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行Fontan或改良Fontan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方法 15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平均年龄为(5.2±1.8)岁,体重5.4~21.3 kg,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Fontan或改良Fon-tan手术.麻醉诱导按小儿常规,麻醉维持用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吸入低浓度异氟醚.体外循环后吸入高浓度氧气,过度通气,控制低气道压力,低肺血管阻力及低左房压、较高水平的右房压,同时用适量血管活性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适当的利尿等综合处理维持心输出量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15例患儿麻醉过程平稳,体外循环开放升主动脉后8例自动复跳,4例除颤(5-10 J心内除颤)复跳,3例使用临时起搏器起搏,术后早期发生低心排3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无一例因麻醉死亡病例.结论 此类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有效的呼吸和循环管理,维持较低的肺血管阻力及较高水平的右房压和低水平左房压.适当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稳定以保证足够的肺血流量和心排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心内自视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CHD并PH98例,麻醉前做好充分准备,合理选择麻醉前药物及给药方法,配合术者尽早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严密监测循环和呼吸,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麻醉后密切观察和处理并发症。结果73例自动复跳,25例电击除颤后复跳,除5例外肺动脉压均较术前下降。3例围术期死亡,严重并发症6例,余痊愈出院。结论CHD并PH的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及积极防范、处理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80例4岁以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儿手术经过基本顺利,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75例,电击复跳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心病矫治手术技术安全、可行,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往被视为无法生存的许多复杂重症先心病患儿,可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电视胸腔镜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房间隔缺损 1 6例 ,室间隔缺损 46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 ,采用胸壁打孔经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后股动脉 ,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完全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结果 :62例患儿体外循环时间 (78.5± 2 3)min ,主动脉阻闭时间 (2 8.5± 1 2 .7)min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除 1例患者因术后残余漏而再次体外循环外手术外 ,其他患者手术顺利 ,术后无并发症并痊愈出院。结论 :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方法在小儿心脏病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采用4∶1氧合血冷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方法。结果:68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61例,电击除颤复跳7例,全组病例无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平稳的麻醉诱导、合理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封堵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介入微创手术。一般6岁以上能够配合的患儿均采用局部麻醉,6岁以下或其他不能配合手术的患儿需采用静脉麻醉。由于患儿心脏循环存在异常分流,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风险,故麻醉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4月~2007年12月在静脉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78例患儿的麻醉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2~6岁。其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22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43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3例,均经心脏彩超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全部病例心前区均有明显的杂音,78例患儿均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经导管行封堵治疗。1.2麻醉实施目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氯胺酮静脉麻醉使用较为广泛,一般不影响肺血管阻力,对患儿的心排血量、射血分数、心率、动脉压只有轻微影响。方法如下:1.2.1术前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咪唑安定0.1 mg/kg使其入睡,避免患儿哭闹所致气道分泌物增加,同时减轻恐惧感。1.2.2抗胆碱药阿托品0.02 mg/kg肌肉注射,减少氯胺酮所引起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小儿一般先天性心脏病2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陋缺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流出道狭窄1例。均采用右胸小切口经右第四肋间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下手术。结果: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右胸小切口浅低温不停跳下进行小儿心内直视损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刘东璐  陶仁海  杨秋满 《护理研究》2008,22(12):1086-1088
[目的]评价冷晶体停搏液灌注压在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术中心肌保护的效应关系.[方法]将30例择期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体重小于10 kg的VSD患儿随机分成3组,即A组、B组、C组,各10例,分别以45 mmHg、75 mmHg、100 mmHg的压力顺行灌注冷晶体停搏液,于麻醉诱导后主动脉阻断(ACC)后30 min主动脉开放,(CCR)后30 min,术后2 h、24 h、48 h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测血清(CK-MB)和肌钙蛋白I(cTn-I).临床观察心脏停跳及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3组在ACC后各时点CK-MB、cTn-I与基础值相比明显升高,且分别于术后2 h、24 h时达到高峰;但就升高幅度A组低于B组,更低于C组.灌注压力与诱导停搏时间呈负相关;与自动复跳时间呈正相关.自动复跳率A组高于B组、C组.术后多巴胺辅助用量大于5 μg/(kg·min)者,A组1例、B组4例、C组5例,肾上腺素支持者分别为0例、2例、2例.[结论]体重小于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时,停搏液的灌注压力在小于100 mmHg时心肌保护安全,但是以45 mmH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术中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华  王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2,8(7):499-500
2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我院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49例 ,2例术中死亡 ,47例痊愈出院 ,现将术中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9例 ,男 2 6例 ,女 2 3例 ,10 5个月~ 12岁 ,体重 5~ 42kg。 47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术中死亡 ,其中 1例因畸形严重 ,难以矫正 ,另 1例因肺动脉高压、巨大心脏 ,复跳困难死亡。其心脏疾病种类见表 1。表 1 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种类  病  种n室间隔缺损 2 8房间隔缺损 7法乐四联症 4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 3右位心合并室间隔缺损 1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行右胸腔镜辅助浅低温体外循环升主动脉不阻断二尖瓣生物瓣置换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护理要点为术前做好访视及相关人员、物品的准备,术中做好手术体位管理、药物管理及低体温、大出血、空气栓塞、室颤等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应对,术后注意管路交接,做好保暖。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 h,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95 min,术中除颤自动复跳,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10 d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麻醉管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经胸介入手术治疗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经胸介入手术治疗的CHD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管理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40例[房间隔缺损(房缺)11例,室间隔缺损(室缺)2...  相似文献   

12.
总结26例前列腺素E1用于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在前列腺素E1使用过程中,严格掌握药物的应用方法,严密观察药物的效果,对呼吸暂停、静脉炎、发热等并发症进行有效护理,维持心功能稳定,使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直至手术.本组接受手术治疗16例,治愈9例,手术前因动脉导管关闭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3.
全身麻醉是小儿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小儿因生理特性决定其机体代偿能力有限,麻醉手术期间患儿的病情变化较快,医护人员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儿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现将69例患儿麻醉手术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施行心脏手术时,在围术期可因肺血管压力及阻力持续增高而产生严重并发症。国内认为肺动脉压力PAP〉2.67kPa(1kPa=7.5mmHg),即为肺动脉高压。本文就我院2000年3月~2007年12月以来60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伴大心脏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体重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伴大心脏患儿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比较术前心肺合并症组与非合并症组及正性肌力药应用组与非正性肌力药应用组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伴大心脏患儿术前心肺合并症发生率为46 3 % ,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8 1%。②术前伴心肺合并症者与围术期并发症呈正相关性(P <0 0 1)。③复跳后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与围术期并发症呈负相关(P <0 0 1)。结论①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伴大心脏患儿合并心肺疾患的发生率高,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亦高。②术前降低心肺合并症是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措施。③复跳后应用正性肌力药能够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的监护经验.方法通过对6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的监护,尤其加强循环功能的维护,有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保证出入量平衡维持HCT、血电解质正常,观察肝脏大小和末梢循环等变化,正确评估前后负荷,对出现的血压变化、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等,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处理.结果手术成功率高,监护效果满意.除3例死亡外,余6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监护是一项高难度的护理技术,维护好循环功能,将有利于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3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改良迷宫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32例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ASA分级Ⅱ-Ⅳ级,心功能Ⅲ-Ⅳ级,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全身麻醉,术中以硫酸镁和艾司洛尔调控应激反应,复温后多联合使用多巴胺或(和)多巴酚丁胺5~10μg/kg·min、硝酸甘油或硝普钠0.5~5μg/kg·min等血管活性药物以达到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维持循环稳定的目的。停机后预防性安置心外膜起搏导线,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心率仍慢者,及时运用临时起搏,保证有效的心肌收缩和稳定的心率。结果:射频消融时间为32±5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89±12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09±20分钟。心脏自动复跳29例,电除颤复跳3例,32例患者术后均为窦性心律。5例患者使用临时起搏器。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围术期重视心肺功能的支持治疗,合理调控应激反应等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在心内直视纠治术中体外循环(CPB)的管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5月~2006年1月100例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CPB手术,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50例,中度38例,重度12例。CPB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转流中常规使用硝普钠,部分婴幼儿使用超滤技术。结果:CPB22~161min,阻断主动脉10~112min,血气分析、电解质监测正常。全部患儿心脏自动复苏,无死亡和并发症。结论:先心病合并肺高压CPB转流中,应特别注意心肌保护、肺保护、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和扩血管药物以及超滤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59例体质量小于6kg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低体质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把握好手术时机;术前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肌能量储备功能;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体外循环后采用改良超滤法;术后予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1、一氧化氮吸入,予Siemens300A呼吸机、Babylog8000呼吸机、Maquet Servo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57例患儿痊愈出院,在住院期期间平均肺动脉压有不同程度下降,12例出现并发症,为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出量、心律失常。死亡2例,1例患儿为术后出现肺水肿、肺出血,死于呼吸衰竭、循环衰竭;1例患儿死于低心排出量。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低体质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腭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颌面外科治疗的56例腭裂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56例患儿都在全身麻醉下行腭裂修补术,无一例患儿发生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所有患儿术后3~5d出院;手术后1个月随访,无一例患儿出现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完善饮食护理等,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