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IL-17、白三烯B4(LTB4)水平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在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患儿60例为哮喘组,其中轻度发作组29例,中重度发作组31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4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LTB4、IL-17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其外周血PMN计数,检测哮喘患儿肺功能.结果 1.哮喘轻度发作组、中重度发作组与健康对照组3组间血清IL-17、LTB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0).哮喘轻度发作组、中重度发作组血清IL-17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1);哮喘轻度发作组血清LTB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中重度组血清LTB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哮喘轻度发作组血清IL-17、LTB4水平与中重度发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1).2.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WBC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N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0).3.哮喘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LTB4水平呈正相关,哮喘患儿血清IL-17、LTB4水平与FEV1及PEF均呈负相关,与PMN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IL-17、LTB4及PMN在哮喘的急性发作、加重中起重要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IL)-17的含量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变化,揭示IL-17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依据哮喘严重度分为中重度组16例,轻度组24例,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诱导痰中IL-17的含量和沉渣涂片中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中重度组、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诱导痰中IL-17的含量分别是(1.096±0.664) ng/L、(0.474±0.240) ng/L、(0.227±0.360) n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是(55.359±12.486)%、(44.476±17.708)%、( 36.493±12.47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是(1.252±2.025)%、(4.107±3.234)%、(1.409±3.480)%,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17含量呈正相关(r =0.740,P=0.049),轻度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17含量呈负相关(r=-0.764,P =0.000).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哮喘儿童IL-17含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IL-17参与了儿童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中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观察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深圳儿童医院收集的20例哮喘患儿及20例同年龄对照组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同时收集哮喘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诱导痰,进行炎性细胞计数与分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诱导痰T-bet、IFN-γ、GATA3、IL-4、Foxp3、TGF-β、RORrt、IL-17A、IL-8、TNF-α等mRNA表达水平。结果 (1)急性期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reg细胞比例降低(P < 0.05)、Th2细胞、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Foxp3、IFN-γ、TGF-β表达降低(P < 0.05),GATA3、RORγt、IL-4、IL-17A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P < 0.05)。(4)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RORγt、IL-17A、GATA3、IL-4、IL-5、IL-8、TNF-α表达增高(P < 0.05),T-bet、IFN-γ、Foxp3、TGF-β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哮喘患儿诱导痰Th2与Th17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增多,可能是导致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三烯B4(LTB4)及总IgE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研究组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患儿60例(其中轻度组29例,中重度组31例),对照组选择健康儿童2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L-17、LTB4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哮喘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1)哮喘轻度组、中重度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15±0.10)μg/L、(2.80±2.30)μg/L、(0.83±0.10)μg/L;LTB4水平分别为(2.22±1.01)μg/L、(8.79±9.36)μg/L、(1.94±1.13)μg/L;IgE 水平分别为(123.70±86.94)μg/L、(322.27±332.28)μg/L、(24.27±7.64)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哮喘轻度组、中重度组与对照组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06±11.15)%、(64.44±11.87)%、(47.96±13.52)%,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2.20±11.04)%、(33.93±10.02)%、(49.65±1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gE水平呈正相关(P=0.004),哮喘患儿血清LTB4与IgE水平呈正相关(P=0.011),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LTB4水平呈正相关(P=0.000);(4)哮喘患儿血清IL-17、LTB4水平与FEV1(P=0.000)及PEF(P=0.000)均呈负相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00).结论 IL-17、LTB4及IgE在哮喘的急性发作及加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哮喘发病中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10和TGF-β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和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儿童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哮喘发病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哮喘发作的新的免疫机制。方法:分别采集74例哮喘发作期和2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和血浆中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①哮喘发作期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及IL-10水平较缓解期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哮喘缓解期明显升高接近正常水平; 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TGF-β1水平较缓解期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哮喘缓解期患儿TGF-β1水平明显降低,仍高于对照组水平; ③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对照组各组之间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IL-10、TGF-β1无相关性(P>0.05)。结论:哮喘发作期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0数量和分泌水平降低、TGF-β1水平增高,导致了全身和局部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导致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29-83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BUD)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表达的影响,探讨BUD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BUD组,每组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BALF中炎性细胞进行计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各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RORγt mRNA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血清中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UD治疗后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中RORγt mRNA在哮喘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UP治疗后RORγt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哮喘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BUD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哮喘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表明BUD治疗后气管炎性反应明显缓解。结论:哮喘小鼠RORγt表达水平和IL-17水平增高,导致哮喘小鼠的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增强,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的机制之一。BUD可通过抑制RORγt和IL-17的表达水平,发挥其免疫抑制功能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外周血γδ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2例HCMV感染婴儿(HCMV感染组)和22例门诊健康体检婴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γδT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IL-17、TGF-β1水平。结果 HCMV感染组的γδT细胞表达和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Treg细胞表达和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1)。HCMV组的γδT细胞表达与Treg细胞表达、TGF-β1水平呈负相关(P < 0.05),而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P < 0.05);Treg细胞表达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P < 0.05),IL-17水平与TGF-β1水平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HCMV感染婴儿存在γδT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的失衡,γδT细胞可能参与了IL-17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值在不同水平下与外周血中白介素(IL)-9、IL-17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哮喘患儿及20例体检中心来源的正常对照组儿童,以FeNO值25×10-9为界限值将哮喘患儿分为FeNO≥25×10-9组(FeNO high组)和FeNO<25×10-9组(FeNO low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IL-4、IL-5、IL-9、IL-17的水平,同时每组均行肺功能指标检测,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用力呼气25%容量(MEF25)、MEF50、MEF75。分析哮喘儿童FeNO水平与外周血中IL-4、IL-5、IL-9、IL-17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FeNO high组外周血中IL-4、IL-5、IL-9、IL-17水平均高于FeNO low组和对照组,而FeNO low组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NO high组和FeNO low组肺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FeNO high组与FeNO low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eNO水平与外周血中IL-4、IL-5、IL-9、IL-17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MEF25、MEF50、MEF75无相关性(P值均>0.05)。 结论 在哮喘的非急性发作期FeNO水平与外周血中IL-9、IL-17呈正相关,IL-9、IL-17等中性粒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也共同反映气道炎症,并较肺功能更能敏感地反映哮喘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检测在哮喘儿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9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CC16水平,同时应用UniCAP100变态反应检测仪检测血清总IgE、ECP;另设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清CC16水平显著降低、血清总IgE、ECP水平显著增高(t=2.93,2.72,4.52Pa〈0.01);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血清CC16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发作患儿(t=5.26P〈0.05),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血清总IgE显著高于轻度发作患儿(t=3.89P〈0.05),血清ECP水平在哮喘轻度发作组与中重度发作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7P〉0.05);哮喘组血清CC16与总IgE呈显著负相关(r=-0.602P〈0.05),血清CC16与ECP(r=0.153P〉0.05)及总IgE与ECP(r=0.290P〉0.05)无相关。结论血清CC16降低与总IgE、ECP水平增高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总IgE、CC16可反映哮喘发作严重程度;血清ECP水平高低并不能反映呼吸道炎症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喘息婴幼儿外周血相关炎症介质水平,从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及气道炎症两个方面探讨婴幼儿喘息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急性喘息发作婴幼儿50例为喘息组,25例健康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喘息组患儿依据喘息发生次数分为首次喘息组(首发组)25例和反复喘息组(反复组,发作次数≥ 2次)25例;根据是否存在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分为有高危因素组22例和无高危因素组28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病原学阳性组23例和病原学阴性组27例。检测各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总IgE (TIgE)水平。喘息组患儿同时送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采集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结果 喘息组外周血IL-4、IL-5、IL-13、TGF-β1及TIgE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 0.05);外周血IL-2、IL-4、IL-5、IL-13、TGF-β1及TIgE水平在首发组与反复组,有哮喘高危因素组与无哮喘高危因素组,以及病原学阳性组与病原学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喘息组外周血EOS计数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4水平与IL-5、IL-13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5水平与IL-13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2水平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喘息婴幼儿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2优势表达;IL-4、IL-5、IL-13、TGF-β1及IgE共同参与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喘息婴幼儿存在气道炎症,与喘息发作次数、是否存在哮喘高危因素及病原学检测是否阳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MK)和(或)细菌溶解产物(OM-85BV)干预下,对支气管哮喘豚鼠气道重塑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7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将40只Hartley雄性豚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MK组、OM-85BV组和MK+OM-85BV组,每组8只。经腹腔内注射10%卵清蛋白(OVA)致敏并雾化吸入1% OVA激发以制备哮喘气道重塑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在雾化吸入激发阶段,MK组、OM-85BV组和MK+OM-85BV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混悬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激发阶段结束后24 h内,取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ELISA法测定BALF中TGF-β1、Smad7含量;并处死豚鼠,取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气道重塑程度,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肺内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总管壁面积(Wat)及平滑肌面积(Wam)。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对两变量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哮喘组、MK组、OM-85BV组和MK+OM-85BV组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支气管平滑肌、肺泡壁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标准化的支气管总管壁面积(Wat/Pbm)及平滑肌面积(Wam/Pbm)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TGF-β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Smad7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MK组、OM-85BV组和MK+OM-85BV组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病理损害程度较哮喘组有所改善,Wat/Pbm、Wam/Pbm均较哮喘组降低,TGF-β1水平均低于哮喘组,Smad7水平均高于哮喘组,且MK+OM-85BV组较MK组、OM-85BV组改善得更多(均P < 0.05)。TGF-β1与Smad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TGF-β1表达水平与Wat/Pbm及Wam/Pbm分别呈正相关;Smad7表达水平与Wat/Pbm及Wam/Pbm分别呈负相关(均P < 0.01)。结论 MK和(或)OM-85BV干预哮喘豚鼠后能减轻气道重塑,其中MK联合OM-85BV干预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是降低TGF-β1和提高Smad7含量,从而改善TGF-β1和Smad7表达水平的失衡,最终减轻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2.
姚斌  李敏  庞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11):1018-1022
目的:评估早期应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干预治疗对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平衡的影响,探讨草分枝杆菌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草分枝杆菌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注射和雾化吸入鸡卵蛋白(OVA)制备哮喘模型;治疗组于第1次致敏前2周腹腔注射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0.57?μg,隔日1次,共3次;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致敏液。所有小鼠于末次激发后24 h处死,取小鼠左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炎症改变;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CD4+CD25+ Treg细胞、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10、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小鼠脾单个核细胞CD4+CD25+ Treg细胞百分比及IL-10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h17细胞的百分比及IL-1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小鼠CD4+CD25+ Treg细胞百分比及IL-10表达水平较哮喘组明显升高(P<0.05),而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表达水平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应用草分枝杆菌F.U.36干预性治疗哮喘小鼠,可增加CD4+CD25+ Treg细胞的数目并促进IL-10的产生,同时抑制Th17细胞的表达及IL-17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寡核苷酸(CpG-ODN)对卵清蛋白(OVA)致食物过敏幼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30只2~3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非甲基化CpG-ODN干预组(CpG-ODN组),每组10只。采用OVA致敏建立幼鼠食物过敏动物模型,对照组小鼠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CpG-ODN组小鼠在每次OVA激发致敏前1 h腹腔注射非甲基化CpG-ODN溶液。观察各组过敏症状并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空肠组织行病理检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OVA-IgE含量,CB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FN-γ、TGF-β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过敏症状,空肠组织表现为I型变态反应病理特点;模型组和CpG-ODN组小鼠过敏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模型组血清中OVA-IgE、IL-4及TGF-β均高于对照组和CpG-ODN组(P< 0.05),且CpG-ODN组上述指标仍高于对照组(P< 0.05);模型组血清中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和CpG-ODN组(P< 0.05)。结论 OVA致食物过敏幼鼠血清TGF-β升高,TGF-β可能参与了过敏机制;非甲基化CpG-ODN可降低食物过敏幼鼠血清TGF-β水平,其在食物过敏中可能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咽拭子、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DNA (MP-DNA)复制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44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S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咽拭子MP-DNA复制倍数,并检测急性期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及MP-DNA复制倍数。并按照病程中是否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n=19)与非机械通气组(n=25),比较两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MP-DNA复制倍数。结果 与恢复期相比,SMPP患儿在急性期时,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IL-1、IL-6、IL-8、IL-18水平显著增高(P < 0.05)。急性期咽拭子与BALF的MP-DNA复制倍数呈显著正相关(r=0.613,P < 0.05);BALF中MP-DNA复制倍数与外周血及BALF的IL-18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613、0.41,均P < 0.05)。机械通气组BALF中MP-DNA复制倍数高于非机械通气组,且全身激素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机械通气组,血清乳酸脱氢酶、IL-18及BALF中WBC总数、IL-18水平也更高(P < 0.05)。结论 SMPP患儿急性期咽拭子与BALF MP-DNA复制水平可作为病情评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47例MPP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n=83)和重症组(n=64),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n=77)和恢复期(n=70)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β和IL-18水平。结果 MPP患儿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IL-1β和IL-18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 < 0.05)。轻症和重症MPP患儿的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重症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NLRP3、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急性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LRP3与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01、0.717、0.676和0.645,P < 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可能参与了MPP发病过程,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水平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预测价值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MPP患儿2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RMPP组(82例)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ener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GMPP)组(156例)。比较各组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IL-6、IL-8及CRP水平,分析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水平对儿童RMPP的预测价值,以及RMPP患儿autotaxin水平与IL-6、IL-8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MPP组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IL-6、IL-8及CRP水平均高于GMPP组(P<0.05)。RMPP患儿急性期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IL-6、IL-8及CRP水平均高于恢复期(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水平对儿童RMPP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CI:0.816~0.935)、0.862(95%CI:0.802~0.924)。相关分析显示,RMPP患儿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水平与IL-6、IL-8及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RMPP患儿血清和BALF中autotaxin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恢复程度和炎性细胞因子相关,可作为儿童RMP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依托红霉素对哮喘患儿痰液中性粒细胞(PMN)及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24例非嗜酸粒细胞哮喘儿童随机分为依托红霉素组及非依托红霉素组,各1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正规阶梯治疗,包括规律性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间断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依托红霉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托红霉素3~5 mg/(kg.d)口服,4周。两组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进行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8和IL-17浓度,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两组患儿缓解期诱导痰中的PMN明显低于急性发作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依托红霉素组患儿缓解期的PMN明显低于非依托红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缓解期血清IL-8、IL-17浓度明显低于急性发作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依托红霉素组缓解期患儿的血清IL-8、IL-17浓度低于非依托红霉素组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缓解期的肺功能较急性发作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依托红霉素组的改善幅度(△PEF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9;P=0.001)。结论小剂量依托红霉素可明显改善以PMN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性哮喘,可能是治疗儿童哮喘的一种新方法。[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31-4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生素A对1型糖尿病(T1DM)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6例T1DM患儿(病程0.5~1年)随机分为干预组(23例)和未干预组(23例),两组均予以胰岛素治疗,干预组服用维生素A (每日1 500~2 000 IU),并以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计算两组T1DM患儿的每日胰岛素用量,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激发后血清C-肽、血清维生素A、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维生素A干预前,干预组和未干预组T1DM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其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维生素A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血清IL-17水平、每日胰岛素用量低于未干预组(P < 0.05),激发后C肽水平高于未干预组(P < 0.05)。结论 维生素A可以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机制可能与维生素A改善T1DM患儿IL-17的异常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途径在哮喘气道重塑过程中的作用;IL-1β是否通过JNK信号途径参与哮喘气道重塑形成过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和哮喘组(A),以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复制哮喘气道重塑模型,A组根据激发时间不同,分为4、8、12周组(分别为A4、A8、A12组),同时设立相应C组(分别为C4、C8、C12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支气管壁厚度(Wat)和平滑肌厚度(Wam);ELISA法测定血清、BALF中IL-1β 浓度;免疫组化(IHC)检测肺内磷酸化JNK(P-JNK)及其下游物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肺匀浆JNK磷酸化水平,对Wat、Wam与P-JNK蛋白平均吸光度值(mA)、P-JNK蛋白(mA)与血清、BALF IL-1β浓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4、8、12周A组War、Wam均相应地高于4、8、12周C组(均P<0.01),12周时,A组二者均高于4周、8周(均P<0.01);各哮喘组血清、BALF IL-1β浓度均高于同时期C组(均P<0.01),A组BALF中IL-1β浓度,12周时,高于4周、8周(P<0.05或P<0.01),血清中IL-1β浓度,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JNK及其下游物P-c-Jun(mA值),各哮喘组均高于同时期c组(均P<0.01),12周时,A组二者均高于4周、8周(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P-JNK蛋白吸光度值(A值),各哮喘组均高于同时期c组(均P<0.01),A组中12周高于4周(P<0.01),与8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at、Wain与P-JNK(mA)均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r=0.823、r=0.818,均P<0.01);P-JNK mA与血清、BALF IL-1β浓度均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r=0.717、r=0.803,均P<0.01).结论 P-JNK及其下游物PH-Jun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过程中表达增高,提示JNK信号通路在气道重塑进程中起重要作用;IL-1β可能部分通过激活JNK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哮喘气道重塑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