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菌株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全国2007-2008年耐药基线调查收集的菌株中选取2008年4-7月期间耐药基线调查点收集的126株MDR菌株,对其进行2种一线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和7种二线抗结核药物(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和对氨基水杨酸)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分析对不同药物耐药率以及交叉耐药的情况。结果一线药物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总体耐药率分别为73.0%(92/126)和58.7%(74/126);对于二线药物,氧氟沙星和乙硫异烟胺耐药率最高,分别为25.4%(32/126)和23.0%(29/126);其次为卡那霉素和环丝氨酸,其耐药率分别为17.5%(22/126)和13.5%(17/126);最后为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其耐药率均为3.2%(4/126)。初治患者对卡那霉素(χ2=20.025,P<0.01)和环丝氨酸(χ2=6.558,P=0.017)的耐药率(卡那霉素: 20/60, 33.3%; 环丝氨酸: 13/60,21.7%)显著高于复治患者(卡那霉素: 2/66, 3.0%; 环丝氨酸: 4/66,6.1%)。此外,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和丙硫异烟胺间均存在单向交叉耐药,在对卷曲霉素耐药的4株中,有3株同时对卡那霉素耐药;4株对丙硫异烟胺耐药菌株均同时对乙硫异烟胺耐药。结论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特别是氧氟沙星和乙硫异烟胺,这对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实施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链霉素(S)、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和卷曲霉素(Cm)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及交叉耐药情况,为耐药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4247株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4种药物之间总耐药率的差异采用配对χ2检验及χ2分割法,以P<0.007 14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药物之间交叉耐药率的差异采用两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247份临床分离株标本中,S的耐药率为45.11%(1916/4247),Km的耐药率为17.93%(718/4005),Am的耐药率为19.02%(792/4164),Cm的耐药率为9.44%(401/4247)。经配对χ2检验,Cm与S、Am、Km之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49.34、281.54、193.16,P值均小于0.007 14。经配对χ2检验,S与Am、Km之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21.10、869.28,P值均小于0.007 14。经配对χ2检验, Am与Km之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3.98,P值小于0.007 14,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S、Am、Km和Cm。S在其他3种药物的耐药株中的耐药率分别为82.59%(耐Km株,593/718)、77.78%(耐Am株,616/792)、76.81%(耐Cm株,308/401),χ2值分别为502.959、453.911、626.654,P值均小于0.05。Km在另外3种药物耐药株中的耐药率分别为33.13%(耐S株,593/1790)、83.31%(耐Am株,634/761)、67.89%(耐Cm株,260/383),χ2值分别为502.959、12.079、100.536,P值均小于0.05。Am在另外3种药物耐药株的耐药率分别为32.78%(耐S株,616/1879)、89.55%(耐Km株,634/708)、77.95%(耐Cm株,304/390),χ2值分别为453.911、12.079、163.761,P值均小于0.05。Cm在其他3种药物的耐药株中的耐药率分别为16.08%(耐S株,308/1916)、36.21%(耐Km株,260/718)和38.38%(耐Am株,304/792),χ2值分别为626.654、100.536、163.761,P值均小于0.05。 结论 4种注射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S、Am、Km和Cm。4种药物之间均表现出交叉耐药,但程度不同。S与其他3种药物之间为单向耐药,Km和Am两个药物之间近似完全交叉耐药,Cm是其他3种药物耐药时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庆市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菌株二线注射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为本地区合理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注射类药物耐药性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39个区(县)967例MDR-TB可疑患者的所有耐多药(MDR)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29株,通过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3种二线注射类药物[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的耐药性,用PCR测序方法对其耐药相关基因rrs、eis启动子区、tlyA进行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熔解曲线方法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结果 在229株MDR菌株中,35株(15.3%,35/229)对三种二线注射类药物任一耐药,Km、Am和Cm耐药率分别为14.8%(34/229)、11.8%(27/229)、8.3%(19/229)。在34株Km耐药株中,21株发生rrs基因A1401G突变,1株rrs基因G1484T突变,4株eis启动子区G(-10)A突变及1株C(-14)T突变。在27株Am耐药株中,20株发生rrs基因A1401G突变,1株rrs基因G1484T突变,1株eis启动子区G(-10)A突变。在19株Cm耐药株中,13株发生rrs基因A1401G突变,1株rrs基因G1484T突变,1株tlyA基因137位碱基插入改变。北京与非北京基因型间注射类药物耐药及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庆地区MDR结核分枝杆菌Km、Am和Cm各耐药相关基因呈现不同的突变频率特征,其中rrs基因突变频率最高,可作为三种注射类药物的耐药诊断标记物。北京基因型与二线注射类药物耐药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007-2008年深圳地区MTB耐药和广泛耐药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同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盟的标准,使用改良罗氏药敏培养基,用1%比例法药敏试验,筛选出针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氧氟沙星和卡那霉素5种药物耐药或敏感的临床分离株,通过PCR扩增筛选菌株的rpoB、katG、rpsL、rrs~((1))、gyrA/B和rrs~((2))基因的相关序列,运用DNAStar和Blastn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筛选出实验菌株123株,其中耐药株73株,全敏感株50株.异烟肼耐药株katG基因突变率为44/52,突变位点全部为S315T或S315N.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率为44/47,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S531L(30/44)、H526D(9/44)和H526R(1/44).链霉素耐药株以rpsl基因突变为主,突变位点为K43R(19/28)和KS8Q(6/28);rrs(1)基因突变较少见,仪有491C→T(2/28)和513A→C(1/28),2个基因突变率合计为28/41.氧氟沙星耐药株突变率为11/11,以gyrA基因突变为主,突变位点包括D94A(2/11)、S91P(4/11)和A90V(3/11),3个突变位点总突变率为9/11;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历史最悠久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呈上升趋势.乙胺丁醇是治疗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重要药物,但是随着该药的长时间使用,其耐药情况逐步出现,目前已有大量报道.为此笔者综述了乙胺丁醇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诱导试验观察结核菌产生耐利福平药物的全过程,初步分析结核菌耐该药的机理。方法采用诱导试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序列分析,对经不同药物浓度传代培养后的结核菌强毒株(H37Rv)和36株临床耐药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在诱导到第7代时,H37Rv的PCR-SSCP电泳出现异常,经测序证实在513位点发生基因突变。36株临床耐药分离株中有23株发生突变,为63.9% (23/36);其中有5株与诱导株基因突变位点相同。结论用药物不间断的刺激结核菌,是产生结核菌耐利福平药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报告22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典型株对12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22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在食TH1321,TB1,PAS,INH培养其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胞内分枝杆菌等13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含SM,EMB,RFP培养基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鸟分枝杆菌等6种非结核分支杆菌在含NFLX,OFLX,CFLX培养基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海分枝杆菌等3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含CPM培养其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龟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常用抗结核药物与其它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对多耐药结核菌(MDR-MTB)的抗菌效力。方法 按照部分耐药浓度(FIC)方法测定(MDR-MTB)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时标准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按照FIC公式,计算其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 INH、RFP、EMB、CAM和INH、RFP、PZA、OFLX组合对13株临床分离的MDR-MTB的FI  相似文献   

9.
我国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各级结防机构、结核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二线抗结核药物(second-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SLD)的使用情况,为国家进一步制定合理使用SLD的相关政策提供资料。 方法 采用分层目的 抽样,按照我国东、中、西的地理位置分布,东、中、西部各抽取4个省,共抽取12个省,各省所有地市和县都参与调查。对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结核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总称为“医疗、结防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调查4-782个机构,72.6%的机构使用了SLD。省市县乡各级医疗、结防机构,使用SLD的比例依次降低,分别为:省级87.0%,地市级83.4%,县区级72.0%,乡镇级70.3%。不同类型的机构使用SLD的比例也不相同,结核病防治所设在结核、胸、肺科医院以及定点医院(98.7%)、结核病医院和有结核病科的专科病院(100%)、综合医院(99.4%)较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内设结核病防治所(科)较低(22.9%)。不同的SLD使用的比例也不相同,丁胺卡那霉素(49.6%)、氧氟沙星(42.3%)、 左氧氟沙星(66.2%)和 环丙沙星(39.5%)使用的比例较高。仅有92家(1.9%)医疗、结防机构做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影响SLD使用的因素有:地区、机构类型、是否有结核病门诊和病房、结核病床位数、是否做痰涂片、是否做痰培养(P均<0.001)和患者涂阳率(P<0.05)等。药物敏感性试验不是使用SLD的影响因素(P=0.771)。 结论 SLD在各级结防、医疗机构使用很普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机构以及不同SLD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而药物敏感性试验很少开展。国家应制定有关合理使用SLD的政策,促进SLD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G基因完全缺失或突变的情况,探讨其在INH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PCR和PCR-SSCP方法对58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12株敏感株的KatG基因扩增产物,11株SSCP泳动正常,1株(8.3%)异常;24株耐INH株中,3株(12.5%)PCR扩增阴性,21株KatG扩增阳性,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山东省MTB耐药流行状况,并与1997年的监测结果相比较,为制定耐药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山东省结核病耐药监测哨点送检的5916例涂阳肺结核痰培养阳性标本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有检测结果的为5542例,其中男4198例,女1344例;年龄15 ~ 92岁,平均(51±20)岁,≤29岁组1304例,30 ~ 59岁组2106例,≥60岁组2132例;初治4332例(占78.2%),复治1210例(占21.8%).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山东省MTB总耐药率为19.4%(1075/5542),较1997年的总耐药率(23.4%,288/1229)有明显下降(x2=10.193,P<0.01).单耐药率、耐多药率和多耐药率分别为11.3%(629/5542)、3.7%(203/5542)和4.4% (243/5542);初治患者耐药率为19.0%(822/4332),其中62.7%(515/822)的初治耐药患者为单耐药;复治患者耐药率为20.9% (253/1210),其中54.9%(139/253)的复治耐药患者为耐多药或多耐药;耐药患者单耐药率为58.5%(629/1075),初治患者占76.5%(822/1075);初治患者耐多药率为2.9% (124/4332),复治患者耐多药率为6.5%(79/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032,P <0.01);男性与女性的耐药率分别为19.9%(834/4198)和17.9%(241/1344),初治耐药率分别为19.5%(641/3287)和17.3%(181/1045),复治耐药率分别为21.2%(193/911)和20.1%(60/2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0.170 ~2.452,均P>0.05).结论 近年山东省的耐药结核病控制工作成效显著,MTB耐药以初治患者为主,因此耐药结核病控制工作应注重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和加强管理,以控制耐药MTB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针对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ifampicin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RRDR)526密码子和531密码子常见的突变形式设计探针(526CAC,526TAC,531TCG和531TTG),应用已知rpoB基因RRDR区序列的38株利福平耐药临床分离株和24株利福平敏感临床分离株以及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继而,应用该技术检测84份肺结核病例痰标本,与痰罗氏培养以及药敏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标本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38株利福平耐药、24株利福平敏感的临床分离株和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中,其检测526密码子和531密码子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100%。在84份肺结核病例的痰标本中,罗氏培养阳性62株,其中利福平耐药株48份,荧光定量PCR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为75例。荧光定量PCR检测到531密码子TTG突变65例,526密码子TAC突变7例。在48株利福平耐药株中,荧光定量PCR检测43株为531TTG突变,3株为526TAC突变,另2株利福平耐药株,经测序证实,1株514密码子TTC插入突变,1株为511密码子CCG和516密码子GGC联合突变。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快速检测rpoB基因突变,并能作为临床肺结核病人早期快速耐药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针对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ifampicin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RRDR)526密码子和531密码子常见的突变形式设计探针(526CAC,526TAC,531TCG和531TTG),应用已知rpoB基因RRDR区序列的38株利福平耐药临床分离株和24株利福平敏感临床分离株以及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继而,应用该技术检测84份肺结核病例痰标本,与痰罗氏培养以及药敏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标本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38株利福平耐药、24株利福平敏感的临床分离株和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中,其检测526密码子和531密码子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100%。在84份肺结核病例的痰标本中,罗氏培养阳性62株,其中利福平耐药株48份,荧光定量PCR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为75例。荧光定量PCR检测到531密码子TTG突变65例,526密码子TAC突变7例。在48株利福平耐药株中,荧光定量PCR检测43株为531TTG突变,3株为526TAC突变,另2株利福平耐药株,经测序证实,1株514密码子TTC插入突变,1株为511密码子CCG和516密码子GGC联合突变。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快速检测rpoB基因突变,并能作为临床肺结核病人早期快速耐药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福建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情况,同时分析MTB基因型与其耐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2019年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点的477株MTB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生长实验法进行菌种初步鉴定,并采用传统固体比例法对9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soniazid, INH)、利福平(rifampin, RFP)、链霉素(streptomycin, Sm)、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卡那霉素(kanamycin, Km)、氧氟沙星(ofloxacin, Ofx)、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m)、丙硫异烟胺(prothionamide, Pto)、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应用熔解曲线法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McSpoligotyping)技术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77株MTB菌株中北京基因型有245株,占51.4%;T家族有44株(含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针对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ifampicinResistartceDeterminingReglon,RRDR)526密码子和531密码子常见的突变形式设计探针(526CAC,526TAC,53ITCG和531TrG).应用已知rpoB基因RRDR区序列的38株利福平耐药临床分离株和24株利福平敏感临床分离株以及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继而,应用该技术检测84份肺结核病例痰标本,与痰罗氏培养以及药敏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标本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38株利福平耐药、24株利福平敏感的临床分离株和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中.其检测526密码子和531密码子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100%。在84份哺结核病例的痰标本中,罗氏培养阳性62株.其中利福平耐药株48份.荧光定量PCR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为75例。荧光定量PCR检测到53l密码子突变65例,526密码子TAC突变7例。在48株利福平耐药株中,荧光定量PCR检测43株为531TTG突变.3株为526TAC突变,另2株利福平耐药株,经测序证实,1株514密码子.TTC插入突变,1株为511密码子CCG和516密码子GGC联合突变。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快速检测rpoB基因突变,并能作为I晦床肺结核病人早期快速耐药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是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在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抗结核药物治疗不当会引起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导致结核病抬头。结核的耐药多与耐药基因突变有关,笔者总结了常见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耐药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以及药物外排泵两种不同耐药机制的功能。 方法 从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007-2008年全国耐药基线调查菌株库中挑选单耐利福平的菌株23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情况。提取rpoB无突变菌株的RNA后反转录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20个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对比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验结果,筛选可能与利福平药物外排相关的基因,并选用大肠埃希菌为模式生物,构建表达载体,检测过表达目的外排泵的大肠埃希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程度以验证。结果 在23株单耐利福平的菌株中,有16株(69.6%)检测到rpoB突变,其中包括531位点突变9株,526位点突变6株及533位点突变1株。Ser531Leu、His526Asp表现为高浓度耐药,其MIC分别为192 μg/ml和256 μg/ml;而突变类型His526Gly、His526Leu、His526Arg和Leu533Pro表现为低浓度耐药,其MIC分别为0.75 μg/ml、4 μg/ml、2 μg/ml和0.5 μg/ml。在rpoB未突变菌株中,通过real-time PCR发现Rv2936、Rv0783和Rv0933的转录水平与MIC呈正相关。在对照组和转入pEASY-E1-Rv0933的大肠埃希菌中MIC均为 8 μg/ml,而转入pEASY-E1-Rv2936和 pEASY-E1-Rv0783的大肠埃希菌的MIC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为32 μg/ml和16 μg/ml。结论 不同耐药突变类型导致的耐药程度不同,Rv2936和Rv0783可能是与利福平耐药相关的的药物外排泵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