血患病率3.83%低于周边区7.51%(χ2=432.63,P<0.001)。3)未评级、区级、市级、省级托幼机构的儿童贫血患病率依次为7.39%、7.23%、4.57%、4.1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0,P<0.001),托幼机构级别与贫血患病率呈线性趋势(χ2=246.1,P<0.001)。4)患有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均高于正常儿童(P<0.001)。结论 深圳市托幼机构儿童贫血现状不容乐观,需针对不同情况儿童采取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其贫血患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鄂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不良状况,为制订切实可行的眼保健措施提供可靠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2年对城区4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视力筛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4.1%,2008-2012年检出率分别为16.6%、14.6%、13.9%、14.0%、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P<0.01)。3~6岁各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17.0%、14.6%、12.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1)。视力不良儿童屈光状态以远视最多(占75.0%),其次为混合散光(占19.7%),近视 (占5.2%)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442.3,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问题不容乐观,家长、老师应重视儿童视力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对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