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460例血液流变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晓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522-3522
为分析脑梗死患血液流变学特点,对近3年50岁以上脑梗死患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系统观察。患全血黏度增长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脑梗死的发病与全血黏度增高有明显关系。而与血浆黏度关系不明显。全血黏度增高与胆固醇增高关系不明显。同时观察到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14d后所有患全血黏度恢复正常值,提示治疗不应当在7d停药,最好坚持到14d。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太极拳和门球运动对老年人血脂,血液流变指标影响。方法 对48例老年受试进行了2年追踪研究。结果 老年人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可以调节脂类代谢,降低血脂,增强高密脂胆固醇的量及提高高密脂胆固醇与三酰甘油(TG)的比值;可以改善以血粘度为代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其趋向于正常水准,而常年坚持门球运动却不具备此优势。结论 不同形式的运动的锻炼的效果不同,由此对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将进行健康查体的3483名健康成人按性别及年龄分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统计分析,并与参考值相比较。结果 男性血液流学指标普遍高于女性;女性全血黏度随年龄增大略呈上升趋势,而男性30~49岁年龄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50岁以上年龄组高,且50岁以上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男女各年龄段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均较仪器提供的参考值偏高。结论 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应考虑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非病理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门诊慢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鼓楼区中医院建立门诊慢性病档案的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方法将108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73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对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入院时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与同期接受体检的相同年龄、性别的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阳江地区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群体的各项指标有无性别及年龄差异.方法 测定体检人群的血液流变指标,再用SPSS软件系统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数存在性别差异(P<0.05),男性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压积的异常均高于女性组.全血黏度和压积,30~39岁组分别与50~59岁组、≥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与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比较,其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岁以上组的异常率较其他年龄组高.结论 (1)全血黏度的异常正逐渐年轻化;(2)血液流变指标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群体差异建立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参考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近年来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发现,血液黏滞性增高所致血液流变紊乱是高血压及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形成的危险因素.现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中的10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讨高血压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太极拳和门球运动对老年人血脂、血液流变指标影响。方法对48例老年受试者进行了2年追踪研究。结果老年人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可以调节脂类代谢,降低血脂,增强高密脂胆固醇的含量及提高高密脂胆固醇与三酰甘油(TG)的比值;可以改善以血粘度为代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其趋向于正常水准,而常年坚持门球运动却不具备此优势。结论不同形式的运动的锻炼的效果不同,由此对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本院的156例高血压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恶性血液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度下降,全血还原粘度上升,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内HbF含量增加,红细胞在外加切应力下变形性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等。在逐项分析影响血液流变学多种参数后,可以看出,红细胞压积减低是使血液粘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注意的是除红细胞压积外,在恶性血液病中仍包含着诸多使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血浆因素中如纤维蛋白原增加,细胞成分因素中如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内HbF升高,使细胞内粘度增加。白细胞,特别在急性白血病,尽管其“计数”变化不大,但是其分化程度低,变形性差,对血液流变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材料提示,对于呈现“低粘”的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应进一步对流变学的各个参数逐项分析,因为其中潜伏着诸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这对我们观察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水肿、栓塞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整体动物水平观察荷Lewis自发肺转移癌小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将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21d后处死小鼠,观察其肿瘤转移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液红细胞电泳速率慢于正常,电泳时间延长;高、低切变率下,模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取向指数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全血黏度显著增高.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阿司匹林和活血化淤中药三七提取成分总皂苷(TSPN)分别给药后,小鼠红细胞电泳速率和电泳时间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阿司匹林组和TSPN组高、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 Lewis荷瘤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阿司匹林和TSPN对荷瘤小鼠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表面电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120例教师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结果 教师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性教师组为P<0.00l,女性教师组为P<0.0l,红细胞压积无差异(P>0.1)。结论 教师人群的血液粘滞性显著高于非教师人群,因此教师应多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使血液粘度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血液t-PA和PAI-1水平及活性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t-PA和PAI-1的水平及活性与血流变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40~60岁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t-PA和PAI-1浓度、活性、血流变指标常规测定.结果 t-PA浓度与PAI-1浓度高度相关(P<0.001),t-PA浓度与血液黏度呈高度的正相关(P<0.001),t-PA活性与血液黏度无相关关系(P>0.05);PAI-1浓度、活性与血液黏度无相关关系(P>0.05),PAI-1活性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性别之间外周血t-PA,OAI-1活性、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全血黏度、血还原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数值男性大于女性(血沉除外).40~49岁体检者与50~60岁年龄组间只有血压、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除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外,数值以年龄≥50岁组为高;其他无差异.结论血液t-PA浓度与PAI-1浓度高度相关(P<0.001),t-PA浓度与血液黏度呈高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湛江市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的血液黏度指标,通过对血液黏度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来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血液黏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N6B+锥板式黏度计测定30~80岁的400例健康人的血液黏度,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各项血液黏度指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40~49岁年龄组和女性50~59岁年龄组血液黏度指标数值最高。男性50岁以后年龄组和女性60岁以后年龄组血液黏度指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结论性别和年龄是影响血液黏度指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128例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使用赛科西德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128例高血压患者组和1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呈高黏滞表现,适当采取改善血液黏度将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方法:将52例老年患者分为血脂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分别测定其血流流变学指标。结果: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在高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影响较小(P〈0.05),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与血脂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低切变率  相似文献   

17.
高脂血症患者74例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帆  李永康 《临床荟萃》1994,9(7):335-336
为了观察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设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分别作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等七项血液流变学测定,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测定老年肺心病与健康老人、老年冠心病的血流变的各项指标,同时对肺心病患者作血气分析.结果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高于健康老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差别显著.同时,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与氧分压呈负相关.结论由于肺部感染、缺氧,老年肺心病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故应给以综合治疗,即在抗炎吸氧同时给以抗凝治疗方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以88份慢阻肺患者血液作为实验组,109份健康人血液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红细胞电泳、血浆粘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全血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血浆粘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流变某些指标的改变与慢阻肺密切相关。慢阻肺患者缺氧、呼吸性酸中毒以及反复感染,导致红细胞质与量的改变,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血顺序、送检时间、袖带压力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如东县人民医院行健康查体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第1组于同一位置采集血液标本3管,注明顺序,1h内送检;第2组采集4管血液标本,分别于1、4、8、24h后送检;第3组以血压袖带束缚双臂,将袖带压力分别保持在40、110mm Hg后采集血液标本,1h内送检。比较标本的血液黏度、全血切变率。结果除全血低切变率,第1组2、3号管标本的血液黏度及其他全血切变率与1号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采血后8、24h送检标本的血液黏度及全血切变率与采血后1h送检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以40mm Hg压力所采标本的的血液黏度及全血切变率与以110mm Hg压力所采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采样顺序、送检时间及采样时袖带压力均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建议采血时袖带的压力不宜过大,将采集的第1管标本用以血液流变学检测,且以采血后4h以内送检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